问题

奶奶被推销员哄着买了接近十万的保健品,家人应该怎么办?

回答
这件事可真是让全家人都焦头烂额啊。看着奶奶被骗,心里不是滋味,但也不能真的把奶奶怎么样。这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得有策略地去处理。

首先,得赶紧行动起来。时间拖得越久,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事情弄清楚,并且采取措施。

1. 冷静沟通,安抚奶奶是第一步

我知道你们现在肯定特别生气,觉得奶奶怎么能这么轻易上当。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不能跟奶奶硬碰硬。奶奶被骗了,她心里肯定也难受,可能还觉得丢人,甚至会有一种被欺骗、被背叛的感觉。要是这个时候你们再指责她,只会让她更加封闭,不利于解决问题。

所以,大家先深吸一口气,找个合适的时间,一家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奶奶聊聊。

表达关心,而不是责备: 比如可以说:“奶奶,我们知道您一直身体不太好,总是想找点好东西补补身子,我们都能理解。最近您买的这些保健品,我们有点担心,想跟您一起了解一下。”
倾听她的想法: 让她说说为什么会买,推销员是怎么说的,她当时是怎么想的。认真听,不要打断,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承认推销员的手段: 可以跟奶奶说:“现在有些推销员确实很会说,他们说的那些话听起来都很好,很容易让人心动。这也不能全怪您,是他们太狡猾了。” 这样可以减轻奶奶的心理负担。
重点关注她的健康: 把话题往健康上引,比如:“这些保健品吃了之后,您感觉身体有什么变化吗?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转移一下对“被骗”的关注点。

2. 收集证据,摸清情况

在安抚奶奶的同时,得赶紧收集关于这些保健品的信息。

保留所有购买凭证: 发票、收据、合同、赠品、宣传资料等等,所有跟这次购买相关的物品都得仔细找出来,放到一起。如果奶奶记不清具体是哪个销售员或者哪家公司,这些东西会非常有帮助。
了解产品信息: 看看这些保健品的名字、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说明等。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这些产品,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投诉或者负面信息。
记录推销过程: 如果奶奶还记得,尽量让她回忆一下推销员说的具体内容,比如夸大疗效、虚假宣传、恐吓威胁(说不吃就会有严重后果什么的)等。这些细节对后续维权很重要。
了解购买平台/渠道: 是上门推销?还是在某个门店?还是电话销售?知道这些有助于确定管辖部门。

3. 评估产品,咨询专业意见

接近十万的保健品,可不是小数目。得看看这些产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去正规药监部门或卫生部门咨询: 带着收集到的产品信息,去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一下。问问这些产品是否是合法的保健食品,有没有相关的批准文号,宣传的功能是否符合规定。
咨询医生意见: 如果产品还在奶奶手上,可以拿着产品说明,咨询医生,看看这些产品是否适合奶奶的身体状况,有没有潜在的副作用或者相互作用。有时候,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可能对身体有害。

4. 采取行动,依法维权

有了证据和信息,就可以开始着手维权了。

与销售方协商退货退款:
先礼后兵: 可以尝试联系销售方,说明情况,要求退货退款。强调这些产品可能存在虚假宣传或者不符合国家规定等问题。
明确诉求: 态度要坚决,要求全额退款。
保留沟通记录: 电话沟通时可以录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邮件、微信等聊天记录也要保留。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提供所有的证据材料,说明事情的经过。消协可以从中进行调解。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重点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很多保健品销售都涉及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甚至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打击这类行为的主管单位。
准备好举报材料: 详细说明销售方的名称、地址(如果知道的话)、销售方式、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造成的损失等。
寻求法律援助:
咨询律师: 如果金额较大,或者销售方态度很强硬,可以考虑咨询律师。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法律意见,并指导你们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比如提起诉讼。
证据链: 要想打赢官司,证据非常重要。确保你们收集到的所有证据都完整、合法,并且能够形成有效的证据链。
如果涉及到非法集资或传销: 如果销售过程中存在拉人头、发展下线等行为,可能涉嫌传销。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5. 警惕后续,加强防范

这次的事件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后续的防范措施也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奶奶以后会不会再次被骗。

加强对奶奶的健康教育:
普及保健品知识: 跟奶奶讲讲什么是真正的保健品,怎么辨别合格的保健品,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和推销员的夸大宣传。
认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 让她明白,真正好的东西通常需要合理的价格,而且不可能包治百病。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鼓励奶奶多运动,吃健康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才是对身体最好的“保健品”。
建立家庭“信息防火墙”:
让家人参与决策: 以后奶奶要是想买保健品或者其他大件物品,一定让她跟家人商量一下。建立一个“大家长”或“财务管家”的角色,比如轮流或指定一个家人,凡是涉及大额消费都得经过这个角色确认。
定期检查和沟通: 没事的时候多跟奶奶聊聊,看看她最近有没有接触到什么新的推销信息,有没有什么顾虑。
不留大量现金在身边: 如果奶奶容易冲动消费,可以考虑帮她把不必要的现金存在银行,或者使用银行卡,并且设置一个交易提醒,及时发现异常支出。
联系亲友,形成网络: 如果奶奶有其他的长辈朋友,也可以跟他们交流一下,提醒大家提高警惕。有时候信息共享可以互相提醒。

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点:

别怕麻烦,坚持到底: 维权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辛苦,但为了挽回损失,为了奶奶不再受骗,一定要坚持下去。
区分善意提醒和指责: 即使奶奶这次做得不对,但她也是受害者。所有行动都应该以帮助她为出发点,而不是惩罚她。
关注奶奶的心理健康: 被骗的经历可能会让奶奶产生心理创伤,需要家人持续的关爱和支持。

这件事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家庭关系造成影响。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沟通和理解是关键。祝你们一切顺利,能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回答一下顺便科普一下老年心理学。

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老年人一旦相信了保健品推销的,那就没法劝!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让骗子有机会上门推销。


--------------------------------为什么没法劝?-----------------------------------

有人说我们告诉他这些保健品是假的,骗人的不就行了吗?其实作用很小。。。


老年人第一个特点,就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记忆系统是在衰退的,例如他们的来源记忆(source memory,不知道翻译的是否正确,就先这么说吧)也是衰退的。我们在回忆一段话或者记住某个片段是,总是伴随着这段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或者是谁说的这样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来源记忆。来源记忆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去判断信息源是否可靠(不同的信息,如果出自从来不说谎人之口,相比于出自经常撒谎的人,我们当然会相信前者)。而很多老年人是不会记住来源的,这就导致面对保健品他们无法判断其真伪。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保健品需要不断在电视、电台和报纸上做广告了。让老年人不断接受“XXX产品好”的信息。等推销的时候,老年人只会记得我听说过这个牌子,是很好的,但至于从哪里听说的,这个来源是否可靠等信息,他们就记不住了。


老年人的第二个特点,也是导致没法劝的很重要的原因。老年人不愿改变自己的固有信念(或者说“固执”——虽然这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词)。我不敢说100%的老年人都这样,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已经有了一个信念(比方说:XXX保健品很好)或已经相信了某一件事,如果第二个人告诉他这个产品不好(即与他们原来信念不同),他们是不会听的,至少大部分老年人是不愿意相信的。即老年人的固有信念是牢不可破的。因为打破固有观念是一件很耗资源的事情。


--------------------------------保健品推销为什么得逞?--------------------------------

曾经也有学生问我,她的父亲上了骗子的当,她怎么劝也劝不住,老人甚至会为了骗子跟她吵架,怎么办?


我的回答依然是没办法,因为你之前对老年人关心不够,才导致他愿意去相信推销员们。

简单分析一下“保健品推销员们”的几种方法

1)他们不会一下子就要老年人买这买那,而是先关心老年人,嘘寒问暖,甚至送一些小礼品,这就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和老年人的距离。根据老年心理学中的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随着年龄增加,个体的生活目标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关注情感需求(emotionally meaningful goals,例如要跟家庭成员跟亲密),而现在大部分子女对老年人的关注其实是不够的,尤其是不和子女同住的老人。就我自己来说,我也只有周末才能给父母打个电话。而“推销员们”的表现则强得多,不但平时经常跟老年人聊天,逢年过节甚至还有一些小礼品送。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了被关注,满足了他们的情感上的需求。老年人自然会对他们更加信任。

2)给老年人做一些免费的身体检查,告诉他们身体状况如何,需要补充营养。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死亡,所以也会有所谓的死亡焦虑(death anxiety)。老年人的死亡焦虑是相对较高的(虽然很多国外的研究发现中年人的死亡焦虑最高,中国我还没怎么注意),这就导致他们对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敏感,也特别相信。



-------------------------------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只能说还是以早期预防为主,如果已经上当了,99%的后续措施都是徒劳。当然你从推销员方面入手还是有可能的。

花点时间多陪陪老人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也是我们国家政府机构没做好的一件事,是对各种保健品广告的规范。有时听到收音机里那些侃侃而谈各种保健品疗效的节目都让我有一种去把广播电台砸了的冲动,简直就是助纣为虐嘛。


先写到这里,有空再补充...

user avatar

报警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