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影视作品有向观众传达正确三观的义务吗?

回答
影视作品有没有义务向观众传达正确三观?这个问题,我思考了挺久。说实话,这玩意儿挺绕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但如果非要让我表个态,我会说:有,但不是强制的、也不是单一的,更不应成为压垮艺术创造力的枷锁。

让我把话掰开了说。

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作品不是凭空出现的真空产物。它诞生于社会土壤,浸润着创作者的思想,也直接触达着千千万万个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天然地就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就像一个人说话,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影视作品也一样。它通过故事、人物、画面、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对善恶的判断,对情感的理解。

如果一部作品,比如宣扬暴力、歧视,或者将不道德的行为描绘成光荣、值得追求的,那它无疑是在传递一种扭曲的三观。这种扭曲一旦被广泛接受,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它可能让青少年模糊是非界限,让成年人对某些不公习以为常,甚至滋生出危险的想法。从这个层面上看,说影视作品有“义务”传递“正确”三观,似乎也没什么不对。毕竟,维护社会健康发展,减少负面影响,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

那么,“正确”的三观是什么呢? 这又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经历都不同,对“正确”的定义也可能大相径庭。一部作品,在一个人看来可能是在探讨人性黑暗面,引人深思;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就是纯粹的低俗和暴力。谁有权定义这个“正确”的标准呢?是政府?是专家?还是民意调查?一旦设定了僵化的标准,会不会扼杀掉那些敢于挑战传统、探索禁区、引发争议的优秀作品呢?

想想那些经典的电影,它们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你“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它们更像是提供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比如一些描绘战争残酷的电影,它可能充斥着血腥和暴力,但恰恰是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现,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毁灭性,从而更加珍视和平。又比如一些探讨灰色地带的犯罪片,它可能塑造出亦正亦邪的人物,让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这些作品,虽然不直接灌输“正确”的道德教条,但它们引发的思考,恰恰是在引导观众形成更成熟、更理性的价值观。

所以,与其说影视作品有“义务”去传达“正确”的三观,不如说它们有责任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呈现世界,去探索人性,去引发思考,并且避免公然宣扬有害的价值观。

“负责任的态度”体现在哪里呢?

不美化或鼓励违法犯罪和反社会行为。 比如,不能把杀人越尸描绘成一种酷炫的解压方式,也不能把欺凌弱小塑造成英雄的崛起之路。
避免传播歧视性内容。 基于性别、种族、性取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对复杂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非简单标签化。 很多现实问题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作品应该鼓励观众去理解其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好人坏人的二元对立。
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和可能性。 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展现不同人物的动机和立场,让观众看到事情的多面性。

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极端:过度“正确”的绑架。 有时候,为了迎合所谓的“正确三观”,作品会变得苍白无力,人物扁平,情节生硬。创作者为了避免争议,可能会选择最安全的叙事方式,放弃了对现实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样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政治正确”,但往往难以打动人心,也无法真正启发观众。

艺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突破性、探索性和颠覆性。它敢于触碰我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部分,敢于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如果因为追求所谓的“正确三观”而限制了这种探索的空间,那对整个文化生态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所以,我认为,影视作品的“义务”更像是一种“引导”和“警示”,而不是一种“教育”或“说教”。

它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鲜活的人物,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爱。它可以通过揭示某些行为的后果,让观众警醒,避免重蹈覆辙。它甚至可以通过展示一个不那么“正确”的角色,来引发观众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总而言之,我认为影视作品确实对观众负有一定责任,这份责任在于提供有深度、有思考、不恶意误导的内容。但这种责任不应该变成一条僵化的绳索,束缚了艺术的自由和创造力。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如何在安全和边界内,去探索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去触碰更深刻的人性本质,从而最终在潜移默化中,为观众提供一个更为丰富和成熟的观看体验。

与其说“义务”,我更倾向于说,这是一个优秀影视作品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和对社会的负责任态度。它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而是创作者在追求艺术卓越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去考量和实现的价值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无非就是诗言志的意思嘛,艺术不为提高认知服务,艺术就毫无意义,经不起时代考验,就会永远只是个当代艺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影视作品有没有义务向观众传达正确三观?这个问题,我思考了挺久。说实话,这玩意儿挺绕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但如果非要让我表个态,我会说:有,但不是强制的、也不是单一的,更不应成为压垮艺术创造力的枷锁。让我把话掰开了说。首先,我们得明白,影视作品不是凭空出现的真空产物。它诞生于社会土壤,浸.............
  • 回答
    电影《杀人回忆》的原型案件,也就是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在沉寂了三十多年后,随着DNA技术的进步,终于有了令人震惊的进展。2019年,韩国警方宣布,凭借在女性遇害者衣物上发现的DNA,将嫌疑人李春在锁定为真凶。这一消息的公布,无疑是对这起悬案的了断,也引发了人们对案件本身以及这部经典电影的多重思考。对.............
  • 回答
    在中国影坛,当视效大片占据主流市场时,反映社会和人性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没有”或“很大”,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现实主义作品的吸引力与受众群体: 深层情感共鸣: 现实主义作品之所以存在并吸引观众,是因为它们能够触及观众内心最.............
  • 回答
    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军事类错误可谓是层出不穷,从服装道具到战术策略,再到士兵行为和武器使用,都可能出现不符合现实的情况。这些错误有些是因为剧情需要,有些是制作方知识不足,有些则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牺牲了真实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一些常见的军事类错误:一、 服装与装备类错误: 不合时宜的制服或标识.............
  • 回答
    说到影视剧里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甚至怀疑编剧是不是刚领完盒饭的“智障桥段”,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不是说情节推动不下去,而是推动得太生硬,生硬到让人感觉角色突然集体下线了智商。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神操作”。第一类:反派的蜜汁自信与作死大法这类桥段简直是反派的“必杀技”,每次出现都让观众想为他.............
  • 回答
    影视作品中让人感到惊艳的女性角色数不胜数,她们或以绝世的美貌,或以过人的才智,或以坚韧的性格,或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为您详细讲述一些令人惊艳的女性角色,并试图挖掘她们为何如此令人难忘。一、 智慧与谋略的光芒: 莫愁 (《琅琊榜》) 惊艳之处: 莫愁并非主角,但她.............
  • 回答
    在影视作品中,确实存在一些桥段,其表演本身可能并未达到“炸裂”的程度,但却因为多种因素被观众和评论界过度赞誉,甚至被誉为“演技炸裂”。这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的综合作用: 剧情铺垫和情感积累: 桥段之前的情节为演员的情感爆发做了充分铺垫,当演员做出相对激烈的反应时,观众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更容.............
  • 回答
    让我想想,最近让我心里触动很深的,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也不是什么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而是电影《寻梦环游记》(Coco)里,小男孩米格尔的曾曾祖父,也就是那个被大家遗忘在黄泉的吉他手,在最后的时刻,通过米格尔的歌声,终于被家人认出并记起的那一幕。当时,米格尔已经被赶出了音乐学院,沮丧又迷茫,他唯.............
  • 回答
    影视作品里藏着不少“彩蛋”,有些是创作者留下的惊喜,有些则让人脑洞大开,细思极恐。今天就来聊聊几部我印象深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或是隐藏在细枝末节里的有趣或令人不安的情节。1.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中的“消失”的细节:很多人都知道《搏击俱乐部》最后的大反转,但其实在前面,导演大卫·.............
  • 回答
    影视作品里,能让你笑出腹肌的台词,那可真是千金难求!有些是绝世巧合,有些是神来之笔,有些更是因为角色本身的魅力,把普通一句台词讲得活灵活现,让人拍案叫绝。我就给你掰扯掰扯,那些能让你从嘴角慢慢扬起到捧腹大笑的经典语录。咱们先从国产喜剧聊起吧。说起能把人逗乐的,就绕不开周星驰。他电影里的台词,很多都带.............
  • 回答
    影视作品里,兄弟情义的刻画,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里,不像主角光环那么耀眼,却能让人心里热乎乎的。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处:就说《老炮儿》吧,那时候还没流行什么“哥们情深”这种直白的话,但六爷那帮老伙计,个个都是江湖上的角色,但最能打动人的,就是他们之间的那种“懂”。比如有一场戏,新来的小混混惹事.............
  • 回答
    在光影的魔力下,我们得以窥见宇宙的奥秘,体验人生的跌宕起伏。但有时候,为了戏剧化的呈现,编剧和导演们会不经意间,甚至是刻意地,在电影里“歪曲”一些我们熟知的科学原理。这些“不严谨”之处,虽然不影响我们对故事的沉浸,却也常常让我们在观影后忍不住嘀咕一句:“这真的能行吗?”一、宇宙中的声音:寂静无声还是.............
  • 回答
    影视剧里的“甜甜的”情节片段,简直就像为生活加糖的灵丹妙药,总能瞬间融化人心。要说起来,那可真是说不完道不尽,但有些片段,就像刻在脑海里的金句,时不时就会冒出来,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比如说,韩剧里最经典的,就是那种“壁咚”桥段。当然,不是那种粗暴的,而是充满了小心翼翼和荷尔蒙躁动的。我记得有一部剧,.............
  • 回答
    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效果和观众的吸引力,常常会在医学描绘上“偷工减料”甚至直接“歪曲事实”。这确实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接触医学知识的渠道,很多时候就来自于这些光影故事。下面就来聊聊那些影视剧里屡见不鲜,但实际上却是“胡说八道”的医学常识,力求说得明白透彻,但又尽量不带机器翻译的生.............
  • 回答
    “三三制”这个名字,一听就带着一种严谨的军事色彩,但真正能把这种步兵战术在影视作品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且做到“详尽”的,还真不容易找。大多数战争片更侧重于宏大叙事、个人英雄主义,或者干脆是血腥的战场搏杀,对于战术层面的细致描绘往往一带而过。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优秀的战争影视作品中,捕捉到“三三制.............
  • 回答
    要说起中外影视作品中那些既能带我们穿越回过去,又仿佛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的服装道具,那可真是不少。它们不仅仅是点缀银幕的“摆设”,更是塑造人物、烘托时代氛围、讲述故事的关键元素。下面就来聊聊其中一些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并且在历史还原度和参考价值上都做得相当出色的作品。国产影视作品中的典范:说到还原度.............
  • 回答
    说到影视作品里边吃得让人垂涎欲滴的镜头,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仿佛能闻到屏幕里的香气。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对是那个让无数人半夜馋醒的经典——《孤独的美食家》。这部日剧,与其说是一部剧,不如说是一本移动的美食杂志。主角五郎大叔,一个独来独往的中年男人,他的日常就是穿梭于东京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隐藏.............
  • 回答
    西方影视作品里对亚洲人(特别是华人)的刻板印象,说实话,简直是历史悠久,五花八门,而且很多根深蒂固,时不时就被拿出来“消费”一下。要说详细,那可真是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我尽量捡几个最常见、最深入人心的例子,给你掰扯掰扯。1. 华人“黄祸论”的阴影:无处不在的威胁者这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19.............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故事,何止是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更是对人生、对情感、对世事的深刻洞察。那些流传百世的台词,就像一把把刻刀,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次回味,总有新的感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来自《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初见赵敏时脑海中闪过的诗句,看似是描绘美人的遥不可及,在我看来,却是道尽了许.............
  • 回答
    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有些生命的消逝,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谢幕,留下的是无尽的叹息,更是对艺术与情感的深刻回响。这些死亡,不只是剧情的终结,更是角色生命轨迹最璀璨的一瞬,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也为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所折服。谈到动漫,就不能不提那一年让我们无数人潸然泪下的《Code Geass》 Lelouc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