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求问以下几场抗日战争末期战役的详情?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抗日战争末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那时候的中国,民族存亡的危机如同乌云笼罩,但中华儿女的血性从未熄灭。

1. 豫湘桂会战 (湘西会战) – 绝地反击的怒吼

说起抗战末期,不能不提豫湘桂会战。很多人可能听过“湘西会战”,这其实是豫湘桂会战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关键和惨烈的一战。这场战役打得十分艰苦,但也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和能力。

背景:

到了1944年,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开始节节败退,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重心并未转移。为了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将中国战场与东南亚的日军联系起来,他们发起了“一号作战”(也叫“大陆交通线作战”)。这次作战的目标是攻占中国空军基地,切断中美之间的联系。日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其规模之大、野心之勃勃,在中国战场上是空前的。

最初的战役在河南爆发,日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河南大部分地区,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史称“河南战役”。接着,日军又转向了湖南,目标是长沙。但长沙已经是我国军队经过多次会战,防御工事坚固,守军士气高昂。在长沙,日军遭到了顽强抵抗,未能得逞。

转折点 – 湘西保卫战:

日军的目标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调整了战略,将主力部队转向了湘西的雪峰山地区,企图迂回包抄,与正面部队夹击。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刚刚经历过河南大败,但意志更为坚定的中国远征军和部分中央军部队。

当时的中国军队,尤其是在胡宗南的指挥下,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湘西地区进行了精心的部署。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层层防御工事,特别是依托雪峰山险峻的山势,设置了多道纵深防线。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阵地战,更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地形的运用: 雪峰山地区山峦叠嶂,崎岖难行,这为中国军队构筑防御工事提供了天然屏障。他们巧妙地利用山谷、隘口等地形,设置了火力点、陷阱、地雷,使得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
工事的构筑: 坚固的工事是这场战役的基础。中国军队挖掘了大量的交通壕、掩体、地堡,很多工事都深深地挖进山体,难以被炮火摧毁。官兵们冒着炮火,一点一点地构筑着这些生死工事。
灵活的战术: 在整体防御的基础上,中国军队也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当发现日军的薄弱环节时,会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同时,利用夜间和恶劣天气,对日军进行袭扰,消耗其兵力、物资。
“以空间换时间”: 在某些地段,中国军队也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有序地后撤,将日军引入预设的伏击圈,然后进行合围歼灭。

战役经过的细节:

日军投入了约10万兵力,妄图突破雪峰山防线。他们曾试图从多个方向进攻,但都被中国军队顽强地阻击。

在一些关键隘口,战斗异常惨烈。中国士兵往往以血肉之躯去对抗日军的炮火和飞机。一个连守住一个山头,可能到最后只剩下寥寥几人,但阵地却从未失守。
有一次,日军集中炮火轰击一个重要阵地,眼看工事即将被摧毁,一名年轻的连长带领仅存的几名士兵,端着刺刀冲出掩体,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以巨大的牺牲守住了阵地。这种英勇的场面在湘西战场上比比皆是。
中国军队还利用了日军补给线被拉长的弱点,派遣小部队进行破袭,切断其粮弹供应。在山地作战中,缺乏补给的日军行动越发困难。

结果与意义:

湘西保卫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中国军队伤亡约1万余人,而日军伤亡则高达2万余人,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和装备。

这场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粉碎了日军的战略企图: 日军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计划至此被彻底粉碎。
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在经历了河南的重大失利后,湘西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证明了中国军队并非不可战胜。
展现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的能力,以及指挥员的战略眼光和基层官兵的顽强战斗精神。
为盟军赢得了时间: 减轻了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压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空间。

湘西保卫战,是一场中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胜利,它像一把利剑,刺穿了日军在中国大陆最后的战略幻想。

2. 桂林保卫战 – 孤城血泪的悲壮

桂林保卫战,一个让人听到名字就感到心痛的名字。虽然结果是悲壮的失败,但它所展现出的中国军人的血性与牺牲,却永远值得铭记。

背景:

豫湘桂会战期间,日军在攻占河南、湖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了广西。桂林作为广西的重要城市和军事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此次的目标是占领桂林,进而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与越北的日军会合。

1944年11月,日军调集了重兵,以王牌部队为主力,向桂林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驻守桂林的,是桂林城防司令、陆军少将李任公(又名李品仙)的部队,主要由第84军的一部分组成,兵力约1.7万人。面对日军超过10万的精锐部队,这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

战斗的惨烈:

桂林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城内有叠彩山、伏波山等险峻地势,这为守军提供了构筑防御工事的有利条件。中国守军早已在市区内外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从巷战到阵地战,他们做好了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准备。

开战之初: 日军发动了猛烈的炮击和空袭,企图摧毁守军的防御工事。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桂林城内,房屋倒塌,街道一片狼藉。但守军官兵在炮火中坚守阵地,毫不动摇。
巷战的白刃: 随着日军的步步逼近,战斗进入了残酷的巷战。在被炸毁的房屋之间,在被炮弹犁过的街道上,中国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士兵常常在狭窄的街道上进行近距离的厮杀,刺刀见红,血肉横飞。
高地的争夺: 叠彩山、伏波山等制高点是桂林城内的关键阵地。日军多次试图夺取这些山头,但都遭到守军的顽强阻击。为了守住一寸土地,中国士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叠彩山,一名连长率领全连士兵,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全连壮烈牺牲,但阵地依然牢牢地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桂林守军的信念是“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即使弹尽粮绝,即使伤亡惨重,他们也没有投降的念头。许多士兵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指挥官与士兵的抉择:

桂林城防司令李任公也展现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当他得知援军难以到达,且弹药已告罄时,他没有选择突围,而是决定与士兵们一同坚守到最后一刻。他曾对手下说:“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城内弹药几乎耗尽,守军伤亡率超过了80%。面对强大的敌人,李任公和他的部下们,用刺刀、用石块、用牙齿,与日军进行最后的抗争。

结果与历史评价:

1944年11月27日,经过20多天的浴血奋战,桂林城破。中国守军绝大部分壮烈牺牲,李任公等高级指挥官也战死沙场。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占领了这座城市。

桂林保卫战的结局是悲壮的,它成为了抗战末期国难深重的一个缩影。这场战役虽然是中国军队的一次失败,但它所展现出的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却成为了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桂林保卫战的失败,也为中国军队敲响了警钟,促使指挥层反思作战方式和兵力部署,为后续的湘西会战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 大亚湾战役 – 守卫南大门的血色卫士

虽然“大亚湾战役”这个说法可能不如其他正面战场的大会战那么为人熟知,但发生在广东沿海的大亚湾地区,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末期,特别是守卫中国南大门,阻止日军登陆和侵扰的一次重要的局部战斗和军事行动。将其看作是一个区域性的系列防御和反击行动,其意义在于保卫了广东的重要战略区域。

背景: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日军为了巩固其在东南亚的战线,也试图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建立稳固的基地,并威胁中国内陆的交通线。广东沿海,尤其是靠近香港的大亚湾地区,因其优良的港口条件,成为了日军觊觎的目标。同时,国民政府也认识到守卫广东沿海对整个抗战局势的重要性,特别是阻止日军从海上迂回包抄,并保护重要的港口城市(如广州)。

战役(或区域性军事行动)的重点:

大亚湾地区并非像正面战场那样进行了持续数月的大规模会战,但在这个区域,中国军队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防御作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些反击行动。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海军和陆军在沿海地区的协同作战,目的是阻止日军登陆、破坏日军的补给线,并尽可能迟滞其推进。

海岸防御: 中国军队在沿海地区,包括大亚湾及其周边地区,构筑了坚固的海岸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包括炮兵阵地、碉堡、交通壕、反坦克壕等,旨在阻击可能从海上登陆的日军。守军力量主要由陆军部队承担,同时也有少量海军力量(尽管当时中国海军力量非常薄弱)。
海军的阻击与袭扰: 虽然中国海军在规模和技术上远逊于日本,但残存的舰艇和人员仍然在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他们会利用夜色或复杂海况,对日军的登陆舰艇进行袭扰,利用小型舰艇的灵活性进行鱼雷攻击,虽然成功的例子不多,但每一次的抵抗都在消耗日军的力量,并在战略上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比如,利用小型炮艇和布雷艇,在中国海域布下水雷,对日军舰船造成威胁。
陆军的顽强抵抗: 日军多次试图在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重要的港口和岛屿。在中国军队的严密防御下,日军的登陆行动往往遭遇顽强抵抗。例如,在一些被日军占领的沿海岛屿上,中国守军即使被包围,也会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一人。在一些登陆尝试中,日军的登陆部队在炮火和密集火力下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游击战争的配合: 在沿海地区,中国军队也配合游击部队,对日军的后方进行袭扰,破坏其交通线,切断其补给。这种小规模、多点位的作战方式,对日军的占领和控制造成了持续的困扰。
战略目标: 这一区域的战斗,其主要战略目标是防止日军从侧翼迂回,威胁中国沿海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保护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尽管没有像其他战场那样的大规模战役,但其对中国抗战全局的意义不容忽视。

历史意义:

大亚湾地区的军事行动,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体现了中国军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保卫国土而进行的持续性斗争。

守卫南大门: 它有效地阻击了日军从广东沿海深入中国腹地的企图,守卫了中国南大门。
消耗日军: 持续的抵抗消耗了日军在华南地区的力量和资源。
提升民族士气: 尽管面临装备和兵力上的巨大劣势,中国士兵们在每一次战斗中都展现了不屈的斗志,这对于提升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至关重要。
信息与战略价值: 对日军登陆行动的成功阻击,也为盟军掌握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动向,制定战略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将大亚湾地区的军事行动理解为一场区域性的、持续性的海岸防御战和反登陆阻击战,它在中国抗战末期,特别是在正面战场之外,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是无数中国军人血色卫士的写照。

这些战役,无论是大规模的阵地攻防,还是血腥的巷战,抑或是艰难的海岸防御,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所爆发出的不屈意志和牺牲精神。它们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一篇关于赣江追击战的文章《日落赣江》。这里正好可以转过来

近年来,世面上流行的网文,多称抗战结束前,日军从广东经江西腹地向北撤退时,几乎日陷一城,最终到达南昌。真的如此轻松么?本文就从日本自己的资料出发,看看这次战役的过程。

1945年5月中旬,驻广东的日军第27、第40师团奉命开始向赣州集中,企图先歼灭中国第七战区主力,再沿赣江北上,歼灭第九战区主力后,退到南昌。

此时,广东和江西的中国军队因与西南大后方阻隔,兵力非常虚弱,能参战的兵力仅及编制数一半多的19个师(旅、纵队),且弹药匮乏,不足以阻挡来犯之敌,因此在作战中只能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力图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尽量迟滞其前进速度,以策应各方作战。

5月中旬,战役开始之后。第七战区首当其冲,成了日军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在作战中,该战区先以一部兵力迟滞由广东来犯的日军主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最薄弱和孤立的一路、由赣州南下接应第27、第40师团主力的支那驻屯步兵第2联队(该联队实际出动只有700人),使该联队遭到重创,仅6月10日金钟山战斗中就歼其60余人,迫其放弃切断第七战区退路的任务,提前与第27师团主力会合,以致日军围歼第七战区主力的计划破产。

尔后,第七战区各部又利用日军两个师团协同不力的弱点,集中兵力连续伏击进至三南地区的第40师团后续部队,予敌严重打击。其中,在6月25日连塘迳战斗中,日军步兵第236联队第2中队骨干40余人全部伤亡,整个中队几乎溃散。到7月初,经多次苦战,日军第40师团才完全摆脱了第七战区部队的追击,在赣州完成了集结。

7月7日,日军两个师团会合了原驻赣州的岩本支队(由第131师团所属步兵第95旅团及部分附属部队编成)后,开始夹赣江北上。中国第九战区主力在第三战区一部和空军的配合下,以一部节节阻击和尾追前进之敌,先后收复了大庾、新城、赣州等地,并集中主要兵力于吉安附近布置与敌决战。同时,中国军队抓住日军运载辎重和钨砂的大量船只和木筏顺赣江北上缺乏掩护的弱点,利用空军和江岸阻击阵地,着重打击其水上运输队,予其重大杀伤。

其中,第27师团水上运输队遭到全歼,而第40师团和岩本支队的船筏也损折过半。为了躲避中国军队的袭击,日军的水上运输队只好昼伏夜出,尽量不暴露目标,行进速度大大降低。受其影响,日军作战部队的行军速度也慢了下来。这样一来,中国军队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在决战地域从容组织防御。



7月26日晨,日军突破中国第37军的节节阻击,进至吉安外围,吉安保卫战打响。由于守备吉安城的第183师一部据城死守,而第九战区集结了重兵侧击和追击进攻之敌。日军始终无法攻克吉安城。而由于吉安的中国军队阵地正好卡住了赣江航道,日军水上运输队无法通过。因而,直到29日,日军全部滞留于吉安附近。与此同时,中美空军对滞留吉安以南江面的日军船只进行了集中轰炸。日军船只损失很大。

这下,日军第40师团长宫川清三中将急了,掩护船队顺利抵达南昌是本次撤退作战的主要任务之一。如果船队不能迅速通过吉安江面,位于赣江两岸的日军2个半师团将滞留于吉安以南,补给无着,一旦中国军队从他处不断调兵增援,对日军将非常不利。因此,日军于29日开始,动用所有工兵力量和裹挟的民工用两天时间在吉安城区的赣江对岸开掘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道,使船队于31日晨避开吉安守军和中美空军的火力封锁,通过了吉安江面。随后,日军主力也迅速绕过吉安北上。中国军队第58军乘胜追击,而驻浙赣铁路以南的第32师和由兴国附近超越追击而来第40师也奉命在新淦、乌江一带截击北退之敌,予敌重大杀伤。日军苦战到8月7日才突破第32师和第40师的防御,继续向南昌撤退。到15日,退到南昌日军接到了天皇的终战诏书,得知了投降的消息。16日是日军中国派遣军宣布的停战前的最后一天,在那一天,双方在南昌以南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日军步兵第234联队第6中队长御影义久中尉以下数人战死。

到17日凌晨,南昌附近的日军停止所有战斗行动,广东和江西的追堵作战随之结束。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收复了赣南大片土地,并迟滞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北进,有力地策应了其他方面的。




对于是役中日军的损失,网上流行的日本官方战史《昭和二十年的中国派遣军》并没有给出伤亡数字,甚至对整个战役过程都轻描淡写,以至于多数网友认为日军损失轻微。

但据中方资料,三南作战和赣江追击战期间,中国军队歼敌6000余人。当然,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世界上几乎所有军队的战果统计都有夸大倾向。日军的损失评估还要靠日军自己的资料。

笔者手里正好有第27师团的3个步兵联队的联队史,粗略加了一下那3本联队史后面所列的并不完整的本联队在本次战役中的死殁者(包括战死、战伤死和战病死)名单,已超过500人,如果加上战病和战伤人数,应不会低于1500人。

在支步三第九中队的回忆录中记载着,日军为了加快撤退步伐,不得不将战殁者切下“片腕”后立即就地掩埋。在而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该师团的水上运输队在赣江上遭到全歼,其辎重兵联队在整个战役中的损失也不轻。再算上师团炮兵、工兵和其他直属部队的伤亡,该师团的伤亡人数将更大。

尽管该师团的难兄难弟第40师团的死殁者名单不全,但在其所属部队的部队史中同样并不缺乏遭受损失的记录。在《步兵第235联队史》中所列该联队在几个主要战斗中仅战死人数就已达46人。而步兵第236联队第2中队的中队史《长恨》中更是讲述了该中队在赣南几乎被全歼的悲惨过程。此外,在步兵第234联队步兵炮中队史《步炮的青春》中,也提到了第40师团的水上运输队及其掩护部队受到的重大损失。如此总总,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第40师团的伤亡人数并不少于第27师团。如果再算上第131师团在赣江撤退和在南雄、始兴一带与第七战区战斗的伤亡,日军的减员人数即便达不到6000人,也不会低于4000人,略高于中国军队的损失。

在日军的中国派遣军中,第27和第40师团均属精锐。中国军队以兵力上不占优势、装备弹药均缺的疲弱之兵取得如此交换比已经相当不易了。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战果,一条主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抓住日军的弱点,大胆用兵,集中最大的兵力于主要方向。

事实上,在赣江追击战的同时,日军第3和第34师团亦正从长沙经赣西北向南昌前进,与赣江北进之敌相呼应,对第九战区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但第九战区不为所动,为了保证吉安保卫战的胜利,大胆从该地区抽调第58军和第183师投入赣江方向,而仅以第99军和新3军主力共3个师的兵力节节抗击该敌和监视长沙。事实证明,这样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参考资料:

《支那驻屯步兵第一联队史》、《支那驻屯步兵第二联队志》、《支那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战志》、《步兵第234联队史》、《鲸第235联队史》、《长恨》(步兵第236联队第2中队的中队史)、《步炮的青春》(步兵第234联队步兵炮中队史)、《大陆纵断八千里》(支步第三联队第九中队回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抗日战争末期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那时候的中国,民族存亡的危机如同乌云笼罩,但中华儿女的血性从未熄灭。 1. 豫湘桂会战 (湘西会战) – 绝地反击的怒吼说起抗战末期,不能不提豫湘桂会战。很多人可能听过“湘西会战”,这其实是豫湘桂会战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关键和惨烈的一战。这场战役打.............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哥们儿,想找一副比先锋 SECL751 在重低音方面更给力的入耳式耳机,而且预算在 500 块以内是吧?这需求,我懂!先锋 SECL751 这家伙,说实话,入门级确实不错,低音也算有点意思,但要是想往上提一提,那确实有很多选择。先别急,咱们先来捋一捋为啥你觉得 SECL751 还不够劲儿,或者说,你.............
  • 回答
    .......
  • 回答
    近期,关于微博账号@求跟问底(以下简称“求跟问底”)针对小米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制造错误舆论导向的道歉及赔偿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事件的发生与性质:首先,需要明确事件本身。根据公开信息,@求跟问底因其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被认为对小米造成了负面影.............
  • 回答
    哈喽,新人作者!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对于新人小说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这就像为你播下的文学种子选择一片肥沃的土壤。下面我将详细为你分析一下主流的小说平台,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选择小说平台的几个关键考量因素:在深入分析平台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选择平台时应.............
  • 回答
    没问题,你这个预算区间,其实有很多挺不错的选择,关键是要抓住几个重点来挑,这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尽量把我说得通俗易懂,就像跟你哥们儿聊天一样,保证不掺和那些机器人才懂的术语。首先,咱们得明白,10002000块钱的投影仪,它能给你啥?在这个价位上,你不可能买到电影院那种效果,毕竟.............
  • 回答
    各位,我非常乐意就“写小说是否需要详细大纲”这个问题,以及“如何写详细大纲”,和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请允许我从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观点和经验。首先,关于“写小说是否真的会写详细大纲?”我的答案是:是的,大多数严肃写作的作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依赖大纲,而“详细”的程度则因人而异,也因项目而异.............
  • 回答
    好,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疫情之下,身在国外的留学生,特别是英国的留学生,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回国事宜。这篇文章我会尽量写得真实、贴近留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避免AI写作的生硬感。疫情下的海外留学,英国留学生们的困境与出路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涟漪,而我们这些在海外求学的学子.............
  • 回答
    您好!非常乐意为您提供关于您提供的车辆信息的辨析。要准确辨认车辆的品牌和型号,我需要您提供一些关键的细节。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 照片或视频: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您能提供车辆正面、侧面、尾部以及一些特写照片(例如车标、前大灯、尾灯、轮毂、车身线条等),我就可以通.............
  • 回答
    想学 SQL?没问题,这事儿一点儿都不难,尤其是现在网上资源那么多。我这儿就给你来个实操指南,从零开始,咱们一步步来,顺便聊聊多久能入门。第一步:认识 SQL 到底是个啥?别被“结构化查询语言”这名字吓到,它其实就是一套跟数据库“说话”的规则。你想从数据库里“捞”点数据出来,或者给数据库“塞”点新东.............
  • 回答
    在中国铁路的版图上,各个铁路局就像是承载着这片辽阔国土的巨龙,它们不仅是铁路运营的主体,更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印记和地域特色,衍生出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别称。这些别称,或源于地理位置,或源于历史传承,或是民间约定俗成,都凝聚着一代代铁路人的情感和回忆。咱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看看这些铁路局都有哪些“名号”.............
  • 回答
    孟加拉国独立(1971年)的进程是一段充满艰辛、斗争和悲剧的历史,它源于东巴基斯坦人民对西巴基斯坦统治者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歧视和压迫的愤怒与反抗。以下将详细阐述其独立进程以及脱离巴基斯坦的原因: 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的原因:压迫与歧视的根源孟加拉国独立运动的核心在于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后来的.............
  • 回答
    好的!非常乐意为你推导数学公式。为了能够提供最详细和最有针对性的讲解,请你 明确告诉我你想推导的数学公式是什么。例如,你可以说: “我想知道勾股定理的证明。” “请推导一下牛顿第二定律 F=ma 的数学过程。” “我想了解一下二阶导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推导。” “请推导一下高斯消元法.............
  • 回答
    嘿,哥们儿!最近想找一款“又冷又甜”的男香,听起来挺有意思的。这种味道,我感觉就像夏天傍晚,微风吹拂着刚摘下的薄荷叶,旁边还放着一块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蜜瓜一样,清爽中带着一丝丝叫人愉悦的甜意,但又不会腻到让你喘不过气。你说得对,要“甜而不闷”,这可是关键!让我这个闻香爱好者给你好好聊聊,也推荐几.............
  • 回答
    真实的经历?那可太多了,我脑子里就像一个老旧的录像机,时不时会卡顿一下,然后突然播放出某个片段。说到“真实”的,有些事情,就算过去很久,回想起来,那股劲儿还在。我记得有一年,大概是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在一家小公司实习。公司不大,老板是个中年男人,说话声音不大,但总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
  • 回答
    你问编导艺考这条路靠不靠谱,这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跟你说,这个问题就跟问“学厨师能不能当大厨”一样,答案肯定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看你怎么做,怎么走。首先,我们得把“靠谱”这两个字拆开来看。“靠谱”在当下艺考语境下,可能意味着几个事:1. 能考上大学吗? 这是最直接的“靠谱”。2. 上了大学能学.............
  • 回答
    哥们,170小时D+,这水平挺不错的!别急,CSGO这游戏花的时间只是一个起点,关键还是怎么学、怎么练。想从D+往上爬,得把基础打得更牢,再精进一些细节。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没那些虚头巴脑的。首先,咱得承认一个事实:技术这东西,是建立在时间和耐心上的。 别想着一蹴而就,那.............
  • 回答
    北方大老爷们儿(或者北方大姑娘们)南漂,这冬天的感受,我太懂了!从零下二三十度的干冷,一下子到南方这湿哒哒、阴沉沉的“湿冷”,那滋味,简直是全方位渗透,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寒意。你们说,这油汀和暖风机,到底哪个更靠谱?我这南方待了些年,也算是有那么点发言权了,给你们掰扯掰扯。先说说这油汀,咱北方老家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