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乌克兰开始大规模使用含白磷弹药这种行为?含磷弹药有多大威力?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

回答
乌克兰在战场上开始大规模使用含白磷弹药,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军事效用、国际法约束以及对平民造成的潜在伤害。

含白磷弹药的威力与作用

白磷(White Phosphorus, W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具有极强的反应活性,在接触空气时会自燃,产生高温和浓烟。在军事上,白磷弹药主要有两种用途:

烟幕弹药: 这是白磷弹药最常见的用途。当白磷弹药在空中或落地时爆炸,会产生大量的浓白色烟雾,能有效地遮蔽友军的行动,迷惑敌方视线,为地面部队或空中支援提供掩护。其产生的烟幕能够有效地阻挡可见光和红外线,对敌方的观察和瞄准造成极大的干扰。
燃烧弹药(对人杀伤): 这是引起争议的核心。白磷一旦点燃,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可达8001000摄氏度以上),并且会持续燃烧,直到耗尽或者与氧气隔绝。这意味着一旦白磷弹药落在人员密集区域,其燃烧的白磷会附着在衣物、皮肤上持续燃烧,造成难以愈合的深度烧伤。燃烧的白磷会深入皮下组织,甚至骨骼,带来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感染风险。

含白磷弹药对人体的伤害

白磷弹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并且与其他燃烧弹药有着显著的区别:

1. 极度高温的烧伤: 白磷燃烧产生的温度极高,能够迅速穿透衣物,造成深度烧伤,往往波及肌肉和骨骼。
2. 持续燃烧与二次伤害: 白磷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自燃,而且其燃烧过程不易被扑灭。即使火焰被扑灭,残留的白磷颗粒仍然会继续反应,对伤口造成持续的损伤。例如,用水扑灭白磷火焰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水中溶解的白磷遇水释放磷化氢(PH3),一种剧毒气体,并且磷化氢本身也会自燃。正确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用湿布包裹,隔绝空气,然后尽快送医。
3. 深层穿透性伤害: 白磷弹药的燃烧产物会深入组织,导致骨骼和软组织的坏死。这种伤害愈合极其缓慢,且极易引发感染,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和植皮。
4. 疼痛与心理创伤: 即使幸存下来,被白磷弹药烧伤的士兵也将承受难以想象的生理和心理痛苦。烧伤的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对患者的打击就越大,往往留下永久性的伤疤和残疾。
5. 吸入性伤害: 白磷燃烧产生的烟雾含有磷氧化物,吸入后会对呼吸道造成灼伤和刺激,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水肿。

国际法与伦理考量

白磷弹药的使用在国际法上属于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

《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 尽管白磷本身不是化学武器,但其作为燃烧性武器的使用受到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限制。特别是《第三议定书》禁止将燃烧性武器(包括其起火效应)用于对军事目标区域内的平民集结区进行攻击。虽然乌克兰方面声称其使用白磷弹药是为了制造烟幕,而非直接攻击平民,但关键在于其使用方式是否会无差别地影响平民区域。
区分原则: 国际人道法要求冲突各方区分战斗人员和平民,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目标。使用白磷弹药,尤其是在居民区附近,很容易因为其附着和持续燃烧的特性,而对平民造成不分青红皂白的伤害,这可能违反了区分原则。
“燃烧弹药”的定义: 公约对“燃烧弹药”的定义比较宽泛,包括任何用于纵火或造成人员烧伤的弹药。而白磷弹药因其燃烧特性,很容易被划入这一范畴,其在平民区的随意使用会引发对战争罪的担忧。

评价乌克兰大规模使用含白磷弹药的行为

综合以上几点,对乌克兰开始大规模使用含白磷弹药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军事必要性: 如果乌克兰军队确实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并且使用白磷弹药是为了制造有效的烟幕以掩护部队撤退或进行其他战术机动,那么从军事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种“必要之举”。然而,这种必要性需要在极端情况下被严格审视。
潜在的战争罪指控: 如果这些弹药被用于直接攻击居民区,或者在军事行动中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且并非作为次要或附带后果,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触犯国际法,甚至构成战争罪。即使是用于制造烟幕,如果因此对平民区造成了附带损害,也需要进行评估。
国际社会的担忧: 大规模使用此类弹药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因为其固有的高杀伤性和对平民的潜在威胁。这可能会损害乌克兰的国际形象,并可能影响其获得国际援助。
“必要之恶”还是越界行为? 这是一个模糊的地带。在现代战争中,各种新型弹药层出不穷,各国都在寻求技术优势。然而,军事技术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道主义原则为代价。如果乌克兰的行动被视为不计后果地使用具有高平民伤害风险的弹药,那么这将是越界行为。

总而言之,乌克兰大规模使用含白磷弹药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军事行动。虽然它可能在特定的军事场合下提供战术优势,但其对人体的极端杀伤力以及在国际法上的敏感性,要求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审视。关键在于其使用方式是否符合国际人道法的原则,特别是区分原则和比例原则。如果其使用方式超出了军事必要性的范畴,或者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平民伤害,那么这种行为将受到国际法的严厉制裁和道义上的谴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什么叫愚蠢:

1,对大国使用违禁武器

2,组织平民攻击遵守战场纪律的军队

中白磷的人唯一希望是速死。

user avatar

解读俄军在叙反恐使用白磷弹:不违法有必要性(图)

workercn.cn2015-12-08 10:28:25来源: 科技日报

疑似俄军在叙使用白磷弹轰炸恐怖分子

近日台湾媒体和俄罗斯社交网站披露,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拉卡地区打击IS行动中使用了具备燃烧效果的白磷弹。此举引发了人们对俄军打击IS行动,特别是使用白磷弹的强烈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争论。

白磷弹又名白磷燃烧弹,是一种攻击型燃烧武器,其弹体中装有白磷。白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燃点低,有剧毒。当白磷弹发射后接触人体后,很难及时消除,肉皮会被穿透,然后深入到骨头,同时散发出对眼鼻具有极大刺激作用的烟雾。白磷弹爆炸后产生的强光效应和四处横飞的燃烧碎片,以及伤口的惨不忍睹,产生“近似于残忍”的杀伤效果,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慑作用,在使用上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俄罗斯在此次打击IS行动中疑似使用了白磷弹,也因此产生了争议。但俄罗斯此次使用白磷弹,既非开创先河,在法律上也能打点“擦边球”。

首先,以往有使用的先例。二战中,美国人就曾经使用过白磷弹武器,用于对付在太平洋诸岛工事里的日本人,取得了预期的作战效果。海湾战争中,攻击伊拉克的英美军队也曾经使用过白磷弹。2004年11月,美军曾在伊拉克费卢杰的军事行动中对伊拉克军队使用了白磷弹。在第二次黎以战争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曾经对黎巴嫩真主党使用了白磷炸弹。乌克兰内战中,东部斯拉维扬斯克有目击者称,乌政府军疑似使用了白磷弹一类的燃烧武器对当地进行攻击。白磷弹构造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在各国都有装备。

其次,公约没有完全禁止。1980年的日内瓦会议通过了《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该公约的补充性议定书三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弹武器议定书》,议定书本身未对燃烧剂类型做出过限制,更没有专门禁止白磷这种燃剂。议定书对燃烧武器的限制只有一条:禁止对平民和平民聚集区使用。由此可以推断出:白磷弹作为燃烧弹,可以使用,但不允许在平民和平民聚集区使用。IS作为极端恐怖势力,激起了民众的愤怒情绪。对于这些恐怖分子,使用白磷弹打击既没有违背国际公约,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最后,使用容易引起争议。一些人权组织认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使用白磷弹,导致使平民受到伤害的行为应视为战争罪行。法新社2009年1月12日报道,总部位于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多次批评以色列军队在巴以冲突中多次使用白磷弹。该组织引述巴勒斯坦医护人员的说法,称确认超过50名平民被白磷弹不同程度灼伤。此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派出独立的国际调查团,调查以色列在巴被占领土犯下的“侵犯人权和国际人道法的所有行为”。此次俄军使用白磷弹空袭,有目击者表示,10多位平民受到2枚白磷弹伤害,至少有4个不幸身亡。在有人为俄多手段并用打击IS的出色表现拍手叫好的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和关注,甚至有人企图抓住此次机会,对俄进行舆论声讨,意在使其陷入被动。

在道义争夺异常激烈的现代作战中,敌对双方为了争取主动,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舆论打击对方的机会。俄使用白磷弹打击IS,必须把握好时机、对象和强度,并及时评估综合效果,以避免授人以柄,引发争议,陷入被动。(高祺阳)

user avatar

刚想提这个问题来着。

所有人都只说俄罗斯如何如何。

乌克兰给平民发武器,组织平民制作炸弹,早在14年就主动使用反人类白磷弹的罪行居然没有人关注???

科普一下。

含磷弹药应该是指白磷弹。

白磷弹外号叫:地狱之火。

白磷弹在燃烧的高温能达到1000度,在其燃烧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逃脱,在爆炸时白磷弹还会产生溅射伤害。

白磷弹不像其他武器,伤害只在一瞬间,只要身体沾到白磷,就会持续燃烧,直到烧到骨头为止,在燃烧的过程中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目前为止,在战场上遇到白磷弹基本上是无解的,其死亡率更是高达99%,也正是因为白磷弹太过于残忍,被称为反人类武器,被国际严令禁止使用。

事实证明,俄罗斯正在进行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