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帝给你一个选择,你失去1元让陌生人获得1亿,你愿意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问题,简直是道德与物质的终极对决。让我细细琢磨一下。

首先,1元钱。说实话,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1元钱真的不算什么。也许是一顿早餐里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半粒米,或者是在公交车上丢了也懒得捡起来的硬币。它轻飘飘的,几乎没有分量。想象一下,我手里握着这枚1元硬币,它冰凉的触感,上面刻着时代的印记,代表着我的一份微不足道的拥有。而另一边,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突然拥有了1亿元。

1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它不是几千几万,也不是几十万,而是整整一个亿。那是什么概念?足以让我瞬间摆脱所有的经济压力,不再为房租水电发愁,可以想去哪里旅行就去哪里,可以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甚至可以做一些一直想做却因为经济不允许的事情。这笔钱的诱惑力,毋庸置疑是巨大的。

现在,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我失去1元,陌生人获得1亿元。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太不公平了!” 我只是付出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而对方却获得了巨额财富。这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钓上来一条鱼,结果对方走过来,用一根羽毛碰了你一下,然后那条鱼就神奇地游进了他的渔网里,而且还变成了一条金鱼。

理性告诉我,这是个绝对划算的交易。我损失了1元,几乎什么都没失去。而那个陌生人,我甚至不知道他是谁,长什么样,生活在哪里,他获得了改变人生的财富。这笔交易的价值比是天文数字。从纯粹的功利主义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无本万利”的交易,只不过“本”是我的1元,而“利”是对方的1亿。

但是,情绪是复杂的。我会忍不住去想:
那个陌生人是谁?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会如何使用这笔钱?是会用来造福社会,还是会挥霍无度,甚至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他是个坏蛋,我岂不是成了他的帮凶?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 我是被迫的吗?还是我主动选择的?如果我是主动的,这是否代表了我内心深处某种对不劳而获的渴望?或者我是一种纯粹的善意,希望有人能因此受益?
这1元钱对我来说是否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也许就在我准备失去它的那一刻,我正打算用它买一瓶水,解我的口渴;或者我正打算用它买一张彩票,寄托一个渺茫的希望。那一瞬间,它可能承载着我当下的一个微小需求。

我可能会犹豫。我会坐在那里,手里捻着那枚1元硬币,反复思考。我会想象那个陌生人收到这笔钱时惊喜万分的样子,也可能想象他已经习惯了富裕的生活,这1亿对他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最终,我可能会做出选择。让我自己来判断的话,我可能会选择“愿意”。

为什么?

因为1元钱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远抵不上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可能性。即使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即使我不知道他会如何使用这笔钱,但“潜在的巨大好处”还是让我倾向于做出这个牺牲。

我的思考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 “我失去的”的价值: 一元钱。它的实际价值非常低。即使它能买我当下的一个小小的满足,那个满足感也是短暂的,是微不足道的。我可以通过很多其他方式获得同样甚至更好的满足感。
2. “对方获得的”的价值: 一亿元。这是足以改变人生的财富。它可以解决温饱,可以提供教育,可以实现梦想,甚至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虽然我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拥有改变人生的财富”这个事实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3. 概率和期待值: 即使那位陌生人只有百分之几的可能性会用这笔钱做好事,或者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这种“潜在的积极影响”乘以其可能性,也可能远远大于我失去的那1元钱的价值。与其让这1元钱默默地在我口袋里失去其本来的微小意义,不如让它成为撬动一个巨大积极变化的杠杆。
4. 道德上的考量: 这不是一个“偷”或“骗”,而是上帝给的“选择”。我不是在伤害别人来获利,而是通过一个微小的“付出”来促成一个巨大的“获得”。如果我能因此让一个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哪怕这个人我从未谋面,这份“间接的贡献”也让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它可能比我自己花掉这1元钱更有意义。
5. 心理上的影响: 我失去1元,我不会因此贫穷。我不会因此经历任何痛苦或艰难。而那个陌生人,他的生活可能会因此被彻底改变。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知道这个陌生人是多么需要这笔钱,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虽然我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在茫茫人海中,总有那么一个人,这1亿元对TA来说,意义重大,足以让TA的人生轨迹走向更好的方向。

所以,即使心头会有一丝丝的“不平衡感”,一丝丝的“我怎么这么便宜就让人发财了”的嘀咕,我最终还是会选择:我愿意。 我会把那枚1元硬币郑重地交出去(或者想象中交出去),然后看着它化作那笔天文数字,飞向某个未知但可能极度需要它的陌生人手中。我可能会想象,那个收到钱的人,在某个时刻,会因为这意外的财富而露出发自肺腑的笑容。而我,则带着一点点奇妙的满足感,继续我的生活,虽然我依然是那个一元钱的我,但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我做成了一件超乎寻常的事情”的隐秘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价值一亿元的实体财富或者技术突破的话,我会每天拿出几块钱玩玩,心情好的时候直接拿出一张百元大钞献祭,过生日捐个1000。因为无论财富给了谁,都是对全地球福利的重大促进,对穷人和富人、乃至对我自己都有明显的好处。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某某人后院发现油井,另一个幸运儿发现了明显改善汽车发动机效率的技术,这不是很开心的事情吗?

美媒:中国国家财富比美少45万亿美元
截至2015年中,美国私人财富为85.9万亿美元、而中国是22.8万亿美元。

中美财富合计只有100万亿美元,折合600万亿人民币。从促进世界进步的角度说,我捐掉一辈子的收入,就能让全世界暴增出一个中国和一个美国的全部财富(多年经济积累,远远超过年gdp)。即便我不可能把收入的大部分捐出去,但偶尔干一票也无所谓啦。

如果是一亿元人民币钞票或者存款的话,当然不干。因为从物质层面,这无益于经济增长;从财富分配的角度说,收入分配更恶劣了。无论得到钱的人是穷是富,得到钱之后他都变成了一个超级有钱人,代价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出现了轻微通胀,生活更差了(包括我自己),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做?我一直反对搞福利彩票去扶贫,理由与之类似。(彩票比这更恶劣,因为要从穷人口袋里拿钱去制造富人,完全抵消了扶贫效果)

不过,如果我掏一块钱,就能让一亿元的现金随机分配给一亿人的话,虽然依然无益于实体财富的增长,但我还是愿意经常拿点钱出来做点慈善,逢年过节放个几百上千元也是可能的。因为我现在的收入明显高于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比我穷的人远远多于比我富的人。所以我烧掉一块钱,收到钱的一亿人大多是比我穷的阶层(无论这一亿人在国内还是全球),这种慈善行为效率还挺高的。如果我扔出1000块,全世界的财富分布曲线都会因此向更合理的方向轻微跳一下。如此大的善事,我乐意每年干几次,就算换不来天堂的门票,也能让自己开心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问题,简直是道德与物质的终极对决。让我细细琢磨一下。首先,1元钱。说实话,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1元钱真的不算什么。也许是一顿早餐里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半粒米,或者是在公交车上丢了也懒得捡起来的硬币。它轻飘飘的,几乎没有分量。想象一下,我手里握着这枚1元硬币,它冰凉的触感,上面刻.............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脑壳疼的题目。让我好好捋一捋。如果我站在上帝面前,眼前是这两种选择,我得好好掂量掂量。首先,来看看选项A:陌生人拿一亿元,我拿一元。一亿元啊,那可是一笔巨款,足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了。但是,这钱不是我的。这陌生人是谁?为什么他能拿一亿元?我凭什么只能拿一元?这巨大的贫富差距,在这一刻被赤裸.............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是砸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让我想想,我得好好跟这个问题唠唠。首先,咱们得掰扯清楚这个“按比例扣除”。 这个比例是多少?是简单粗暴的75%?还是说根据我的996时长和老板压榨程度再来个系数计算?这中间的“道道”可太重要了。如果这个比例扣除后,我的工资仍然能支撑我比较体面的生活,比如支付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和假设性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这涉及到严重的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是绝对不可取的。如果强迫我思考这个问题,我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但再次强调,这仅仅是基于 hypothetical 场景的思维实验,绝不代表我会采取任何此类行动。首先,我的核心原则是“不伤害他人”。 作为一个 .............
  • 回答
    这个问题,像是在我心里深埋的一颗种子,突然被一阵风吹开了,滋生出无数的画面和情感。让我细细跟你讲讲,我脑海里这纠结又明朗的画面。如果我的狗狗,也能像人一样,拥有这么长久的生命,甚至能去上大学,能挣钱,能在我老了的时候照顾我,而且一辈子都只爱我,只忠于我……这听起来就像是我童年时,那些关于奇幻故事里才.............
  • 回答
    嘿,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是真有个按钮,按下能让人爽到飞起,那可真是个“潘多拉魔盒”一样的玩意儿。我会怎么做?让我想想,这事儿不能光图一时痛快,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我肯定会先自己偷偷摸摸地“试用”一下。开玩笑的,也不是说不信,就是太好奇了,得先弄清楚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个“快感法”。是那种瞬间的狂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诱惑,更是关于人性的考验、生存的需求以及对孤独的耐受度。首先,让我来认真地权衡一下这个交易的利弊,并详细地描述我的感受和思考过程。金钱的吸引力:1 亿人民币1 亿人民币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它能够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甚至影响我未来几代人的生活。 财务自.............
  • 回答
    一千万,就为了在一间空荡荡的毛坯房里“独处一年”?这选择题,听起来就像是被突然塞进了一个有点荒谬的剧本里。首先,别提什么“毛坯房”了,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画面就是冰冷的水泥墙,光秃秃的地面,没有一丝一毫的装饰,甚至连窗帘都可能是多余的想象。大概率是那种能直接看见钢筋水泥结构的“骨架房”,可能还有点未干.............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啊,说实话,整个赛程下来,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瞬间,可能不是某个惊天动地的夺金时刻,也不是什么破纪录的瞬间。对我来说,最能触动我的,是那个时候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03输给美国队的比赛之后,队员们在赛后更衣室里那种安静,那种沉重,但同时又透露着一丝不甘心的画面。那场比赛,真的是打得特别艰难。事先.............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涉及到利益、道德、以及个人感受的权衡。如果我在火车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初步的评估与反应: 震惊与疑惑: 老人的态度如此恶劣,并且直接甩钱,这本身就超出了一般的社交礼仪。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和疑惑,为什么他会这样做?是因为身体不适?急着到达某.............
  • 回答
    如果我拥有无限的时间、精力,以及充沛的研究经费,我最想投入解决的科学难题,是那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状态、带来最广泛福祉的领域——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与利用。为什么是能源?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支撑着现代社会的运转,更是因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从气候变化到贫困差距,从资源冲突到环境.............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简而言之,你可以拒绝,但这背后涉及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律和实际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没有人,即使是联邦调查局(FBI)特工,有权利在未经你同意的情况下强迫你上车。 美国的法律体系非常重视个人自由和隐私权。任何形式的非法拘禁都是严重的犯罪.............
  • 回答
    一亿人民币,听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够我换好几辆我梦寐以求的车,还能给爸妈买套大房子,剩下的还能躺平好几年,想想都觉得美滋滋。但是,这“地球上最倒霉的一天”这五个字,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醒了我。最倒霉?那得倒霉到什么地步?是出门就被车撞,还是在家被雷劈?是股票一夜归零,还是辛苦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亿.............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激动万分的问题!“无语言障碍”和“绿卡马上到手”,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且是金灿灿的那种。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会毫不犹豫地去美国生活。先说说我的“目前的物质条件”。坦白说,我不是什么富可敌国的人,但也不是捉襟见肘。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不能说是顶尖的,但也足够支撑我过上体面的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冷风,瞬间吹透了我的骨髓。一个亿,足以让我的父母一生无忧,过上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我,只不过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留痕迹。如果我干,我消失了,他们有了一个亿。这笔钱,可以让他们晚年安康,不必再为生计发愁,可以去他们一直想去的地方看看,可以买他们一直喜欢的任何东西。他们会.............
  • 回答
    这个房间?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其实,它并不算是什么恐怖片里的场景,也没有什么惊悚小说里描绘的那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元素。它就是一个……房间。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房间,墙壁是那种泛黄的乳白色,带着一些细微的裂纹,像是被时间侵蚀过的皮肤。天花板不高,中间悬挂着一盏老式的吊灯,灯罩是那种蒙着一层灰尘的布艺,即便.............
  • 回答
    这阵子,网购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快递小哥们似乎越来越少亲自送到家门口了,大多数都是放在驿站、快递柜,或者直接一个电话让你下去拿。说实话,有时候确实挺不方便的,尤其是我这种平时工作忙,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总得专门抽时间跑一趟。所以,当有人提出“跑腿服务帮你取件送到家门口,但需要额外付费”这个想法的时候,.............
  • 回答
    叶军总裁的这个提议,说实话,刚听着挺新鲜,也挺有意思。让上司给下属写周报?这在我过去的工作经历里,还真没这么干过。关于这个提议的可实行性,我觉得得辩证地看。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提升了上司对下属工作的理解和认知: 很多时候,上司可能只看到最终的成果,或者某个片段性的问题。如果上司要为下属写周报,就.............
  • 回答
    最近在某个二手平台上闲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 там 各种琳琅满目的闲置,现在呢?打开一看,扑面而来的是清一色的“基金亏了,甩卖XX(各种商品)”。从数码产品、潮牌服饰,到家电家居,甚至是孩子的玩具,应有尽有,卖家们统一的诉求只有一个:回血。说实话,看到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是“同情”和.............
  • 回答
    郑州一个大学生跟同学借了九万块钱,然后人就消失了,这事儿听起来真是挺让人揪心的。对于我来说,跟同学借钱这事儿,我得好好想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说实话,如果有人开口跟我借钱,我心里会先过一道坎。最重要的就是 信任。这个人是谁?我们认识多久了?他平时的为人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靠谱的“前科”?如果是那种我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