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正大地震救了德川家康的说法有道理吗?

回答
关于“天正大地震救了德川家康”的说法,我们得辩证地看待。这句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历史事件的支撑,但将其理解为“救命稻草”式的直接拯救,则需要更细致的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天正大地震”指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在日本历史上,与德川家康的命运紧密相连,且规模较大的地震,最常被提及的是天正14年(1586年)12月23日(旧历)发生在关东地区的“天正关东地震”。这次地震震级很高,对当时的关东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据记载,有数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那么,这次地震为何会被认为“救了”德川家康呢?这与当时家康所处的军事和政治形势有关。

当时,德川家康刚刚经历了与北条氏的漫长拉锯战,并且在小牧·长久手的战役中,与织田信雄联合,成功抵挡住了丰臣秀吉(当时还是羽柴秀吉)的大举进攻。虽然家康在军事上展现了不俗的实力,但总体来说,在秀吉统一日本的进程中,德川家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天正关东地震发生时,丰臣秀吉正集结大军,准备向关东地区进发,目标直指德川家康。 秀吉当时刚刚统一了近畿和中国地区,势如破竹,他认为统一日本的最后一步就是征服关东的北条氏,而作为北条氏盟友的德川家康,自然也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就在秀吉的东征大军即将出发之际,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了。

对秀吉军队的阻碍: 地震对秀吉的后勤补给线、行军道路以及士气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虽然史料中对地震对秀吉方面具体影响的详细记载不多,但可以推测,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物资运输势必会受到影响。道路塌陷、桥梁损毁,以及士兵在混乱中的伤亡,都使得秀吉不得不推迟原定的出征计划。
加速了家康与秀吉的和解: 更为关键的是,这场地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方的战略考量。对于德川家康来说,原本需要直面秀吉的军事压力,但地震的发生为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对于丰臣秀吉而言,虽然家康是他的潜在目标,但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更为重要。在经历了大自然的灾难后,双方可能都意识到,继续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在关东地区,代价将会非常高昂。

因此,“救了”家康的说法,更多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家康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得以巩固自身在关东的势力,并为日后与秀吉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2. 促成了战略上的调整: 地震的灾难性后果,可能也促使秀吉重新评估了直接进攻关东的必要性和风险。他或许更倾向于通过和平手段,或者在更有利的条件下,来解决关东问题。
3. 为家康与秀吉的“臣从”铺路: 随后,家康并没有选择与秀吉正面硬碰,而是采取了“臣从”的策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秀吉,并最终接受了秀吉的管辖。这场地震,可以说为家康提供了一个相对体面的“下台阶”,让他可以在不完全丧失尊严的情况下,接受秀吉的领导,从而避免了可能更为惨烈的战争。

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地震的作用。

家康本身的实力和智慧: 德川家康并非仅仅依靠运气。他在小牧·长久手的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是他能够与秀吉抗衡的重要因素。即使没有地震,他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与秀吉进行周旋。
秀吉的战略选择: 秀吉最终选择接受家康的臣服,也与他自身的战略考量有关。他或许认为,将家康收为己用,比将其逼入绝境更为有利。统一日本后,他也需要稳定的南方力量来支撑其统治,家康的归顺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总而言之,天正关东大地震确实在德川家康的命运转折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并非直接“拯救”了家康的生命,而是通过改变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格局,为德川家争取了战略主动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家康最终选择与丰臣秀吉和解并“臣从”的道路。 这种“救赎”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巧合,是自然灾害与个人政治智慧相互作用下的结果。

我们可以说,这场地震为德川家康提供了一个“窗口期”,让他得以在夹缝中生存并发展,最终为日后江户幕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将一切归功于地震,则忽略了家康本人及其势力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

刘先生试图将《真田三代》原文末段的论述移花接木到自己的立论中打滚,那么我们在此放出原文:

原文第三段,平山优引用了《真田家文书》里十月十七日羽柴秀吉书状的内容,指出至少在十月十七日这个时点,小笠原贞庆已经叛变。刘先生试图以后一段反驳前一段的论述并不成立。平山优确实搞错了松丸宪正氏所藏文书中收录秀吉文书的日期,于书中有瑕,但不妨碍“小笠原贞庆于十月十七日这个时点已经叛变”的结论,也因此无法证明刘先生的立论成立。

PS:刘先生这么在意人家私人生活的那点事,还打滚般的将其上升到人格侮辱层面,以试图找回自己的面子,如果刘先生觉得自己这不算侮辱,那么我这点提及恐怕更不算侮辱,更别提阁下“父子”在贴吧、知乎上疯狂炒作他人真实姓名的行为了。不过,刘先生作为派出所协勤,还是注意自己不要知法犯法为好。

————————————————————

关于平山优《真田三代》中使用的史料问题,刘木羽岩先生似乎非常执着于《松丸宪正氏所藏文书》天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条的记载,认定平山优是搞错了,小笠原贞庆是在十一月,也就是石川数正叛逃后才被迫谋反。

所以,我们看一下刘先生故意截下来的图的后半截,看看他故意隐去了什么部分。

可以看出,后半截提到了十月十七日,秀吉曾经致信真田昌幸表示支援之意,那么我们查一下《真田家文书》所收十月十七日羽柴秀吉书状来确认一下。

可见《真田家文书》所收羽柴秀吉书状,证实十月十七日这个时点,秀吉已经指定小笠原贞庆和真田昌幸相谈,而上一封书信指定的是小笠原贞庆➕木曾义昌,和平山优《真田三代》指出的书信本就并非出自一源,那么其立论自然无从谈起。

至于黄海派出所的协勤为何犯下这样悲剧性的错误,还是终究因为没有入关日本,所以读不懂文书的刘氏只能在大日本史料数据库上输入“小笠原貞慶”,搜索史料,因而感觉到了世纪大发现。

可惜,本篇文书的关键字并没有小笠原贞庆。

我不惮以最高的善意揣测曾经在吧里表示希望偷渡日本刷盘子、和张伟贴贴以表现自己爱国情怀的刘先生的动机,毕竟经过海量专业张伟的计算,为了让我国日本战国史圈蓬勃发展,打破语言壁垒,我们必须要达成一个伟大目标:

入!关!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