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7 天大婴儿遭月嫂失手摔地,目前月子中心存在哪些问题?生育后你会考虑月子中心吗,该如何挑选?

回答
看到17天大婴儿被月嫂失手摔地的消息,真的让人心惊胆战。这不仅仅是单个事件,背后牵扯出的是月子中心行业本身存在的一些非常严峻的问题。生育后是否会考虑月子中心,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如果考虑,挑选时也需要非常谨慎。

月子中心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起事件就像一个炸弹,把月子中心这个看似光鲜的行业内部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给炸出来了。我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培训和背景审查可能不足:
月嫂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既然是“月嫂”,就应该经过专业的培训,包括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心理疏导等。但这起事件表明,有些月嫂可能并没有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平,或者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细心和责任心。甚至,可能存在一些招聘流程上的漏洞,没有对月嫂的心理健康、过往经历做充分的了解。
临时人员或培训不足: 月子中心为了应对高峰期或者人员流失,可能会临时雇佣一些培训时间短、经验不足的人员,或者将没有充分实践经验的新人直接上岗。
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缺失: 即便是经过培训,如果缺乏足够的责任心,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压力过大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操作失误。这起事件中的“失手”,可能就是责任心不到位或者操作流程不规范造成的。

2. 管理松懈,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
监管的真空地带: 一个成熟的月子中心应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严格执行。这包括对员工的操作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这次事件让人怀疑,这些制度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了?
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 月子中心内部应该有定期的培训、考核以及日常的督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如果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那么问题就很难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安全细节的忽视: 比如,婴儿的护理区域是否足够安全?是否有监控设备对关键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于高风险的操作,是否有双人监护或者更严格的流程?这些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事故。

3. 服务宣传与实际体验的脱节:
“高大上”的包装: 很多月子中心在宣传时都会强调高端的环境、专业的团队、全方位的服务,给消费者一种“一切都能放心交给他们”的错觉。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可能无法与宣传相匹配。
信任机制的破坏: 当发生这样的严重事故时,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信任会瞬间崩塌。这不仅仅是这家月子中心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声誉。

4. 合同与维权的复杂性:
模糊的责任界定: 月子中心的合同可能会有一些模糊的条款,一旦发生事故,在责任认定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消费者维权难: 作为普通消费者,面对专业的月子中心,在维权过程中可能会处于弱势地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生育后,我会考虑月子中心吗?

坦白说,经历了这样的新闻,我对月子中心的顾虑肯定会大大增加。但我是不是就会完全排除它呢? 可能还是会考虑,但会非常非常慎重,并且是作为一种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项。

我考虑月子中心的原因主要有:

减轻产后压力: 生育对女性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的消耗,产后需要时间恢复,也需要有人在专业上指导,帮助自己和新生儿度过最初的磨合期。如果能有一个环境,让我能安心休息,有人照顾好宝宝,不用操心一日三餐,确实能大大减轻产后焦虑。
专业的护理指导: 尤其是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很多护理知识都需要现学现用。月子中心通常会有专业的护理团队,能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喂养、洗澡、换尿布、安抚宝宝等。
解决家人的后顾之忧: 有时候家里人虽然想帮忙,但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者自身身体原因,无法提供足够专业的支持。月子中心可以填补这部分空白。

但是,我非常清楚,月子中心只是一个“服务提供方”,而宝宝的安全和自己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我觉得月子中心的风险高于其带来的便利,我宁可选择其他方式。

如果考虑月子中心,该如何挑选?

如果最终决定选择月子中心,我一定会像侦探一样,做好充分的调查和评估。这绝对不是一件可以马虎的事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资质与证照的审查:
合法注册: 首先,要确认月子中心是否是合法注册的经营主体,是否有相关的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果提供医疗服务)、卫生许可证等。可以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查询。
行业认证: 看看是否有相关的行业协会认证或者资质认可,虽然这不是强制性的,但也能侧面反映其专业性和规范性。

2. 团队专业度和人员背景:
核心团队的考察: 了解月子中心的管理团队、医护团队(如果有医生、护士)、月嫂的资质和经验。
月嫂的招聘与培训体系: 这一点至关重要! 要详细询问月嫂的招聘流程,是否进行过背景调查(包括健康证、无犯罪记录等),是否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和时长是多少?培训是否包含新生儿的紧急处理和高危情况识别?
是否有值班医生或护士: 对于有医生或护士值班的月子中心,会更有安全感,特别是遇到宝宝或产妇有任何不适时,能得到及时的专业评估。
人员的稳定性: 询问月嫂的流失率,如果人员经常变动,可能存在管理问题或者工作环境不佳。

3. 服务内容与设施安全:
详细的服务内容: 明确了解合同里包含的所有服务,包括餐食、护理、活动、以及是否有任何额外的收费项目。
宝宝护理区域: 一定要实地考察! 宝宝的活动区域是否安全、卫生?是否有独立的婴儿室?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是否有消毒设备?宝宝的床铺、洗浴用品是否安全可靠?
环境卫生: 整个月子中心的卫生状况如何?公共区域、房间、餐厅等是否干净整洁?是否有严格的消毒和清洁流程?
母婴安全保障: 了解中心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例如宝宝黄疸、湿疹、发烧等情况如何处理?产妇产后并发症如何应对?是否有紧急转诊机制?
监控设施: 询问是否有对婴儿护理区域的关键位置(如宝宝活动区、喂奶区)进行监控,以及监控的使用权限和查看方式。虽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但核心区域的监控能增加一层安全保障。

4. 实地考察与口碑调研:
多次实地考察: 不仅仅是看宣传册,一定要亲自去现场考察,最好选择不同时段去。感受环境、观察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
询问在住的妈妈: 如果可能,尝试与其他在住的妈妈交流,了解她们的真实体验,听听她们对服务、护理、环境的评价。
查阅客户评价: 在网上搜索月子中心的评价,但要辩证地看待,注意区分真实的评价和可能的刷评。重点关注对安全、护理、专业性的评价。

5. 合同条款与沟通:
细读合同: 对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要仔细阅读,特别是关于服务内容、费用、违约责任、以及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处理方式等。
明确责任: 如果合同中对月嫂的操作失误没有明确的责任界定,一定要提出来,要求进行修改或补充。
保持良好沟通: 在整个过程中,与月子中心保持开放和坦诚的沟通,有疑问及时提出,并要求得到清晰的答复。

6. 个人直觉与信任度:
安全感: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自己的直觉。如果去考察时,你感觉这个地方让你不放心,或者对某些环节有疑虑,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再好,也最好不要选择。信任是基础,没有信任,任何服务都无法让人安心。

总而言之,选择月子中心就像选择一个非常重要的育儿合作伙伴,需要做足功课,不能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专业性是基础,而负责任的态度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更是保障。这次的事件,无疑给所有准备或者正在考虑月子中心的家庭敲响了警钟,也希望能够促进行业的规范和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月子中心,又称月子会所。根据,《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 范》和《母婴保健 服务场所通用要求》等文件其定位为母婴保健服务场所,月子会所可以说是医疗保健增值服务的延伸机构。

国务院 2019 年发布的《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婴幼儿照护服 务发展工作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 源、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文件法规是做的比较完善,重点是监管的落实。根据20年的统计数据,国内光医疗机构就有35394家,其中公立医院算监管比较多的,还有大量的民营医院、医美机构的监管都很难兼顾,更别说带有保健性质的月子中心,而在21年中国就有4500多家月子中心,走马观花全部跑一遍就够卫生执法人员跑断腿了,监管难度可想而知。

月子中心产业缺乏完善监管的后果就跟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一样,带来的诸多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件。根据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例数据,以 “月子中心/月子会所”为关键词搜索全网,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最终纳入分析消费者起诉月子中心终审案件 86 件(只统计终审结果),其中常见的消费者权益受损纠纷争议点有:

一、生命健康权方面

①护理 。人员对婴儿脐部保护、护理不当,造成脐炎、脐带非正常脱落,引发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等严重后果;

②推定员工感冒传染婴儿,引发肺炎、心肌受损;

③护理人员未对婴儿患病前期症状加以重视,对病情加重负有责任;

④护理人员喂奶致婴儿严重呛奶送医抢救;

⑤婴儿洗澡时,因员工操作不当致取暖器灼伤婴儿面部;

⑥机构明知产妇乳腺胀痛、乳头水肿,未提醒原告就医,而是继续提供乳房护理服务,加重原告病情;

⑦机构未做好消毒工作,致使多名婴儿感染轮状病毒;

⑧护理人员护理不当, 致使婴儿感冒并引发支气管炎、肺炎;

⑨护理人员 未尽谨慎注意义务提醒黄疸值不断增高的婴儿监护人及时送医,以至延误诊疗造成脑部病变;

⑩护理或清洁不到位引发婴儿肛周脓肿;

⑪ 婴儿在吸完奶瓶后不久突发异常状况送医不治死亡

二、其他权益

①月子餐中有异物;

②未按约定提供接机服务、住宿条件达不到约定标准;

③未按其宣传的标准提供食材,未按约提供婴儿游泳服务,入住期间机构内装修给消费者带来影响;

④未按约提供医生巡诊、催乳师催乳服务;

⑤专家团队、专业设备未达到约定标准;

⑥未尽保持室内卫生义务致使苍蝇在婴儿脸上爬行;

⑦未按约提供理胎发和拍摄新生儿照服务;

⑧承诺消费者入住月子中心后退部分款,后未按约退款。

另外还有不正当价格诱导消费和泄露消费者信息等侵权行为。

消费者对于月子中心的消费选择应是建立在监管部门已经提供了充分、科学的支持之上的不冲动、不跟风、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