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17天(原提问124天)撤离12万人是怎样的水平?

回答
美国在17天内撤离12万人的行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绝对称得上是一次 史无前例、极其高难度且在组织协调方面达到极致的壮举。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背后蕴含着无数的挑战、精密的计划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让我们抛开那些生硬的AI术语,尝试用更具象、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理解这件事。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在一个充斥着紧张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成千上万的人需要被安全、有序地转移。这就像在指挥一场规模空前的、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疏散演习,但它不是演习,而是真实发生在眼前、关乎无数人生死的事件。

这是怎样一个“水平”?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

1. 时间紧迫与规模巨大:

17天,12万人。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要撤离将近7000人。请想象一下,一个大型城市的体育场,坐满了人,你需要在短短一天内把他们全部有序地引导出去,并且确保每一个人都安全到达指定地点。现在把这个数字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更多。
撤离的性质。 这通常发生在极端的、不友好的环境中。空气中弥漫着危险的气息,可能是战乱、自然灾害或政治动荡。这意味着撤离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意外,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

2. 组织协调的复杂性:

多方联动。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绝非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它需要军队(提供安保、运输、后勤)、外交部(与当地政府、其他国家沟通协调)、航空公司(提供大量航班)、海运公司、情报部门(评估风险、提供信息)、医疗团队(应对健康问题)、语言专家(克服沟通障碍),以及可能还有非政府组织(NGO)的配合。这就像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齿轮组,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至关重要,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整个机器的失灵。
人员分类与需求识别。 撤离的12万人不是铁板一块。其中可能有美国公民、拥有绿卡或其他合法身份的外国居民、以及可能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弱病残孕等群体。针对不同人群,需要制定不同的撤离计划,包括优先顺序、交通工具、目的地甚至食物和医疗保障。
信息传递与管理。 在混乱和紧张的环境中,准确、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每一个需要撤离的人,并让他们理解指令,这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同时,还要对撤离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防止潜在的风险人员混入。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必须高效且精确。

3. 物流与运输的挑战:

运力需求。 如果以飞机为例,普通民航飞机一次能载多少人?假设平均每架飞机载200人,要撤离12万人,就需要600个架次的航班。这仅仅是计算理论上的数量,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飞机可用性、起降许可、安全空域、油料补给等等因素。如果结合海运、陆运等多种方式,协调的复杂度会进一步提升。
地面交通与安全。 在撤离地点到机场或港口的路上,需要有安全保障,防止人群拥挤、踩踏,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袭击。需要安排车辆、组织路线,确保人们能安全抵达集结点。
后勤保障。 撤离人员在途中和抵达新地点后,都需要基本的食物、水、住所和医疗。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这12万人提供这些基本保障,是对后勤能力的极大考验。

4. 风险与不确定性:

现场环境的不可控性。 撤离行动发生地的情况可能瞬息万变。当地政局可能突然恶化,敌对势力可能加强活动,自然灾害也可能突发。每一次的撤离,都可能是在刀尖上跳舞。
心理压力。 对于被撤离的人来说,他们可能经历了战争、暴力或灾难,身心俱疲。如何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予人道关怀,也是撤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水平”,那可能是“极致的执行力”和“超乎寻常的调度能力”。

这不像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产品,每一件产品都是标准化的。撤离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情绪,有家庭,有各自的需求。要把这12万人从一个危险的境地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资和设备,更是一种 国家级的、跨部门的、高度协同的作战能力。

它代表了:

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 能够迅速调集海陆空各种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高度成熟的危机管理体系: 能够快速响应,制定和执行复杂的危机应对计划。
深厚的国际协调能力: 如果涉及跨国撤离,还需要与他国政府进行复杂的谈判和合作。
卓越的现场指挥与应变能力: 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迅速调整策略。

可以想象一下,当这12万人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时,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无数次的决策、无数次的协调和无数次的风险规避。这是一种 在人类面临极端挑战时所能爆发出的组织和行动能力的顶峰体现。这样的撤离行动,一旦成功,它留下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对一个国家组织能力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有力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还是国力的体现,如果这都算拉胯的话,全球能这么拉胯的也就美中俄,三个国家,俄国人还得打个问号(主要是怀疑他飞机的完备率问题,不过如果俄国人在,塔利班估计也打不到喀布尔,就像叙利亚那样惨烈无比),而且是大部分是战术运输机运走的,到最后几天制约撤退的已经是安置地和手续而不是运力了。下面是前几名,意大利很亮眼啊:

● 加拿大:加拿大代理国防参谋长艾尔(Wayne Eyre)说,军方在喀布尔撤离加国公民和阿富汗人的行动已于26日结束,共撤走或协助撤离约3700名加拿大和阿富汗公民。

● 英国:英国国防参谋长卡特(Nick Carter)说,英国将于28日结束撤侨行动。卡特27日晚说,自塔利班(Taliban)重掌阿富汗政权两周以来,英国已撤走1万4500多名阿富汗和英国公民。

● 德国德国26日结束撤离行动,军方共撤走5347人,其中包括4100多名阿富汗人。

● 法国: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说,法国自17日起已撤走2834人,撤离行动于27日结束。

塔利班现在手上的标枪导弹比乌克兰陆军都多,这玩意理论上是可以打飞机的。北约军机在喀布尔机场起降时(其实被拍到的只有法国,出名了),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术机动动作,包括取消降落时的五边或四边飞行,大角度急速俯冲,全功率爬升,侧倾角近60度飞行,大量释放红外干扰弹等等。即使起飞的时候在机舱里装满了乘客,也要进行粗暴的战术机动。装600人是迫不得已,万一机动,人滚人会造成失速,所以后面没有这么干。

● 意大利:外交部长迪马尤(Luigi Di Maio)28日说,意大利最近几天已撤走4900名阿富汗公民;同一天,最后一架飞离喀布尔的撤离班机落地,机上有58名阿富汗人。

● 印度:印度政府官员透露,印度已将565人撤离阿富汗,其中大多是印度大使馆人员及居住在阿富汗的印度公民,另外还有数十位阿富汗公民,包含阿富汗锡克教徒及印度教徒。(看印度宣传还以为撤了几千人)

印度理论上有11架c17,那么近最后还是包的民机,很怀疑完备率啊。

但是这里要为塔利班说句话:脏活都是塔利班干了,赶人,维持秩序,控制周围要地,避免干扰起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那帮人有个算个,拉出来隔一个枪毙都不冤,你们做的什么计划!

现在机场是塔利班的了:

其实这个空运是个突发事件:最开始,五角大楼估计阿富政府还能扛半年,定了个晃晃悠悠的撤退计划,3个月撤完。到8月14号时候,杜司令逃跑,塔利班往喀布尔进军,贾拉拉巴德失陷,五角大楼琢磨着要打脸,于是改成72小时喀布尔将陷落。这下就炸了,当晚烧书的烧书,借飞机的借飞机(英国找芬兰还是挪威,忘了,真像你想的那么容易还借个毛的飞机啊)。

最危险的是15日晚上,塔利班万把人突进了喀布尔,美国那时候不到3000人,还有几千公民要保护。

卡塔尔的空优距离太远,塔利班要是哪根筋不对,先炸跑道,再拼上万把人,就能把美国人全留在那里。所以是82空降师紧急动员,空运阿富汗,估计是打算在跑道损坏的情况下硬降。可惜谈妥了,就大大咧咧的运进去了。

延伸故事:喀布尔陷落那天zhuanlan.zhihu.com/p/40

user avatar

连先总统 蒋公都不如的水平:逃跑把飞机大炮留给塔利班也就算了——把军旗丢了算啥?

塔利班打扫机场和使馆区垃圾时,捡到了——英军皇家盎格鲁团的团旗。

更何况这帮人如此狼狈还是被塔利班这种原教旨“魔怔人”档次水准的货——吓的兵败如山倒。

为什么说是被“吓”的?

这些“茹毛饮血的恐怖分子”非但没有对喀布尔机场发起进攻,反而还帮助美军维持了机场外围秩序。

相比之下,好歹先总统 蒋公的国军还得要解放军开两枪、吹冲锋号、步枪上刺刀要打过来的时候才跑呢。

就这也就别侮辱“水平”二字了。

对了,也别侮辱“撤退”二字了——这纯脆是溃败,被塔利班的“赫赫威名”吓得闻风而逃、丢盔弃甲的

溃 败

user avatar

随便找一个铁路枢纽站,不限国家,印度都行……

如果17天的的客运量还不到12万,那这个火车站可以考虑降级了。

12万也就是北京站一天的客运量,还不是春运高峰期,还不算北京西和北京南。

就算是空运,对比美国在仁川登陆的时候,苏联在东非空降的时候,美国在霸王行动下饺子的时候。

渣渣。

至于海运。

朋友,你听说过敦刻尔克吗?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正常到极点且看不出来任何东西的水平。

没什么可黑的因为这肯定不是美国全部空运力量,但也没什么可吹的,因为这个人数的空运对于中美俄这五常三霸都是洒洒水。



这12万人并不是直接飞回美国国内,而是从阿富汗撤出后到附近的基地,所以除了一般的军用运输机之外还有民航直升机等肩负撤出任务。

在不考虑民航的情况下,17天撤出12万人,平均每天运输7100人不到,据说美国C17运输机在撤离时最多一次搭载了823人,但后来又有说法C17只搭载了700人不到,

C17载重量是77吨,如果按每个人平均80kg来算,理论上可以装960多人,即便人均按照100公斤算也能装上770人。



所以不考虑民航和直升机,挤一点的情况下每天起飞10个架次的C17就行,这中起飞量简直就跟玩一样。

要知道1948年美苏军事对峙,苏联切断了通往柏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险,美国最多一天起降3000架次飞机,靠着空运给200万柏林人送了一年的温暖。

注意,这里说的是送温暖不是送温饱,因为除了必备用品外空运的东西甚至包括蛋糕等甜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边运输还能一边保持跟苏联的军事对峙,你猜这个空运对美国来说是个重大负担不?


而当年苏联1977战略大空运,没有动用任何的民航和直升机,亚的斯亚贝巴机场最忙的时候平均一小时降落三架大型运输机。

分七条不同的线路起飞,横跨亚欧非三大洲,21天空运了40架米格战斗机,150架军用飞机,可以装备三个师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箭炮,还包括接近两万人的部队。

这其中的步兵武器多到无法统计,而这仅仅占用了苏联15%左右的空运力量。



所以,这水平就相当于詹姆斯在野球场来了个大风车扣篮,对于他这种NBA超巨来说就是基操,但你也不能说詹姆斯就这水平。

我倒是很好奇,有些回答是不是反美反魔怔了?

从截图上来看,人拜登就是做了个全国讲话说明这次撤离了多少人,一没吹嘘这次空运有多么了不起,二没说美国在阿富汗大获全胜,三没有提到这动用了美军全部的空运实力。

题主也就提了个问题,一没否定美国的失败,二没任何的吹嘘成分,你们好好回答就行了。

怎么一个个都感慨美帝本次空运行动拉胯到极点,还有说这是公知在搅乱视线的?

公知要都拉胯到这个地步,我们这些从贴吧五毛时代跟他们斗争到今天的人又算什么?

user avatar

典型的丧事喜办,把大溃败鼓吹成美国运输力量强大。

不过区区12万人居然要17天,那这要是放个春节,都赶不上回家吃元宵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