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经济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那么山东赌100个亿,河南都是亏的。
举个例子吧,浙江省政府每年对于黄山财政补贴差不多3个亿(回答有误,记错了,每年1个亿,连续几年都给了,加一起3个亿)。但是黄山不允许发展任何工业,为的就是保证新安江水质。黄山市从全国环境保护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怨言。哪怕黄山现在是安徽省最穷的城市。
当然,黄山的领导班子也从来不用担心GDP考核问题。这座城市没有这项考核指标。
从此可见一斑,河南省想要改善水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工业污染。
几年前的大环保,广东很多做制造业朋友的都深有体会。电镀喷涂一律封停,不允许生产。包材纸箱买不到。泡沫制品缺货。原因就一个,搞环保。
那段时间对于广东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做表面处理的企业都跟做贼一样的,站在屋顶,拿着望远镜,放着无人机侦查。只要发现环保局的车,立刻拉闸断电全厂下班走人。我们作为客户,想进去加工材料,必须提前打电话通知,趁着夜里偷偷把货搬进去。
生产型企业,不是说可以随便拉闸断电的。比如挤出塑料,一个小时热机,一个小时排料,两步骤走完才能开干。这时候要突然断电了,那损失老大了。
别误会,我并不是在抨击这项治理黄河水质的决策。从全盘考虑,必然是利大于弊。而现在的问题是,应该怎么做。
那次搞环保,直接让我放弃做制造业。抽了个空回到学校,跟几位教授聚了聚。其中一位教授调到了广东省某个单位。我们聊了这个话题。
我那时候的态度其实挺抗拒的。在我看来,国家不能没有制造业,不能完全淘汰制造基础。广东那么多从事基础制造业的人,他们也要吃饭啊,总不能全部涌入大城市送外卖。
而教授则告诉我,广东省是下定了决心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哪怕牺牲经济。
我俩有很大的分歧。但教授补了一句,淘汰落后产能不是指淘汰基础制造业,而是倒逼这些小企业走向联合,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真正会淘汰的,是指那些前店后厂的家庭小作坊。
可能你会问了,这个跟环保有什么关系?
答,家庭式的小作坊不具备任何污水处理能力。小企业可以做污水处理,但是成本太高,企业效益扛不住。所以,只有让他们走向联合,用规模经济去降低成本。
污水治理的费用是很夸张的。这样说吧,一个普通的工业区租金如果是20的话,那么带污水处理的工业区月租金轻轻松松上200元/平米。
沿着这个思路,我对河南的治理思路也就有所猜测。
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完全牺牲经济效益。河南省想要提升黄河水质量,根本上还是在于产业升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经营,从野蛮生长走向集约化规模化。
我们不能说为了治理水资源而去限制基础制造业,但是必须要提高基础制造业的效率。
效率高了,污染也就低了。
当然,上规模的企业,监管起来也容易。
写在最后,我个人是非常支持这份对赌协议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只是,这份赌约会不会给的时间太短了?
需知,步子迈太大,任务太重,难度太大,容易导致政策落实不持续。
希望河南省不要仅仅为了面子问题,直接一刀切死。导致省内影响太大,民众们都不再支持这项政策。那么今年的治理达标了,明年的治理就会遇到更多阻力了。后年…希望能持续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