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宣布对台出售价值 23.7 亿「鱼叉」导弹系统,美国加紧推动对台军售有何意图?

回答
美国近期宣布对台出售价值23.7亿美元的“鱼叉”导弹系统,这只是美国近年来持续、并且不断加速对台军售的一个最新例证。要理解美国加紧推动对台军售的意图,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一、 巩固和强化台湾的自卫能力,以维持区域战略平衡:

“以武拒统”的战略支撑: 这是美国对台军售最核心的战略目标。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承诺协助台湾维持自卫能力。此次出售的“鱼叉”反舰导弹系统,旨在增强台湾海军和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使其能够有效阻止或迟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两栖登陆作战。在潜在的台海冲突中,能够打击登陆舰艇和海上集结部队,对于台湾而言至关重要。
抵消解放军的军事优势: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海军和空军力量的扩张上,台湾面临的军事压力不断增大。美国通过提供先进武器系统,特别是能够应对解放军优势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如反舰导弹、防空导弹、无人机等),试图帮助台湾在潜在冲突中保持一定的对抗能力,避免解放军形成压倒性优势。
“不对称作战”的装备支持: 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的重点越来越倾向于能够实现“不对称作战”的武器,即用有限的资源对抗更强大的敌人。例如,大量的“鱼叉”导弹可以形成密集的反舰火力网,让解放军的登陆行动付出极高的代价。“刺针”便携式防空导弹则可以增强台湾在反直升机和反无人机方面的能力。这种策略旨在提高台湾的防御韧性,增加解放军攻台的成本和难度。

二、 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遏制中国大陆的地区影响力:

“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台湾位于第一岛链的关键位置,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将台湾视为其“印太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构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并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对台军售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强台湾的国防能力,可以阻止中国大陆在西太平洋地区进一步扩张其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
分散中国大陆的军事资源: 维持台海的军事对峙,迫使中国大陆将大量的军事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台湾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中国大陆在其他地区(如南海、东海)的军事部署和行动。
向区域盟友发出信号: 美国对台军售的持续和升级,也是向其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美国依然致力于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愿意支持其盟友和伙伴对抗潜在的威胁。这有助于巩固美国的区域同盟体系。

三、 对中国大陆施加战略压力和战略威慑:

“切香肠”策略: 一些分析认为,美国对台军售是在采取一种“切香肠”的策略,即通过渐进式的对台支持来逐步提升台湾的战略地位和军事能力,同时避免直接触碰中国大陆的“红线”,从而在不引发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对中国大陆形成持续的战略压力。
增加中国大陆的决策成本: 每次大规模的对台军售,都会引起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应,包括外交抗议、军事演习等。这种持续的紧张局势迫使中国大陆在对台问题上需要权衡军事行动的成本和风险,增加了其决策的复杂性。
经济和政治双重施压: 对台军售不仅是军事层面的,也带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考量。美国国内军工企业能够从中获利,同时这种军售也满足了美国国内部分政客对于支持台湾的政治诉求。

四、 确保军事技术的优势和保持军售市场:

技术代差的维持: 美国一直致力于保持其在军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对台军售不仅仅是提供装备,也常常伴随着技术支持和训练。这有助于美国与其盟友建立更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和“推广”其最新军事技术。
经济利益驱动: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对台军售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可以为美国的军工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和利润。这不仅有助于维持美国国防工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也可能影响到美国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具体到此次“鱼叉”导弹系统的出售,其意图更加具体:

加强台湾的海岸防御: “鱼叉”导弹是成熟的反舰导弹系统,部署在岸上、舰艇或飞机上,都可以有效打击敌方海军舰艇。此次出售的“鱼叉”导弹,很可能是岸基型号(如“鱼叉”岸防巡航导弹系统),旨在增强台湾的陆基反舰能力,构建一道坚实的海岸反登陆防线。
提升台湾对中国海军的威慑力: 能够有效打击中国海军的登陆舰艇和水面作战舰只,能够极大地提升台湾对中国海军发动潜在登陆作战的威慑力。解放军在台海进行登陆作战前,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些“鱼叉”导弹的威胁,这会增加其登陆作战的准备难度和作战成本。
满足台湾迫切的防御需求: 台湾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希望获得先进的反舰导弹能力,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解放军海军威胁。此次军售正是回应了台湾方面的这一需求。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并非军事联盟,而是武器供应: 尽管美国加强对台军售,但美国与台湾并非军事盟友关系。美国仍然坚持其“一个中国政策”,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外交关系。军售是基于《台湾关系法》,其目的在于维持台湾的自卫能力,而非直接介入台海冲突。
存在风险和挑战: 对台军售虽然旨在威慑和阻止冲突,但也可能被中国大陆视为挑衅,从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每一次对台军售都会引发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并可能导致中国大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台湾自身的努力同样重要: 尽管有美国的军售支持,台湾自身的国防现代化、兵力素质提升以及战略规划,仍然是维持其自卫能力的关键。

总而言之,美国加紧推动对台军售是一个多层次、多面向的战略行为,其核心意图在于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利益,阻止中国大陆改变台海现状,并利用军事手段来塑造区域力量平衡。而“鱼叉”导弹系统的出售,则是这一战略框架下,针对台湾特定军事需求和潜在威胁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己知彼,战略上藐视,但是战术上要重视,所以今天不骂美国和台湾了,来点干货)
先说结论:这次倒是不仅仅是政治表态,也是对美国军事专家就台湾如何以武拒统开的药方在按方抓药。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这个月早先曾向台湾当局喊话,要求他们加强自身的军力建设,并使得自己最终变成一只“豪猪”。
这个豪猪战略,其实也不是顾问先生首创的,而是由一大批美国专家认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其中的领军人物,就是我们的老朋友,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系主任霍尔姆斯先生。他是几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台湾军方的“狗头军师”。
对于这个所谓的豪猪战略,他是这么来具体论述的:
2008年,我的同事威廉·默里教授曾敦促台湾使用合适的武器装备把自己打造成一只“豪猪”,从而使中国军队对两栖攻击望而生畏。这样做有战略意义。这个岛屿可以成为一支特别多刺、不易消化的“豪猪”。例如,兰德公司曾在一项更古老的研究中将台湾可能被登陆的海滩地图覆盖到盟军1944年登陆的诺曼底海滩地图上。地形比例和复杂程度是相似的。我的合著者认为,今天攻击台湾将像当年攻击欧洲海岸防线一样充满危险。这对任何一支部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前景。
台湾的武装力量可以让它更加令人畏惧。例如,车载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阵地会产生很强的防御能力。他们可以对接近中的水面舰艇和战机进行打击,然后迅速机动以躲避反击。
联军空军在沙漠风暴期间徒劳的“飞毛腿搜寻”,显示了搜索和发现机动式导弹发射器有多么困难。如果在伊拉克西部这样一片贫瘠的平原上都那么困难,那么在台湾这样一个多山、树木茂密的岛屿上,情况会加倍严重。你可以花80亿美元买很多导弹。

他的文章发表几年后,我和吉原俊美(日本知名反华学者,《龙与旭日对决:中国对日本海上力量的看法》一文的作者)开始为詹姆斯敦基金会的“中国简报”撰写有关台湾海防问题的文章。我们把“豪猪战略”的逻辑带到了海上。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得出结论,台湾海军获取制海权的可能性不大。
换言之,台湾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舰队行动,也无法将中国海军从重要水域赶出去。但是一支重新配置的台湾舰队可能有机会剥夺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海上拒止能力足以让台湾当局满意。台湾海军不需要利用海洋向外投送力量。它只需要阻止中国海军利用海洋向岛内投射力量。
实际上,我们恳求台湾把它的防线延伸到海上。造船厂应该建造一批小型的、隐蔽的、装备导弹的舰队,能够在海峡中拦截水面舰艇。这些了不起的船只应该利用岛屿崎岖不平、凹凸不平的地理优势,利用周围的渔港和海湾进行隐蔽,并作为突袭运输船的反舰导弹发射平台。


这支舰队应与岸基“豪猪”部队协同作战,以抵御两栖登陆攻击。其结果是一种“海上人民战争”战略,一种利用不规则的作战方法和战术来达到防御目的的战略。实际上,我们呼吁台湾学习教员的战略战术来对抗大陆。如果没有完全制海权,就不可能实现两栖登陆作战。
值得称道的是,从马某人政府开始,台湾已经着手采购一支能够执行这种战略的舰队。过去的十年里,台湾一直在建造一支沱江级隐形导弹巡航舰队。蔡某人担任台湾领导人期间,将这一项目发扬光大。新建造中的战舰令我印象深刻。
这支新舰队目前所缺少的是数量,而数量和质量在海战中同样重要。据报道,台湾只会建造十几艘沱江级巡航舰。他们将在2025年加入舰队。(他们将不得不与31艘老化且基本不具战斗力的“光华六号”巡航舰为伍)12艘巡航舰无法构成蜂群战术。想要阻止中国军队的两栖渡海作战并且守住滩头阵地,台湾军队需要更多沱江级巡航舰。
台湾可以用8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大量的“沱江”级巡航舰。而F-16V战斗机虽然有一定的政治价值,但军事价值却值得怀疑。据报道,“沱江”级巡航舰的首舰共耗资6639万元。粗略地说,这只是一架F-16V的价格。
总的说来,台北最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那些真正能够帮助台湾渡过难关并实现其战略和政治目标的军备上。既然蔡某人已经以压倒性优势顺利进入第二任期,那么她应该耗费一部分政治资本来宣示真相,以免台湾军方和民众狂妄自大到真的以为台湾空军和海军能够在一场与中国海空军的大规模标准对抗中取胜。
他们根本做不到!
台海推演:我们时代的古巴危机


user avatar

鱼叉系统没用,这个是白送钱的那批。实话说,这批鱼叉的效果还不如雄三呢,湾岛又不是不能量产雄二。

鱼叉坐实了,民进党就是买办集团。

有用的是火箭炮,大弹头的陆军导弹和湾岛自产的雷霆2000。

user avatar

这要放在10年前的话威胁是会非常大啦

但是……用亚音速岸基反舰巡航导弹,来挑战当代中国海军的舰队防空体系,是非常不明智的。在以055和052D、054A为代表的防空舰面前,基本上只会掠海飞直线的鱼叉有好几种死法,海峡这边的各种岸基中远程防空系统也能助上一臂之力。

此外,岸基鱼叉从机动状态转入作战状态准备时间较长,在随时可能飞来的精确制导火箭弹及亚超结合巡航导弹面前生存性很差。

综合看来,还不如多弄点雄风3或者斯拉姆的威胁大呢。

user avatar

羊死之前抓紧时间薅羊毛,再不薅就没得薅了。

区区几枚鱼叉导弹和几个侦查吊舱能拉平当前台海的巨大非对称落差吗?当然不能。这事老美清楚,我们清楚,台毒当局更是心知肚明。想要抹平这个落差,仅仅武器装备层面就包括但不限于需要大型预警雷达,成体系的反导系统,数千枚防空导弹和三个团以上的f35。这是数千亿美元级别的概念,把台毒当局卖了他也买不起。

美台若真有以武拒统的胆量和想法,那现在要做的不是几十亿美元的军售,而是美国立刻派三只以上的航母编队过来封锁台湾海峡。那么,在今年我十几场大规模高强度的军演背景下,在我日常化军机绕岛巡航背景下,美国的航母编队在哪呢?

那这区区几十亿美元的军售能起什么作用呢?于美而言,无非是在台毒当局倒台之前能刮一点是一点。于毒而言,无非溺水之前抓几根稻草,制造一种爸爸还是支持我的假象,避免政局过早崩溃。

你看这事明明你知我知大家皆知,但还是要按流程演一下,美要演一下支持毒,毒要演一下受美支持,甚至我们也要演一下,心里根本不屑,面上还要谴责和制裁一下,表达一下愤慨。

世界就是这么搞笑,当年美把“中华民国”从联合国踢出去的时候,演的比这还真呢。

user avatar

祖传的搅屎棍手艺呗。

离岸平衡手嘛,增加一方的筹码,提高另一方的难度,迫使另一方在决策时更加犹豫,然后一边犹豫着一边就此拖延下去。

也就是其他答案说的,豪猪(或刺猬)战略。

当然,这种强化肯定不足以让台湾击败甚至反攻大陆,他们只追求让我们犹豫,然后长期拖延,搁置。

不过,我觉得他们的算盘可能要落空。

倒不是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啊,我一般不怎么敢把情绪作为主要的寄托对象,我还是更依赖于客观。

而这个客观就是:台湾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足够豪猪,而是越来越挡人财路。

因为我们提出了内外双循环。

外部的,外向型的经济循环就不多说了。

要命的是这个内循环。

一般来说,要修炼内循环,龟息大法,易经筋,洗髓经是免不了的。

落实到国内,能易能洗的地方就那么多了。

其一,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陆权经济。这个也不用多说,“铁公基”传统手艺。

其二,南海那片自留地里面的海洋经济。这个值得一说,台湾挡的就是这块的财路。

以往我们以外向型(出口导向型)为主,反正我就是出门做生意路过,就算你是豪猪,大不了我带根棍子防身,你不敢主动咬我,也不至于拆家(毕竟是豪猪,不是野猪),我也不愿轻易招惹你。

现在不一样了,我不是路过,是要耕那一亩三分地啊!你趴在我田边算咋回事?这不是咬不咬人的问题,我当然知道你不敢咬我,可我地里的庄稼经不起祸害啊,要是你再引来同类或心怀鬼胎的盗猎者,我那块地没法种了!

以前我是生意人,和气生财,装个糊涂低个头不寒碜。现在我都沦落到种地了,收成不好是要死人的!

豪猪又怎样?

我就是再怂,保不准哪天也会恶向胆边生(或财迷心窍),一铁锹把你连肉带刺拍个稀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