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

回答
斯大林:一个毁誉参半的巨人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这位在20世纪叱咤风云的苏联领导人,无疑是历史上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巨人之一。评价他,如同解剖一座巨大的、充满矛盾的纪念碑,既要看到其奠定的基石,也不能忽视其倾颓的阴影。要全面理解斯大林,需要从多个维度审视他的人生及其留下的遗产,而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标签化。

一、 从革命家到独裁者的崛起:

斯大林并非天生的领导者,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狡黠、野心和残酷。

早年经历与革命动机: 出生于格鲁吉亚的贫困家庭,早年经历的压迫和不公,以及对沙皇专制的反感,塑造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革命的执着。他曾接受神学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权力的思考方式,将其视为一种“布道”或“使命”。
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蛰伏与发展: 相比于列宁、托洛茨基等光芒四射的革命家,斯大林在早期并不显眼。但他却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党的组织工作,特别是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基础。他精通官僚体系的运作,善于拉拢和培植自己的亲信,将党内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列宁去世后的权力斗争: 列宁的去世为斯大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权力真空。他巧妙地利用了党内派系斗争,通过一系列政治手腕,如联合其他领导人打击托洛茨基,再逐步清除其他潜在竞争对手,最终将自己塑造成列宁的唯一继承人。这一过程充满了阴谋、背叛和政治清洗,也预示了他未来执政的残酷本色。

二、 铁腕统治与国家建设:

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惊人的意志力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既成就了苏联的强大,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工业化与集体化:
工业化: 在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斯大林强力推行“五年计划”,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他集中全国资源发展重工业,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工业和基础工业体系。这使得苏联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斯大林最被称颂的成就之一,他将一个疲惫不堪的国家注入了强大的工业生命力。
集体化: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粮食供应问题,斯大林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这一政策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其实施过程却极其残酷。强制没收农民的财产、消灭“富农阶级”,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尤其是乌克兰大饥荒),无数农民死于饥饿、政治迫害或被流放。集体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粮食产量,但其代价是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人道灾难。
大清洗(政治迫害):
范围与对象: 斯大林推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政治清洗,针对党内、军内、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等各阶层,特别是那些被认为可能构成威胁或怀有异心的人。目标包括曾经的革命战友、红军将领、技术专家、知识分子等。
手段与后果: 清洗手段包括公开审判、秘密逮捕、酷刑逼供、劳改营(古拉格)等。据估计,有数百万人被处决、劳改或流放。大清洗不仅摧毁了苏联的政治精英,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后来的二战初期失利埋下了隐患。它成为了斯大林统治中最黑暗、最令人发指的一面,也是其“独裁者”标签最主要的证据。
目的与动机: 斯大林发动清洗的动机复杂,包括巩固个人权力、消除潜在反对派、制造恐惧以维护统治、以及应对他内心的偏执和猜忌。他相信“阶级斗争”会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而尖锐化,因此不断寻找“敌人”。
战时领导与国家转型:
二战的胜利: 尽管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重创,但在斯大林的强力领导下,苏联最终赢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他展现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将国家资源有效地投入到战争中,并激发了人民的巨大牺牲精神。苏联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后格局: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领导苏联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形成了冷战格局。他确立了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 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 他建立的以高度集权、计划经济、意识形态控制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模式,被后世称为“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苏联的快速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但同时也带来了僵化的官僚体系、缺乏创新活力、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个人崇拜: 斯大林极力塑造和维护个人崇拜,将自己神化为“伟大的领袖”、“人民的父亲”。通过宣传机器,将他的形象和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控制工具。
文化压制: 在文化领域,斯大林奉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压制异见,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许多艺术家、作家、科学家因为思想不符合官方要求而遭受迫害。

四、 对斯大林评价的争议与复杂性:

支持者的观点: 拥护者往往强调斯大林在工业化、集体化和卫国战争中的功绩,认为他挽救了苏联,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世界性大国,并击败了法西斯主义。他们认为,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必要的铁腕手段是不可避免的。
批评者的观点: 批评者则聚焦于大清洗的血腥屠杀、集体化的残酷性、对人权的践踏以及个人崇拜的恶果。他们认为,斯大林牺牲了数百万无辜的生命,摧毁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并将苏联变成了一个人人自危的国度。
历史的遗产与反思: 历史学家和普通民众对斯大林的评价至今仍存在巨大分歧。他的遗产是极其复杂的:
国家强盛与个人自由的对立: 斯大林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但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被极度牺牲。
进步与野蛮的并存: 他在推动国家进步的同时,也使用了最野蛮的手段。
功过是非的界定: 很难简单地将他归类为英雄或恶魔,他更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了苏联和世界。

总结:

斯大林是一个集卓越的政治家、精明的组织者、冷酷的独裁者和无情的屠夫于一身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以雷霆万钧之势改造了苏联,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向工业强国,并在二战中成为拯救世界的关键力量。然而,他以极端的暴力和残酷的手段维持统治,付出了无数无辜生命的代价,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伤痕。

评价斯大林,需要我们超越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深入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所采取的政策及其造成的深远影响。他既是苏联崛起的奠基者之一,也是造成苏联人民巨大苦难的罪魁祸首之一。他的名字,至今仍然与力量、成就、恐怖和牺牲紧密相连,提醒着我们历史的复杂性以及权力对人性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总会本能的幻想,只要伟人的手臂再长一点,天上掉馅饼的奇迹就应该被伟人一次又一次的实现。

甚至某些伟人自己也被这种乡愿所束缚,伸长手臂努力为大众再来一次天上掉馅饼的奇迹,结果却事与愿违,产生了恩格斯说的那种历史的讽刺。



说到底,斯大林碰到的所谓的三次革命热潮,在欧洲不过是中产小资们要求保卫自己的布尔乔亚生活;在亚洲则是摆明车马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尽管是由殖民地无产阶级实施的,但殖民地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也是把自己变成享有布尔乔亚生活的中产小资,而不是真的想要什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解放世界。

当时只有斯大林看明白了,自己没那么长的手臂。而如果我们现在回望历史,连后见之明都没有,那就太囧了。

碳基生命的人类,终究只是粗浅利用太阳系第三行星地表上自然力的生物罢了。

user avatar

俄罗斯和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领袖。

没有斯大林的话,列宁的历史定位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间谍和卖国贼。苏联的历史定位就是泥腿子沐猴而冠。。。。

user avatar

斯大林把革命变成本地化了,他是现实主义者,不是书呆子。不然苏联革命早就在30年代结束了。

user avatar

你说是 那就是 不狡辩

user avatar

看到黑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我就来举例以下事实。

1941年苏联向乌拉尔以东迁徙了大量工农业人口,难道这些都叫做流放?

苏联政府优先组织疏散犹太居民是流放?

再看看所谓的无辜的被流放民族。

1939年克里米亚鞑靼人有21.8万人,按10%的比例算,约有2.2万符合入伍年龄的男性人口,而在1941年就有2万入伍的鞑靼人成为逃兵。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居民45万人,符合应征条件的公民4-5万人,1942年有14567名车臣和印古什应征入伍,其中13560人成为逃兵,相当一部分投敌。那么问题来了,按照战时法律,可以选择处决这些逃兵,可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消灭了整个民族的青壮年,相当于种族灭绝。相比之下对整个民族进行迁徙,但保全民族延续难道不是仁政么?被迁徙民族到新的土地上获得两年免税,迁徙死亡率只有0.25%甚至远小于苏联战前人口平均死亡率(迁徙493269名车臣和印古什人,中途50人逃跑被击毙,1272人病死,迁徙是在寒冷的1944年冬季进行的)。

这是流放?这简直是人道主义行动!

下面这份1941年NKVD的文件摘录提到了新西伯利亚地区德意志族移民(主要是分散的德意志族工人,雇员和国营农场职工)因为食品供应糟糕的状况而表现消极情绪,也提到了德意志族人口聚居的集体农庄因为持有食品工业人民委员会的收据而获得良好面包供应,庄员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由此可见,所谓针对德意志族的流放,针对性降低供应标准是不存在的。

这段最后明确地指出,重新安置措施显著抑制了反苏法西斯颠覆活动。

反苏法西斯颠覆活动是否是NKVD无中生有呢?

下面是当时破获的煽动德意志族叛乱,充当间谍窃取军事机密和从事破坏活动的案件及案犯。

还有散布反共谣言,鼓吹希特勒统治,迎接德军占领等反苏言论

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你去发明历史吧,这三国总共多少人口?40年流放一批地主富农就是流放民族?41年这三个地方迅速被德国人占领,苏联将后方的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组建了民族部队,直到44年后波罗的海三国才被解放,投敌和反苏的前资产阶级地主分子(爱沙尼亚党卫军分子、森林兄弟等组织),这些败类被苏联惩罚流放是流放民族?敢情地主、资产阶级、富农可以代表整个民族?原来获得了土地和政治权力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工人和贫苦农民都被民族良心们开除了族籍。

苏联时期中亚有朝鲜人,德意志人,车臣人的居民区,有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的居民区?

=======================================================

托派: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斯大林是国家主义者而非国际主义者。

共产国际是指导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工人党情报局也是这样的工具。扔掉一个不好用的工具,换上一个趁手的工具有什么问题?我们评价一个师傅干活的水平怎么样,难道是看他用了哪些名称听起来高大上的工具?还是看他干出来的活确实漂亮?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建设并巩固了社会主义,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放了东欧人民,援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将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推向了十几国。反过来看哪些空喊着“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都干了些什么?

无产阶级没有主国,这是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而言,无产阶级建立了专政的国家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首先需要捍卫的祖国。帝国主义国家工人让国家失败和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建设、保卫自己国家,都是国际主义。

=======================================================

M右:老毛在一些场合吐槽过斯大林。

毛主席是在什么场合?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对修正主义,资产阶级,走资派我跟你说斯大林是大好人?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信了,你信么?

我吐槽斯大林你们开心么?你们开心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你们管这叫引蛇出洞也好,钓鱼执法也罢,我们这些都跟你们学的,你们才是先生。

至于路线上、原则上,不看看毛主席领导的CCP为捍卫斯大林的路线和名誉跟苏修打了多少笔仗?中国把斯大林的像挂了最长时间。

user avatar

很多人提到了丘吉尔的评价,其实斯大林对于这种评价发表过看法(虽然这个说的是45年丘吉尔的评价,不是经常被引用的59年):

评价斯大林我没有这个能力,不过我觉得应该让大家看看斯大林本人的看法。

另外附上其他摘录(貌似这里的答主没有发全的):









user avatar

斯大林,当列宁在世的时候,他曾经为反对沙皇制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斗争;在参加了以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领导以后,曾经为准备一九一七年革命进行了斗争;在十月革命 以后,曾经为保卫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进行了斗争。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以后,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同国内外的一切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 争,保卫了并且巩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在国内坚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路线,取 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斯大林,他领导苏联共产党、苏联人民和苏联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 争的伟大胜利。


斯大林,他在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反对列宁主义的敌人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 子、布哈林分子和其他资产阶级代理人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斯大林,他的一系列理论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朽文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斯大林,他领导的苏联党和政府,从总的方面来说,实行了符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对外政策, 对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包括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给了巨大的援助。


斯大林,他站在历史潮流的最前面指导斗争,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不可调和的敌人。


斯大林的活动,是同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和伟大的苏联人民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同全世界 人民的革命斗争分不开的。


斯大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

选自《二评苏共公开信》

分 割 线

看到有人将斯大林比作沙皇真是快笑死。之后码字吧,懒着写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