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C-IASI测试中北京现代菲斯塔64km/h的正面25%偏置碰撞,A柱弯折,如何评价?这代表什么?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北京现代菲斯塔在CIASI测试中,以64km/h的速度进行正面25%偏置碰撞时,A柱弯折这个情况。这事儿可不小,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背后代表了什么。

首先,得弄明白CIASI测试是个啥。

CIASI,全称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这是中国版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碰撞测试。它跟咱们常听到的NCAP(新车评价规程)不一样,NCAP更侧重于碰撞后乘员的“生存空间”和“基础保护”,而CIASI则更加严苛,它模拟的是现实中更常见、也更危险的碰撞场景,并且在测试项目和评价标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它关注的是“车辆在真实交通事故中的表现”。

简单来说,CIASI更像是“实战演习”,它想告诉你,这车在真路上发生事故的时候,有多靠谱。

再来说说正面25%偏置碰撞。

这个测试场景,就是模拟车辆以一定的速度,用驾驶员一侧的前保险杠角落(大约是车头宽度的25%)去撞上一个固定障碍物。为什么这个测试这么重要?因为它是一种“小重叠率”碰撞。

咱们想想,很多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上的擦碰,尤其是发生侧面撞击,或者车辆失控冲出道路撞到树、柱子之类的,往往都不是车辆的“正脸”迎上去,而是某个角落先接触到障碍物。这种小重叠率的碰撞,对于车辆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车辆的正面大部分能量吸收结构(比如溃缩吸能盒、纵梁等)都集中在车辆的“中心区域”。当只有一小部分(25%)的车头去撞击时,这些主力的吸能结构可能就没法完全参与到能量吸收的过程中来。这时候,A柱这个连接车顶和车身的“顶梁柱”,就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去抵抗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然后,我们看到北京现代菲斯塔在64km/h的速度下,发生了A柱弯折。

这个“A柱弯折”,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了。

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它又代表了什么?

咱们把它拆开来看:

1. 64km/h的速度: 这个速度在测试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虽然不是最极限的速度,但已经足以产生很强的冲击力。在实际道路上,64km/h的行驶速度是相当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主干道的限速区间。所以,这个速度的碰撞并不是“极端案例”。

2. 正面25%偏置碰撞: 正如前面所说,这是考验车辆结构安全性的一个“硬骨头”。它意味着撞击时,冲击力并没有被车辆的整个正面区域均匀分散,而是高度集中在车辆的一侧。

3. A柱弯折: 这是最直接的“故障信号”。A柱是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
支撑车顶,防止车顶在翻滚事故中塌陷。
连接车身前部与驾驶舱,是乘员舱的“保护罩”之一。
在正面碰撞中,它也承担着一部分抵抗冲击力的作用。

当A柱发生弯折时,就说明:

车辆的正面吸能结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理论上,在25%偏置碰撞中,车辆的吸能溃缩区应该尽可能多地吸收能量,减少传递到乘员舱的冲击力。如果A柱弯折了,说明这部分的能量吸收不足,或者传递到了A柱上。
乘员舱的完整性受到了威胁。 A柱是驾驶员侧最直接的防护结构。A柱弯折意味着,驾驶舱的空间受到了挤压,尤其有可能挤占了驾驶员腿部和上半身的生存空间。
车辆的结构强度和刚性存在不足。 A柱是车辆结构强度的关键节点。它的弯折,直接反映出车辆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可能没有达到足够高的安全标准来应对这种类型的碰撞。
对乘员的保护可能不足。 CIASI的评价体系很注重乘员的“安全空间”。A柱的严重弯折,极有可能导致车门变形,甚至影响到驾驶员的安全带的固定点,间接影响到安全气囊、安全带预紧等其他安全系统的有效性。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评价这件事呢?

这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表现。

在CIASI的评价体系里,车辆的“结构强度”和“乘员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评分项。正面25%偏置碰撞的A柱弯折,通常会直接导致这两个评分项的等级下降。

具体来说,如果A柱发生明显的弯折,甚至与门框连接处出现脱离,那几乎可以肯定是该项测试的“差”或者“较差”评价。这会直接拉低整车的安全星级。

这代表了什么?

1. 设计层面的妥协或不足: 这表明在菲斯塔的设计阶段,尤其是在考虑正面25%偏置碰撞这种工况时,可能在材料强度、车身结构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上,存在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比如,用来应对这种碰撞的吸能溃缩区域的设计可能不够充分,或者A柱本身的材料强度不足以支撑如此集中的冲击。
2. 对驾驶员安全的潜在风险: 虽然菲斯塔配备了各种安全气囊和电子安全系统,但在这种结构性损伤出现的情况下,这些系统的发挥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最重要的风险在于,驾驶舱的空间被压缩,会直接威胁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想想看,当A柱都弯进驾驶舱了,驾驶员的腿部空间有多大压力?
3. 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在中国市场,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车辆的安全性。像CIASI这样的碰撞测试报告,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参考。菲斯塔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不佳,无疑会影响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安全形象,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注重安全的消费者放弃选择。
4. 对品牌口碑的影响: 安全是汽车品牌的基石。如果车辆在关键的碰撞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缺陷,这对品牌的长期口碑会有负面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

单纯知道“A柱弯折”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看CIASI给出的具体评价细则。例如:

A柱弯折的程度如何? 是轻微变形还是严重溃缩?
驾驶舱的入侵程度如何? 是否导致门框变形卡住车门?驾驶员的脚部和腿部空间是否被严重侵占?
安全带的固定点是否受影响?
气囊的展开情况是否正常?

这些细节都会决定最终的评分。但无论如何,A柱的弯折,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总结来说:

北京现代菲斯塔在CIASI测试中,以64km/h的速度进行正面25%偏置碰撞,出现A柱弯折,这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警示信号。它直接暴露了车辆在结构强度和对小重叠率碰撞的防护能力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测试数据,它反映了在极端情况下,车辆对驾驶员保护能力的潜在欠缺,也对消费者购车决策和品牌形象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选车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测试结果,确实需要引起重视,并结合其他项目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毕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能说是常规操作啦,反正中国消费者有不在意安全性,买车的时候嘴里说看中安全和油耗,实际上最看重的是价钱和设计,当然全世界的消费者也都差不多,不然为啥车企里最牛逼的部门是采购和造型呢。

真那么注重安全去买个进口的沃尔沃不就好了,现在沃尔沃都打骨折了也没啥人买啊。

反正这种没人关心的性能做成啥样也都无所谓,不影响销量。万一真影响销量了改一改,加两个加强件测试刷成TOP+就好了。

在非业内人士看来这么不安全肯定能省不少成本,但其实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多数车企都是为了单车几块钱十几块钱的成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让自己的客户去死,毕竟一条命才100万吗,年产百万辆的车一辆省几块钱,一年省出来的钱就够买好几条烂命了。

user avatar

中保研这是第三次公布测试结果。每次都有些大快人心的结果。第一批的思域侧碰中B柱断裂。这次现代又上榜了。

第二批的测试中,领动就表现不佳。当时也对国外的领动IIHS测试成绩做过对比。领动在美国IIHS的测试结果明显比国内的测试结果好了两个档次。同样,这次的菲斯塔在国内的表现,与现代在美国IIHS的表现差距很大。2019年公布共27款车型在IIHS的碰撞测试中,被授予“最高安全奖(Top Safety Pick)”评级。其中,现代汽车集团以6款现代汽车品牌、3款起亚汽车品牌,再度成为入选车型数量最多的企业。


菲斯塔这次碰撞结果,我们逐条分析:

1.安全配置:无侧气帘,无膝部气囊。属于低配车型(主动安全测试用的是高配车型)。在侧碰和小偏置碰中,没有侧气帘很难拿高分,下面车内乘员一项中会介绍。

2.耐撞型与维修经济性。下图是低速碰撞的结果:P。正碰和追尾两个0分特别明显。主要原因就是气囊爆开了。这个也是中保研,这个代表保险公司利益的测试协会最关注的的一点。你说在路上随便追尾了,气囊如果爆了意味着内饰基本上要换一小半。方向盘、仪表板、座椅等等,都是占成本的大头。保险公司可是不想当这个冤大头的,所以低速工况下气囊起爆一律0分。得分为P也就没有疑问了。


3.正面25%偏置碰撞。也就是俗称的小偏置碰。这次的焦点就在这里,在小偏置碰撞中,A面变形,导致驾驶舱入侵,也是在视频上大家都能看出来并且感触比较深的地方。


小偏置碰撞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6025633384583168

车身强度是碰撞时候的第一条安全线,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其他的安全配置,比如气囊数量,安全带限力性能都是基于车身强度来做的。像视频里这种A柱变型,驾驶舱空间入侵较大,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基本就没有了。在测试结果中,假人头部和胸部的伤害虽然都是G,但如果速度再高一点,碰撞工况再恶劣一点,可能驾驶室就没有安全空间了。气囊和安全带的左右是在车辆有安全空间的情况下,使乘客关键部门有最小的加速度并且不会碰到车内的刚性零件。通俗说就是让人不会直接撞到墙上,而是先撞到棉花上,至于用了黑心棉,掺了石子在里边就另说了。

首先车身强度存在问题,关键的两个传递路径,A柱和地板侧围都存在变形。一般在这两个路径上都会选择超高强度钢来满足强度需要。




其次,没有侧气帘配置。即使车身刚度满足碰撞要求了,驾驶舱没有发生变形。由于没有侧气帘对驾驶员头部的保护,小偏置碰中,假人头部会向左前方有明显的偏转。正面气囊可以在正碰中起到保护左右,但在小偏置碰中,人头会直接滑过正面气囊。所以碰撞成绩中,正面气囊保护左右不明显,侧面气帘没有,直接导致得分为P。

4.侧面碰撞得分M。主要问题还是车身侧面刚度和侧气帘侧气囊的配置。车身刚度不够,上下都有严重变形,导致侧面钣金和侧围饰板的入侵量过大,同时没有侧气帘对头部的保护,导致得分较低。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6026800810393600


从视频中还可以看出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侧气帘,天女散花一般的玻璃碎片对乘员头部也会造成重要伤害。同批次测试中XT4带有侧气帘,视频中明显没有玻璃飞溅打到假人头部。而这些在测试中传感器是测不出来的。所以,真实的事故永远比实验室的测试更恶劣。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安全驾驶,远离事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