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元回归为什么总可以转为多元线性回归?

回答
多元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听起来似乎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但实际上,大部分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元回归”,其底层逻辑和最终实现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的。 很多时候,人们会混用这两个概念,或者认为“多元回归”是一个更宽泛的术语,而“多元线性回归”是其一个重要的实现形式。

为什么说“多元回归”可以“转为”多元线性回归?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转为”。与其说“转为”,不如说 “多元回归”的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多元线性回归”这一核心模型,并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学上的转换和处理,将很多非线性的多元回归问题,近似地或者精确地转化为可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处理的形式。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两个概念:

多元线性回归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这是最基础、最经典的模型。它假设因变量 $Y$ 与多个自变量 $X_1, X_2, dots, X_k$ 之间存在 线性关系。数学表达式为:
$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2 + dots + eta_k X_k + epsilon$
其中:
$Y$ 是因变量(我们想要预测或解释的变量)。
$X_1, X_2, dots, X_k$ 是自变量(用来预测或解释 $Y$ 的变量)。
$eta_0$ 是截距项。
$eta_1, eta_2, dots, eta_k$ 是回归系数,表示当其他自变量不变时,对应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 $Y$ 平均变化的量。
$epsilon$ 是误差项,代表模型无法解释的随机变异。

关键在于“线性”:这里的“线性”指的是因变量 $Y$ 与自变量 $X_i$ 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或者说,因变量 $Y$ 是自变量 $X_i$ 的系数加权线性组合。

多元回归 (Multiple Regression): 这个词本身更像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指的是一个模型中包含一个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分析。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多元回归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多元线性回归:如上所述,自变量与因变量是线性关系。
多元非线性回归: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例如,$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1^2 + eta_3 X_2 + epsilon$ 这种形式,尽管有 $X_1^2$ 这样的非线性项,但它依然可以被看作是线性模型在参数 $eta_i$ 上的线性,只是自变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例如,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等等,甚至是一些非常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广义的“多元回归”范畴,因为它们都涉及多个自变量来预测因变量。

为什么说“多元回归”可以“转为”多元线性回归?

这里的“转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将非线性关系“线性化”:
很多看似非线性的关系,通过对自变量进行数学变换,就可以转化为一个可以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处理的形式。这是最核心的“转化”方式。
多项式回归:例如,我们认为 $Y$ 与 $X$ 之间存在二次关系,$Y = eta_0 + eta_1 X + eta_2 X^2 + epsilon$。这看起来是非线性的。但是,如果我们定义新的自变量 $X_2 = X^2$,那么这个模型就可以写成 $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2 + epsilon$ (其中 $X_1 = X$)。这是一个标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只是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自变量 $X_2$,它是原始自变量 $X_1$ 的平方。
交互项:如果认为 $Y$ 的变化不仅受 $X_1$ 和 $X_2$ 的影响,还受到它们乘积的影响(即存在交互作用),比如 $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2 + eta_3 (X_1 imes X_2) + epsilon$。同样,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新的自变量 $X_3 = X_1 imes X_2$。那么模型就变成了 $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2 + eta_3 X_3 + epsilon$,这同样是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数、指数变换:有时候,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数或指数关系。例如,$ln(Y) = eta_0 + eta_1 X + epsilon$。通过对 $Y$ 取对数,我们就把一个指数关系转化成了对数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应用线性回归。或者,$Y = e^{eta_0 + eta_1 X + epsilon}$,取对数后得到 $ln(Y) = eta_0 + eta_1 X + epsilon$。
其他函数变换:只要自变量的函数形式是已知的,我们都可以将这些函数看作是新的自变量,然后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例如,三角函数、样条函数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的变换。

核心思想: 将原有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自变量进行变换,使得模型在参数 $eta$ 上依然保持线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如最小二乘法)来估计这些参数。

2. “线性”的定义范围:
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中,当我们说“线性模型”时,通常是指模型关于参数 $eta$ 是线性的,而不是模型关于自变量 $X$ 是线性的。
$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2 + epsilon$ 是关于 $eta_0, eta_1, eta_2$ 线性。
$Y = eta_0 + eta_1 X_1 + eta_2 X_1^2 + epsilon$ 尽管有 $X_1^2$,但它依然是关于 $eta_0, eta_1, eta_2$ 线性。这就是为什么多项式回归被归类为“线性模型”的扩展。

3. 广义线性模型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GLMs):
即使当因变量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例如,泊松分布用于计数数据,二项分布用于二元数据),我们也可以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s 也常常被视为“多元回归”的一种更广泛形式,而它们的核心也包含着一个“线性预测器”,这个线性预测器就是由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构成:
$g(mu) = eta_0 + eta_1 X_1 + dots + eta_k X_k$
其中 $g(cdot)$ 是连接函数(link function),$mu$ 是因变量的期望。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多元线性回归”,但其核心的线性预测器部分,依然是多元线性回归的思想。许多统计软件在处理各种回归问题时,底层都会调用类似的线性代数和优化算法。

总结一下,为什么多元回归“总可以”转为多元线性回归?

“多元回归”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 它涵盖了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是其基础和核心: 许多非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对自变量进行数学变换(如平方、交互项、对数、指数等)来“线性化”,使其符合多元线性回归的形式。
“线性”的定义在于参数: 统计学中,线性模型关注的是模型关于参数(系数)的线性。只要模型结构是参数的线性组合,即使自变量是原始变量的函数,也属于线性模型的范畴。

重要的边界和注意点:

1. 并非所有“非线性”都可以完美线性化: 有些非常复杂的、未知的、或者非参数的非线性关系,可能无法通过简单的函数变换来精确地拟合。这时可能需要非线性回归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或者更高级的机器学习模型。
2. “转化”的代价: 进行自变量变换可能会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并且需要对变换后的变量有清晰的解释。过度变换也可能导致模型过拟合。
3. 模型选择: 即使很多问题可以转化为线性模型,但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包括是否需要变换、变换的类型)仍然是一个需要经验和判断的过程。

因此,更准确地说,许多类型的多元回归问题,可以通过将自变量进行数学变换,从而转化为可以用多元线性回归框架来解决。多元线性回归是构建和分析多元关系的一个基础且强大的工具,它的灵活性通过自变量的变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在很多情况下,“多元回归”被使用时,尤其是在初级的统计学课程或应用中,其核心模型往往就是多元线性回归,或者能够方便地转化为多元线性回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做过工程师。做经济的好像数学水平要求没那么高。

一般工程师都会有工程经验值一说,相对的就是理论模型或者理论值。

因为工作场景中,追求的是解决问题,而且是有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法,因此不在乎理论是否完美,只要能做到某些场景中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它就是好的可以接受的。所以问主提到的看散点图,就是看趋势关系,快速拿出一个可用的模型,至于方差、误差什么的,作为附件挂在那里即可。

问主关心的转换疑惑,原因是我们是人,生活中最多就只能有三元/三维的空间和视觉认知,超过三元以后,我们会倾向降成三元找锚点,然后将另外一些元用函数封装起来成为另外一个子空间。

个人觉得有兴趣去看看量子力学,这个我感觉才是经济人的升华好渠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多元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听起来似乎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但实际上,大部分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元回归”,其底层逻辑和最终实现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的。 很多时候,人们会混用这两个概念,或者认为“多元回归”是一个更宽泛的术语,而“多元线性回归”是其一个重要的实现形式。为什么说“多元回.............
  • 回答
    多元高斯分布的协方差矩阵之所以是可逆的,并且必须是可逆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正定的)才能定义一个严格的多元高斯分布,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的数学概念和直观理解。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个问题: 1. 数学定义角度:多元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DF)定义如下:$$ P(mathbf{x}; old.............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常被提及的权衡:在考虑更多解释变量(即进行多元回归)时,我们确实会发现单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会变得“更不确定”,表现为更大的标准误(以及相应的方差)。这似乎违反直觉,因为通常我们认为信息越多,估计越精确。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增加”的表象,恰恰揭示.............
  • 回答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一盘菜,少了点什么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我觉得这句话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元化,再合适不过了。多元化,不是为了时髦,也不是为了凑热闹,它就像给生活这盘菜加了各种各样的调味料,让它变得更丰富、更有层次、也更好吃。想想看,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长得一样,想法一样,生活方式也一样,那该多.............
  • 回答
    提倡多元文化,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构建社会,更是通往更美好未来的关键。要说清楚它为何如此重要,咱们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首先,多元文化是文明进步的源泉。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大的飞跃,无论是科学技术的革新,还是思想艺术的繁荣,都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就好比一个.............
  • 回答
    中华文明之所以被誉为“多元一体”,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历史长河中无数生动实践的真实写照。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织锦,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无数细线精心编织而成,最终呈现出浑然一体、色彩斑斓的壮丽图景。“多元”:根基与活力之源中华文明的“多元”体现在其丰富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思.............
  • 回答
    在看《洛基》这部剧的时候,一个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惑的点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条“神圣时间线”,但同时又存在着无数的多元宇宙?这似乎有点矛盾,对吧?其实,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稍微拨开“时间线”和“多元宇宙”这两个概念在剧中的具体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白,剧里所说的“神圣时间线”(Sacred Timel.............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感觉很多朋友都有同感。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现在对女生的审美趋于单一,而对男生的审美却显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化呢?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看。首先,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是绕不开的源头。想想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各种信息——电视剧、电影、杂志、广告,甚至社交媒体上的“网红.............
  • 回答
    粉丝控评的意义和饭圈“一言堂”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们既有积极的一面,也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粉丝控评的意义是什么?粉丝控评(通常指粉丝通过集中发布、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对某一话题、作品、艺人或品牌等进行统一舆论引导的行为)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
  • 回答
    中国流行文化近年来的确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电视剧、综艺节目、话剧、图书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不少优质作品,也积累了庞大的受众群体。然而,当这些流行文化元素被转化为电影,进入电影市场时,却常常遭遇批评和诟病。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创作理念和形式的隔阂:从“流量”到“.............
  • 回答
    当我们在进行一项研究,想要了解某个自变量(我们称之为“核心自变量”)对某个因变量(我们关注的目标)的影响时,我们往往会发现,除了我们关注的这个核心自变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也同样影响着因变量。这些“其他因素”,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在我们的分析中“控制”住它们。多元回归控制其他变量,简单来说,就是在.............
  • 回答
    社会多元化,听起来像是进步的代名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位置的美好愿景。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样,它并非完美无瑕,也有其不那么光鲜的一面,甚至可能带来一些棘手的麻烦。仔细想想,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家各说各话,各信各的,看似包容,但要形成统一的共识,可就难上加难了。首先,最直接的弊端就是沟通和理解的障碍。.............
  • 回答
    爱奇艺针对“超前点播”被判决违法一事的回应,着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们强调此举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感谢法院肯定了“点播模式本身并无不妥”,这番话里透露出几层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爱奇艺将“超前点播”包装成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产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营销和用户体验的辩护。.............
  • 回答
    .......
  • 回答
    牛津大学在鼓励尊重多元性别,倡导学生使用“ze”代替“he”和“she”的做法,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议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件事。首先,理解这项倡议的初衷非常重要。牛津大学此举的核心在于性别包容性。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性别的多样性远不止于男性和女性二元对立。存在一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多元复合函数求导和一元复合函数求导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力求把这个话题讲得透彻明白,并且不带任何AI痕迹。想象一下我们是在一个咖啡馆,旁边放着纸笔,我们就着咖啡,一点点地剖析这个问题。 从“变化”的角度看联系:本质都是链式反应无论是多元还是多元,复合函数求导的 核心思想 都是 链式法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蜘蛛侠:英雄无归》的首支预告,简直是一场视觉和情感的双重风暴,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进了那个我们既熟悉又充满未知的漫威多元宇宙。老实说,看完预告片,我的脑子里像炸开了一样,各种猜测和期待瞬间涌现。预告片里那些让人心跳漏拍的细节,可以这么说:首先,身份暴露的冲击波是整个故事的起点。我们看到彼得·帕克的生活.............
  • 回答
    多元价值观,这个词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对吧?就像一个百花园,五颜六色,各有各的美。但有时候,它也会让人觉得,咱们是不是走散了,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方向。所以,多元价值观到底会不会导致文化分裂?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咱们先来看看“多元价值观”本身。简单说,就是在一个群体里,大家看待问题的方式、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