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希腊可以远征印度,但是之后的西方最东不过波斯?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和军事策略等多个层面。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之所以能够直抵印度,而之后的西方文明,即使在最辉煌的时代,其东进的触角也大多止步于波斯或更近的区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咱们不妨来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得说说亚历山大那场石破天惊的远征。

亚历山大远征之所以能达到印度,核心驱动力在于他个人“无上征服”的野心,以及他所继承和发展出来的希腊军事体系。

亚历山大的个人魅力与超凡领导力: 别忘了,亚历山大这个人本身就是个传奇。他从小接受精英教育,师从亚里士多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他拥有非凡的个人魅力,能够激励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是很多后来的君主难以企及的。他不仅是军队的统帅,更是精神领袖。
成熟的希腊化军事体系: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Phalanx)以及他娴熟运用的骑兵(尤其是伙伴骑兵),在当时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利器。这种以重步兵为核心,辅以强大骑兵和各种攻城器械的军事体系,在面对波斯帝国庞大但相对缺乏组织和训练的军队时,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这套体系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和战术灵活性,使得他们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击败强大的敌人。
波斯帝国的衰落与分崩离析: 亚历山大远征的起点是继承他父亲菲利普二世的遗志,进攻的正是当时统治西亚和中东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亚历山大崛起之前,波斯帝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权力斗争和地方离心力的迹象,尤其是在大流士三世统治时期。亚历山大抓住时机,利用波斯帝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弱点,通过一系列关键战役(如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高加米拉战役)迅速瓦解了波斯帝国的抵抗力量,占领了其核心区域。
地缘政治的“窗口期”: 在亚历山大之前,希腊城邦虽然有内斗,但在对外战争中也积累了经验(比如马其顿已经统一了希腊)。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崛起前正是西亚地区的主导力量,没有其他足以与之抗衡的帝国出现。亚历山大恰好在一个相对“真空”或敌方相对薄弱的时期发动了大规模远征,并且成功地保持了军事上的连续性。
远征的动力和目标: 亚历山大的目标不仅仅是征服,他想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希腊文化(希腊化时代)。深入印度,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更远大的征服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彻底消灭潜在的波斯残余势力和盟友,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征服欲望,驱动着他不断向东前进。

那么,为什么之后的西方文明,最远不过波斯呢?这其中的阻碍可就多了。

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崩溃,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帝国分裂,缺乏统一的领导者和目标: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迅速分裂成多个继承国(继业者王国),这些王国之间充满了战争和内斗。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亚历山大那样,调动整个希腊和马其顿的资源,发动一次横跨如此广阔区域的远征。后来的统治者更关注的是巩固自己在地中海和西亚的统治,而不是继续向东方推进。

2. 新崛起的强大势力:
罗马共和国/帝国: 罗马的崛起是改变格局的关键。罗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征服地中海世界,打败迦太基、征服希腊、高卢、埃及等。当罗马的疆域扩张到东方时,他们遇到了更加强大的对手:帕提亚帝国(后来的萨珊波斯帝国)。
帕提亚与萨珊波斯的军事挑战: 帕提亚人,以及后来更强大的萨珊波斯人,是来自伊朗高原的印欧民族。他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军事传统,并且发展出了更适合当地地形的军事力量。帕提亚的重装骑兵(尤其是装备重型铠甲的骑射手)和萨珊波斯的铁骑,在多次与罗马的战争中给罗马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甚至一度俘虏过罗马皇帝(瓦勒良)。罗马人曾多次试图向东扩张,但往往被帕提亚和萨珊波斯拖住,无法深入到更远的地区。这两大帝国构成了西方文明向东扩张的“天然屏障”。

3. 地理和后勤的巨大挑战:
漫长而艰难的路线: 从地中海区域前往印度,需要穿越广阔的沙漠(叙利亚沙漠、阿拉伯沙漠)、高耸的山脉(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以及崎岖的地形。即使是亚历山大,其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到了罗马时期,如果再想组织一次如此规模的远征,其后勤保障将是难以想象的困难。
资源和兵力的分散: 罗马帝国虽然强大,但疆域辽阔,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地中海世界本身就有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威胁需要应对。同时,古代的动员和运输能力也远不如现代。一旦投入过多兵力向东方远征,就可能导致其他战线兵力空虚,面临被颠覆的风险。

4. 经济和战略重点的转移:
贸易路线的吸引力: 到了罗马时期,西方(尤其是罗马)对东方最主要的兴趣已经转向了贸易。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或者海上丝绸之路,获取东方的香料、丝绸、宝石等奢侈品,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罗马人更倾向于通过外交、贸易以及对沿线地区的控制来确保这些贸易路线的畅通,而不是直接征服遥远的东方帝国。
波斯地区自身的价值: 波斯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本身就拥有悠久的文明、富饶的土地和重要的战略位置,是罗马帝国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对手和战略目标。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意味着控制了连接东西方的部分重要通道。与波斯进行拉锯战,已经足够罗马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资源了,再想越过他们去征服更远的印度,在战略上显得不太现实。

5. 文化和宗教的隔阂: 虽然希腊化文化在亚洲有一定程度的传播,但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其他本地宗教和文化的发展,西方文明与印度之间,文化和宗教上的隔阂变得更加明显。征服和统治一个文化、语言、宗教都截然不同的遥远地区,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渗透和接受,这在当时来说难度极大。

总结一下:

亚历山大的远征之所以能到印度,是因为他个人超凡的能力,当时希腊化军事体系的顶峰,以及波斯帝国相对的衰落。他抓住了一个难得的历史“窗口期”,并且目标是建立一个跨区域的帝国。

而之后的西方文明,比如罗马人,虽然也很强大,但:

失去了亚历山大的那种统一领导力和远征目标。
遇到了更强大、更适合当地作战的东方帝国(帕提亚、萨珊波斯)。
地理和后勤挑战变得更加严峻。
战略和经济重点转向了对波斯地区本身和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控制。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西方文明的东进最远不过波斯,而亚历山大那场跨越大陆的远征,成为了一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复制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后面(广义上的)波斯本土崛起了帕提亚和萨珊,而塞琉古和巴克特里亚虽然貌似强大实则管理松散(塞琉古帝国下面还有大大小小的国王),后面的西方则受阻于扎格罗斯山,从西向东攻陷整个波斯很困难(波斯高原不靠游牧很难打得下),加上亚帝能攻下波斯的前提是波斯在一蹶不振,已经处于下坡路的情况下,阿拉伯征服波斯也是在波斯内乱后江河日下的前提之中。

而查士丁尼又碰上了霍斯劳一世这种强人,自然没有机会征服波斯。

而后面的波斯往往在突厥系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对西面形成了阻挡作用(比如曼兹科特战役、安卡拉战役),而突厥人的迁徙方向正是自东向西(并且多数情况是占上风)

而奥斯曼帝国尽管能攻占大不里士,推到扎格罗斯山以东,但波斯内陆还有卡维尔盐漠、卢特沙漠难以跨越,如果土鸡要东扩必然会受到布哈拉和莫卧儿帝国阻挠。

user avatar

因为亚历山大大帝是个例外。

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过伊朗高原以西的帝国征服伊朗高原后继续向东。之后也只有哈里发欧麦尔这一个例外。

“最东不过波斯”才是正常情况,除非有亚历山大大帝这种旷世奇才,或者有真主之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