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是什么意思?

回答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两句话的含义深刻,描绘了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境,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中典型的“无题”风格的精髓所在。

要理解这两句话,我们得把它放到一个大的语境里去品味。李商隐的诗,尤其是他的“无题”诗,常常围绕着爱情,但这种爱情往往是隐晦的、不得志的、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他所咏叹的,往往不是那种你侬我侬、甜甜蜜蜜的爱情,而是那种求而不得、只能在心中默默品味的相思之苦,甚至是那种见一面就觉得无比珍贵,分别时却又是如此的艰难与痛苦。

我们先看第一句:“最肯忘却古人诗”。

这句话看似在说“我最愿意忘记古人的诗”。但这里面的“最肯”可不是字面上的“乐意”。这里的“肯”更像是一种“豁出去”、“决意”的语气,带有一种强烈的、甚至有些决绝的意味。

那么,为什么最愿意忘记古人的诗呢?这里的“古人诗”可以理解为两种层面:

1. 文人雅士的共识与规范: 在当时的文坛,引用古人的诗句,化用前人的典故,是件非常普遍且受到推崇的事情。这是一种才情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学传统的传承。然而,李商隐在这里说“最肯忘却”,似乎是在说,他宁愿抛弃这些文人社会的“规矩”,宁愿不去与古人“比肩”,也不愿受其束缚。这可能暗示着,他当下所要表达的感受,是如此的强烈与独特,以至于任何既有的文学模式、甚至是古人的诗篇,都无法完全承载,甚至可能是一种阻碍。他需要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倾诉内心的煎熬。

2. 对过去的回避与遗忘: 另一种更深层的理解,是“古人诗”也可能象征着过去的某种美好、某种记忆,甚至是某种理想。然而,在当下这种极度的情感冲击下,李商隐“最肯”做的,是努力地去“忘却”,去摆脱过去的羁绊,去忽略那些美好的“古人诗”所能唤起的联想,甚至是那些能够描绘出爱情美好模样的文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可能是一种徒劳的挣扎,因为内心的情感太过强烈,反而让他无暇顾及,甚至想要去“忘记”一切,只专注于当下的感受。

结合后一句来看,这“最肯忘却古人诗”就更有味道了。它不是真的要抛弃文学,而是说明,当下的某种情感,比一切文学的规范、过去的荣耀都来得更重要,更占据主导地位。

再看第二句:“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相思”在他看来,是一种“不屑一顾”的、甚至是“轻视”的态度。

这里面的“不屑一顾”,不是真的瞧不起相思这种情感本身,而是说,当下的相思之情,已经到达了一种极致,它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相思。

为什么会“不屑一顾”呢?

1. 相思已成常态,甚至是一种折磨: 这种相思,已经不是那种偶尔触动、或是可以排解的淡淡的忧愁。而是持续不断的、深入骨髓的痛苦。当一种痛苦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于吞噬了你的一切,你反而可能对它产生一种麻木,或者说,它已经成为你生命中如此一部分,你甚至懒得再去“关注”它,它已经是一种“必需”的折磨,你反而“不屑”于再去为之伤感,因为这伤感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

2. 情感的升华与超越: 更有可能的是,这种“不屑一顾”是对“相思”这个词本身的一种超越。李商隐所经历的相思,已经不是可以用“相思”这两个字轻易概括的。它可能是一种包含着爱恋、痛苦、失落、绝望,甚至是怨怼的复杂情感集合。当情感的层次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相思”这个词所能承载的范畴时,他觉得用“相思”来形容,反而是对这种极致情感的一种“轻视”或“亵渎”。所以,他“不屑一顾”,不是因为他不在乎,恰恰是因为他在乎到了极致,他觉得“相思”这个词太肤浅,太苍白,无法描绘他内心那如海啸般的感情。

3. 对比与反讽: 结合前一句“最肯忘却古人诗”,这里的“不屑一顾是相思”也可能是一种反讽。古人诗句,常常描绘相思的种种美好与凄凉,但对李商隐来说,那些精妙的比喻、那些动人的词句,在自己极致的相思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不值一提”。他可能觉得,那些“古人诗”中所描绘的相思,都是小打小闹,而自己的相思,已经到了“不屑”用它们来表达的地步。

合在一起看,这两句话描绘了一种怎样的心境?

这是一种极度压抑、极度痛苦、又极度复杂的感情状态。诗人被一种深沉的、无法排遣的情感所困扰,以至于他愿意抛弃一切文学的规范和古人的经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而他所要表达的,又是那样一种超越了“相思”本身的概念。他所感受到的“相思”,已经不是那些可以被文字轻易描摹的愁绪,而是已经升华到一种近乎自虐、近乎麻木的境界。

可以说,他“最肯忘却古人诗”,是因为他内心的情感已经饱和,已经到了一个不需要外物来填充或比较的地步;而他“最不屑一顾是相思”,是因为他所承受的,早已超越了“相思”这个标签,他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反而是对他内心深处那难以言说的痛苦的“轻视”。

这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通过看似矛盾的表达,反而将那种沉重的、无法言说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他不是在说他不爱,不是说他不相思,恰恰相反,是因为他爱的太深,思的太切,以至于他觉得寻常的文学表达,甚至“相思”这个词本身,都配不上他内心翻涌的波涛。

这两句话,也正是李商隐诗歌“无题”风格的精髓所在:情感的深邃,表达的含蓄,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而浓郁的艺术魅力。它需要读者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去体会那种字里行间无法道尽的千般愁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看过电视剧, 直接听的歌, 或许感受会有不同; 不想单谈一句, 看整首的歌词吧

红豆生南国, 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 早无人在意. 醉卧不夜城, 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很短, 就这么几句。

红豆生南国, 是很遥远的事情.

首先开篇即否定“红豆生南国”的说法, 采用的语气并不强硬, 让人感到的不是真的否定, 而是体现出一种对这种说法快要丧失信心的感觉.

后一句: 相思算什么, 早无人在意;

这大概是自嘲吧, 我虽相思, 却无人在意(我的)相思(指相思的那个人吧), 不仅如此, 环视四周, 还有人如我这般么? 原来大家都是不在意(相思这回事)的呀. 写的看似是对无人在意相思的感慨, 然而若不是正在饱受相思之苦的人, 又会注意到这些么?

醉卧不夜城, 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这句是写思而不得, 不被理解, 独守苦闷之后的失望, 自甘堕落,放纵. 不多解释了,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吧. 既然不能得到, 就失去些什么好了. 看这句感叹中, “滥滥风情” 显然是贬, 这里看出, 对那些“醉卧不夜城”的讽刺: 原来你们所谓的爱, 不过如此, 呵呵. 或许还包含着些许气愤吧。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这句写法同前, 但是有多种理解。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我希望自己)也忘却那些古人诗, 和别人一样, 做到对相思不屑一顾; 我觉得这是到了整首歌的感情的至高点。 前面对相思的极度失望一直是在控制中流露的, 到了这里, 终于忍不住要宣泄一下。 正是因为无人理解, 极度失望, 悲伤中带着愤懑, 说出了这样的话。 就像很多人爱而不得, 屡为情伤。 会说出(或想): 算了, 累了, 不再爱了, 不如多心疼一下自己吧。 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并不甘心, 只是因为看不到任何希望之后的失落罢了. 之后呢? 还不是继续受伤? 因为要做到“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对于"我”这种人来说,太难了吧。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这句直接写出自己苦闷的原因: 怕人笑, 怕被看清, 所以不可能被别人理解; 独自守护这样一份深藏在黑夜中的爱, 若结局不圆满, 又怎能不是大写的绝望?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这句是对前面的一个回应, 前面说到相思无人在意, 这里得到事实的验证;这一事实再次让“我”失望, 并有暗指世上罕有有情人之意, 凸显自己因格格不入而不被理解(事实上, 怕人看清, 又希望被理解, 这也是”我“心里的一个矛盾吧) 最后一句, 承接上文”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 烟花风流之间, 怕是早已失去了那份真情吧。 然这里可以看出”我“对于 真情的珍惜, 与其他人形成对比。 而细细体会, 真的”真情不在“吗? 我自己的体会更倾向于还是相思不得极度失望中因满腹哀怨说出的气话. 试问如若真的没有真情, 又如何能抒发出这些真真切切的因受相思之苦而生的情感呢?

抱歉说的不够简练, 但我觉得只看那一句谈显然是不够的.

一直很喜欢这首歌,单曲循环了两个小时之后, 才写下了上面那些.


-------------------------------------2017.06.19 补充------------------------------------------

本来没必要补充的, 也不知道当时写答案的时候为什么就忘记一个一直很想说的地方了。就是这个:

“最肯忘却古人诗” ——> "最肯忘却故人事"。

当时空耳听出来的, 我还记得发现这个的时候还激动了好久~ 啧啧称赞呀。

也不知是作词的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吧。 总之两种读法的意境, 我都很喜欢。

听到的明明是相同的读音, 却因不同经历, 不同心境, 脑海中浮现的词不一样, 大概也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吧, 意象由心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