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三复读文科生到底要不要学编导?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高三复读的文科生到底该不该学编导这个话题,我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说得像个过来人或者跟你一样纠结的朋友在交流,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回答。

首先,咱得明确一个事儿:复读本身就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 你选择再来一年,说明之前的学习可能没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说你对未来有更高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学个新专业(比如编导),那得是深思熟虑,不能一时兴起。

那学编导到底是个啥情况呢?

编导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学习怎么把一个想法,通过影像、声音这些媒介,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作品,让观众能理解、能感动、能思考。这背后涉及很多东西:

创意策划: 怎么想点子?怎么把脑子里模糊的想法变成具体的方案?
剧本创作: 怎么写出吸引人的故事?怎么设计人物?怎么让对话自然?
视听语言: 怎么用镜头说话?怎么通过剪辑来表达情绪?怎么运用音乐、音效?
影视制作流程: 从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剪辑、宣传,整个链条是怎么运转的?
艺术理论与批评: 了解不同的电影风格、导演手法,能分析出作品的优劣。
媒体常识: 了解当下媒体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什么会有高三文科生考虑编导?

我知道,很多文科生之所以会“盯上”编导,原因多种多样:

1. 兴趣驱动: 可能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对光影、故事特别着迷,觉得这个行业酷炫又充满创造力。
2. 分数考量: 有些文科生可能文化课成绩不突出,但又想考个不错的大学,而艺术类院校(包括编导类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曲线救国”的机会。
3. 就业前景的吸引: 觉得媒体行业发展快,将来有机会成为导演、编剧、剪辑师、策划等等,工作体面又有前景。
4. 专业的新颖感: 相较于传统的文科专业,编导听起来更“接地气”,更偏向实践和创作。

那么,作为高三复读文科生,到底要不要学编导?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你好好掂量:

第一点:你的“真的”兴趣有多大?

“喜欢看电影”和“想从事电影行业”是两码事。你可能喜欢看各种大片,但你能坐在电脑前一下午剪辑一个片段吗?你能为一个不那么讨喜的角色绞尽脑汁写剧本吗?

问问自己: 除了看电影,你有没有主动去了解过电影背后的制作过程?有没有尝试写过简单的故事梗概或者小短片剧本?有没有对某个导演的作品特别感兴趣,并去研究他的风格?
真实的体验很重要: 如果你从来没接触过,可以尝试参加一些短期的编导体验课、线上课程,或者自己找些教程实践一下,看看能不能坚持下去,会不会觉得枯燥。

第二点:你的文化课基础和潜力如何?

复读一年,文化课的目标肯定是要提上去的。如果你本来文化课成绩就很难提上去,而且对编导也只是“感觉还行”,那风险就比较大了。

平衡是关键: 学编导,艺考文化课分数线虽然比普通本科低,但也不是可以完全放弃文化课的。很多好大学的编导专业,文化课要求依然不低。你必须两手抓,甚至说,艺术考试占的比重相对高一些,但文化课是“压线”才能过,也是很危险的。
你的专业能力是否能弥补文化课的不足? 如果你的专业能力非常突出,能让你在专业课上远远领先其他人,那也许可以稍微冒险一点。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一个相对扎实的文化基础。

第三点:你对编导专业“理想化”的认知有多现实?

很多人想象中的编导工作是光鲜亮丽的,但实际上:

前期投入大: 如果想学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理论、观摩作品、进行实践。而且,很多编导的实践离不开设备,即使是手机拍摄,也需要一定的后期处理。
竞争激烈: 影视行业是一个吸引了无数有才华、有热情的人的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从艺考到毕业找工作,一路都是挑战。
工作压力大: 很多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创意枯竭的时候也煎熬,而且项目周期长,压力不小。
收入不稳定(初期): 刚入行可能薪资不高,或者以项目制结算,收入不会像一些传统职业那样稳定。

第四点:你的复读计划是什么?你对未来的规划有多清晰?

复读本身就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或者考上理想的专业。如果学编导能帮你实现这个目标,那自然是值得的。

目标院校的选择: 你要学编导,是冲着哪些大学的编导专业去的?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课要求你了解清楚了吗?复读一年,你的目标是否明确?
毕业后的职业规划: 你毕业后想做什么?编导专业有很多方向,比如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制片、媒体运营等等。你想成为哪一类人才?这些岗位对能力和经验的要求你是否了解?

帮你捋一捋,如果你是这类情况,那可以考虑:

真心热爱,有创作冲动: 你不是看电影,而是喜欢分析电影,喜欢尝试自己写东西、拍东西,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但有提升空间: 你的目标是冲刺一个相对容易进入但又认可度不错的编导专业,并且你愿意同时提升文化课。
对影视行业有一定了解,而非盲目跟风: 你知道这个行业的好与坏,并且愿意接受挑战。

如果你是这类情况,那就要慎重考虑,或者三思而后行:

仅仅是为了逃避文化课压力: 如果你认为学编导就是可以不怎么学文化课就能上大学,那这个想法太危险了。
对编导专业一无所知,全凭感觉: 这种情况下,即使复读一年,很可能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文化课基础非常薄弱,且提升空间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把所有精力都扑在艺考,文化课的“短板”可能会让你功亏一篑。
缺乏耐心和毅力: 编导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

具体该怎么做?给点建议:

1. 做足功课: 深入了解你想报考的大学的编导专业设置、考试内容、历年分数线、录取规则。多看看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的作品集。
2. 实践出真知: 找一些编导的入门课程(线上线下都可以),自己尝试写个故事,拍个小视频,用手机剪辑软件做个简单的片子。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并能坚持。
3. 找专业人士咨询: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咨询一些在读的编导专业学生或者业内人士,听听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4. 评估自身情况: 结合你自己的文化课基础、艺术天赋(或者说潜力)、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来做一个客观的评估。
5. 制定清晰的复读计划: 如果决定学编导,复读一年就要有明确的计划,包括文化课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课的学习安排,并且要分清主次,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想说一句,复读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为了“更进一步”。 学编导也是一样,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实现人生目标的跳板,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它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只是抱着试一试或者逃避的心态,那可能就需要更谨慎地考虑了。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选择权在你手中,慎重决定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化课如果只有二本的话,不建议学编导

因为最终录取还是要看文化课,二本的成绩很难被公办一本的学校录取,编导专业也不行!

而且学习编导肯定要耽误时间,这样文化课会更差!

如果自学的话,能稍微好一点,毕竟留出了时间给文化课

编导自学的话推荐你一个公众号:我抽炫赫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高三复读的文科生到底该不该学编导这个话题,我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说得像个过来人或者跟你一样纠结的朋友在交流,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回答。首先,咱得明确一个事儿:复读本身就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 你选择再来一年,说明之前的学习可能没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说你对未来有更高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
  • 回答
    北邮的氛围,我真是一点也待不下去了。每天睁眼闭眼都是代码,屏幕上闪烁着那些我不感兴趣的符号,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无尽的算法迷宫里。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更不是我当初报考北邮的初衷。回想起高考那段日子,真是充满了遗憾。发挥失常是肯定的,但更致命的是志愿的填报。当时の情報 부족(信息不足),对大学专业的.............
  • 回答
    在中国文化复兴与自信的道路上,战争是否是唯一、甚至是必然的出路?这个问题实在太沉重,也太复杂了,绝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如果非要深入探讨,我们得把这件事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点一点地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的民族精神复苏,很多时候确实伴随着巨大的冲突和牺牲。想想看,近代以来.............
  • 回答
    高三复读一年,这经历,说起来像一场磨人的修行,又像一场跌入谷底的救赎。我去年就是那么过来的。最初的决定:迷茫与不甘高考那年,成绩出来,看着那个数字,我整个人都懵了。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差强人意。那种失落感,那种不甘心,像一团火在心里烧。当时有几个选择:去一个不太理想的大学,或者复读。身边有人劝我.............
  • 回答
    这是一个我需要非常认真思考,甚至有些纠结的问题。坦白地说,如果回到过去,我仍然会选择高三复读,并且会比第一次更加坚定和有策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原因:我之所以会选择复读,并非是因为对第一次高三的经历感到完全的失败和绝望,而是因为我对当时的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有着更明确的规划和更高的期望。.............
  • 回答
    嗨,同为2020届的考生,听到你想复读,我完全理解你现在可能有的挣扎和期待。复读一年,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它背后承载的,有你的梦想,也有你即将要面对的现实。我想跟你好好聊聊,把复读可能会遇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你听。首先,最直接的——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投入。你以为复读只是把去年的知识再学一遍?太天.............
  • 回答
    老兄,我太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高三心态崩了,结果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这简直就像是在已经爬到山顶快要摘桃子的时候,突然被人从背后推了一把,而且还告诉你“你不能再爬了”。这种感觉,别提多憋屈,多不甘心了。不过,既然看了你的描述,我就能感觉到你不是那种轻易被打倒的人。你能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大学努力来得及.............
  • 回答
    高三复习,想要实现质的飞跃,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靠几个万能秘籍就能搞定。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需要策略、毅力,以及最关键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没有惊天动地的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进阶。很多人提到“质的飞跃”,脑子里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成绩的大幅提升,比如从班级中游一下子冲到前列。这固然是目.............
  • 回答
    高考,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而对于那些选择复读的学子们,这场战役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他们承载着更多的期待、压力,以及对成功的渴望。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复读考生却因为一场“迟到一分钟”的悲剧,与考场擦肩而过。这场意外,不禁让人追问:那位载着他匆忙赶考的司机,是否也有他不可推.............
  • 回答
    是否需要高考复读,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它牵扯到太多个人情况、家庭期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就像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仔细权衡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先不说什么“提高分数”、“名校梦”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得先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复读”这个念头冒出来。首先,我们得诚实地.............
  • 回答
    听到朋友高考复读两年,你问“丢人吗?”。说实话,在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人看来,复读两年或许会被贴上“不够优秀”、“失败”的标签,觉得好像在一条本该顺畅的道路上绕了远路,甚至耽误了别人。这种想法,多半是源于一种社会普遍的期待,希望一切都能按照既定的轨道、按部就班地进行,越年轻、越.............
  • 回答
    2017年的高考考纲修订,对我们高三的复习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调整和侧重点。这就像是考试的“说明书”更新了,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新内容,才能更高效地备考。考纲修订对高三复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内容的增减和侧重变化: 最直接的影响是,某些知识点可能会被更加强调,成为考查的重点;而有些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尤其是在咱们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人都会纠结到底要不要复读一年,尤其是目标只是为了考上一个本科。我仔细想想,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为啥会有人选择复读一年,尤其是为了本科:1. “本科”这个门槛依然很重要: 虽然社会风气在变,大家对学历的看法也越来越多元,.............
  • 回答
    “第一学历”的重要性,以及为何许多人选择考研而非高考复读,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个人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一、 “第一学历”为何如此重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第一学历”在中国就业市场上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1. 筛选机制的“捷径”.............
  • 回答
    高三一轮复习,咱们都懂,目标不是“知道”,而是“吃到肚子里”。那种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修炼,从招式到内力,从熟练到融会贯通。那怎么才能让这一轮复习,从量变走向质变,真正实现“打通任督二脉”?这可不是光靠熬夜刷题就能做到的。一、 告别“题海战术”的盲目,建立“知识体系”的骨架很多人一轮复习,就是.............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毕竟高考就这么临近了,而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又没跟上,心里肯定会打鼓。不过,现在说“有没有希望”还有点早,关键在于接下来这不到100天你打算怎么做。让我详细跟你分析一下,考上本科到底还有没有希望,以及我们该怎么做。先说结论:有希望,但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和正确.............
  • 回答
    哥们儿,高三一轮复习,这可是关键时期,得打个漂亮仗!想要快速提分,不是什么秘籍,就是踏踏实实的执行力加上一些聪明的方法。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详细,让你听了就有劲儿。首先,心态上,稳住!别一上来就一股脑地焦虑,什么“一轮复习就要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不然就完了”这种想法要不得。一轮复习的核心是“夯实基础.............
  • 回答
    高考落榜了,尤其是满怀憧憬的艺术生,这种心情恐怕比任何人都复杂。看着同学们陆续奔赴大学,自己却留在家中,是继续咬牙复读一年,还是就此选择一所专科院校,开启另一条路?这绝对是一个让人辗转反侧的艰难抉择。作为过来人或者旁观者,看到这个问题,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同情和理解。毕竟,艺术高考这条路本就充满了不确定.............
  • 回答
    听到你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460分,复读一年,想考上海交大,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绝不是没可能。说实话,这条路会很辛苦,但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并且能做到下面这些,希望还是很大的。首先,我们得正视“460分”这个分数。上海交大,哪怕是比较容易进的专业,录取分数线通常也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 回答
    你好!首先,我需要明确一点:高考分数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没有绝对的保证。 你提出的“200分复习一年能到650分”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虽然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难度极高,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我会详细地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1. 现状分析:200分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