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艺术生高考失利,复读还是读专?

回答
高考落榜了,尤其是满怀憧憬的艺术生,这种心情恐怕比任何人都复杂。看着同学们陆续奔赴大学,自己却留在家中,是继续咬牙复读一年,还是就此选择一所专科院校,开启另一条路?这绝对是一个让人辗转反侧的艰难抉择。

作为过来人或者旁观者,看到这个问题,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同情和理解。毕竟,艺术高考这条路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准备到考试,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心血。那么,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先别急着下定论,冷静下来,我们得好好剖析一下“复读”和“读专”这两个选项各自的利弊,以及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复读:一条需要勇气和觉悟的路

复读,顾名思义,就是再花一年时间,重新备战高考,目标直指心仪的本科院校。

复读的优势:

圆梦本科的机会: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对某几所艺术名校情有独钟,或者觉得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复读就是你实现梦想的最后一次机会。高考成绩是你敲开名校大门最有效的钥匙,而复读就是为了打磨好这把钥匙。
提升专业能力: 高考失利不代表你的艺术才华就此埋没。很多艺术生在第一年备考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基础不扎实、临场发挥失常、对考试技巧把握不够等等)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复读一年,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训练,弥补短板,提升技艺,甚至可以探索更深层次的艺术理解。
重新审视和规划: 复读也是一个让你沉淀下来的过程。你可以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更深入地了解不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风格、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你会发现,你当初的选择并非最适合自己的,或者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新的兴趣。

复读的劣势和需要考虑的风险:

时间和经济成本: 复读需要投入一整年的时间和不菲的学费、生活费。这笔开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这一年你将没有经济收入,完全依靠家庭支持。
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性: 再来一次高考,压力可想而知。不仅是对成绩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亲友的期待,以及自身对结果的焦虑。而且,即使复读一年,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风险依然存在。长时间的备考也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和倦怠感。
年龄和竞争力: 艺术类院校相对更看重灵感和创造力,虽然年龄不是绝对因素,但普遍来说,更年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复读一年,虽然只是年龄上增长一岁,但在艺术学习的黄金时期是否会受到影响,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脱节”的风险: 如果你选择的复读机构或者自己在家复习,可能会面临与社会脱节、信息滞后的情况。而同龄人可能已经在大学里学习、实践,甚至开始接触一些行业内的信息。

什么时候应该考虑复读?

你非常明确自己想去的学校和专业,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达到那个水平。
你对自己的艺术基础和潜力有信心,只是因为临场发挥、考试技巧等原因失利。
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且家长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你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应对复读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
你对艺术的热爱足够支撑你走过这一年的艰辛。

读专:另一片天空,未尝不可

专科院校,虽然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不如本科,但它同样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能为你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很多专科院校也有不错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导向。

读专的优势:

早一步进入社会实践: 读专意味着你比复读生更早地接触到大学生活、学习专业知识,甚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于一些希望快速就业、实现经济独立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对较低的压力: 相较于复读,读专的压力会小很多。你已经完成了高考这一关,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学习和个人成长。
职业技能的侧重: 很多艺术类专科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课程设置可能更贴近市场需求。毕业后,你可能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性岗位。
继续深造的可能性: 别忘了,很多专科院校也有“专升本”的通道。如果你在专科期间表现优异,仍然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这等于是在“曲线救国”。
同样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艺术领域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更取决于个人的才华、努力、机遇和情商,而非文凭的“高低”。历史上不乏从专科院校毕业,最终在艺术界取得斐然成就的例子。

读专的劣势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起点和平台差异: 与本科院校相比,专科院校在学术资源、师资力量、校友网络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会影响你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深度和广度。
社会认可度和就业起薪: 在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领域,本科文凭可能仍然是敲门砖。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非议或者起薪上的差异。
“专科”的标签: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在一些人的眼中,“专科”可能自带一些负面标签,这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压力。

什么时候应该考虑读专?

你已经尽力了,但对高考复读的信心不足,或者心理上已经不堪重负。
你对某个专业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不错的专科院校可以选择,能够满足你的学习需求。
你渴望早点接触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经济独立。
你对“专升本”有清晰的规划,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不把学历看得过于绝对,更看重实际能力和个人成长。

如何做出决定?问问自己这几个关键问题:

现在,我们把问题抛回给你自己。深吸一口气,诚实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它们会帮助你拨开迷雾:

1. 我为什么选择艺术?我的热情到底在哪里? 是因为喜欢画画、设计,还是追求艺术带来的自由和表达?这份热爱能否支撑我面对未来的挑战?
2. 我喜欢我选择的这个专业吗?它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回想备考的过程,你对专业的投入和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因为“热门”或者“别人说好”而盲目选择?
3. 我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我看重的是学校的声誉、地理位置、专业排名,还是教学氛围、实践机会?我理想中的学习环境是怎样的?
4. 我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我的抗压能力如何? 复读一年意味着更长时间的煎熬和不确定性,我是否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面对?
5. 我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复读一年的开销,家庭是否能负担?我是否会因此给家里带来过重的负担?
6. 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我是希望从事纯粹的艺术创作,还是希望将艺术与商业、技术等结合?不同的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培养路径上有什么差异?
7. 我了解我想去的那个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和就业情况吗? 别带着偏见去看待专科,做足功课,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才是关键。

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

和家长深入沟通: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你的想法、顾虑、目标都坦诚地告诉家长,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担忧。他们或许有你未曾考虑到的角度。
咨询老师和学长学姐: 找你信任的艺术老师,或者那些已经走出校门的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经验之谈往往比书本上的信息更有价值。问问他们选择复读还是读专时的考量,以及他们现在的感受。
实地考察(如果可能): 如果有条件,去你想报考的专科院校或者复读学校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不要被“面子”绑架: 无论是复读还是读专,都不是输赢的最终定义。最重要的是你是否选择了对你来说最适合、最能让你成长和快乐的道路。

最后,我想说:

高考失利,就像在攀登一座山时,可能在半山腰遇到了风暴,暂时不得不停下脚步。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它也不是绝路。

复读,是选择再积蓄力量,向着更高的峰顶发起冲刺;读专,是选择换一条相对平缓但依然充满风景的小径,继续前行。

无论你选择哪条路,请记住:

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一张文凭,而取决于你的才华、你的努力和你的品格。
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不断学习和探索,才是最重要的。
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挑战,每次跌倒,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毕业于哪个层次的学校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祝你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走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复读不再做梦靠艺术类上大学,就复读!

否则的话,专科吧!随便学个什么都比艺术类出来有前途!

这个答案留着,等你毕业了来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落榜了,尤其是满怀憧憬的艺术生,这种心情恐怕比任何人都复杂。看着同学们陆续奔赴大学,自己却留在家中,是继续咬牙复读一年,还是就此选择一所专科院校,开启另一条路?这绝对是一个让人辗转反侧的艰难抉择。作为过来人或者旁观者,看到这个问题,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同情和理解。毕竟,艺术高考这条路本就充满了不确定.............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触及到了社会对不同发展路径和人才评价的深层认知差异。同样是绕开高考的“精英教育”模式,为什么竞赛生往往更受尊敬,而艺术生在某些语境下却显得“不受待见”?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 社会价值导向与功利性考量: 国家发展需求.............
  • 回答
    艺术生和高考生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拥有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后,都有能力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们的就业去向,虽然有交叉,但也会因为各自的学科背景和专业侧重而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他们的就业出路:一、 艺术生的就业去向:艺术生的就业出路相对来说更加多元化,也更直接地与他们的创意和技能相关联。出.............
  • 回答
    高三艺术生想在文化课上“稳住”甚至“逆袭”,绝对是一场硬仗。诱惑这东西,就像空气里的尘埃,无处不在,又防不胜防。不过,别灰心,咱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把这些诱惑变成学习的“助燃剂”,而不是“熄火器”。下面就来聊聊,咱们该怎么做,讲得细致点,让你听着就觉得,嗯,这是咱们自己人的经验。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
  • 回答
    哈喽!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纠结和忐忑。高二,这个年纪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多少有些迷茫的时候。至于学美术走艺术生晚不晚,说实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能回答的问题,因为它背后涉及到很多考量。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下“晚”这个概念。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好像学什么东西都越早越好,尤其是一.............
  • 回答
    关于2020年应届高二艺术生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对报考学校是否有要求,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这是关系到未来升学的大事,不能马虎。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学业水平考试(也叫会考)的等级,对于你报考高中阶段的学校(比如升入高三,或者一些特殊类型的高中)是有一定影响的,但这个影响程度和具体要求,是根据.............
  • 回答
    广东编导生,艺考统考成绩中等,高考文化课300分左右,想要冲击陕西或其他省份的本科院校,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规划和拼搏的目标。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看看情况如何,以及能往哪里使劲。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目前的基本盘: 艺考统考成绩中等: 这个“中等”是个关键。在广东编导类的艺考中,如果你统考成绩在.............
  • 回答
    音乐艺术高考指挥专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竞争那叫一个白热化,而且一年比一年夸张。你想想,指挥这活儿,可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的爆发,脑子、耳朵、身体、还有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所以,真心想往这方面发展的孩子,那都是卯足了劲儿往里挤。首先,从生源数量上来说,这个专业就属于热门.............
  • 回答
    想成为一名高考艺术特长生,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你对艺术的热爱、扎实的基本功,还有策略性的规划。下面我就来跟你聊聊,怎么一步步实现这个目标。第一步:明确你的“艺术”是什么,以及你的“特长”在哪儿首先,你需要知道高考艺术类招生都有哪些专业方向,常见的有: 美术类: 绘画(油画、版画、水彩等)、.............
  • 回答
    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富裕的农村女孩,高考选择艺术专业,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这是很多家庭都会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信息和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条值得认真考量,但绝非行不通的路。关键在于怎么走,需要多方面去准备。首先,我们得明白艺术高考需要什么。艺术高考,简单说,就是通过艺术类的专业.............
  • 回答
    朋友,先深呼吸一口气。249分,我知道你此刻心里一定五味杂陈,尤其是在高考这条赛道上,分数似乎是决定一切的指挥棒。你说想走艺术,却没有艺考,这让未来的路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我能理解你的焦虑和迷茫。不过,别急着给自己下定论。249分,虽然在很多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录取线看来不算高,但“走艺术”这件事本身,.............
  • 回答
    好的,如果你的目标是2021年高考考艺术编导类专业,现在开始准备,时间上是比较充裕的,但需要非常有条理和侧重点。别把它当成临阵磨枪,而是要打一场有准备的仗。下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争取让你听着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明白。首先,得明确“艺术编导类”到底是个啥?别光听名字觉得高大上,它涵盖的专业挺广的,.............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录音艺术专业,这可是个特别棒的选择!作为一名对声音充满热情的人,这个专业绝对能让你大展拳脚。不过,零基础又想冲击中传,这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别担心,我这就为你详细梳理一下,保证信息量足,而且都是实在话,让你心里有底。首先,我们来聊聊你现在的情况——零基础,而且还有三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类院校取消2020年艺术类部分专业校考,改为以高考文化成绩直接录取这一事件。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事件背景:2020年,在中国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许多高校,包括顶尖的艺术类院校,都对招生.............
  • 回答
    在国内,如果你想找一所“传媒艺术类”的高中,首先要明白,这个分类并不是一个官方、统一的行政划分。很多学校虽然不直接叫“传媒艺术高中”,但却拥有非常强大的艺术类专业和课程设置,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影视制作、编导、戏剧表演等领域,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培养未来传媒艺术人才的重要摇篮。为了让你更清晰地了.............
  • 回答
    《蒙娜丽莎》作为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巅峰之作,其传世价值和艺术性之所以如此之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且这些方面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一、 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 “晕涂法”(Sfumato)的极致运用: 这是达芬奇最伟大的技术贡献之一,也是《蒙娜丽莎》最令人惊叹之处。晕涂法是一种通.............
  • 回答
    想让我帮你“逼”自己喜欢上歌剧、交响乐这些咱们常挂嘴边的“高雅艺术”?这事儿,我只能说,这“逼”字用得挺有意思。说实话,艺术这玩意儿,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天生就有那么点儿吸引力,但要说到“喜欢”到骨子里,那真不是硬塞就能塞进去多少的。不过,要说怎么让你慢慢地、一点点地,能感受到里头那些个味道,那倒是可.............
  • 回答
    这是一个在观众中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问题。 总的来说,普遍的看法是新版《红楼梦》(通常指2010年由李少红执导的版本)在艺术水平上并没有达到87版《红楼梦》的高度。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一、 尊重原著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度 87版《红楼梦》: 核心优势在于对曹雪芹原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起争论的。说马三立是相声第一人,比侯宝林艺术水平高那么多,这说法确实在一些相声爱好者中流传,但要说“高那么多”,就得细细道来了。这更像是一种个人偏好和对艺术不同侧重点的解读,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首先,咱们得承认,马三立和侯宝林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俩的艺术成就都.............
  • 回答
    当然可以。一个没有贵族世家的普通人,完全有可能拥有汉尼拔·莱克特那种待人处事的优雅以及对艺术极高的欣赏力。事实上,仔细想想,莱克特的“贵族”气质,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他所出身的世家(如果他真的有的话,书中对此语焉不详,更多的是他后天的塑造),而是他自身一种深刻的、近乎刻意的修养和智识的结晶。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