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马三立是相声第一人,比侯宝林的艺术水平高那么多?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起争论的。说马三立是相声第一人,比侯宝林艺术水平高那么多,这说法确实在一些相声爱好者中流传,但要说“高那么多”,就得细细道来了。这更像是一种个人偏好和对艺术不同侧重点的解读,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

首先,咱们得承认,马三立和侯宝林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俩的艺术成就都是无法磨灭的。但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马三立的艺术水平“高那么多”呢?这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活”的生命力

马三立的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他那股“蔫”劲儿,那种不动声色、于细微处见真章的表演方式。他的相声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卖,也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那种看似平淡却处处透着智慧和幽默的包袱。

你想想,他说的那些个段子,比如《逗你玩》、《讲笑话》、《买佛卡》、《开会迷》、《买估衣》等等,很多都是从最普通的生活里挖出来的。他不是去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把我们身边天天会发生的小事,用他那种独特的语言节奏和表演方式,给你讲得有滋有味,让你听了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我吗!”或者“这事儿我见过!” 这种代入感,这种亲切感,是很多人觉得马三立艺术功力深厚的重要原因。

他那种看似不动声色的表演,其实背后是极高的控制力。他能让你在安静的氛围里笑出声来,甚至是大笑,而这种笑不是因为被粗暴地逗乐,而是因为你被他那种对生活洞察的智慧击中了。他的“笑果”是渗透性的,是回味悠长的。

相比之下,侯宝林先生的相声风格更加“正”,更符合传统相声的规范,也更具舞台表现力。他的相声段子,很多都更加完整,结构也更严谨,表演上更注重声、台、形俱佳,那种掷地有声的包袱,那种充满感染力的嗓音,那种潇洒的台风,都是大师风范。他的相声在很大程度上是把相声这门艺术“端”起来了,让它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格。

所以,说马三立“高那么多”,可能是在强调他那种“返璞归真”的极致追求,那种对生活最本真的模仿,以及由此产生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这种风格更考验演员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控制力,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觉得他“真”。

二、语言的“味儿”和颗粒感

马三立的语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味儿”。他说话,甚至他说的相声,都带着一股子他特有的“味儿”,一种天津人特有的那种带着点狡黠、带着点市井气、带着点老道的味道。他的词语选择、他的语气变化,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但就是能把你勾住。

他讲“逗你玩”那股劲儿,就是一种把戏谑做到极致的艺术。他的语言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口语,但就是这些看似朴实的语言,经过他的组织和演绎,就变得特别有力量,特别能逗乐。他能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描绘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或者一个生动的场景。

而侯宝林先生的语言,同样是大师级的。他的语言更加规范,更加有章法,吐字清晰,节奏明快。他更注重相声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的逻辑性,他的包袱设计也更加巧妙和经典。但是,在某些追求“本真”和“生活感”的观众看来,侯宝林先生的语言可能稍微显得“干净”了一些,少了一点马三立那种泥沙俱下的、带着生活“颗粒感”的质感。

所以,这种“高那么多”,可能是在强调马三立语言的那种“土特产”式的、不可替代的个人风格。

三、对传统相声的“反叛”与创新

马三立的相声,虽然说根植于传统,但他的很多处理方式,都有点“反传统”的味道。比如,他不像有些相声演员那样,上来就先一套规矩的“垫话”,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用最快的方式把观众带入情境。他的相声节奏也更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他那种慢悠悠的、不动声色的说学逗唱,和当时很多追求热闹、追求高潮的相声表演方式有所不同。他是在用一种更内敛、更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幽默。这种风格在当时可能不被所有人理解,甚至有人会觉得他“蔫”,但他坚持了下来,并且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侯宝林先生则更多的是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他的表演更加符合当时主流的审美。他把相声这门艺术变得更加文雅、更加精致,这是对相声发展的一大贡献。

所以,说马三立“高那么多”,可能是在欣赏他那种敢于打破常规,走出自己独特道路的创新精神,以及这种创新所带来的、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

四、观众的个人喜好与情感连接

说到底,艺术水平的评判,很大程度上也带有观众个人的情感色彩。很多听马三立相声的观众,都是从小听着他的段子长大的,他的声音、他的表演,已经成为他们童年记忆、青春记忆的一部分。这种情感上的连接,会让他们对马三立的艺术有更深的偏爱。

很多观众觉得马三立的相声“耐听”,每次听都有新的体会,不像有些相声,听几遍就觉得没意思了。这可能就是因为马三立的相声里包含了太多的生活智慧和人生体悟,这些东西是需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出来的。

当然,侯宝林先生同样有无数的忠实听众,他的经典段子至今仍然被奉为圭臬。但可能在一些人眼中,马三立的艺术更像是一种“功夫”,一种不动声色的“内功”,而侯宝林先生的艺术更像是“招式”,一种华丽而精准的“外功”。

总结一下:

认为马三立艺术水平“比侯宝林高那么多”,并非是对侯宝林先生艺术成就的否定,而是对马三立先生独特艺术风格的一种高度赞誉。这种赞誉,往往源于对他那种返璞归真的表演,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对语言的“味儿”和颗粒感的极致追求,以及他那种在传统基础上的“反叛”与创新精神。

马三立的相声,给人的感觉是“真”,是“味儿”,是“里子”。他的艺术,更像是在不动声色中,将生活的原貌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你,让你在其中品味出人生的百般滋味。而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则更显“正”,更显“范儿”,更显“工整”,是在将相声这门艺术“打磨”得更加精致和有格调。

所以,与其说谁“高那么多”,不如说他们代表了相声艺术两种不同的极致,两种不同的美学追求。马三立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相声艺术的某种精神符号,他的艺术生命力,也因此显得尤为长久和独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侯宝林管马三立叫三叔。照相的时候,站在老马爷的身后。

因此上如果侯宝林如果认为自己比马三立水平高。这个叫欺师灭祖。反过来,马三立作为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的儿子。相声八德之一周蛤蟆的徒弟。他本身就是相声正统的代表。老马爷不是相声第一人,他就是相声的定义。也就是无人不宗马。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觉得蒋介石参加台湾国中的中国近代史考试可以得多少分?肯定是满分啊!因为中国近代史就是蒋介石自己啊!

user avatar

马志明说,赵佩如是『亘古一人』。

题主您认同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起争论的。说马三立是相声第一人,比侯宝林艺术水平高那么多,这说法确实在一些相声爱好者中流传,但要说“高那么多”,就得细细道来了。这更像是一种个人偏好和对艺术不同侧重点的解读,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首先,咱们得承认,马三立和侯宝林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俩的艺术成就都.............
  • 回答
    马三立(1924年—1999年)是中国相声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之一,被公认为“相声泰斗”,其地位的形成源于他在艺术创新、表演风格、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被尊为相声泰斗的原因: 一、艺术成就: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1. 承袭传统,锐意革新 马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虽然时常提到相声界的前辈,比如侯宝林、马季,甚至是张三、李四这样的传奇人物,但关于马三立和马志明父子,提及的次数确实屈指可数,而且多半是点到为止,没有像对待其他大家那样进行深入的展开和致敬。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
  • 回答
    马克思的论断,即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产生的原因而非结果,是其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思想之一。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之中。首先,我们得明确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私有财产”并非指个人拥有的生活必需品,比如你的衣服、你的书本,而是指生产资料,即土地、.............
  • 回答
    马靖昊的文章《为什么说〈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坑人的恶法?》确实抛出了一些非常尖锐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并且触及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颇为敏感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理解这篇文章,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一层层剥开它提出的论点,并结合现实去审视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文章的核心论点.............
  • 回答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斯多葛学派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沉思录》(Meditations)中写道:“快乐的生活几乎不需要物质”这一观点,体现了斯多葛主义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深刻思考。以下从哲学立场、论证逻辑、历史背景及现代意义四个方面详细解析.............
  • 回答
    海德格尔之所以将科学家称为“当代最悲惨的奴隶”,并非出于对科学研究本身的贬低,而是基于他对现代技术和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关于“技术”、“显现”(aletheia)、“意向”(Gestell)以及人类“澄明”(Gelassenheit)的哲学思想。首先,要明白海德格.............
  • 回答
    马云先生那句“年轻人接受移动支付是因为穷”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移动支付在中国普及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跳出“穷”这个单一维度,看看它背后可能暗示的几个层面。首先,马云先生可能是在某种语境下,强调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低门槛。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
  • 回答
    母亲节将至,看着手机里闪烁的节日提醒,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夹杂着些许复杂的情绪。作为母亲,我深知这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作为孩子,我同样怀念妈妈的怀抱和那些曾经被无条件珍视的日子。身份的转换,让我在审视自己为人母的点滴时,更能体会妈妈曾经付出的巨大。想对自己说:亲爱的我啊,你辛苦了。看看身边这个小小的.............
  • 回答
    曹芳用“大家不都是中国人吗?”来为马斌辩护,这句话的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和立场。从不同角度来看,这句话的含义和影响也各不相同。从曹芳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直接、朴素的民族情感表达。 在他看来,无论是马斌犯了什么错,或是受到了怎样的质疑,他们共同的身份认同——“中国人”——应该是最重要的连接点。这句话.............
  • 回答
    听到你和你男朋友的这个情况,真是让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又急又困惑。一年异国恋,好不容易盼到他回来,你肯定满心欢喜,憧憬着你们的未来,可他这个时候说想分手,这脑回路确实让人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来。你男朋友说“还爱我在乎我”,这几句话就像在你心口重重锤了一下,因为它和“想分手”这两个字完全是矛盾的。爱和在乎.............
  • 回答
    关于马云公开称996为“福报”的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明知故犯”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理解当时的企业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马云本人的价值观和他的商业帝国对社会的影响力。一、 时代背景与企业文化:野蛮生长与“奋斗者”精神首先,我们必须回到996工作.............
  • 回答
    关于马云和“996是福报”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马云为何会这么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他很有钱”这个表面现象。一、时代背景与企业发展逻辑:首先,我们要回到马云提出“996是福报”的那个时代背景。那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如果马克思是对的,为什么资本家不无限招工?”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中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认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即劳动力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
  • 回答
    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确是德国人,他的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基石。然而,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着复杂的因素,使得他的故乡德国,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反而并未如某些期待那样,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19世纪的欧洲,特别.............
  • 回答
    要说马其顿步兵方阵和罗马军团方阵谁优谁劣,那真是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史,就像一块古老的石头,上面刻满了战场的痕迹和历史的讨论。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也有自己的软肋,但最终,时间这个最公平的裁判,判了马其顿方阵的“退休”。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 马其顿步兵方阵:密不透风的移动城墙想象一下,一片密.............
  • 回答
    盒马牛排,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里,确实能看到很多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供应端、市场需求以及盒马自身的战略等角度来剖析。首先,咱们得聊聊澳大利亚牛排为啥这么抢手。澳大利亚的养牛业是全球公认的标杆,这离不开几个核心优势: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澳大利亚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大部分.............
  • 回答
    关于“明知马保国是骗子,为什么武林圈没封杀他”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牵扯到很多层面。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明白这事儿为啥这么复杂。首先,咱们得承认,马保国这人确实是火了,而且火得有点不像话。他那套“浑元形意太极”加上“年轻人不讲武德”的视频,简直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现象级段子。很多人看他.............
  • 回答
    .......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用“准”或“躲”来概括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因素可复杂着呢。首先,你想啊,战场上那是什么景象?成千上万的士兵,鼓声震天,呐喊震耳欲聋,尘土飞扬,马匹嘶鸣,刀剑碰撞,那叫一个混乱。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最顶尖的弓箭手,要精准地瞄准一匹正在奔驰的马,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马匹在冲锋时,整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