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马克思是对的,为什么资本家不无限招工?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如果马克思是对的,为什么资本家不无限招工?”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中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几个关键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认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即劳动力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
雇佣劳动和资本: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两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和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资本家雇佣工人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资本家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将利润再投资于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一个循环过程。
劳动力的商品化: 在资本主义下,劳动力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商品,其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工资)。
竞争和利润率下降趋势: 马克思也指出,资本主义的竞争会导致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为了对抗这种趋势,资本家会试图压低成本(包括工资)或扩大规模。

那么,如果马克思是对的,为什么资本家不无限招工呢?

这似乎违反了“越多工人就能创造越多剩余价值”的直觉。然而,马克思的理论解释了其中隐藏的逻辑和制约因素:

1. 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非无限生产,而是利润率最大化和资本增值: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体现,但资本家追求的是利润率。 利润率是利润与总资本的比率。资本家需要投入资本(购买机器、原材料等)来雇佣工人。如果无限招工,意味着固定资本(机器设备)和流动资本(原材料)的投入也需要相应增加。
“固定资本”的重要性。 马克思强调,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家会不断投入更多的固定资本(机器、厂房)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如果仅仅是“无限招工”而不增加固定资本,生产效率会受到极大限制,每位工人能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可能因为设备落后而降低。
生产过剩的风险。 资本家之所以扩大生产,是因为他们相信能够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并获得利润。如果无限招工,就意味着无限生产,而市场需求并非无限。一旦产品销售不出去,不仅无法获得利润,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正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资本家需要权衡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而不是盲目扩张。

2. 劳动力成本(工资)并非是资本家可以无限压低的:
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认为,工资虽然被包装成劳动力价格,但其本质是支付给工人以维持其生存和再生殖(养家糊口,下一代工人)的费用。这个费用并非由资本家单方面决定,而是受到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劳动技能、劳动力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最低工资限度的存在。 即使在最残酷的资本主义环境下,工人也需要获得足以维持基本生存的工资。资本家无法将工资压低到这个水平以下,否则工人将无法生存和工作。
工人阶级的反抗与谈判能力。 如果资本家试图极度压低工资或以恶劣条件招募工人,可能引发工人阶级的反抗,如罢工、组织工会等,这会增加资本家的运营成本和风险。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会制约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3.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必要机制:
相对过剩的劳动力。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为了维持其运行和压低工资,实际上需要存在一部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即“产业后备军”。这个群体包括失业工人、低薪工人、季节性工人等。
产业后备军的作用:
压低工资: 充裕的劳动力供给使得资本家有底气拒绝提高工资,甚至可以通过替换工人来压低工资水平。当有大量失业者等待工作时,在岗工人为了保住工作,往往会接受较低的工资。
应对生产波动: 当经济繁荣、生产扩大时,资本家可以迅速从产业后备军中招募工人。当经济不景气、生产收缩时,他们可以轻易解雇工人,而无需承担过多成本。
促进技术革新: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也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在不增加工资的情况下生产更多产品。
如果资本家无限招工,那么产业后备军就会消失。 一旦所有劳动力都被雇佣,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工人的谈判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工资水平也随之上升,这将直接挤压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率。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失业(产业后备军)是资本主义内在的、为了自身利益而维持的一种状态。

4. 资本家是分散的个体,其决策受到市场竞争的驱动,而非整体理性规划:
“看不见的手”的局限性。 尽管资本主义追求效率,但每个资本家都是独立决策的。他们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技术、资金、市场预期等)来决定雇佣多少工人。
竞争压力。 如果一个资本家认为无限招工能带来利润,而他的竞争对手没有这样做,那么在技术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他可能会因为无法有效消化更多产量或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陷入不利。反之,如果他无限招工而市场需求不足,他会比竞争对手更快地破产。
资本家追求的是在现有技术和市场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而不是为全社会提供就业。 他们的行为受到具体经济周期的影响,例如在经济萧条时,他们会裁员以减少损失,而不是继续雇佣来“支撑”就业。

总结来说,马克思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资本家不是无限招工,而是会根据以下因素来决定雇佣人数:

利润率最大化: 他们需要的是在投入资本(包括固定和流动资本)的前提下,能够最大化剩余价值的产出。
市场需求限制: 生产必须以能够被销售出去为前提。
劳动力成本的底线: 工资受限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和工人的反抗能力。
产业后备军的存在: 适度的失业是压低工资、维持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
竞争和风险管理: 资本家需要权衡招工数量与生产规模、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以避免破产。

因此,即使马克思是对的,资本家也不会为了“给所有人工作”而无限招工。他们的行为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的逻辑和生存压力所驱动,而这种逻辑恰恰可能导致部分人口的相对过剩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是个小确幸,每天编篮子卖。一天可以做五个篮子。

这叫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

工业革命了,黄鹤有了机器,每个机器每天能做50个篮子,但是机器太大,需要在城里干活,于是有了城市化。

黄鹤雇人做篮子,拿走八成收入,给血汗奴隶两成。血汗奴隶拿的还是比你的多。

这叫剥削。

于是供应增加,篮子降价,你每天卖5个篮子连饭都吃不起了,只能当血汗奴隶。

这叫被逼成无产阶级。

黄鹤老爷赚了钱,为了跟白鹤老爷,红鹤老爷竞争,拿几分利息借上面开银行的佛爷的钱,一口气

开了几十个厂子,雇几百个血汗奴隶,每天赚的更多,当然,赚的钱一部分给佛爷当利息了。

佛爷就叫金融资本家,躺着都能吃肉的主。这黄鹤就叫企业家——当然,野蛮资本主义时代的所谓企业家也就是江南黄鹤那水平。

这叫融资。

黄鹤更爽了,于是借了更多钱,玩了命的扩张,开了几千个厂子,雇了几十万个血汗奴隶。

但是你一天能买几个篮子?造了那么多篮子卖给谁去?

黄鹤傻逼了。

这叫产能过剩。

不管是亏本甩卖还是跑路,反正黄鹤赔了个底朝天,赔的还是佛爷的钱。

后来,黄鹤被佛爷请黑道给抓回去了,只能一辈子当血汗奴隶还债,儿子接着还债,亲人跟着还债,一窝都成了无产阶级——别笑,现在文明发达的日本还有亲债这种事。

这叫破产。

再后来,竞争的就剩下两家大手子还在干造篮子的活,一个叫赵顶天,一个叫赵改命,全是顶级资老爷。为了玩死对方,互相拉着一批资本家的投资赔本烧钱玩,反正谁死了谁万劫不复,谁笑到最后谁就占了整个市场,坐地生钱。

终于赵改命赔不下去了,破产成了血汗奴隶。赵顶天占了整个造篮子的企业。

这叫垄断。

于是赵顶天开始肆无忌惮的屌人,玩命的降工资,让血汗奴隶只能姑且活下去,自己赚的盆钵满满,背后的食利资本家也赚的肥肠大肚。

后来,这帮血汗奴隶连篮子都快买不起了。赵顶天一看降价卖要赔本,就只能降低产量,裁员,然后被裁的血汗奴隶更买不起篮子了,直接掉进恶性循环。

这叫经济危机。

然后那帮连地都被圈干净,活不下去的失业血汗奴隶们偶然间读了点红书。

赵顶天死了全家。

这叫无产阶级革命。

再然后,罗老爷一看不对药丸,赶紧招来造路灯的,造绞索的,造谣的(别笑,媒体也是重要产业),告诉他们不想给挂了就少吃点肉,给工人多点工资,要不得一起玩完。

这叫蓝鹰行动。

然并卵,无形的手哪儿那么好管?一边玩命的推陈出新的造,一边不肯自己出血给工人涨工资让他们买,能不出问题才怪。毕竟你涨工资,你的东西人力成本也要增加,竞争对手乐啊,把你踩死了他不就赢了么?

然后经济危机又来了。

有个人想了个主意,不就是缺钱吗,印钱给资老爷们和企业家(工业资本家)们发钱,让他们发工资,不就有需求了么?

这叫凯恩斯主义。

没戏,哪怕货币贬成狗,只要无形的手在,就总会出现“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也总会闹经济危机。

那好吧,干脆拿大炮逼外国人买我们的东西,当血汗奴隶救我们的经济。

这叫殖民。

狗娘养的汉斯老爷,约翰老爷等等,专门抢我们的市场,抢我们殖民地,害我们又要经济危机,干死这帮货,抢他们的市场!

这叫世界大战。

人们给折腾烦了,就开始支持红书上的想法,每天每个人买多少都计算好,造相同数量的各种玩意,给一样的工资,不就不会折腾了吗?

这叫计划经济。

想的美,但是人懒啊,不拿鞭子抽着,干一样的活,总有人偷懒,赚不了更多钱,没人愿意当奋斗逼,全大锅饭里小确幸了。

这叫计划经济的低效性。

资老爷的玩意是越来越好,这边让小确幸害的民用货太烂,都卖不出去了,只能造坚船利炮防着他们。顺便拿坚船利炮逼着附属国买我们的烂货。

这叫工业体系失衡。

烧老百姓钱搞军事竞赛,弄得老百姓生活质量竟然比没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时的“血汗奴隶”们还差……我的天哪……他们都不信我这套了……

这叫信仰危机。

老百姓把上头砸了,开始搞资本主义。然而没有竞争优势,没有产能,注定继续被那边资老爷剥削,生活质量?看有多少资源可卖吧。

这叫颜色革命。

没资源,也没搞工业的优势的国家只能卖金丝猫了。

这叫颜色革命然并卵。

干脆把半计划经济的各种部门放开了竞争,提高效率,然后让资本家来投资发展经济吧,起码涉及民生的玩意都我们自己兜着,出不了乱子,也不会被外国资老爷吃得太难看。顺便可以靠国家赚来的钱发展,赶上那帮老牌资本家。

这叫特色社会主义。

外国资老爷雇了一群人,天天喊资本主义美赞,国家收你的钱都去贪了,搞颜色革命就能过老牌资本家国家的生活。

这叫公知。

user avatar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和太阳之间有引力。

2、已知地球和太阳间没有阻碍。

综合1和2,地球应该被拉进太阳。

这就证明万有引力是荒谬的——别跟我说还有别的力,我还没学到呢。

个人觉得看书看一半就跳出来问有点太急了,你继续看,看完了再说。

答案就是:你的论证过程是错误的。

——————————既然有人要解释——————————

题主说的东西,整理一下就是:

资本家的逐利手法包括剥削工人(手段)

资本家是逐利的(目的)

由这两个条件,只能推导出:

资本家是为了追逐利益而剥削工人(经由手段来实现目的)

而不是:

资本家剥削工人就可以获得利益。(手段=目的)

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手段不可能等于目的。

user avatar

吃饭对题主有利,题主能吃几碗

user avatar

很难跟某些人解释什么是要素市场容量,什么是资本过剩。

只能这么说吧,小时候你妈告诉你,吃饭你就能长大。你一天吃一饭桶饭,你是长大?还是撑死呢?难道因为你一天吃一饭桶饭会撑死,所以你可以得出结论说吃饭有害,或者你长大跟吃饭无关的结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