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学历很重要,为什么如此多人选择考研而非高考复读?

回答
“第一学历”的重要性,以及为何许多人选择考研而非高考复读,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个人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缘由:

一、 “第一学历”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第一学历”在中国就业市场上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1. 筛选机制的“捷径”与“标签”:
招聘门槛: 在海量简历中,招聘者往往需要一套高效的筛选机制。第一学历(尤其是名校出身)常常被视为一种“高智商”、“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的代名词。这使得它成为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国企、外企)在初筛简历时的重要依据。
低风险决策: 对于招聘者而言,招聘一个名校毕业的候选人,相对而言风险较低。这意味着他们更可能具备企业所期望的软技能和硬知识,从而减少了招聘和培训的试错成本。
社会认可度: 名校毕业生在社会上通常享有更高的声誉和认可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招聘时的考量。
职业发展起点: 第一学历往往决定了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潜在的上升通道。拥有名校第一学历,更容易获得进入知名企业、核心部门的机会,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 认知惯性与社会结构:
中国的教育体系历史悠久,名校资源相对稀缺,这使得人们对名校产生了天然的“光环效应”。这种认知惯性在几代人中传承,并进一步固化了第一学历的重要性。
社会资源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背景挂钩,名校毕业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人脉和发展机会。

3. 就业竞争的残酷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招聘者自然会选择那些拥有更好“通行证”的候选人。

二、 为什么人们选择考研而非高考复读?

在理解了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后,我们再来看为何考研成为比高考复读更受欢迎的选择,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权衡与考量:

1. 目标导向与职业规划的差异:
高考复读: 主要目标是“提升第一学历”,即进入更好的本科院校。这更多是弥补高考失利,改变进入大学的档次。
考研: 目标更侧重于“提升学历层次”或“专业技能/知识深度”,旨在为未来特定职业发展或学术追求铺路。
进入更好的平台: 如果本科院校的平台不够理想,考研到名校可以有效弥补第一学历的不足,获得进入更优质平台的机会。
深耕专业领域: 许多人考研是为了在某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更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为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打下基础。
转专业或跨专业: 本科所学专业不满意,或希望进入热门、高薪行业,考研是实现专业转换的有效途径。
提升就业竞争力: 在就业压力下,硕士学历在很多行业已经成为“标配”,尤其是技术研发、咨询、金融等领域,硕士学历是敲门砖。

2. 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权衡:
高考复读: 再复读一年高考,成功后才能进入本科学习,然后需要三年(或四年)的本科学习。这意味着要晚于同龄人毕业23年。
考研: 通常需要一年或两年的研究生学习。与高考复读相比,虽然也晚于直接本科毕业,但其学习内容和目标导向更明确,且在更短的时间内(相较于复读+本科)能够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专业的知识。
机会成本: 许多人认为,复读一年虽然可能提升第一学历,但错失了这宝贵的一年去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实习经验,这可能会对长远的职业发展造成更大的损失。

3. 风险与回报的评估:
高考复读的风险:
不确定性: 再次高考,成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万一复读效果不如预期,可能打击更大。
年龄劣势: 晚一年进入大学,意味着晚一年进入社会,在求职时可能面临年龄上的微弱劣势(尽管很多情况下差距不大)。
考研的风险:
考试难度: 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普遍较高,尤其名校热门专业竞争激烈。
经济压力: 研究生期间需要承担学费和生活费,部分人还需要家庭支持。
回报对比: 对许多人来说,考研成功带来的“回报”(名校硕士学历、专业技能、更好的就业机会)比高考复读“仅提升第一学历”的回报更具吸引力,且风险相对更可控(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提高考研成功率)。

4. 年龄与心态因素:
年龄: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本科阶段已经体验了大学生活,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可能更希望尽快进入职场或通过更深度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而不是“重返高中时代”去备战高考。
心态: 高考复读是一种“回到过去”的策略,而考研是“向前一步”的策略。对于已经经历了高考的学生来说,考研是基于当前认知和未来规划的“ forward looking”选择,更符合他们成熟的心态。

5.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研究生学历的普及: 随着社会发展,研究生学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多进入了职场“标配”的行列。这使得考研成为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常规操作”。
对知识深度的追求: 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考研是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出更具专业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总结来说:

人们选择考研而非高考复读,并非否定第一学历的重要性,而是基于对个人职业发展、时间成本、风险回报以及社会大环境变化的综合考量。

考研是解决“学历劣势”和“专业不足”的更直接、更高效的路径。 它允许人们在本科毕业后,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高考复读的关注点是“起跑线”,而考研的关注点是“赛道”和“终点”。 许多人认为,在已经获得一个本科学历后,与其花一年时间去重回高考的“起跑线”,不如利用这一年时间去学习更专业的知识,进入更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以期在“终点”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考复读就毫无价值。对于那些立志冲击顶尖名校,且有强烈意愿改变第一学历的考生来说,复读依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然而,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考研是他们为自己未来“加码”的更理性、更符合现实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读的确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但绝大多数复读生能通过复读提升的成绩有限。

目前国内单位招聘时对院校的分类基本也就是985、211、普通一本、其他本科院校以及民办院校这几类。之所以要把民办院校独立出来,是因为目前来说大多数民办院校的名字还是比较好辨认的,而很多招聘单位下意识会认为民办院校不好。

从复读的角度上说,一个上不了本科线的人,复读一年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上个二本。一个能考二本的人,能考个好点的一本就不错。而能考个好的双非院校的人,也许能冲个211——但一般来讲,能考到一本的人,很少会选择复读。

在这个方面上讲,大多数复读的人,其实很难在一年内让自己的第一学历有什么质的改变。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招聘单位眼里,只要不是985、211或比较有名的行业院校,且不是民办院校,其他院校之间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比如,如果你是招聘单位,应聘者一个来自西北民族大学,一个来自西南民族大学,一个来自中南民族大学,你能第一时间分出哪个院校的排名相对高一些么?

而考研的优势就很明显。首先考研的目标是明确的,复习方向是明确的,而且还有很多外部的辅助(比如可以提前联系学长学姐咨询出题的套路等等);

其次,考研也可以规避很多高考中的劣势科目——比如有的人就是喜欢文史哲但数学很差,而高考肯定要考数学,在考研时他就可以选择历史、哲学、文学这些专业,却不必考数学。

第三,第一学历的确很重要,但很多时候也没有那么重要。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考研、读书有没有用你不要跟别人比,而要跟自己和自己的同学比。你考上了研后能找到的工作比你的本科同学好,比你本科能找到的收入高,那这个读研就是有价值的。

举个例子,好比说你本科是个二本的环境专业,毕业后对工作不满意,想考公只能考乡镇三不限,然后你发愤图强考了个211院校的中文,毕业的时候报考了某市的市直部门并且顺利考上了,那你这读研就还是有用的。但你要非得说自己去某重点中学应聘,招聘单位嫌弃你第一学历不行且本硕专业不一致,你大骂这个中学又有什么用呢?

总得来说,目前国内很多单位的确存在着对第一学历有要求的情况,但大多数单位还是要求有个最高学历就行了。当然前者待遇一般会更好一些,但你要非得跟人家本科就是985的人比,觉得第一学历吃亏,那你当年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人家本科四年就是白上的?

如今考研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就业环境的客观因素之外,大多数人其实要是能想通这个道理的。只要我考研能改善一点自己的生活,那就是值得的。

user avatar

因为为了考试而考试所花费的时间,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

虽然它对于游戏规则而言,是很有意义的,但对于人的成长本事,意义不大。

另外,不要以为复读比考研容易,考研大军里其实已经排除了最强的那一部分人,这就意味着有确定的新机会留出来了,高考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user avatar

家庭因素是最大因素。

一部分家庭没有什么可靠的信息来源,压根就不知道第一学历重要,甚至不知道高考不是一锤子买卖,是可以复读的;

还有一些家庭因为有孩子高考,全家的精力被消耗到极限了,观念是赶紧念大学就行,不在意把文凭的效力最大化;

另外一些家长出于朴素的"心疼孩子",觉得高三太辛苦,可能小孩觉得可以再复读一次,大人怕再来一年要是效果还不好小孩心态崩了。

此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招生并不平均,有的省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的则是百军十马过铁路桥,差着数量级呢,

有的家庭和学生不是不懂,是太懂了,所以考什么学校就念什么学校,因为在本省怎么也卷不动了,还不如把时间节省出来,考研的时候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user avatar

首先,第一学历重要,并不意味着最高学历不重要;也不意味着第一学历比最高学历重要。

很多时候所谓的第一学历重要,往往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在最高学历差不多的情况下。

譬如你我都是清华的硕士,那我们就要再比比我们的第一学历。

譬如很多大学引进人才,第一条要求是最高学历必须博士,次一级的要求才可能是第一学历,不可能反着来。(如果你不是博士,哪怕你是宇宙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没用)

并且对于第一学历的要求,很多都不能诉诸文字,只是一个内部默契。

其次,要考虑复读的风险成本。

你复读就一定能考上更好的本科吗?

万一考不上呢?

选择考研而失败的同学好歹有个本科保底,你要是高考几年都考不上满意的学校,高中学历可是与大学学历有本质区别的。

即便考上,你能保证第二年就考上吗?如果不能,而是考了好几年才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么,浪费的几年时间怎么算?

你要知道现在招聘人才,也是要考虑年龄因素的。

有没有听说过35岁辞退?

还有,复读的心理成本。高中复读的心理压力可比考研大多了,因为基本没有退路。

你要是连续考不上理想学校,你内心很容易崩溃,甚至导致越考越差都有可能。

有些省份还三天两头的高考改革,脆弱的小心脏能经得起惊吓不?真说不准

最后,也是缺乏社会阅历的人容易忽视的关键:人脉或圈。

读研究生和高考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研究生有导师。

有导师就有一个圈。

运气好一点,导师一飞升天,你也可能跟着腾云驾雾的。

再补充一点:

985本科生瞧不起985研究生,那不是因为985本科比985硕值钱,而是因为他们觉得高考比考研更能体现实力,同时也是因为985的本科生很少止步于本科。

你看清北的本科生,之所以确实有资格骄傲,也是因为他们大都不会止步于清北本科,甚至以不能出国深造为耻(当然这个现在有争议了))

user avatar

高考,考研,考博,你觉得哪个难度更大?

毋庸置疑,难度程度:

高考>考研>考博

选择复读,

考211,985的难度显然是大于从双非考研到211,985的,

第一学历重要,只是对部分单位和就业岗位而言,

更多时候看的是最终学历!

现在就业压力大,每年考研大军浩浩荡荡,

有多少双非最后考研到名校的,

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提升就业机会的保障。

user avatar

人出生所处的家庭和环境很重要,为什么如此多人选择努力提高自己而非重开?

user avatar

原地复读无法产生质变,修改高考地点才行。但后者目前并不能方便的实现,因此复读的意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而考研则意味着参加一个不受各省指标限制的全国统招统分。相当于变相修改高考地点。


以上是其一。

其二是有很多岗位原则上已经是只招研究生了,尤其是互联网IT类岗位,很多岗位对应届来说只有研究生能去,除非你本身有工作经验。当然还有一些职业传统来说也都是必须要高学历的,比如高校基本都要博士,医生也至少得来个硕士才行。

所以研究生在某些工作岗位上属于无论是否提高学校档次都非读不可的。相比之下复读的必要性就没那么大了。

另外,我还认识某些专科生后来专升本然后考上常青藤名校呢。所以要是真的能转性开始努力,大学之后也不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