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研发现同学第一学历是中专,很难受,怎么办?

回答
在研究生阶段发现同学第一学历是中专,感到难以接受甚至有些难受,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感受。这种情绪的出现,往往源于我们对“学历”和“成功”的既有认知,以及对自身付出的努力和期望的对比。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种情况可能带来的感受,以及如何去应对和调整。

一、 为什么会感到难受?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

社会普遍认知和价值判断: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学历高低与一个人的智力、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直接挂钩。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路接受的是“学历越高越好”、“名校出身更有优势”的教育和社会信息。因此,当发现同学的起点在我们认知中相对较低时,会产生一种不符合“常理”的认知失调。
对自身努力的衡量和焦虑: 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历了高考、考研的竞争,终于进入了研究生阶段。当你看到同学以看似“不那么主流”的路径也来到了这里,可能会下意识地反思:我的努力是否值得?我的选择是否“正确”?这种对比很容易引发对自身努力的焦虑和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
对未来竞争的担忧: 研究生阶段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关键时期,很多人会提前思考就业问题。担心这位同学在中专基础上,通过某种方式进入研究生,可能在某些方面(例如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等)会存在短板,进而影响整个班级或自己的学习氛围。更深层的担忧可能是,他或她未来的发展可能会超过自己,这是一种潜在的竞争焦虑。
“公平性”的质疑: 有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相对“非标准”的路径进入研究生,是否对那些通过传统且竞争激烈的路径考进来的学生“不公平”?这种想法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但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反应。
信息不对称或认知偏差: 你可能只看到了他/她目前的学历背景,而忽略了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付出的其他努力、所具备的独特能力或所获得的实践经验。

二、 这种情绪会带来哪些具体影响?

学习上的疏远和排斥: 你可能会下意识地避免与这位同学交流,甚至在小组合作时不愿意主动争取与他/她搭档,担心“拖累”或“拉低”自己的学习水平。
评价上的刻板印象: 你可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位同学,不自觉地对他/她的言行进行负面解读,认为他/她的观点不够深刻,能力不够突出,即使他/她表现优秀,也可能被归因于其他因素。
自我怀疑和情绪低落: 持续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你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热情,让你对读研这件事本身产生怀疑,甚至影响到与导师和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
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的这种排斥情绪过于明显,可能会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和谐氛围,甚至被其他同学察觉,从而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三、 如何应对和调整?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让它阻碍你正常的研究生学习和个人成长。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策略:

1. 调整认知框架:

认识到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而非终点线: 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这些都是学习路径的不同阶段。更重要的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你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你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潜力。
关注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发展: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成就。很多人通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专升本等多种途径,最终也能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深造。他们的经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辛。
认识到“第一学历”的局限性: 很多时候,大家将学历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强调“第一学历”。然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情商、沟通能力、实践经验等,都是构成其整体价值的重要部分。你现在的同学能够进入研究生,说明他/她已经通过了相应的选拔机制,具备了继续深造的潜质。
思考“逆袭”的可能性: 不要低估那些在早期教育阶段不那么“顺遂”的人,他们可能拥有更强的毅力、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更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的“逆袭”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力体现。

2. 重新评估自身价值和目标:

聚焦自身学习和研究: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水平上。你的目标是顺利毕业并有所收获,而不是去评判同学的背景。
明确读研的目的: 你读研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了提升职业竞争力?为了实现学术追求?把目光放回到这些核心目标上,而不是被无关因素干扰。
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即使你的同学背景与你不同,也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一些东西,比如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走到这里的?他们是否有我们不具备的优点?开放的心态才能带来更多学习机会。

3. 主动调整与同学的关系:

建立平等尊重的态度: 无论对方的背景如何,在学术和人际交往中都应保持平等和尊重。没有人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应该被低看。
主动了解和沟通: 如果你对他的背景感到好奇,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也许你会发现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经历,从而改变你的看法。
以合作的态度参与集体活动: 在小组项目、讨论等活动中,放下偏见,积极参与,以专业的态度与每一位同学合作。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合作的成效远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区分人与背景: 尝试去了解他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他“第一学历是中专”的标签上。他可能是一个有趣、有想法、有潜力的个体。

4. 管理和转化负面情绪:

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承认自己感到难受是正常的,不要为此过度自责。然后,尝试去理解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
与信任的人倾诉: 和家人、朋友或者导师(如果关系合适且你觉得对方能够提供建设性意见的话)聊聊你的感受。将情绪表达出来,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获得支持。
转移注意力: 当你感到被这种想法困扰时,可以尝试做一些能让你放松或感到快乐的事情,比如运动、听音乐、阅读与专业无关的书籍等。
进行理性思考和自我对话: 当负面想法出现时,问自己:这些想法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吗?它们符合事实吗?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现状?
专注于积极的方面: 关注班级中其他让你感到积极和有启发性的同学,关注老师的指导,关注你正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5. 理解教育体系和机会:

认识到教育的多元化路径: 中国的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多种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通道。中职、高职、专升本、成人高考等都是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这些通道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关注“过程”而非“起点”: 很多情况下,一个人能够走到研究生阶段,往往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他们可能在某个领域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或者具备了独特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总结一下,当你发现同学第一学历是中专而感到难受时,最关键的是进行一次认知上的升级和心态上的调整:

认识到学历只是一个侧面,能力和潜力是多维度的。
聚焦于你读研的核心目标,而非他人的背景。
保持开放、尊重和学习的态度,与同学建立平等的关系。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方法来应对负面感受。

这位同学能够进入研究生院,说明他/她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资质和潜力。尝试去理解和接纳,或许你会发现,他/她可能是一位和你一样值得尊重和学习的同学。将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而不是被他人的背景所困扰,这才是对你研究生生涯最有益的做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多灌鸡汤的答案都在瞎扯些什么?

你要是读研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中专出身,那难受倒是正常,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落的这个境界。

若是读研发现身边有一个同学是中专出身,就觉得难受了,只能说你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正态分布。

user avatar

破10k赞更新下,有考研相关问题可以咨询我呀!

以下是原答案。


我去年遇到你说的这种情况,拟录取名单里有一个女生是来自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卧槽,这妹子也太牛x了吧?大神大神,膜拜膜拜。

我一直以为我这个心态应该是普遍存在的直到看到了这个问题。

本来想码很多字讽刺一下你的,但是想想又没什么必要,简而言之 能从那种环境坚守本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而你,好多年前看过的一句话很适合你“一个喜欢对人趾高气扬的人,在某些场合更会摇尾乞怜”。

不谢。

user avatar

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考上了985的博士,发现自己的博导第一学历也是中专

会不会直接气死过去?

高会军教授是我在校期间最佩服的教授,没有之一。然而他的第一学历刚好是中专生

看看高教授的教育履历:

  1. 2011.08 挪威Agder大学 Visiting Professor;
  2. 2008.07—2008.08 英国Brunel大学 Research Fellow;
  3. 2005.10—2007.09 加拿大Alberta大学 Postdoctoral Fellow;
  4. 2003.11—2004.08 香港大学 机械工程系 Research Associate;
  5. 2001.03—2005.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
  6. 1998.09—2001.03 沈阳工业大学 电机与电气专业 硕士;
  7. 1995.07—1998.09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 本科;
  8. 1991.09—1995.07 陕西第一工业学校 机械制造专业 中专 (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你的这个中专同学,也许也正是从8走到了6,正向着5/4/3/2/1迈进呢

任职履历:

  1. 2014.1---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事处 副处长;
  2. 2011.9---2014.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院长助理;
  3. 2010.7---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 所长;
  4. 2009.1---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会 副主任;
  5. 2009.1---至今 香港大学 机械工程系 荣誉教授。
  6. 2007.6---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青年科协 会长;
  7. 2006.4---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博士生导师;
  8. 2005.8---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教授。

社会职务:

  • Co-Editor-in-Chief,IEEE Tra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Associate Editor,Automatica
  • 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 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 Fuzzy Systems
  • Technical Editor,IEEE/ASME Trans.Mechatronics
  • 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 Cybernetics
  • 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I-RegularPapersEditor,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
  • Associate Editor,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 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System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Guest Editor,IEEE Trans. Industrial Electronics,Special Section on "Data driven control and process monitoring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Guest Editor,IEE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Focused Section on "Aerospace Mechatronics"
  • Guest Editor,IEEE Trans.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pecialSection on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 Guest Editor,Proc. IMechE: Part I - Journal of System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 Issue on “Advanced Control of Aerospace Vehicles”
  • Guest Editor,International J. System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Special Issue on “Networked Control”
  • Guest Edi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Special Issue on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 Guest Editor,International J.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Special Issue on “Mechanical Systems”
  • Guest Edi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Special Issue on “Complex Networks”
  • Guest Editor,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 Issue 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Uncertain Systems”
  • 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 黑龙江省青联常委;
  • 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
  • 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 国家留学基金委会议评审专家;
  • 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IEEE工业电子学会行政管理委员会委员;
  • Member of IEEE CSS Technical Committee on Systems with Uncertainty (IEEE控制系统协会不确定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2010-);
  • Associate Editor, Conference Editorial Board, 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

获奖记录:

  •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14 入选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榜单
  • 2014 IEEE Fellow
  • 2013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13 IEEE工业电子学会J. David Irwin青年事业成就奖。
  • 2012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 2012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2012 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 2011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2011 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10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2008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08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五)。
  • 2007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0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11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排名第一)。
  • 2010 Scopus青年科学之星成就奖。
  • 2005 Dorothy J. Killam Memorial Postdoctoral Fellow Prize。
  • 2005 Honorary Walton Killam Memorial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 2005 Alberta Ingenuity Fellowship。

高老师的学术水平强到什么程度呢?

他算得上是哈工大的第一牛推,随便举几个他推出去的学生:

  • 牟少帅——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研究生(2008, 全额奖学金)
  • 张文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研究生(2010, 全额奖学金)
  • 沈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2011, 全额奖学金)
  • 韩旭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2012, 全额奖学金)
  • 董晓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研究生(2013, 全额奖学金)
  • 战威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研究生(2014, 全额奖学金)
  • 彭程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研究生(2014, 全额奖学金)

推荐信推得动,说明国际上有地位,名校教授们都给面子,这才是真正的reputation!


我贴这么一大堆东西,不是想吹中专生也能多牛逼

人这一生应该当成长跑,耐力才是王道

起跑快也没什么牛的,体力可能会提前透支

此外有时间难受为了别人怎么样而难受,不如多跑两步了


回复评论区:

那时候中专确实比现在的起点高得多

但是相比于高教授现在的成就

中间的跨度有多恐怖恐怖?

同时代的本科生又有几个做到了?

佩服就完了


评论区你们真是有意思,像复读机一样跟我说91年中专跟现在有多不一样。

好像91年中专就能等于现在教授似的

我妈90年上的大专,比他学历高呢

现在还不是在小县城月薪4000的中学老师

人生还不是看长期

user avatar

清华有不少老师是野鸡大学出身,清华的自动化系就有一个,他本科出身可能你听都没听过。

中科院院士很多都是双非出身。

不说院士了,就是很多研究所实验室的主任,出身可能一般人都瞧不上,但是他手下有一堆清华毕业的本硕博给他打工,俯首称臣,并且心悦诚服。

你难受的不是他出身不好,而是因为他出身不好能力却远强于你。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到了研究生,有一种人顶级SCI发到手软,奖学金拿到手软,荣誉拿到手软,而你恨的要死还没有办法,当别人在背后议论他的时候,你只能很酸地说一句:他本科是双非哎。

也许有人会酸,他第一学历差,考上研了也没什么用,但你又错了。

因为,今天他能从低处爬到和你同起同坐,明天他就能从同一水平线爬到比你高的地方,甚至远超你。

user avatar

真是贵族心态。国人就是喜欢把别人“往上数三代”,以期望挖出一点黑历史。你千万不要自裁以谢......谢谁?谢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这人也可以和我并排坐?”其实这种人的实力很可怕。不信给你个中专文凭试试,从心态上你就爬不到研究生。说不定夜大学读到一半你就自暴自弃了,然后一辈子抱怨社会不公。你谦虚一点,一定还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至少,他已经证明了他加速度比你大。

user avatar

哇唔,很难受是吧,等你研究生毕业出去找工作可能会更难受。

你的同事学历可能也比你低哦,弄不好工资还比你高呢,不爽吧?

你的直属领导可能只是本科学历,比你低哦,为啥能当你领导呢?

你们公司的大boss可能学历比你哦,本科、大专、中专、初中都有可能,咋办呢,人家拼出来了,或者人家里有矿。

那你咋办?

干脆自己开公司吧,研究生以下的一概不要,这样你就舒服多了。

user avatar

给你讲个亲身经历。我当年在美国一所二流大学读博士的时候,系里有个师兄,牛得一塌糊涂。对学术的理解和深度我都望尘莫及。后来才知道这个师兄没读过高中和本科,当年家庭困难,只能去读师专,后来考研去了一所国内的名校,毕业了申请来的美国和我一个系。

他当年读中专的时候搞到了一套我读的国内的本科学校的专业教材,把里面每一道习题都搞懂吃透了。我对他敬仰如滔滔江水,我知道我们自己学校教材有多难,我们自己系的学生有老师教有同学讨论,学习认真的学生书后习题都搞明白不到一半。他居然靠自学能全做下来,这是怎么样的毅力和天分。

我知道这些事后只有对这个师兄加倍的敬重。哪里会有什么其他想法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你走得越高,就会发现自己懂得越少,这个世界真的很大。

user avatar

当了国民党的宣传部长发现前任宣传部长学历是中专,很难受,怎么办?


题主本科是美国常春藤的,现在在国民党当宣传部长,惊奇的发现前任居然本科学历是空白,第一学历是中专,他说他是凭借自己努力当上的的,我这个人对于学历出身还是比较重视,现在感觉很难受,心里不怎么平衡。



更重要的是,前任花了几个月就把国民党宣传工作从广东一个省扩大到十几个省,我怎么办才能超过他呢,急,在线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