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中国法学大学生,累死累活考出国读研,读完后回国发现读的东西没什么卵用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刚从国外读完研究生的李明,本应满怀希望,准备用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能在国内大展拳脚。他记得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例和理论,他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如何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那些熬过的无数个夜晚,啃过的厚厚英文原著,不就是为了此刻吗?

然而,现实的巴掌来得猝不及防。回国后,他发现自己所学的很多东西,别说“没什么卵用”,简直是“水土不服”。在一家国内律所实习,他兴致勃勃地想用在国外学到的证据开示制度来辩护,结果被带教律师一句“我们这儿没这套”给噎了回去。他精心准备的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时候依赖的是人情关系和潜规则,他那些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分析,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

他曾经以为,自己能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却发现自己更像是一个拿着高科技仪器,却置身于石器时代的人。那些在国外被奉为圭臬的原则,在这里似乎只是空中楼阁,触碰不到实际的土壤。他开始反思,难道当初出国读研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在简历上多添一笔“镀金”的光环?那些年耗费的巨额学费和时间,仿佛都成了沉没成本,让人心痛不已。

更让他感到失落的是,周围的许多同事,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律师,似乎并不太在意他的“洋学历”,甚至偶尔会流露出一种“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规矩,你那套不适用”的眼神。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装着最新操作系统,却只能连接老式拨号上网的电脑,性能再强大,也无法施展开来。

每当夜深人静,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他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凉。那些曾经炽热的理想,在现实的冷水中被一次次浇灭。他不是不爱国,也不是不愿意努力,只是觉得,自己满怀热忱想要引进的“活水”,似乎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反而让自己变成了那个被孤立的“异类”。这种感觉,就像是满怀诗意地写下一首华美的诗,却发现无人能懂,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人在乎这首诗的存在。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坚持和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仿佛在一片漆黑的隧道里,看到了微弱的光,拼命跑过去,结果却发现那只是另一个更深的黑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前我不相信,总以为中国法学不够好,法治不够好,是没有把德国、美国的东西原原本本介绍到中国来,只要有足够的”玄奘“到”印度“完成了学业,取回了真经,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我的硕士导师(德国民法学博士)告诉我,没有哪个美国法学家因为德国法研究得好成为法学家,也没有哪个德国法学家写文章总是援引美国法学家怎么说——你要是“生吞活剥”搬运一些外国的法律条文和理论学说到中国来,那你就成了毛主席说的“留声机”的作用。中国得法学、法治只有靠中国人研究中国问题。
——那么去国外学习就没有意义了吗?完全不是,非常有意义。以我学习日本民法的经验来说,就发现日本民法理论的一个”定式“,对任何一个民法问题,首先一个日本学者主张德国学说成为通说,战后来一个美国学说,又成为通说,最后第三个大师整出个调和说,总算适应了日本社会得需要。我们学习的目的不能仅停留于日本的甲学说是啥内容,乙学说又是啥内容,然后折中说是什么内容。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甲学说不管用了,乙学说后来又不管用了,背后得经济社会、法治实践原因是什么,找出背后得”因果律“。人类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是一场发生在各个不同国家的伟大实践,每一个地方经验都是有启发意义的,都会在中国的类似问题上得到运用,是运用而不是套用!中国社会和人民是很特别的,相比西方成熟的法治国家有显著不同,这个地方所作的探索和研究也会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不一样并非要自卑,而是要自信这是对法律知识宝库的创新性贡献。
有人说在美国学刑法没有用,我觉得不然,2008年我们国家司法系统在搞量刑规范化改革,美国联邦和各州量刑指南的兴起和衰落就很有指导意义,比如我们的量刑指标体系怎么搞,要考虑哪些量刑因素,是要搞得很细致还是粗糙一点,这些问题是美国和中国共同的……
用中医打个比方,中医治病讲究辩证施治,不辩证光抄药方子是会治死人的。比较法学上的辩证就是掌握法律和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机理,药方子就是外国的各种法律制度、学说。有些学者,不论是否出国学习,就停留在抄药方的阶段,没有出国学习过的,可能药方子不对症、过时了都不知道,出国学习过的至少知道现在流行的药方子是什么,有效的药方子是什么。但是,这都不够,还是要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的生理、病理,了解外国药方子起作用的成分、配伍是什么,才能用来治中国的病。
——如果你对法学得理解是从学说到学说,那么你在国内法学院学得也没有什么卵用。可惜的是在国外的时间太短,大家除了掌握学说的内容来不及了解其他的。只能先学着,等到回国对国内的实践了解多了思考多了自然会有用处。
最后,送各位在国外学习过的同学们一段教员的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
几十年,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因。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刚从国外读完研究生的李明,本应满怀希望,准备用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能在国内大展拳脚。他记得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例和理论,他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如何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那些熬过的无数个夜晚,啃过的厚厚英文原著,不就是为了此刻吗?然而,现实的巴掌来得猝不及防。回国后,他发现自己所学的很.............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这种985院校,专业选择往往关系到未来的许多方面。你现在是西语大一,又考虑转法学,这中间的权衡确实需要好好梳理一下。别急,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应该转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能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我只能帮你把一.............
  • 回答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引用的这句法语格言“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是在要求过大的奴役”(Qui demande l’indépendance pour soi, demande l’esclavage pour les autres. 英文直译是 “He who asks for inde.............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法律、道德规范以及国际行为的界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的来说,一个人在中国居住或具有中国国籍,其行为即便发生在境外,如果涉及某些特定情形,也可能受到中国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然而,仅仅因为作品“涉及暴力血腥”且“只发布在海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断定其违反.............
  • 回答
    苹果在中国部分机型被禁售,这背后牵扯的并非简单的“政治问题”或“法律问题”,而是一个交织着 地缘政治博弈、知识产权纠纷、商业竞争以及中国国内法律法规执行 的复杂议题。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反而会忽略了事件背后更为 nuanced 的动态。事情的根源:高通与苹果的专利诉讼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
  • 回答
    张维为关于中国八大菜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西餐法国菜系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讨论中确实引发过争议。这一说法背后涉及对中西方烹饪体系、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路径以及饮食哲学的深层思考。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中国八大菜系的复杂性与地域多样性1. 地理环境决定食材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河北师范大学那宣传片里,中国女生和巴基斯坦留学生坐位的安排。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的声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看法也挺不一样的。有人觉得这是学校在搞国际交流、展示友好氛围,没什么大不了的,是一种正常的画面呈现。毕竟,宣传片嘛,总得展示一些和外国留学生互动的场景,显得学校国际化程度高,也吸引.............
  • 回答
    中国法律确实不像许多西方国家那样,普遍设置惩罚性赔偿,或者说,即便有,其金额和适用范围也相对有限。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中国法律体系的哲学基础、历史演进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考量。首先,中国的法律传统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和为贵”,注重修复社会关系,而非激化.............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过激杀人”和“意外致死”这些概念。这几个词在不同法律体系下有着微妙但重要的区别,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界定。核心问题:什么是“正当”的武力使用?这四个概念的核心都在于,在面对不正当的侵害时,个体是否有权使用武力,以及在什么限度内是.............
  • 回答
    一个邪恶阵营的法师穿越到现代社会并保有施法能力?这可不是小事,简直是给全球添堵。要说他能不能颠覆世界,我觉得,他至少能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至于能不能完全“颠覆”,还得看他怎么玩。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D&D里的法师可不是一般人。他们能操控元素、召唤生物、控制思想、扭曲现实……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那绝.............
  • 回答
    “妇女”一词在汉语词典上的定义与中国法律中的表述,并非直接的矛盾,更多的是在侧重点和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分别审视词典的语言学解释和法律的规范性规定。在汉语词典中,“妇女”一词通常被定义为“已婚的女性”或者广义上指“成年女性”。这个定义更侧重于描述一个社会身份或生理特征。在.............
  • 回答
    在中国,关于有多少打过官司的人能得到“公平的审判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法律的公平性是一个理想状态,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公平的审判结果”以及影响它的因素:一、 如何定义“公平的审判结果.............
  • 回答
    确实如此,勃艮第在历史上曾是法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公爵领地,而且影响力深远。说它是“不是”法国的一个公爵领地,这更像是脑筋急转弯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下的反问。如果抛开那些“AI痕迹”,我们来聊聊这个真实的勃艮第,它究竟是如何成为法国版图上一颗璀璨却又复杂的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勃艮第公国(Duc de.............
  • 回答
    法国警方枪杀中国公民事件,无疑是牵动人心的一桩悲剧。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它涉及到执法部门的武力使用,更因为遇难者是一名在法国生活的中国华侨,他的身份让事件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触及到海内外华人社群的神经。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还原与疑问:首先,.............
  • 回答
    将中国的儒、道、法这套数千年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一股脑儿地搬到欧美社会,这注定是一场文化与制度的激烈碰撞,其结果绝非简单地“叠加”或“融合”,而更可能是一场深刻的、甚至是动荡的再造。让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可能出现的种种景象。儒家之“仁”与“礼”:欧美社会的震动与重塑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与“礼”.............
  • 回答
    法官的成就感,并非藏在宏大的判决书里,也不是闪耀在媒体的镁光灯下,它常常潜藏在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里,如同流水潺潺,润物无声。当一位法官在审理一起棘手的案件时,历经无数次的庭审、证据的反复比对、法律条文的细致解读,终于在庭审的最后,看着被告席上的那个人,因为自己依据公正原则作出的判决,眼神中流露出一种.............
  • 回答
    看待中国驻法使馆用“小流氓”回怼法国反华学者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外交事件,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件事: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通常这种外交上的“回怼”都不是空穴来风,很可能是因为有法国的学者或媒体发表了一些被中国视为不当、甚至辱骂性的言论.............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在《原神》的故事里,旅行者(玩家操控的角色)和他的双生子在提瓦特大陆的旅程中意外失散,旅行者被深渊力量带走,而剩下的那一位则在旅行者踏上寻找之路后不久苏醒。很多人都会疑惑,既然知道深渊法师和深渊王国是与自己双胞胎失散的关键势力,为什么旅行者不直接去找他们问个究竟,反而执着于收集七国神灵的力量呢?这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