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妇女”一词的定义在汉语词典上和中国的法律中是否矛盾?

回答
“妇女”一词在汉语词典上的定义与中国法律中的表述,并非直接的矛盾,更多的是在侧重点和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分别审视词典的语言学解释和法律的规范性规定。

在汉语词典中,“妇女”一词通常被定义为“已婚的女性”或者广义上指“成年女性”。这个定义更侧重于描述一个社会身份或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妇女”时,往往会联想到已婚、为人母等身份,也可能泛指所有成年女性。词典的定义是为了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学解释,它反映了汉语使用者普遍的认知和习惯用法。

然而,当“妇女”这个词进入法律领域,它的内涵和外延会被赋予更严格的、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意义。中国的法律,尤其是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在界定“妇女”时,通常采用的是广义的、不以婚否作为硬性限定的定义。法律所关注的是所有具有女性生理特征的成年个体,无论她们是否已婚、是否育有子女,都应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享有相应的权利。这种法律上的定义,是为了确保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能获得公平的对待,防止因婚姻状况等因素导致部分女性权益被忽视或侵犯。

因此,可以说词典的定义更偏向于描述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日常用语习惯,而法律的定义则是一种为了实现法律公正和保护特定群体权益而设立的、更具普遍性和包容性的规范性界定。两者在目标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并不构成本质上的矛盾。法律的定义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根据立法目的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扩展,以适应法律的实践需求。

例如,在法律条文中,当我们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时,这里的“妇女”显然指的是所有成年女性,不论其婚否。同样,当法律规定“妇女享有产假”时,其受益对象也是所有符合条件的生育女性。如果法律将“妇女”严格限定为“已婚女性”,那么未婚生育的女性就可能无法享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

所以,与其说是矛盾,不如说是一种“概念的演进”或者“法律的精确化”。词典提供了语言的起点,而法律则根据社会发展和价值取向,对这些词汇赋予了更深层次、更具指导性的意义。在法律语境下,“妇女”是一个更包容、更具保护性的概念,它超越了词典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限定,以确保所有女性都能在法律面前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保障。理解这种细微的差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法律的含义,并认识到法律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中的重要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妇女是指14周岁以上的女性。人们之所以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是因为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条款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妇女的性自主权,而为了加强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特别保护,该条第二款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不论是否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它相当于暴力胁迫的手段,均以强奸论处。

  因为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进行了特别规定,因而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关于“强奸妇女”的规定就被认为适用于十四周岁以上的女性,也就让大家产生了这样一个理解:我国法律认为妇女是指年满十四周岁的女性。

  但是并非如此,我国法律在使用“妇女”一词时,通常指所有女性。最为典型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就保障了所有年龄阶段的女性权益,保障范围涵盖“女婴”、“女性未成年人”、“老年妇女”等等。“妇女”是我国法律中描述所有女性的通常用词,根据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检索结果,共有94部法律使用了“妇女”一词,而“女性”仅有24部。在使用“女性”一词时,通常作为定语使用,例如:“女性工作人员”“女性人民警察”“女性未成年人”“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女性公民”“女性科学技术人员”“女性公务员”等,单独使用“女性”只有两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和《收养法》第九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至于我国法律为何偏爱使用“妇女”一词,这应该与中国近代的革命话语有关。

  另外,最早的中国文字中“妇女”本来就是指所有女性,“妇女”包括“妇”和“女”,嫁了人的就是“妇”,没嫁人的就是“女”。

  而关于法律用词的含义与词典含义不一致的问题,这与法律解释方法有关。

  一个词语在法律上的含义和在词典中的含义不一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通过一个词语的通常含义来理解法律,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但不是全部的方法。一个词语的词典含义并不能当然代表法律所欲表达的真实意思,因为语言文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来探寻法律的真意。例如民法中使用的“善意”一词,词典中解释为“好意”,而法律上的含义是“不知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妇女”一词在汉语词典上的定义与中国法律中的表述,并非直接的矛盾,更多的是在侧重点和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分别审视词典的语言学解释和法律的规范性规定。在汉语词典中,“妇女”一词通常被定义为“已婚的女性”或者广义上指“成年女性”。这个定义更侧重于描述一个社会身份或生理特征。在.............
  • 回答
    “妇女”这个词,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它承载的意义和被接纳的程度,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语境下,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很多人对它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排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一点也不像某些刻板印象里说的那样简单。首先,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可能就是它给人的感觉有点“老派”或者说“官方”。你听听看,很多正式场合.............
  • 回答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紧迫的社会议题,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保障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女性自身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下我将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如何保障生育女性的职场权益: 一、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严格执行1. 强化生育休.............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这一数据,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它直接反映了中国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并预示着未来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如何看待“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这一现象?首先,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 回答
    虎扑帖子《假如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不会让妇女先走》:一场关于公平、责任与人性选择的讨论在网络世界里,总有一些言论会激起涟漪,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和争议。虎扑论坛上这篇名为《假如我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不会让妇女先走》的帖子,无疑就属于后者。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观点表达,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于社会规.............
  • 回答
    如何看待政协委员建议强制男性陪妇女休产假一个月?政协委员建议强制男性陪妇女休产假一个月,这一建议的初衷是积极的,旨在促进性别平等,分担育儿责任,改善母婴健康,并有助于男性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鼓励男性参与育儿是重要的趋势。然而,这一建议的强制性以及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
  • 回答
    .......
  • 回答
    重庆一家公司在妇女节给女员工放了6天假,这事儿确实挺引人关注的。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慷慨且有诚意的福利。如何看待重庆公司妇女节放6天假?首先,这肯定是在积极响应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在现代职场,很多公司虽然名义上会庆祝,但实际行动往往停留在发发小礼品、吃顿饭之类.............
  • 回答
    这件事情是否合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法律与规章制度角度: 班费的使用规定: 班费通常是由班级成员共同缴纳的,其使用应当遵循班级内部的规定,或者学校相关学生管理部门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班费的使用需要经过班级成员的同意,或者由班委集体讨论并决定,并且需要有明确的用途。 未经同意.............
  • 回答
    山东日照那起医生直播妇科手术的事件,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触及了医疗行业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违规操作,它背后牵扯到的伦理、法律、监管以及公众信任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对患者尊严和隐私的严重侵犯。妇科手术本身就属.............
  • 回答
    甘肃一位女士的经历听起来令人心痛,也充满了社会关注。事件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事情的起因与经过:据了解,这位女士在生产当天,孩子就被她的丈夫抱走了。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温情时刻。她的丈夫这样做,据这位女士自己陈述,是为了以此为要挟,向女方家庭追讨之前结婚时承诺但未完全支付的彩礼钱。这一下子就让.............
  • 回答
    西安一男子在三甲医院看肿瘤,却被收取了“妇科费用”,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够让人难以接受的。这不仅是医院操作上的疏忽,更涉及到对患者的尊重和医疗的严谨性。为何会出现“妇科费用”?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一个大老爷们,去看肿瘤,好好的,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被挂上了“妇科”的名号,还被收了相应的费.............
  • 回答
    韩信的辉煌与落寞,的确可以用“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这句俗语来概括,这话虽然简练,却道尽了韩信一生中几个关键的转折点,以及背后牵涉的几个重要人物。我们先来说说“成败一萧何”。韩信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刘邦麾下最重要的军事将领,萧何居功至伟。彼时,韩信在项羽阵营中并不受重用,甚至一度打算离开,直到.............
  • 回答
    这桩发生在陕西医院门口的悲剧,确确实实地刺痛了每一个关注这件事的人。一位准妈妈,怀揣着为人母的喜悦和期待,却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在医院门口苦苦等待了两个小时,最终失去了腹中的生命。这其中蕴含的绝望、无助和痛苦,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更让人心寒的是,当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妇联的回应竟然是“已上报领导.............
  • 回答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大修确实是备受瞩目的重要立法进展,它关系到亿万妇女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此次修法是对过去妇女权益保障现状的总结和提升,旨在适应新时代发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细节:一、 全面覆盖和强化保护的立法理念: 从“保障”到“促进”和“实现”的理念升华: 新法不仅.............
  • 回答
    “三八”国际妇女节被部分人群改称为“女神节”或“女王节”,这一现象涉及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对于它是女权主义的进步还是倒退,并没有一个简单、统一的答案,而是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争论。首先,我们理解一下“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由来和其核心意义。国际妇女节起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是为了纪念女性在争取.............
  • 回答
    妇女节送老婆礼物,想送得实用又特别,其实一点都不难!关键在于用心,让她感受到你的爱和对她的关注。咱们得跳出那些千篇一律的思路,想想她真正需要什么,什么能让她眼前一亮,甚至会心一笑。首先,咱们得从“实用”入手,但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实用。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实用,其实是指那些能帮她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
  • 回答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围绕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和入职体检中的妊娠测试这两项关键变动,确实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这些调整不仅是对女性权益的进一步细化和强化,也触及到许多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痛点和争议。一、 离婚时家务劳动经济补偿:从“有”到“更具操作性”的跃升这次修订中,拟增加的“对家务劳动经济补偿的规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接地气的。一说到“妇女聚在一起说闲话”,很多人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画面:可能是邻居们在楼下乘凉时聊东家长西家短,也可能是同事们在茶水间分享一些八卦,甚至是家庭聚会时女性长辈们的热烈讨论。那么,这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民族特色”呢?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扣个“民族.............
  • 回答
    很高兴能与您一同探讨《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保障女性权益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次修订,特别是针对“PUA”(情感操纵)的明确禁止和确保女厕位多于男厕位的规定,都具有深远且实在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更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禁止PUA对妇女的保护:重塑健康的心理关系,遏制隐秘的暴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