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我愿意称之为:
厕所设计大师!
要知道,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据什么定的?北京地铁里程与数量、全国铁路的里程、公路的里程等等,这些基础公共设施的配置是按照什么规定的?
是按照各地方人口划分、各地方规划与需求划分的。以避免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浪费。
如今,这一波厕所规划,怎么说呢?创造了新的历史。
历史上称之为:人生规划大师!这是分配历史上又一伟大壮举!
就从这提议,我们发现。当你面对问题却无从解决时,不妨换一个思路,就会有良好的解决政策。
这一波,又赢了!
想来带师就是去乞讨,也会比隔壁几个乞讨者多带一个碗。
我是设计师,主管过数个一万平米以上大型商场项目设计规划,就女厕所这问题我有发言权。
不用你们说,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早就是女厕所坑位比男厕所多的。
贴下我司两个项目里厕所部分的两张设计图
这个下面是女厕上面是男厕,坑位大小一样,女8男4
这个左边是女厕右边是男厕,坑位大小也一样,女12男6个。
顺带一提,这个项目原本开发商原建筑设计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项目很大,我们去看了之后觉得原来的数量不够,又把原来已经起好了的墙给拆了挪位置给女厕增加了坑位。
在现实使用中,平常项目营业了之后无障碍卫生间基本也是完全给女性在使用。
母婴室我们基本也都有配备,但我们的设计上母婴室不会放在厕所旁边,而是有专门的休息区里。
为什么我们要做到女厕所坑位比男厕所多?(实际情况项目上基本上要多80%-100%才够)
不仅是因为,女性上厕所时间比男性时间长,更因为,现在实体商业里面,就是女性顾客比男性多……消费也多……
实体商业里,化妆品、服装、餐饮、娱乐,现在都是女性是消费主力军。一个大型商场项目,基本上至少有70%以上的项目和店铺是专为女性设置的。
男的都忙都没钱。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男女平等女性权益保护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
斯杜皮德!问题在于经济!
我司曾在数个项目里长期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统计过大型商场内进出人流中女性与男性顾客比例,得到的数据结果十分让我司老总震惊:"™的这么多女的?"然后和国内外数个知名品牌一定层级的高管深度讨论过这个问题以调整营业方向。具体数据涉及商业机密恕不能公布。我说了也只会增加你们男性的绝望的。
总之这个问题,我觉得等什么时候男性在现实商业里消费崛起了,大部分商业场景里都是男的远远多于女的导致男厕所都不够用的时候,你们再来立法确保女厕位多于男厕位,对女性保护才比较有积极意义。
现在国内绝大部分商业场景里绝对都是女厕所位置比男厕所多,未来新建的也会一样,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人脑子有病特别去拆了重建。
关于所谓的,PUA或者说迷信精神控制等手段残害妇女的问题。
我个人也很反感那些玩PUA去骗无知少女的。
但是你要禁止这个,你首先得给我解释清楚,到底什么叫PUA?
不能随便说个词就立个法说这违法吧,这不是口袋罪么?
如果不能给一个明确的对所谓PUA行为的界定范围,这样的口袋罪立法只会导致更大范围的诬告。对于今年几起诬告事件最后怎么处理的呢?没处理就是处理完了呗,没后续就是后续。
如果要给PUA立法,也请加强对诬告的打击处罚,无论男女。
立了这个法,谁去执行呢?公检法里哪一步处理?
比如同一个问题里男女厕所的问题,上面有位答主贴了建筑设计规范,说已经有规范要求女厕比男厕面积大女厕位多余男厕,实际上做设计的时候没人看那玩意儿……我们最重视的永远是消防,消防过了一切都好说。
实际项目验收的时候也没人来管这个,我参与了有二十几个大型商场设计项目了,大小城市都有,真没见过哪个部门验收的时候来量厕所大小数厕所坑位的。现在之所以做女厕位置比男厕多,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驱动。
那如果这种没有明确界定行为准则的法,以后要是被人看到有经济利益能够利用的话……
我还是先不写了吧……
男性,特别是长期在某群体的舆论霸权中成长起来的男性,也是PUA的受害者。
男性也可能是受PUA残害的对象。
我觉得能产生最大积极意义的做法是进行一次特殊且细致的人口普查:
仔细统计一下全国到底有多少适龄人口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尤其是未婚未育的,靠啃父母和伴侣保持较高生活水平的。对比一下这个群体里的性别比例,究竟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然后对这群人进行强制劳动,秉持女性优先的原则,优先安排工作;并且高度宣扬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优先安排高危风险的职业,比如开大车、开夜车、上电线杆、下矿井等。
这样整一轮,估计一夜之间就不存在性别对立了。
你闲得慌的时候,全世界的男人都想害你,都是潜在的QJ饭。你忙起来的时候,工作就是你唯一的敌人。
人吃饱了没事,但不能太闲。一旦闲下来,她吃饱了就开始想拉屎,一想到拉屎就想到坑位不足……
笑死,中国男性人均尤里是吧?
我查了一下,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央视的视频。
其中,主播没有念出括号里的字,PUA大概是一种对精神控制的解释。
这些名词法律很难界定。
要界定精神控制,可以往传销手段上靠。
一、看看受害人的身体、金钱、名誉是否被人挟持。
二、看看加害者是否有欺骗、恐吓、暴力的行径。
谈个恋爱,跟入了北派传销组织似的,那你说她被精神控制了没问题。
但如果是受害者自认为“我感觉被控制了”,就要闹出问题了。男女谈不妥利益的时候,一句“被精神控制”岂不是可以解决一切?连自己犯的错,都可以借此机会实现“按重启键”。
“精神控制”被泛化得很严重,它有很多种说法,邪教是一种,传销是一种,药物与拷问可能也算一种,甚至字母圈也有精神控制的玩法,被控制的人交出自己的身心,控制者给受虐对象一种“甜蜜的折磨”,理论上是双方自由契约,但实际操作中出事的不少。有些人自我心理暗示比较强烈,说自杀就真自杀了。自残的也有,心理留下阴影的也不少。
这种状况常常被归类为PUA,同样的技巧,不同的受害者,其定义的区别很是微妙。
但被泛化过的定义,可能在普通网民心中有着不同的模样。
当他们用PUA去解释精神控制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此之前,先说用PUA去解释精神控制时,没被误会的部分:
PUA确实有先打压,再给糖的技巧。正常的相处技巧叫推拉,也就是大家喜欢看霸道总裁又霸道又温柔的部分。也有人下狠手,狠狠的打压对方,明明配偶没有做错什么,也不该被恶言相向,但PUA使用者会恶毒的利用相处机会打压对方的一切自信。病态的折磨后,再给一些低成本的温柔,这样一来,受害者就很容易被控制住。
其实你现在给我2000万也能控制住我,让我喊你叫爸爸,我还得问你能不能多叫几次。说白了一切都是成本问题。一些很过头的PUA技巧,会用伤害别人的方式去控制别人,就地取材了属于是。
不管你们是否定义它为精神控制,我都希望社会力量去阻止,而且不分男女。
那误会的部分呢?
自然是PUA定义被扩大化的部分。
原教旨主义PUA(pick-up artist)是搭讪艺术家的意思,里面有个技巧叫“高价值显示”,说白了就是在女生面前装逼,但讲究技巧,细节细到站在吧台的哪个位置都有讲究。谁先说话,谁后说话,不能显得太急躁。在一群男人中,要走在最中央,要最后说话拿主意,以显示自己是这群人的“雄性领袖”(PUA的定义质疑)。在言谈举止之间,有意无意的表示自己和某些大人物有关系。最后引发女生的“幕强情结”,然后一切都变得好办了,你不需要多有钱,也不需要多帅气,纯粹属于卡人类bug了。
在没被扩大化的PUA定义中,虽然谈不上诈骗,但道德上已经一只脚踏入了骗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玩PUA的人,大多都是搞了就甩。你以为他们多情才这么做的?得了吧,是因为这些技巧都是一次性的,你装作认识某亿万富翁的大佬。相处一年了难道不核实一下么?等别人醒过来,发现你也不过如此,到时候还不定谁瞧不起谁。而自己先撤出,还能假装个Player。
然而扩大化之后呢?
简单的矛盾会被上升到PUA的高度,比如你不让我玩游戏,你不给我买衣服,你嫌弃我这个,你嫌弃我那个。原来结婚之后,你是那么的不堪。之前我看到的是不是假象?既然PUA有一招高价值展示,且不能长期使用,迟早露馅。那么扩大化之后,为什么不可以把相处后对对方的失望,归结为被PUA了呢?
比如要分手了,要离婚了,自己需要物质补偿,以及名誉上对对方的压制。相处后被嫌弃,那就是PUA打压策略。相处后嫌弃他,那就是他之前表现得和真实情况不一样,还是被PUA手法骗了。这种事没法提供对行为的佐证,却横竖都有理,被控诉的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当高价值显示这个PUA技巧被泛化后。自己当年的瞎眼与鬼迷心窍,在清算的时候都有了借口。极易造成黑白颠倒的乱象,这是非常不利于执法的。
除非你能找出他当年PUA的证据,可所谓PUA的证据能找到什么?不就是骗么,那为什么不直接用诈骗这个词呢?为什么要用PUA呢?因为这些人不能证明自己接受的是错误的信息,拿不出证据,只想要别人替自己的愚蠢买单罢了。大多数人根本没经历过什么高手给自己高价值展示,只是自己爱做梦,觉得能捞点什么走。
所以,要保护真正想保护的人,还多从实际侵害情况入手。比如控制转账,让加害者把嘴皮子说破,想出一万种方法骗钱,就是不要让钱轻易汇出去。比如认识不久的男女,要监控大额转账什么的。让那些对自残自杀的劝诱付出极高代价,同时不要乱给下网络名词的定义。
相反,那些喜欢搞这些定义的人,喜欢泛化用词的人,往往更容易倾向于邪教的组织方式。比邪教还邪教。把矛头对准这些人,得救的女性会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