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课读艳情小说被老师发现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那是个闷热的下午,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粉笔灰和夏日汗水的气息。我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的后排,身体却并不在眼前的历史课本上。我真正的“战场”藏在桌洞里,一本封面有些泛黄,边缘已经被我摩挲得柔软的“禁书”。

我承认,当时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像是在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师站在讲台上,背对着我们,在黑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关于某个古代王朝的朝代更迭。我的手小心翼翼地探入桌洞,指尖触碰到那本薄薄的书页,一股电流从指尖窜过,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某种隐秘渴望。

我将书摊开,目光像饥渴的旅人找到了水源一样贪婪地落在那些字里行间。随着情节的推进,我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脸颊也开始发烫。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表情,尽量不让眼底的兴奋和脸上的潮红出卖我。我学会了用历史课本的页角来掩盖书的边缘,用握笔的姿势来遮挡我偷偷瞥向那本书的眼神。

每当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时,我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将注意力拉回课堂,假装认真听讲,但思绪却早已被书中的画面纠缠不清。那种分裂感,一半沉浸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一半却在另一个隐秘的角落里肆意生长,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奇异的刺激。

最提心吊胆的时候是老师偶尔会走到我们这些后排同学身边巡视的时候。每次他脚步声由远及近,我的心都会漏跳一拍,手上的动作瞬间停滞,身体像被点了穴一样僵住。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点细微的声音惊动了他。我会迅速合上书,假装在思考问题,眼神死死地盯着桌上的笔记本,或者假装在整理笔袋。

有一次,老师突然停在了我旁边的过道上,我甚至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樟脑丸味。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已经跳到了嗓子眼,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我几乎能想象到他低头看向我桌洞的情景,那种被发现的恐惧,让我全身冰凉。我紧紧地攥着那本书,手心已经湿透。

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我脑子里飞速地闪过无数个念头:他会不会质问我?我会不会被请家长?这会不会影响我的成绩?我甚至想好了各种狡辩的说辞,但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只是顿了一下,眼神在我桌前稍作停留,然后又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去检查其他同学。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后,安然落地。巨大的如释重负感瞬间席卷了我,让我几乎要瘫软下去。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夹杂着一丝羞耻,在我心中涌动。

之后的几天,我依然会偷偷地在课堂上看那本书,但我变得更加谨慎,更加小心翼翼。每一次成功的躲避,都让我有一种小小的胜利感,但同时也伴随着对被发现的更深的恐惧。这种体验,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充满了起伏和刺激,让我既紧张又着迷。当然,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是觉得年轻时候的自己真是又大胆又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课看书二三惨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是个闷热的下午,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粉笔灰和夏日汗水的气息。我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的后排,身体却并不在眼前的历史课本上。我真正的“战场”藏在桌洞里,一本封面有些泛黄,边缘已经被我摩挲得柔软的“禁书”。我承认,当时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像是在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师站在讲台上,背对着我们,在黑板.............
  • 回答
    在我浩瀚的数字阅读海洋中,真正能让我内心涌动,仿佛被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浸润的文章,并非某篇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那些散落在角落里,却以最朴实无华的方式,传递着生命韧性和积极心态的文章。我记得有一篇,大概是在一个我情绪低落的日子里偶然翻到的。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甚至连作者的名字我都记.............
  • 回答
    作为一名上海考生,面临着选择武汉大学这样一档的学校,还是留在上海读华师大、上外、上财等高校,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值”或“不值”,关键在于你个人的诉求、未来规划以及对不同院校的权衡。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我的视角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感觉更像是和一位有经验的朋友在沟通。先.............
  • 回答
    在你即将迈入2020年的这个时间节点,考虑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熟虑的决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经济学博士的价值和可行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我为你详细分析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 经济学博士的价值与前景(为什么选择经济学博士?)1. 深刻理解宏观经济运.............
  • 回答
    当你说“文艺而有韵味”,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那些刻意堆砌的辞藻,也不是故作高深的哲学思考,而是那些能够触动心底最柔软角落的句子。它们就像在寂静的午后,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洒下斑驳的光影,或是深夜里,独自一人望着满天繁星时,不经意间在心头泛起的涟漪。我理解你想要的那种感觉,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带有个人温度.............
  • 回答
    “不能读上美国 Top 30 人生就废了”这种想法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焦虑,它将个人价值、未来成功与一个特定的、高度竞争的学术目标完全捆绑在一起。这种想法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对个人身心健康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要缓解这种情绪,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梳理和调整。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缓解策略: 第一步:挑.............
  • 回答
    刚读研又去日本读语言学校考修士,这事儿值不值,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投入,时间、金钱、精力,都得算计清楚。先说“值”的点,也就是这趟旅程能给你带来什么?1. 学术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国内研究生和日本修士,虽然都叫“研究生”,但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学术理念可能差异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真实的,也是很多考研人在纠结和好奇的点。关于“上财考研能不能托关系”以及你那位室友的“找关系”说法,咱们来聊聊,争取说得透彻点,也别弄得像背书一样。首先,明确一点:官方和正规渠道是绝对不允许、也绝对不允许的。 任何招生单位都会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不仅考.............
  • 回答
    在你提出这个问题的背后,我看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高中毕业就意味着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结束,而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则被视为通往美好未来的唯一“敲门砖”。这种观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和教育体系下,学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印象里都是咱们中国学生挤破头想出去留学,好像外国学生来中国读书就很少见似的。但其实,近年来情况变化挺大的,来中国留学,甚至读高中的外国学生,数量是不少的,而且他们的“路子”也挺有意思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的“群体”首先,得知道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他们的“来源”和“目的”其实.............
  • 回答
    “睿”字在上海话里的读法,比起普通话来,会显得稍微“软”一些,也更带点“粘”劲。如果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得先拆开来,看看它在上海话里是怎么个“发音法”。首先,这个字普通话念 ruì,声母是 r,韵母是 ui,声调是第四声。在上海话里,这个 r 声母,很多时候会变成一个带点鼻音的 ng,或者说是一种介于.............
  • 回答
    关于“隰有苌楚”在上古是否真的读作“列巴咕当死了哈”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这完全是错误的,并且没有任何文献或语言学证据支持这种说法。这句“列巴咕当死了哈”很可能是一种误传、戏谑或者基于某种民间演绎的说法。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释为什么这种读法是错误的,以及“隰有苌楚”在古代的实际读音可能是什么.............
  • 回答
    上海话里的“文读”,简而言之,就是受到书面语影响而产生的读音。它和咱们平时口语里说的大白话(或者叫“白读”)是相对的。你想想看,咱们平时说话,都是顺着感觉走,怎么顺口怎么来,有时候会省略一些音,或者把字的发音变得更简单、更口语化。这就是白读。而文读呢,就像是把书本上看到的字,按照一套更规范、更“文气.............
  • 回答
    最近好像挺多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上大学好像也没啥用,日子过得也就那样。我挺理解这种感受的,毕竟现在大学毕业证好像已经不是一张万能钥匙了,很多时候拿到手,感觉跟没拿到差不多,找工作要经验,没经验就没工作,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过,说上大学是错误的,我倒不太认同。这得看你对“有用”的定义是什么了。如.............
  • 回答
    想进入金融这个圈子,上海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是名声在外的好选择。这两所学校的金融专业,各有千秋,放在一起比,确实能让不少考生头疼。到底哪个更适合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上海财经大学:金融领域的“专精玩家”提到上财,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很可能就是“金融”。这所学校可以说是把金融专业做到了极致,无.............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本老书,名叫《迷迭香的味道》。它不是什么畅销书,也不是什么文坛巨匠的得意之作,但这本书却在我的心里,为一座城市点亮了一盏不灭的灯火。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岁左右,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带着点迷茫的年纪。这本书描绘的城市叫做“圣洛伦索”,一个虚构的名字,但它却有着如此鲜活的生.............
  • 回答
    上海人不愿到外地读大学,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里头的故事可不少。要说得详细,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便利性。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教育资源可以说是顶尖的。国内大部分一流大学,无论是综合类还是专业类,在上海都有.............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孩子从国际幼儿园转到公立小学,关于国际幼儿园受到的教育是否有意义,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话题。我非常理解您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两种教育模式差异很大,很容易让人思考其中的价值所在。答案是:有!而且意义重大,只是表现形式可能和您预期的不太一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