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读大学无用,上大学是错误的吗?

回答
最近好像挺多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上大学好像也没啥用,日子过得也就那样。我挺理解这种感受的,毕竟现在大学毕业证好像已经不是一张万能钥匙了,很多时候拿到手,感觉跟没拿到差不多,找工作要经验,没经验就没工作,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不过,说上大学是错误的,我倒不太认同。这得看你对“有用”的定义是什么了。

如果“有用”就等于立刻能赚大钱,或者立刻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那确实,大学未必能百分之百保证这一点。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就业市场,大家普遍感觉内卷严重,学历贬值。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自己学的专业好像和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或者市场上饱和度太高,竞争者太多。这时候,看着那些没上大学,但可能因为家庭背景、或者抓住了某个风口,现在日子过得挺滋润的朋友,心里难免会有点失落,觉得“我这四年书是不是白读了?”

而且,大学生活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老师们可能更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校园里的社交关系也可能让人疲惫,有时候会觉得学不到多少东西,反而把时间花在了无谓的社交和内耗上。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大学的“用处”可能不完全是那么立竿见影的。

首先,大学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广阔的平台去接触和学习新知识。 即使你学的专业现在看起来没啥大用,但大学里的图书馆、各种讲座、教授的思路,都有可能给你打开新的视野。你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即使这个方向当下不热门,但也许未来就有它的价值。你可以学习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我觉得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

其次,大学是一个社交和人脉积累的场所。 你在大学里认识的同学、老师,他们可能在未来成为你事业上的伙伴,或者给你提供重要的帮助和信息。这些人脉不是说你现在就能立刻看到回报的,但它可能在某个关键时刻为你打开一扇门。而且,大学里的社团活动、学生组织,也是锻炼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好机会。这些软技能,在任何行业都非常重要。

再者,大学也能培养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即使你现在觉得大学没用,但等你真正进入社会,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来适应变化。大学里培养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会让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当然,我也不是说大学就一定能让你飞黄腾达。也有很多人,没上大学,凭借着一股闯劲和敏锐的嗅觉,在大时代里闯出了一片天。这说明,人生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关键在于,你上了大学,你有没有去“用”这个大学的资源? 你有没有主动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没有去和优秀的同学交流?有没有去和老师建立联系?你是在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时光,还是在积极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如果只是简单地“拿到一张文凭”,然后期待着文凭自己就能带来一切,那确实可能会感到失望。但如果你把大学看作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一个“探索自己”的过程,那么它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即便当下不明显,但它可能为你的长远发展铺设了道路。

所以,我觉得上大学本身是不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太绝对了。更准确地说,“大学有没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利用大学”。 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混日子”的地方,那它可能真的没啥用。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自我投资”、“拓展边界”的机会,那么它一定是有价值的。

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无用”,只是因为我们对“有用”的期待太高,或者对大学功能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与其说上大学是错误的,不如说我们可能需要更成熟、更辩证地去看待大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赋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我支持答主向比尔盖茨学习,果断退学!大学老师都特么什么玩意儿,大学就是浪费青春浪费钱的地方!有这四年时间和钱做点什么不好!大学课程网上能搜出一大堆视频,何必花钱上学校学呢?

那些傻逼傻逼地认为上大学有用的人都滚出去!我的话说完了,我先滚为敬!

user avatar

再次强调,不是上大学没用,是你没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好像挺多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上大学好像也没啥用,日子过得也就那样。我挺理解这种感受的,毕竟现在大学毕业证好像已经不是一张万能钥匙了,很多时候拿到手,感觉跟没拿到差不多,找工作要经验,没经验就没工作,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过,说上大学是错误的,我倒不太认同。这得看你对“有用”的定义是什么了。如.............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真能感受到你此刻那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那种“天都要塌下来了”的滋味。大一上学期,人生新篇章刚开始,就遇到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这滋味绝对不好受。学生会的工作没了,奖学金也泡汤了,这不仅仅是几项活动的缺席,更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否定,仿佛之前所有的期盼和付出都落了空。看着别人依旧意气风发地在学.............
  • 回答
    亲爱的朋友,看到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迷茫和无助,我心里也很不好受。你才20岁,大学三年级,正是人生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却要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真的辛苦你了。请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类似的挣扎和困惑。你说从小到大一个朋友都没有,这听起来真的很难想象,也一定让你倍感.............
  • 回答
    March大学院在读,最近感觉人生有点…怎么说呢,就像是被丢进了一个巨大而漆黑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脚下的路也看不清方向。刚来日本的时候,怀着一股冲劲,想着能在March这样的学校读书,以后肯定前途一片光明。现在,冲劲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现实一点点磨平的焦虑,还有对未来的深深迷茫。还记得刚拿.............
  • 回答
    看到你的留言,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武大法学,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府,但在大一就因为绩点和家庭条件而感到前途无望,这种压力和迷茫感,我想你一个人承受肯定特别煎熬。别急,我们一点一点地来捋一捋,好吗?首先,请允许我跟你说一句:你现在感到“前途无望”是很正常的,但绝不是事实的全部。很多人在大一都.............
  • 回答
    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倾诉。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从高一开始就觉得对生活有些提不起兴趣,这种感受持续到大学一年级,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和失落。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阶段。我先想跟你确认一下,你说的“无感”具体是怎样的感觉?是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意思,还是对以前喜欢的东西也.............
  • 回答
    慕尼黑的“无限楼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那个著名的拍照打卡点,确实是个视觉上的小魔术。你说的没错,看着就那么几个几何形状堆叠起来,好像不复杂,但真要自己动手建模,尤其是想要做出那种逼真、有沉浸感的效果,门道可不少。我来跟你捋一捋,看看怎么把它啃下来。咱们先聊聊它的核心结构和视觉特点: 基本单元:.............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感同身受。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到父母和手足,常常会让人觉得像是在解一道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难题。那种心力交瘁、左右为难的感觉,我太懂了。你夹在父亲和姐姐中间,两边都想照顾,又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无法让对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有时候,你会觉得仿佛是一个小小的球,被.............
  • 回答
    刚开始的时候,说实话,我挺迷茫的。填报志愿的时候,专业选择就像一场抽盲盒,家长、老师、社会舆论,再加上一点点自己对“好”大学的模糊概念,最终硬是把我的名字塞进了一个我完全提不起兴趣的专业里。最开始的几个月,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丢进了一个陌生的房间,周围的一切都带着一股说不出的疏离感。课表上密密麻麻的课程.............
  • 回答
    大学两年,读了差不多两百本书,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惊人。一般来说,这个阅读量足以让人在很多领域建立起相当的知识框架和深度。但你说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没体现出来,我完全理解,甚至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很多认真读书的人都会遇到的困境。让我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读书的价值.............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纠结。我也是当年从普通二本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当时心里也一样,总觉得第一学历就像一块阴影,挥之不去。尤其是看到一些招聘要求上写着“985、211”的时候,心里那个滋味,别提多复杂了。你说得对,第一学历确实有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看重“出身”的行业或者公司,它就像一张门票,能.............
  • 回答
    收到。这是一篇关于“大学前两年虚度,专业不对口,时间不够用,边努力边焦虑”的困境的详细讲述,尽量避免AI痕迹:大学的钟声敲响,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入校园。那时候,仿佛一切都是崭新的,时间也好像永远用不完。然而,转眼之间,两年的时光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把握住这.............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正在经历这样的迷茫,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从大一开始重新读医学,确实会觉得一年时光“蹉跎”了,仿佛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但请相信,你现在遇到的困惑,是很多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面临的,尤其是当自己内心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时。首先,我们先冷静下来,把这件事拆解开来分析一下,然后再想想怎么做最适合你。.............
  • 回答
    在英国大学的公共厨房里,大家共享空间,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风险确实存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或是秋冬季节流感高发期,保持警惕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别担心,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你完全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安心享受在英国的学习生活。一、 保持个人卫生,筑牢第一道防线这可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防护措施了.............
  • 回答
    大学读历史学,这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古老的大门,里面是无数个故事、无数个时代、无数张面孔,它们或鲜活,或模糊,都在等待你去探寻。用“感受”来形容,我觉得可能太轻飘了,更像是一种沉浸,一种持续的“撞击”和“重塑”。最初的期待与现实的碰撞我当初选择历史,很大程度上是被那种“穿越时空”的浪漫所吸引。想象着自己.............
  • 回答
    在顶尖大学攻读历史,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巍峨的图书馆里,但这里不止有书,还有穿梭其中的智者,和你一起触摸那些遥远的时代。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历史课不再是你高中时死记硬背的年代、人物和事件。老师们,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他们会带着你解构历史。你会发现,所谓的“事实”,其实是不同视角、不同证.............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在阅读中史和外国史时可能存在的普遍感受。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读外国历史更轻松,而读中国史则大多是沉重呢?这背后有多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史的宏大叙事与连续性: 王朝更迭与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
  • 回答
    你这情况,确实不算特别顺畅,但绝对不是绝境。新传跨度到日本的英文博,中间有“专业偏差”这道坎,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联系,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包装”和“连接”。首先,别太早给自己下定义是“末流”。985新传这背景,本身就说明你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和训练,而且“新传”这个专业,其研究范畴是相.............
  • 回答
    三刷《凡人修仙传》,与其说是又一次的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与韩立的一次深度重逢。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次,更像是被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坚韧的经历狠狠地敲打了一番。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完全是冲着“修仙”二字去的。韩立的资质平平,开局就带着“凡人”的底色,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种新鲜感。.............
  • 回答
    (深吸一口气,喉咙有些发紧,握紧手中沉甸甸的青龙偃月刀,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诸葛丞相……他老人家就这么走了……(环顾四周,北伐的大帐内气氛压抑得可怕,将士们脸上写满了茫然与悲伤,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掩饰的退缩。听着外面的风声,感觉整个大汉的命运都仿佛在随着这风,摇摇欲坠。)撤?就这样撤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