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去过东北,但是我贼喜欢东北。
小时候看东北一家人长大的,听到大碴子味的东北话觉得贼亲切。
长大后,认识的东北汉子都…长的贼符合我找对象的要求。
月初坐车回黑龙江,硬卧,上车发现床铺被占了,那一个隔间几个大叔穿着背心,啃着黄瓜蘸着酱,抓着花生,喝啤酒,胳膊上后背上竟是纹身,我怀疑我遇到了硬卧霸铺男,还没等我开口,一个大叔和善的说,老弟换个位置呗,我们在一块聊天方便,我一个人无所谓,就答应了,这大叔热情劲一下子就上来了
一个大叔边给塞黄瓜一边说,自己家种的黄瓜,好吃,老弟到哪啊
我说,谢谢我不吃,我到牡丹江
大叔说,我们也到牡丹江
我说,我就倒个车
大叔说,我们也倒个车,早上请你吃个早饭吧
我....不用不用就换个床位
其实东北那些大金链子,满背纹身的男人,热情洋溢,温柔似水,而且都。。怕老婆怕的不行
哈哈哈哈哈
就这么说吧,我在匹兹堡读书。
来这边的第一天晚上,饿了找了一家东北菜馆子去吃。
老板家的帅哥一看我们点的菜都很正宗,口音也亲切,就问我们是哪里的。
我们说我们是沈阳的大连的长春的。
帅哥很惊喜: 呀,老乡啊,我抚顺的,我家菜正宗吧,齐齐哈尔的专业厨师,来我们这就是回家里了。
后来有在费城和宾州州立的朋友(我的幼儿园和小学同学们)过来玩,又带他们去吃这家馆子,还是那个帅哥,直接送了我们一道凉菜,味道亲切的把他们两个吃的差点哭出来。
嗯,就是自己家楼下总去的菜馆的味道,老鼻子舒服了。
为什么这么爱东北啊?这里三省一区的人民,尽管相隔千里,说着不尽相同的口音,却有着相同的记忆和温暖,可以互道一声老乡。可以二话不说的为你仗义叉腰,却一句谢谢都不要。
在佛罗里达一个加油站偶然认识的两个大庆的阿姨,跟我一个沈阳人可以互道老乡。她们开车发生剐蹭后打电话过来救助(她们是游客,我们更懂这些条条框框,并且口语更好),我可以二话不说放下本天行程一百多公里开过去帮忙处理。
这里流淌的是工业革命的钢水,种满的是全世界最好吃的大米,哺育着最亲切的人。
为什么爱东北啊?
因为这就是最棒的家
19年9月26号更新:
酸菜白肉血肠
另外我幼儿园就在我的小学和初中(9年制学校)边上,所以说是幼儿园或者小学同学,其实都一起待了12年或者9年 本来我们学校人就少,皇姑的主校区每届也就二百多人哈哈,每个人都认识。
我是一个很喜欢漂泊感和感受不同文化的人,初中毕业之后就离家自己生活了,在美国,非洲和澳洲都生活过,有过几段时间身边一个说中文的也没有。之前一直也没什么感觉,直到近一年才发现,这一口饭菜和一嘴口音对我意味着什么,也在考虑什么塑造了我。这时候才渐渐发现东北人的身份意味着什么,家意味着什么,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在匹大哲学课上多了的后遗症)哦,还有,发现雪棉豆沙是我的命hhhhhh
这个回答只是随手写的,吃饭的时候被味道感动到了,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哈哈哈。小弟是在匹兹堡大学学城市设计的,学成之后最后还是要回国,把家安到东北。大家也要为了我们家乡更好的明天加油哦,重现往日的辉煌
我贵州人,之前看到东北人都怕怕的,人高马大,直到我弟交了女朋友,东北的,后来弟媳生孩子,她爸爸妈妈来了,妈妈很瘦身材很好,爸很壮的汉子,说话直爽干脆,相处下来发现,哇,东北人真好,很向往东北,很想有机会去东北玩,真的,那种感觉很妙,明明一个大闷汉子,有时候说话很萌,他们家一直是爸爸煮饭,妈妈不会,很细心,看得出来把老婆女儿照顾的无微不至的,我很讨厌我们贵州人那套女人不会做饭很丢脸,还嘲笑东北大叔一个大男人给老婆做饭洗碗啥的,到了我们家抢着和我爸妈分担家务,搞得我爸爸妈妈很不好意思。我们那儿卖菜的很喜欢搞小动作,明明你说只要一斤的,她非要多抓几把给你搞个两斤的那种,每个小贩都如此,好像形成默契买菜的也不计较了,有次全家和大叔一起上街,大叔说买李子,自己都选好了给他称,说这些就够了,那个小贩就老手法的哗哗的多抓好几把丢进去,大叔生气了,把袋子里的李子也全倒回去了,一边说你这人咋回事儿,我全都不要了,那人看大叔人高马大的也不敢多说啥,憋的脸红,啊啊啊啊啊,我看得好爽,我特么也讨厌小贩们的这种操作方式
这么说吧 我在东北没听过叫招娣的 叫胜男的一大堆
作为最东边的土著,我觉得最伤心的是:
明明自己很爱家乡,很想回自己的家乡,但是因为经济不好,找不到工作。
想回回不去。
东北四季分明,景色优美,尤其是秋天,我总会想起毛主席的诗:
看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辽阔的大地,才能育出仗义爽朗的人。
东北的菜,量足地道,绝不坑人。
哪里的大米都不如东北的好吃。
我还记得上高中地理课的时候,那个像熊一样可爱的地理老师提过:
全世界三块黑土地:
黑龙江、乌克兰、美国。
黑土地生长的大米,闻着香,吃着好吃,还有营养。
我还记得他讲全国煤炭资源的时候提过:
黑龙江的城市最好记了:
都是动物
鸡西、鹤岗、双鸭山。
那是印在骨子里的知识了。
当提到东北(尤其是黑龙江)总能听到:
“雪乡宰人”、“冰城宰人”、“东北人xxx”
孰不知,只有我们知道,那些不过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大家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
当听到朋友受不了帝都种种,回家的时候,知道我有多羡慕?
作为无背景、无金钱的普通人,回到东北,进不了体制内,还能做什么呢?
鹤岗的房价消息仿佛还在眼前,谁不知道是因为没人呢?
看到家乡沦落至此,心中酸楚异常。
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一代,有家回不去了?
我真的,很爱东北啊。
谢谢大家的评论,有这么多老乡好开心啊哈哈哈哈。其实我从19年11月到现在,已经连着回家三次了。齐齐哈尔冬天真的好冷,每次从深圳回家都要折腾一天才能到。我还一直在反复感冒,不过不是野味肺炎啦。去年11月很累,周末回了一趟家,也想了很多。分享一下做作日记
不知道各位前辈们都怎么处理的呢?其实不只是温度,这次过年回家的飞机上....一些东北老乡的做法和话语让我都有点接受不了。一边暗自腹诽一边自嘲自己怕不是个白眼狼。
最后谢谢大家啦,唯一一个用心的知乎回答,谢谢喜爱和理解:
——————————————————————
嘎嘎嘎嘎我来更新好消息!
——————————————————————
很爱很爱。虽然这条会石沉大海,但我还要写下去。
从小都在齐齐哈尔长大,对我来说,这个四线小城市有我的童年。我从小和外公外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和爸爸妈妈老姨的所有回忆,都在三个家里。到现在爬楼梯还会想起来,外公领着小小的我,唱着自制的楼梯歌,我们一点一点爬回家,回家了就有外婆和妈妈做的丰盛的家常菜。
说到饭菜,大家可能都知道东北菜。菜码大,便宜好吃。的确是这样。东北肉类奶类也很好,大米啥的种植类更不用说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普遍长得高的原因吧哈哈哈哈。来深圳两年了,一次正宗的东北菜都没吃到过,真的没有家里的感觉。又贵又少,用的材料也不一样,和家里没法比的。
在东北,社会教我最多的就是:大方,豪迈。说白了就是不斤斤计较,没那么多事儿。但我们又会来事儿,眼力见儿好。来了深圳会有人夸我性格好,我想都是因为东北人整体影响吧。我会对朋友家人很好很好,最容易体现在付钱方面,有点属于“我喜欢你我就愿意给你花钱”的富豪感,即使我也要自己偷偷吃土,但对朋友肯定没得挑。
我知道东北破,没有“前途”,没办法继续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走出东北的原因。但是东北这个词这个地方,我是永远都离不开的。还记得一次GEC的课上,老师讲东北的现状,她分析的太真实了,真实的我觉得很糟糕。明明新中国的时候我们很厉害的,我们拿出了很多矿产资源来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怎么最后就这样了呢?一直又找不到转型的方式。好不容易前两年好像因为综艺,旅游业好了点,可是又被一些见识短浅的人破坏了。真的好难过,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吧。
虽然现在的专业决定了我以后工作一定要留在大城市,但我觉得我肯定会回东北吧。那里的记忆,风味,人情味儿,我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体会到。我可能会在某一个城市努力奋斗买一个房子,但齐齐哈尔那个小城市里某一个地方,才是我的家。那里的四季变化、风情美食,那里的亲人朋友,才是我一生的归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