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会先去厌恶,我会先反省一下自己:别人这样反问我,说明了什么?
2.我会对自己说,也许是我提问的方式不对,我可以应该换个问法,在提问同时告诉对方,在提问之前我已经预先做了哪些工作,比如已经查了百度搜索结果前十页,知乎搜出来的十个相关问题等等。
3.在决定换个问法之后,我开始去真的查百度和知乎。
4.查了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当初提的问题真的已经在网络上有答案了。
5.但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更具体的问题,我实在没办法靠自己搞懂了,于是只好再次问了别人。在提问时,我说了我做了哪些工作,没办法才来求助你。
6.别人听了我一系列新问题后,沉默了一下,回复:稍等,你让我想想。
有些问题,不是百度就能百度到的。
有可能问人就是一句话的事,百度可能要慢慢搜好久,搜一个小时也可能搜到的都是一堆不相关的东西。
当然了,话说回来,别人确实也没有回答你问题的义务,就算知道不告诉你,也没毛病。
我觉得应该像知乎的付费咨询模式那样,提问题的人自觉开个价格,有偿咨询。能解决问题的人来回答。一手解决一手付款。也杜绝了某些人喜欢白嫖的习惯。
干嘛来知乎问?你不会百度吗?
哈哈哈抖个机灵。
实际上我会百度,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懂的还是找男朋友。
因为想找个理由跟他说说话,谁让他上班了就不会主动跟我说话。
如果他说忙着我会告诉他我自己百度。
但是他敢说“你不会百度吗”,回家晾衣架伺候。
只要你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尽量搜索可信度高的相关网站,不轻易点进百度的广告当中去。
生活当中绝大多数的问题,实际上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解决,如果你觉得百度的广告和不相关结果太多,可以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再下载一个Ghelper的插件,就可以免费使用Google相关服务了。附上下载链接。
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排除某些敏感问题,中文搜索用百度其实是能得到更多有效结果的。
附上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大多数搜索引擎都是通用的。 [1]
注:本次的使用技巧,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而来的。(没错,我就是在套娃)
问问题讲究一个有偿性。你要么是给我钱了,要么是跟我关系铁,那么不管你问我的问题多愚蠢,我都不可能跟你翻脸,而是会耐心给你解答。比如我问 @MasterPa 应该如何养王八,他会回答我,首先,这不是王八,而是一只乌龟,然后再耐心解答如何养乌龟。他并不会让我去百度。
如果没给我钱并且我也不认识你,那即使这个问题我会,我也不会去答,因为没有必要,除非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是答着玩的。
至于我为什么我反感让我查百度,废话,现在百度上能查到啥?动不动就让我眉毛以下全截肢。真有需求,上sciencedirect或者知网。但要花钱。
你看,还是要花钱。
不好意思,我也很喜欢说“你不会百度吗?”
有时候我甚至会只“建议对方用百度”,而如果我真心想帮他,我会告诉他知乎上其实有更靠谱的帖子,我上个月刚刚看过。
题主厌恶的是说“你不会百度吗”的人,我厌恶的是让我回复“你不会百度吗”的人。
因为一般来讲,我说这句话的场景,往往是那些非亲非故、却偏偏要我私人解答某些无脑基础问题的人。
注意,非亲非故,和无脑基础问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什么是xx,xx是啥意思,如何做xx,xx和xx应该怎么选……
我知乎的私信里,有三分之一是这种,没关注、没点赞过,说话没有“请”字,却非得问一看就需要我长篇大论进行基础解答的问题,这种人我连怼他的兴趣都没有,自生自灭。
当一个和我关系不熟的人问问题时,却连百度都没有尝试过,我不认为我的时间如此不值钱。
不是我不尊重他向我提问这件事,而是他从一开始就没尊重过我的时间。
观音都知道,遇到难事,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成再去求人,你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哦,对了,你不是观音,不明白情有可原。
老师最烦什么样的人?
就是那种上课不听讲、下课问上课讲过问题的人。
但是碍于老师的身份和职业道德的操守,往往不得不给学生解答,哪怕心里头很不愿意。
欸,不过我不是你们很多人的老师啊,基础答疑解惑,不是我的职责——尤其是我没有觉得自己被尊重的时候。
你说有时候“百度查不了”,请问这是百度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你为什么会觉得信息量如此之大的搜索引擎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有义务给你解决呢?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于关系不咋地的人的态度。
而对于关系很好的人,
我愿意当ta的百度。
不对,如果关系特别好,
是我愿意当他的 百度+知乎+谷歌+360+雅虎+有道+Bing+……
(那个,评论区说,这是一种新的表白方式?)
我当然不会(won't)用百度了,我都是用必应。
我一点都不厌恶这句话,因为我总是被人问问题那一个。
说实话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问的这个问题价值多少钱,反而有一种“老子问你问题是看得起你,给你打个赏麻溜儿的过来给爷回答”的蜜汁优越感。
我懂我懂我都懂,就白嫖呗,白嫖的才是大爷,公平给钱那是多么的弱鸡。
可是你有当大爷的自由,我也有不当孙子的自由。
听话听音,听出别人话里深层的意思,可以让你get到更多的基本社交礼仪。比如说,“这个问题你自己百度吧。”意思就是说你问的这个问题,足够我写一篇三万字的论文了,拿去发表可以替我搞个一官半职都没问题,而把这三万字的论文浓缩简化并且按照你的水平讲出来给你听,你还听得懂,我还需要为此花费至少十倍的精力。然而我做了这一切,你非但不会给我任何好处,反而有可能抓住我的某个把柄,或者根据你一知半解的“常识”而奚落我一番。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不值当。
于是我说,“你去百度吧。”
你说,“百度得到我还问你?”
我说“可是百度都查不到那我也不会啊?”
你嘴角浮起一丝轻蔑,“原来你连百度都不如。”
我说,“好,再见。”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既不在乎什么问题的答案,也不在乎百度给你的回答靠谱不靠谱,你只是想要证明我其实也不行,跟你一样什么都不懂,以此推断这个世界大家都什么都不懂,于是你的无知与无礼并没有什么突兀的地方。于是安全感来了,你感觉到了安全,所有的焦虑都无影无踪,你心安理得了。
这就是这次社交过程中你我双方的心理活动,跟百度实在没什么关系,更跟百度的搜索算法、百度百科的准确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通常,我们如果要向一个人提问,表面的礼貌只是最起码的条件,而不是我必须要回答你的强制约束。相反,一个简洁的、恰当的问题,才会引起别人回答的欲望,让他认真思考,才有办法回答你。
简而言之,大多数人不是不会百度,而是不会梳理问题。
不假思索的提出一个问题,很容易就会把问题搞成一个大型论文题目,别人无从回答,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浪费在你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上。能够解答你问题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以回答你问题为生的,你也付不起雇佣他为你解答问题的钱,因此你自己梳理好问题,才是最基本的礼貌。
梳理问题实在是解答问题的第一要务啊!
怎么去梳理问题呢?
当你心中有一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你就去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问题怎么来的,逻辑关系是啥样,关键节点在哪里,然后自己尝试解决。解决不了,你再去问别人。
而不是笼统的甩一个问题给别人,自己等着别人一口一口喂你。
这不礼貌,无论你嘴巴再乖巧,如何用敬语,夸对方捧对方,你从一开始就是不礼貌的。
节约别人的时间,尊重别人的思考,这才是最根本的礼貌。
最后才轮得到百度上场。
百度,以及一切搜索引擎,它再先进也只是根据一些算法,为你提供原始资料。只有人类才有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最终给出一个明确结论的能力。而且百度以及别的搜索引擎,只是个民用的简化搜索工具,按照法律法规,一些保密的、私有的资料是不公开给你的。
你还要掌握搜索专业资料的能力。
如何找到专业资料?这里简单教一些原则性的东西。统计数据方面以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最全面准确,联合国组织的国际数据也是可以采用的。如果你要觉得这些数据不足为信,请你去自己花钱做调查,而不是来告诉我他们的数据都是假的。你说他的数据假,那么真实的数据是什么呢?你又说你也不知道,反正他们数据是假的。
那么问题就回到了当初,你自己百度去吧。
事实调查方面,以大媒体调查报告报道为主,结合通常逻辑判断。如果你觉得事实不正确,媒体报道是错的,请你自己去调查分析给出报告,而不是告诉我媒体都是骗人的。我问你事实到底是啥样的?你告诉我你也不知道反正媒体都在骗人。
那么问题还是回到当初:你自己百度去吧。
方法技能类,以大学常用教材为主。如果你觉得大学教材太复杂你不想看,那么你也太抬举我了,教材编辑委员会那么多专家,用最精炼的话编写的教材你都嫌烦,我何德何能能给你讲清楚?如果你非要觉得你的时间比我的珍贵,你没时间看教材,我的时间不值钱,我需要去看懂了教材再来给你言简意赅的讲清楚。
那么就还是那句老话,你自己百度吧。
我一点也不厌恶“你不会百度吗”这句话,如果有人对我说这句话,说明我的问题冒犯了别人。我也很乐于使用这句话,可以尽快结束与一个不礼貌的、懒惰的、缺乏分析问题能力的、不讲逻辑的人的一切纠缠,何乐而不为之?
这句话历史悠久,以前叫“你不会读书吗?”后来技术进步了,有了搜索引擎,就成了“你不会百度吗?”“你不会Google吗?”
这句话是如此的恰如其分,既能节约我时间,又不至于过分不礼貌,避免了直接指着你鼻子说“这种傻问题你问我?”给人际关系留下了转圜的余地,貌似指出来一条明路但实际上只是想表达“别来烦我”这个意思。
简直是一句金句,我喜欢的很。
类似的还有:“你是个好人”,“我们不合适”,“我暂时不想开始一段感情”。给别人留了面子还不需要正面冲突,真的是很好的句子,维持了双方的体面。
然而总有人不喜欢体面。
总有人说:“百度查不到!”
那是百度的问题,是你的问题,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好为人师的,就像并不是每个姑娘都热衷于滥交,你一表白人家就必须要当场脱裤子。相信每个姑娘对此都感到恶心,其实被问问题的人也恶心。
所以我们还是停留在“百度之交”这个层面吧。
如果对方付费or现实里起码拿瓶水来请教我,我绝对不会说这句话。
但是,如果对方一副理所当然白嫖我时间经验时,问的问题又很智障or很大,那么它只配得到这句话。
我是没多么了不起,但是我就是不想理伸手党。
因为我不是伸手党。
看不起这种人。百度里头的准确率太低。也不想想,如果百度能学到知识的话,知乎大V拿什么骗人?
我就是那个很喜欢说:“你不会百度吗?”的人。
我很讨厌一些人连基本的准备都没有就像直接抄答案的人,在我看来就是想高效率白嫖别人的智慧成果。
一件事情你都没有尽力的尝试先自己解决就直接求助别人,这个是会让我觉得很烦的,耐心不好,就是耐心好也不想浪费时间。不懂你可以先学,学不会再问。可是你自己学都不想学就想直接拿别人答案的?是咋的?给钱了吗?百度是搜索引擎不会不知道吧?怎么用度娘不会不知道吧?你努力了吗?就想吃白食。
但凡我抛出问题有个人告诉我,你不会百度啊?我都不知道多高兴,我还会得寸进尺的问对方关键词要搜索什么?末了还要为自己能够直接抄答案回一句:“谢谢啊!要是看不懂再来麻烦你。”
一般情况下,对方要么不搭理你直接默认,要么“嗯”也是默认。要是直接拒绝,就看你平时多招人烦了~或者对方多招人烦了,但是要我说对方平时就这么招人烦,你这不是自找的嘛!
评论区引起很多争议,我解释一下:
1、关于高效率白嫖这个事情,我的关注点不在白嫖,在于高效率,就是只动一张嘴抛出问题就想得到答案。有人说我不行,我认。
2、回答中虽然以“你不会百度吗?”来表示,但现实生活中我又不是只会这一句话,我当然会有“你可以去百度一下”、“我也是百度的,你可以百度一下”、“这个问题百度或者某某可以查到”、“说那么多次了,你不知道百度一下做个笔记啊?”等等描述方式,我的语气取决于我的心情以及判断对方是否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是个人,群居动物。
3、说我被怼高兴的,那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我并不高兴,但是你去求人,别人怼你你又能怎么样呢?打一架吗?除了在被怼之后获取完剩余的价值还能怎么办呢?上网来发有多讨厌有人说:“你不会百度吗?”,你去主动问别人,别人就是语气不好,难道问的人就有理了?万一人家有自己的事情在忙呢?就算对方不忙别人也没有义务去教导他人啊!
4、说我语气不好,嘴巴臭的人,我要认真澄清一下:我不知道怎么折叠答案!我不知道怎么折叠答案!我不知道怎么折叠答案!
我的评论区供大家好好掰扯,互相友好探讨。
这么说不礼貌,我不太推荐。
我更喜欢礼貌地告诉别人: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它比我知道的多。
我们上过大学出来的人问问题,往往会形成一个习惯。
去大学里面看过大学生/研究生提问的,都知道,
他们提问往往会有很长很长的铺垫,先讲一大堆,然后最后再向老师提出疑问。
提问之前总得自己清楚,
你问的问题总不能是傻傻的吧。
总不能是翻翻书上上网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吧。
至少是经过自己思考以后确实卡壳了,才提出的问题吧。
比如说,学生向上级医生请教用药问题。
最外行的问法:“银屑病怎么治?”(啥都不懂,纯尬问)
本科四年级,没看过书:“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可以分为几大类呢?有哪些药物以外的治疗呢?”(知道框架,但没看过书不懂知识)
本科四年级,已看过书:“我们已经知道银屑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病情,延缓发展,减轻皮损和改善生活质量,那如果患者处在稳定期,我们要怎么用药呢?”(懂疾病框架也懂知识,但不懂临床。临床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稳定期)
本科实习,已看过书:“(银屑病的分类有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和关节型银屑病),这个病人是寻常型的皮损,但有了关节症状,已经做了ANA和磁共振等检查排除OA和RA,为了改善症状有哪些药物可以选择呢?需要注意什么呢?”(在临床上见识过一些,但是决策力不足)
研究生:“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红斑脱屑5年,双膝关节疼痛1月入院……(病史汇报,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用药)……目前为改善患者关节症状想试用MTX,目前为了预防口腔溃疡、胃炎等副作用打算预防性加用PPI、维生素B6、日常口腔护理,此外为了预防骨髓抑制和肝肾损,每周监测血常规、肝肾功和凝血,请问主任,MTX用上去以后大部分病人多长时间可以起效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密切监测呢?”(已经混出来一点,基础知识还算扎实,但临床经验还不足,细节把握不好,也明白自己的不足)
看,自己的水平不同,问出来的问题也不一样。
第一个问题,看起来很简洁,其实问题大了去了,都能写十万字的专著了!
被你问问题的老师,通过你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你的水平。
学术水平越高,问题往往越小,越能体现你的思考,
问问题的技巧越高,问题也是越小,越能让人看出,你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到底卡在哪里。
很多病人走进诊室,想要白嫖一个问题,拼命说“医生我就问一个问题!!就一个!!”
然后走进来说
“医生帮我看看这是什么?”
看完了,又要问了,
“得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啊?”
说好的一个问题呢?好吧,医生不跟驴生气,气坏医生没人替。
“这个病怎么治呢?”
……
没完没了了。
为什么老觉得医生回答很敷衍?
这是你自己的责任。因为你tm问的问题太大了。
这么大的问题,医生一句话回答你绝对不可能满足,肯定会继续追问的。
所以看病不太喜欢病人问太多,就是这个道理。
并不是说医生使坏,嫌麻烦,
而是因为病人是外行,外行提问,往往问题太大,医生完全搞不清他们想迫切解决的点。
结果肯定是一个问题接下一个问题啊,无穷尽的提问啊。
换位思考一下,你自己顶得住?
所以别人回你“你不会百度吗?”
第一,你自己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得罪过他。
第二,想想你自己问的问题,是不是太傻了,或者太大了,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让他很心累?
——————————2020.7.18更新————————
ps:关于病人问题太多的情况:
看病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控制/治愈病痛。病人问病,医生问病史,解答,开药,讲注意事项,是标准流程。
有一些病人看似很谦卑地请教,问得很仔细,问的全都是必要以上的问题。
目的是啥?
目的是为了以后“久病成医”,能够自己看自己。
所以有些慢性病的病人,请教了几次觉得自己可以了,就不来看了,开始“自我管理”了。就算去医院,那也是去“配药”不是去“看病”。
而我们医生的经验是,大多数病人一旦想甩掉医生的管理,这帮人又没有专业知识,往往就要把自己管坏。
我还亲手接诊到过一个把自己管出人命的,长期自我管理,偶然来医院看个不大不小的皮肤病,结果上午活蹦乱跳着进来,晚上就因为旧病死掉了。注意,是死掉了!
所以有时候遇到“问题很多”的病人,那我心里就有感觉了,这个病人远期疗效多半不会好。而且,越是近期取效,这人远期越是要给我搞坏。
看到他们没头没脑地瞎问,我心里还暗暗替他们叫苦——哎,估计你以后要吃苦头了。
以前年轻的时候,还反对病人瞎问。
现在想想,何苦呢?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我也不想管你了。随你问吧,我这人水平不够答不上来,请另请高明。
——————————分割线——————————
PS:也有越简洁越好的,这种情况往往是你跟老师很熟,老师知道你几斤几两,也完全猜得出你的需求……
以下文章非常没素质请谨慎观看。
一点都不厌恶,相反,厌恶的人大多数是沙壁。没错我就把话撂这了,很直白。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遇见太多自己毫不思索遇到问题就立刻问的沙壁了。而且这种人还不止问一次,只要你回答过他就会赖上你一直问,试问别人的时间不宝贵么?不是沙壁是什么呢?
拿我前段时间遇见的同事来讲,刚毕业小女孩,还是转行来我部门,领导让我带。我一开始觉得刚毕业的,还是个女生转行来的,不容易,那就好好带一带,该教的教,简单的让她去百度,结果这个臭沙壁直接来:我不会我不会,你帮我做吧。
我在部门是工作做的最多的,本来就很忙,我还帮你做?这沙壁来了之后我光教他,工作量就从150%飙升到220%了。完了电脑打不开,相机不知道怎么放电池这种问题也要问我?
电脑打不开我又不是修电脑的,相机放电池自己研究一下就会的东西非得问,问姬芭。
这种人极其不独立生活上也没办法自理,还特别没有眼力见,本来是部门唯一女性,结果所有人都讨厌她,觉得她臭沙壁。
所以,自己有问题该百度百度,别老麻烦别人,以上。
——竟然破百了,加更下——
这个女孩还有点汉子婊,一直跟我们说喜欢公司的一个小帅哥,完了领导在的时候还老拿手戳我拍我,引起领导误会,我还因此被约谈两次。我跟她说了好几次了手别太闲,我不喜欢被碰,无用。她说什么关系好才这样。(可我表现的嫌弃挺明显的,都躲着她走了还关系好呢?也不知道咋判断的。)
还在我给女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喊我:师父~~~
我真是去塔玛了。
后来她离职的时候,是周六突然决定的,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拿公司的手机,她周五拿回家了。
我周末休息时间去拿已经算帮她了,这么突然也没问我有没有空十分钟催我三次。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脸。
我到门口的时候还问我:“你怎么走的这么慢啊?”
我真的憋不住了吼她:“我这猊 的还慢?”
然后晚上给我发微信:“是不是生气了?”
我直接把她删了。
后来加了我三次,我没同意。我怕我加上之后又是一顿脏话过去。
讲道理,女生做到这个份上可真是绝了。
——再补——
她还是郑爽粉丝
讲真,我觉得很多人并不会用百度。
并不是你按下回车,在弹出的前三行结果里扫一眼发现除了答非所问和复制粘贴的百度知道以外别无他物就算会用百度了。很多内容需要不停往后翻好多页,或许在目标网站里经过层层索引加上自己的一点领悟才能得到。
不敢说全部,但是将近一半的百度使用者,从来不会翻到搜索结果的第二页,就已经被第一页的百度推广和各种广告精准推送给弄抓瞎了。我想就算有谷歌用,这部分人该找不到的信息大概率还是找不到。
利用手头现有的信息平台高效率搜集信息是一项颇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事实上也是很多新媒体人赖以为生的技能,稍微有一点影响力的知乎er也都深谙这项技能。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他的专业只能是某个细分领域,然而你经常会遇到那种看起来什么都懂的人,原因无外乎就是他们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利用搜索引擎,并在吸收信息的同时高效率提炼,并转译出一套对入门者来说浅显易懂的话语,在如今的互联网中,这部分人甚至扮演了信息分发者的角色。很多人学习公开资料其实是通过这些信息中间商完成的,还经常被赚差价。
当然,这样的人的回答肯定是比不上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我只是想强调,现学现卖和自我提升并不矛盾。毛主席说,人民群众要多读一点书,免得被知识分子骗。
我想这个道理换到知乎上也是一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