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对中国航天意义有多大?你有哪些想说的?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这绝对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非凡,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要说多大,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说。

首先,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和验证。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说白了就是去月球挖土,然后把土安全地带回来。这听起来简单,但整个过程涉及的都是航天领域的顶级技术:

地月往返全程遥测控制: 从发射到月球,再到返回地球,全程都要精准控制,这需要强大的地面测控网络和卫星通信能力。
月面自动采样和封装: 嫦娥五号不仅要自己去月球,还要在月球上完成钻取和铲取两种方式的月壤采集,并且要密封好,避免月壤受到地球环境的污染。这就像一个高精度的机器人,要在陌生的月球表面完成复杂的作业。
月面起飞: 这是最关键、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中国是第一个在月球表面成功起飞的!想想看,在地球上发射火箭已经够难了,更何况是在没有大气层、重力不同的月球上,而且还要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靠自身的动力把探测器送到月球轨道上。这完全是“凭空而起”,是对火箭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在极端环境下性能的极致考验。
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返回器和轨道器要在月球轨道上完成无人对接,这就像两个在太空中的“无人驾驶飞机”要准确地碰在一起,并且把月壤样品顺利转移过去。这需要极高的轨道控制精度和对接机构的可靠性。
高速再入返回: 返回器以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大约11.2公里/秒)的速度冲入地球大气层。这个速度有多快?相当于每秒钟绕地球一圈半!这么快的速度,摩擦产生的热量是难以想象的,会达到几千摄氏度。返回器必须承受住这样的高温考验,并且准确地落在预定区域。这需要先进的防热材料和精确的弹道设计。

以上每一个环节的成功,都证明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成熟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领先的。这不再是“跟着学”,而是“自己闯出一条新路”。

其次,科学研究上的巨大价值。 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这些月壤可不是普通的泥巴。

揭示月球的演化历史: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特别是来自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附近,这是一个以前人类探测器从未到访过的区域。这里可能蕴藏着不同于阿波罗和苏联月球任务样品的信息,能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火山活动、撞击历史、物质组成以及月球乃至太阳系的早期演化过程。
验证和修正现有理论: 科学家可以通过对这些样品的详细分析,来验证和修正目前关于月球形成、演化以及太阳系早期历史的科学理论。这就像考古学家找到了新的文物,可以改写历史书一样。
为未来月球开发奠定基础: 对月壤成分、矿物性质等的研究,也为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利用月球资源(比如氦3作为清洁能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再者,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

提升国家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嫦娥五号的成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能够独立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并产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这让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话语权大大提升。未来在月球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中,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中国的成功也为其他新兴航天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证明了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懈努力,完全可以实现高难度的航天目标。

我对这件事情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坚持的力量”。 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无数次的技术攻关和迭代,以及对科学探索那份近乎偏执的热爱。

我能想象到的是,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肯定有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推倒重来。那些深夜加班的身影,那些为了一串代码、一个零件反复调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他们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心血,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正是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不畏艰难、不断超越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看科幻电影,月球上挖土带回来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而现在,它就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是由我们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到的。这种从“仰望星空”到“触碰星空”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用汗水和智慧一点点浇灌出来的。

嫦娥五号的成功,就像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中国航天的未来,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它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没有什么目标是遥不可及的。这不仅仅是航天的胜利,更是中国精神的胜利。它让我们相信,在探索宇宙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必将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嫦娥五号采回的“土特产”,可以用来研究些什么?

前情提要:「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执行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有哪些重大意义?


实地采样最珍贵之处,在于样品背后孕育的无限可能。
五十多年前的阿波罗样品,直到今天还在为行星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相信下一个五十年,更多关于月球的谜雾,会由嫦娥五号和六号的样品照亮

2020年12月1日夜里,嫦娥五号着陆在月球正面风暴洋东北部的吕姆克山一带,在接下来的19个小时里在此处采集了月表和次表层样品



12月17日凌晨,“四件套”里接过最后一棒的返回器,带着珍贵的月球“土特产”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实际采回了多少样品,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了。

这些珍贵的月球“土特产”,除了一部分会用于科普和展示之外,重头戏还是会用于科学研究。那这些月球“土特产”,可以用来研究些啥呢?


一、改进月球定年体系

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但具体在第几亿年里发生了什么事,却不是那么容易搞清楚的。

对于相对年龄,我们有一些直观而朴素的认知。形成年代越早的区域,累积被撞出的撞击坑就越多,也就是说,一片撞击坑密度更高的区域,往往比撞击坑密度低的区域古老。

但绝对年龄就难多了,因为这需要把不同区域撞击坑统计的密度与一些已知年龄的区域建立联系,用后者来为前者定标。阿波罗和月球号样品就担当了这样的桥梁作用,对这些样品进行放射性定年,就可以知道采样区表面的绝对年龄,再和这些区域的撞击坑密度一比对,一套覆盖月球45亿年的定年体系就完成了。

以这套撞击坑定年体系为工具,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月球上那些没有样品和绝对定年的区域年龄。然而,这套定年体系始终是令人疑虑的。用来定标的阿波罗和月球号样品大多来自月球正面中低纬度的月海区域,形成年龄集中在42-32亿年前,而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月球地质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全部是以此为锚点外推来的。尤其是30-10亿年前这段漫长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空白。

按照目前的撞击坑定年体系估算,嫦娥五号的采样区表面非常年轻,年龄在10亿年出头。如果对嫦娥五号样品的放射性定年结果表明,这里确实就是这个年纪,那就有力地证明了之前的定年体系是可靠的;如果差别很大,则表明之前的定年体系需要作出大幅修正

无论是哪种,都会让我们对月球45亿年的历史有更准确的认识。


二、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热历史


如今的月球,寒冷枯寂,除了时不时被小行星彗星撞一撞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地质活动。月球太小了,内部的热量太容易散失了。

但曾经的月球,也是“热闹”过的。三四十亿年前的月球上,活跃的火山活动喷出了大量的玄武岩,这些岩浆填充了月面低洼的区域,塑造了如今月面上广阔的暗黑色月海。

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到底持续了多久,这取决于月球内部“炙热”了多久。阿波罗和月球号的样品只体现了40-30亿年前这段时期的火山活动,但通过撞击坑统计估算,月球上的火山活动持续的时期远比这悠长:从40亿年前到近期都有


嫦娥五号的采样区,就是一片极其年轻的玄武岩区域。这里的样品,有望告诉我们月球近期(地质上的“近期”,十几亿年前的那种“近期”)的火山活动是怎样的,月球内部“热”了多久,这颗小球内部在这段无可避免的“失温之路”上可能经历了些什么。

三、放射性元素之谜

对月球稍有观察的盆友们一定能发现,月球上的月海分布得很不均匀,基本上都在正面。这是因为月球的正面地下的岩浆比较多吗?

这些月海区域原本大多是大型撞击留下的低洼盆地,然后被玄武岩趁低而入,大块大块地填满。所以是因为月球正面的撞击盆地更多更大,有更多低地容纳月海玄武岩吗?

这些月海聚集的区域也大多对应着月壳比较薄的地方,是因为月球正面的月壳更薄,火山熔岩更容易喷发涌出吗?


然而,还有一个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这些月海聚集的区域,也和月球上一种特殊的岩石单元分布高度吻合,那就是——克里普岩。克里普岩(KREEP)是一类富钾(K)、稀土元素(Rare-Earth Elements)和磷(P)的岩石的统称,这类岩石常伴随着铀、钍等的放射性元素的富集


许多研究推测,这些能不能都串连起来?会不会是因为月球某些地方有放射性元素富集,所以那些地方特别热,导致地下产生的岩浆更多,月壳也更薄——这些都有利于月海的形成。更热的地方,形成的撞击盆地也会变得更大,这会让原本被撞的时候没什么区别的月球正面最终形成了更多巨大的盆地 [4]…

风暴洋就是月球上克里普岩和放射性元素最集中的地方,这块区域还有个专门的名字——“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简称PKT)。着陆在风暴洋东北部的嫦娥五号,就有可能采集到富克里普岩的样品。


这些富放射性元素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刚好在月球正面富集?它们是风暴洋中晚期火山活动的热量来源吗?……对克里普岩样品的直接研究,有望让我们距离诸多月球之谜的答案更近一步。


四、“窥探”月球内部


月海玄武岩,“前世”是诞生于月球深处的岩浆。尽管经历了再冷却结晶固化的“重塑”,加之月幔物质在上涌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生演化,所以最终形成的月海玄武岩并不能等同于月幔成分——但这依然是我们了解月球内部化学成分的钥匙


遥感光谱探测告诉我们,不同时期喷发的玄武岩成分是有差异的,一个常用的指标是铁和钛的含量,但月海玄武岩中铁钛含量的高低和喷发的早晚似乎也没有必然的相关性。那么不同铁钛含量的玄武岩意味着什么吗?是来自月球不同深度的地方?或者是月球内部的岩浆也在经历演化,不同时期喷发的岩浆反应了月球内部不同时期的化学演化产物?或许嫦娥五号的样品可以给出新的线索。


五、太阳系撞击历史和生命演化

更年轻的月球样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月球的“编年史”,还能帮助我们修正整个太阳系的“编年史”。这是因为更古老/年轻的表面就意味着更多/少的小天体撞击,而更多/少的小天体撞击则是太阳系动荡历史的体现。

月球被撞得多的时期,地球火星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被撞不分你我,星球们都是命运共同体。

太阳系经历了怎样的撞击历史?我们知道太阳系早期的撞击非常频繁,火星那么大的天体撞上地球也未必罕见,不过幸运的是,随着撞击体慢慢变少,太阳系也慢慢趋于宁静。或许正是更温和的撞击环境,给了地球生命生息繁衍的机会。

但这些撞击体的大小和频率是如何随时间减少的,我们一直缺少近30亿年内的可靠证据。十几二十亿年前的地球生命会经历些什么?是一个和如今差不多温和的撞击环境,还是一个频繁被撞的hard模式?嫦娥五号更年轻的样品,有望帮助我们填补这段撞击历史,了解近30亿年里的撞击事件如何影响地球生命,甚至如何影响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上可能诞生的生命。

除了这些,样品可以做的科学研究还有许许多多。例如,表取和钻取的样品对比,可以告诉我们表层和次表层物质有什么区别,空间风化对月球表面物质有什么影响,可以为遥感光谱探测定标;样品磁场的测量,可以告诉我们月球古磁场的强度和样品被磁化的时间,进而约束月核的演化和产生月球磁场的内部“发电机”…

当然,这些宏大的“月球谜题”,是不可能仅仅通过某一次探测或者对某一次样品的研究就轻易获得答案的。探索未知的道路注定充满曲折,我们唯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来越来越接近答案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而实地采样最珍贵之处,在于样品背后孕育的无限可能——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想到,但随着对样品的深入研究而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的可能性;那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论知识的更新,一次又一次重新探索和认识这些样品的可能性;那些和过去将来的探测成果结合,擦出意想不到的新火花的可能性。

五十多年前的阿波罗样品,直到今天还在为行星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相信下一个五十年,更多关于月球的谜雾,会由嫦娥五号和六号的样品照亮

六、除了“土特产”,也别忘了它们哦

除了“挖土”本身,嫦娥五号着陆器还携带了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等多种科学仪器。


虽然这些仪器最重要的使命还是辅助嫦五找到更安全、更有价值的挖土地点,不被坚硬的障碍物磕伤,但这些探测成果传回地球之后,也可以用于分析着陆区一带的月表形貌、矿物成分和浅层地下结构。


简而言之呢,就是这些仪器的探测成果,也会有科学产出哦

嫦娥五号:我可真是个多任务小能手(叉腰)


致谢

本文感谢Planetary Utopia小组的审稿和讨论~


拓展阅读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发射成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去往从未踏足过的地方,需要一点勇气

兔二醒来,两器互拍!真正的探险才刚刚开始!

《自然》:月幔里可能有什么?嫦娥四号发现了新线索

《自然·通讯》:揭秘嫦娥四号的落月之路
……


嫦娥五号:

发射成功!时隔44年,嫦娥五号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七月火星季:

发射成功!关于天问一号的疑问和误区都在这里了

NASA毅力号启程奔赴火星,本届火星季圆满落幕

人类探测史:

月球探测六十年【行星事务所2020年版】

火星探测六十年: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我们离火星生命还有多远?

以及还有很多,参见公主号主页的“探测任务”→各任务专辑

参考资料

[1] Qian, Y. Q., Xiao, L., Zhao, S. Y., Zhao, J. N., Huang, J., Flahaut, J., ... & Wang, G. X. (2018). Geology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the Rümker region in Northern Oceanus Procellarum: China's Chang'E‐5 landing reg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23(6), 1407-1430.

[2] Stöffler, D., Ryder, G., Ivanov, B. A., Artemieva, N. A., Cintala, M. J., & Grieve, R. A. (2006). Cratering history and lunar chronology.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60(1), 519-596.

[3] Morota, T., Haruyama, J., Ohtake, M., Matsunaga, T., Honda, C., Yokota, Y., ... & Iwasaki, A. (2011). Tim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st mare eruption on the Moo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02(3-4), 255-266.

[4] Miljković, K., Wieczorek, M. A., Collins, G. S., Laneuville, M., Neumann, G. A., Melosh, H. J., ... & Zuber, M. T. (2013).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lunar impact basins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target properties. Science, 342(6159), 724-726.

[5] Jolliff, B. L., Gillis, J. J., Haskin, L. A.,Korotev, R. L., & Wieczorek, M. A. (2000). Major lunar crustal terranes: Surface expressions and crust‐mantle origi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05(E2), 4197-4216.

[6] minerva.union.edu/hollo

[7] lpi.usra.edu/exploratio

[8] 助力嫦娥五号奔月采样返回 中科院承担突破系列关键技术chinanews.com/gn/2020/1

[9] Li, Y., Lu, W., Fang, G., Zhou, B., & Shen, S. (2019).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of Lunar Regolith Penetrating Array Radar of Chang’E-5 missio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63(7), 2267-2278.

[10] Xiao, Y., Su, Y., Dai, S., Feng, J., Xing, S., Ding, C., & Li, C. (2019). Ground experiments of Chang’e-5 lunar regolith penetrating radar.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63(10), 3404-3419.

[11] Head, J. W. Chang’e 5 Lunar Sample Return Mission: A Brief Background and Summary.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haibaraemily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普博览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user avatar

嫦:这是个啥?


狐:这又是个啥?




很显然这应该是一只赤狐。


赤狐广泛分布于整个北半球,是地球上最多的狐狸,体型修长匀称,颜值基本在线,不像这货:


赤狐主要以旱獭(土拨鼠)、鼠兔、田鼠等小型哺乳动物为生,但是也可以吃青蛙、昆虫、小鸟,主要吃肉,偶尔也能啃草籽、坚果。赤狐的特征是尾巴大,巨大无比,几乎跟身体一样长,蓬松柔软,起高速奔跑时平衡身体的作用。

呼哧带喘的是你龙哥,目击地点海拔4700米,狐狸身边那是鼠兔的洞穴,也是这家伙捕食的对象。赤狐很怕人,但是智商确实不咋地,翻山追你是追不上它的,你得绕山,它稳定在山背后等你。


赤狐好奇心很强,一般生活状态就是:咦?这是个啥?吃一口试试?


有时候试试就逝世……


所以草原鼠害不能用毒药控制,否则会伤及很多无辜的食肉动物。虽然中国传说中的狐狸精原形就是赤狐,但是赤狐智商真心没有那么高,主要是胆小怕事的形象让人产生了“狡猾”的映象。


这次嫦娥回归,赤狐意外入镜,希望大家关注野生狐狸保护哦,可远观,切莫亵玩,它不但会咬你,还有可能传播狂犬病。


狐狸是我们的好盆宇!

user avatar

中国的2020:

5月6日,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成功。

6月5日,中国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实现了连续600秒的运行时间,打破美国X-51发动机210秒的世界纪录。

7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7月31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9月21日,由中国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研制的某组合动力发动机首飞成功。

10月27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11月6日,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6G试验卫星。

11月29日,中国爆轰冲压发动机于风洞中实验成功。

12月4日上午,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超越谷歌实现量子霸权。

12月4日下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环流器二号M建成并首次放电。

12月17日凌晨,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


美国的2020:

3月27日,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破十万。

4月6日,美国疫情死亡人数破万。

4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建议美国民众注射消毒液治疗新冠病毒。

4月28日,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破百万。

5月25日,美国警察当众虐杀黑人导致暴乱。

5月27日,美国疫情死亡人数破十万。

7月12日,美国海军“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爆炸起火。

11月7日,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破千万。

12月14日,美国疫情死亡人数破三十万。

多年以后,面对山巅之城的废墟,美国人将会回想起自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那个遥远的2020。

user avatar

恭喜嫦娥5号团队,这才是中国的骄傲,这才是中国的自豪。

恭喜嫦娥回家,中国航天就是稳,难度挺大一个事情,稳稳当当就搞定了。

这次嫦娥五号发射的时候时候星箭整体重约870吨,是一枚妥妥的重型运载火箭;用力推上去的载荷,即嫦娥5号本体重8.2吨,到了回家的时候,带回的月壤样本就只剩下2公斤,这叫万里送月壤,土轻情义重,这把土真是老值钱了。

光看这次返回的技术含量和复杂度,我们嫦娥仅次于美国阿波罗计划。因为苏联当时采样使用的是简单粗暴的直接返回,我们的嫦娥操控复杂,上升器和轨道器在月球轨道上进行了精密的对接,然后跳跃进入大气层,我喜欢把它叫做一次操作精妙的迷你阿波罗行动,44年来再次把月球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不是吹牛,上一次月轨对接还是1972年阿波罗计划时完成的,而且不是自动化操控,是由宇航员亲自出马操作的,2020年中国人创造历史,全自动月轨对接成就达成。

有点小悲哀的是,月面上的嫦娥5号着陆器貌似已经寿终正寝,它和嫦娥4不一样,没有带可以发热的核电池,当然也顶不过日落后零下190度的低温,况且起飞的时候着陆器当了肉垫受了损伤,国外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没有收到它新的信号,它完成使命后已在月球表面安息。

下面谈重点,嫦娥返回:

经过眼花缭乱的一系列微操,嫦娥要准备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如果直接进入,飞行器的速度将高达4万公里每小时,飞行器承受的G值会非常高,气动加热也很难处理。

有评论区质疑G值的说法,说成过载可能好理解一些, @伊卡鲁斯二号 的回答非常全面可以参考。

为何嫦娥五号选择“太空打水漂”的返回方案?

通过“打水漂”式的再入方式可以进行有效减速,G值不大,气动加热也相对好些。嫦娥快乐跳进大气层第一站见图中的skip zone,最后的落点是四子王旗,就是图右上角的地方。

再放大点看:

当天天气非常寒冷。

但是,我们的航天人已经就绪,直升机准备迅速飞往预定落点:

当然,地面车队也会冒着严寒直奔嫦娥回家的地方:

期待开箱了! 两公斤的土呢!我们全部自己用还是送点给国际友人?欧空局可以送,人家用15米口径的天线帮我们一起确认重入大气层的精确坐标,其它么。。。

有人不知道欧空局帮忙追踪嫦娥的马斯帕洛马斯航天中心,也不知道15米天线的样子,我就贴个图吧:


顺便说一句,有人在问我们奔向火星的天问在哪里了吗?问,就是一去亿万里。

知友们,这种新闻比起两个不认识的所谓明星离婚的新闻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激励我这种理工男不要钱还努力写稿的,就是这种星辰大海的野望加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放出去的话都能实现,多巴胺供给非常充分。

中国航天,奥力给!

user avatar

注意,注意,注意!

嫦娥五号不仅带回了月壤,还带回了玉兔

就在嫦娥五号降落后几分钟,它就窜出来了,右下角那个一蹦一跳的就是!


“兔形”小动物在嫦娥五号旁边 https://www.zhihu.com/video/1322784198177206272



意义:四个“首次”。

基本验证了一整套载人登月过程。


一不小心成了拥有球外物质第二多的国家了!

2000克月壤!





无独有偶,

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挖土时,美国在波多黎各的天眼望远镜,也就是007电影里面的那个,

塌了!

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只剩我们的贵州大火锅了。

以后各国的科学家,想观察星云、宇宙射线啥的,只能来我们这了。

而且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都没有大型天眼建造计划。

这就叫筑巢引凤。

很快,国际空间站也要退役了。

再加上核聚变放电、九章量子计算机,等。

世界科技人才的流向要逆转了!

--------------------------------------------------------------------

我们的东风17亮相后,我们这打水漂变轨的导弹,有关国家总是质疑射程有限。

说我们洲际导弹不能打水漂。

我们还是不自信啊。

于是这一次,又向他们展示了一次跨星际、第二宇宙速度的大水漂。

而且整个过程是自适应的,没有进行任何人工干预。

就是说,返回过程地面控制人员全程只是在盯着数据看,没有做任何操作,全自主返回、降落




说是地面搜索分队提前三个月就开始了演练,对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偏差、预案,不厌其烦,反复地演练。

包括气象观测小组在内,从三个月前每天测量降雨、降雪、温度、湿度、风速,每天进行天气预判,反反复复。

当前,世界上再没有第二支这样的队伍。

为了任务的万无一失,严格、精准、纪律、吃苦耐劳、一丝不苟。

向所有参加此次任务的同志们致敬!

“绕、落、回”月球探测一期圆满结束。

下期可能就是月表移动探测和载人登月了。

user avatar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宇宙,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期待早日登陆火星!

user avatar

之前知乎有个碰瓷问题,即日本隼鸟小行星探测和中国嫦娥探月哪个有含金量、难度更大,其实换个描述就能知道这为啥是在碰瓷,即日本隼鸟小行星探测和中国模拟登月全流程顺便采集月壤样本哪个有含金量、难度更大,这个就没有任何第二种答案了。

嫦娥五号的顺利返回意味着中国航天将迎来幸福的烦恼和选择,即到底怎么登月。

嫦娥五号全程可以说完整模拟的阿波罗登月的全过程,并且很多地方都结合了更具现代化的科技内容,例如全自动轨道对接等技术。

如果选择规划中的长征九号,意味着国人还需要等待更久的时间,可能会有变数,如果选择CBC的921火箭,意味着至少要打两发,步骤变复杂。

但是随着嫦娥五号的圆满成功,似乎复杂的步骤理论和工程基础都是在掌控之内的,并且921火箭的发动机YF-100K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最后就是希望不要再用新一代载人火箭和921来称呼这款火箭了,希望官方扶正赐名长征十号吧。

user avatar

数百年后,当学习历史的小孩子们从书中回望2020这个波诡云谲的年头,瘟疫,饥荒与政治斗争或许都将被作为古代的野蛮常态搁置一边;而“人类重返月球”则有可能被视为古人那平淡无奇的内斗经历中难得的,代表了文明向前的进步的一抹亮色。

(评论区反映说直接写“重返月球”不好,因为不是载人登月,那可以改成“以载人登月流程进行的一次无人月球探测”,就是绕了点……)


一个能够有效兑现对人类文明的承诺的政府,必定拥有着一种那些沉迷后现代游戏的政客与批评家们难以想象的合法性来源。

而本文的第一段话,恐怕就是这种合法性来源所对应的叙事模式了吧……

user avatar

小狐狸先发现的。功劳归小狐狸。

user avatar

看着上升器轨道器返回舱传递那一罐月壤,感觉好像四代国人在传递一个理想……

user avatar

最大的意义是给了一个向航天工作增加拨款的理由。

坦率的说,中国的航天口是非常缺钱的,这些年航天口为了争取预算,在社会和公众面前也算是画了不少饼,这些饼都是有明确的技术路径和实施规划的,如果真能按规划方案的时间表完成,对于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航天竞赛,特别是太空军事化竞赛中争取一个有利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资金不足,这些饼有多少可以最终拿出成果,以当下的投入和进度而言,难言乐观。

航天口的缺钱,是全方位的缺钱,项目缺钱,进展缺钱,技术攻关缺钱,发射成本和强敌相比令人担忧,还有航天业广大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他们对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相比,是不匹配的。

相比较某些日进斗金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寒酸的。

这种收入水平与实际贡献的倒挂,是难以吸引广大优秀做题家投身事关我们未来的航天事业的,毕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凡人,用爱发电的人有没有?肯定有,但那是少数,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爱发电。

实际上,现在某些行业的超额金融溢价,已经对全社会的一切资源都形成了挤兑,广大理工科做题家形成了一切形势转互联网的局面,劳动力结构还只是其中一方面,从资金资源,到社会文化资源,再到科研资源,这种挤兑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实难低估。

而这些互联网行业对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着实有限,他们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的前沿探索缺乏兴趣,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如何用更精准的算法去融资,去集资,去吸储,然后去金融市场上玩二变四,四变八的账本游戏。

你让他们去海外和外国资本巨头搏杀,他们唯唯诺诺,扣扣索索,躲躲闪闪,但是你让他们对国内的菜市场和水果店下死手,他们是一点都不含糊,积极主动的跟狗抢屎似的。

全民一股脑去做账,这对于我们的社会而言绝不是一个好兆头,特别是主要强敌在太空军事化方面进展迅速的情况下,这种局面是极其危险的,能够应对太空军事化的,只有太空军事化,而不是做账。

此次挖土工作,让全社会都看到了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给航天口申请资金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意义极为重大,也希望我们所有人,就算一时无力改变现状,也有必要意识到一点,做账做到头了,终究会导致无账可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前沿探索工作中,才是在残酷的宇宙中求存的唯一出路。

user avatar

话说没有图片吗,让我看看月球的土到底长啥样啊

user avatar

我们做的事,不求千秋万代,只是希望三百年后的子孙不会责怪我们。

三百年前,我们的先祖因为短时放弃了海洋,错过了大航海的文明,导致了我们痛心疾首的一段历史。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决不能再错过太空。

一百吨氦3,可以满足全人类一年的供应。只要有可控核聚变的任何突破,那么月球一定是新的“海洋”。

就像枪炮的出现才让大航海真正有意义。只有具备月球建基地提炼氦3的能力,可控核聚变才能发挥最大效果。这就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中国人对于子孙后代繁荣发达的期望,看起来很高,但又没那么高。乾隆皇帝制作了25颗玉玺,希望大清能够延续25代,但也仅仅是25代而已。我并不奢望中国人能够在地球领先生存一万年那么久,我只希望在未来的一千年内,中国人能够保持占据人类文明的能源灯塔,成为太空文明的领头羊。

什么美元货币体系,金融霸权以及全球军事基地,那仅仅是小学时代同桌会算鸡兔同笼而我暂时不会而已。在未来三百年的时间尺度上,在无穷尽的能源和太空殖民到来时,这点小小“优势”会立刻遭受降维打击。

所谓三百年,也就是三轮四世同堂。要记住,我们的主体民族“汉”,在中文里的意思就是银河。

大国,一定要保持航天梦。

user avatar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由雷同,纯属巧合


航天部门发言人:这次成功,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大家要知道,日本在2010年第一代隼鸟,就在太阳系带回了小行星“系川”上的部分物质,14年发射了"隼鸟-2号",18年飞到了小行星“龙宫”旁边,取得了部分小行星的物资,而且是第一个地下物质样本,前几天返回器在澳大利亚降落。而且还是两次在小行星上起降啊!

朋友们啊!(拍桌子!)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还要有更大的发展技术啊,不然就赶不上了啊,世界各国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这么落后,要加大投入,才能快速赶上啊!

最后发言人以:“人大、打钱”四个字结束了本次发言活动

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航天发言人背景用的是太阳系图片,并大幅在小行星带做了加重处理···



航空火箭研发团队开会

主持人:不要脸!彻底的不要脸!什么叫我说的都是真话,但是我不把话说全!这就是啊,红果果的教科书啊!大家不要拘束,要畅所欲言,一定要把航天部门的歪风打下去!

经过头脑风暴


胖五研发团队发言人:同志们,朋友们,我们这次大推力火箭的发射成功,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大家要看到,我们还是在地月星系活动,我们要看到日本的"隼鸟-2号",2014年在发射的同时,日本的H2A火箭,还同时捎带了两颗卫星上天,倭国火箭技术,恐怖如斯,我们要迎头赶上,同时,还有欧洲某国、美洲某国等等等等国家,火箭技术非常发达·····

最后发言人以:“人大、打钱”四个字结束了本次发言活动

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发言人背后的背景上,以当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时候的图片作为背景,并附上了当时现场调度的图片


我说一下什么叫我说的都是实话,但是话没说全

其实这就相当于,几十届世界杯数千场比赛,世界足球最强的巴西队也才赢了中国队一次一样。说的都是真话,但是话没说完


最后希望我们的航天还是保持一步一个脚印的速度,平稳发展,不搞军备竞赛,就是一步一个台阶,宁可慢,不要停。

user avatar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五号……何为『长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


我国探月“绕、落、回”三期工程三部曲当中最后乐章的圆满收官,同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圆满完成的挑战的难度最高、流程环节最多、步骤最复杂的航天任务。其意义不仅是之于我国的,同时也是之于世界的:

  • 自1976年前苏联的“Lunar-24”以来,时隔四十四年后人类再一次获得月球土壤样本;
  • 取样质量为2~4kg,一次采集到的月球样本质量相当于前苏联的“Luna-16”,“Luna-20”以及“Luna-24”三次加起来的总和的整整四五倍之多;
  • 我国、以及全人类首次在绕月轨道实行航天器的“无人交汇对接;

而其实,还有一个“首次”、同时也是足以解释为何明明在半个多世纪前阿波罗载人登月中已经带回了足足几百千克质量的月球样本而我们如今仍然要回去进行采样返回的科研因素原因:

在远离美国阿波罗系列与前苏联Luna系列着陆点/采样区的Oceanus Procellarum北部的一千三百米高的火山群MonsRümker,

与阿波罗与Luna所采集到的极为古老的四十多亿年前的样本相比,

实行人类首次对形成于10~20亿年前的年轻富钛玄武岩样品,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的认识上的重要空白。

The Chang’e-5 samples could fill an important gap in scientis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oon’s volcanic activity. Rocks obtained by previous US and Soviet lunar missions suggest that activity on the Moon peaked 3.5 billion years ago, then fizzled and stopped. But observations of the lunar surface have uncovered regions that could contain volcanic lava formed as recently as one billion or two billion years ago. If Chang’e-5’s samples confirm that the Moon was still active during this time, “we will re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Moon”, says Xiao.

“rewrite”,何等霸气侧漏与自信的字样,象征着这次采回来的样本对于月球(暨太阳系固体小行星)的研究意义的巨大以及科学界对整个嫦娥五号项目的所寄予的浓厚期盼。

在2007年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报告中对于这些身处MonsRümker火山群的年轻富钛玄武岩的取样返回,就被列为是未来登月探索的最高优先科研目标之一

而对于这次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的本身而言,同样是“无人月球采样返回”,由于前苏联的三次同类型任务为图省事从而采用的都是『月面直飞地球』的方案,从而造成其返回舱与大量燃料死重极大地挤占了实际月球样本的质量配给空间,致使其三次无人月球采样任务所取得的月球样本加起来的总质量甚至还不到0.5kg。

而相比起老前辈的前苏联的那三次同类型的航天任务而言,我国这次的嫦娥五号的创新点就在于为了采集并带回这足足两千克以上的月球样本,所采用的是跟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同款的『月面上升器与绕月返回舱在月轨上进行对接』返回地球的方式,遂上升器只需少量燃料且没有返回舱死重,因此所能够取得的样本质量才能达到前苏联的三次无人月球采样的总采样质量总和的足足四五倍之多。

阿波罗登月初期计划中的三种载人登月方案,可以看到的是第三种(也就是最终实际采用)的方案模式LOR就是跟我国如今的嫦娥五号几乎同款————火箭带着航天器组合体飞船到月球,再抛下一个更小的着陆器跟返回舱分离,着陆器再在月球轨道上跟返回舱对接,最后对接形成的整体航天器组合体飞回来。

遂嫦娥五号其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次小型无人版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同样的软着陆月球后返回、同样的离开月球表面后与正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着的返回器进行对接、同样是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

而这一次嫦娥五号的圆满完成,那么相当于是成功地为我国航天后续的载人登月进行了一次前期上的技术验证,铺平了许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政治上的障碍。(不出意外,明年的十四五航天规划当中载人登月的正式立项也将提上日程)

在今年下旬召开的中国航天大会上关于我国载人登月规划研讨环节的PPT,可以看到的是同样有着月轨交会对接的环节,月面起降暨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等等相关步骤,很大一部分环节步骤与技术类型跟此次的嫦娥五号有着相当的可类比性质

载人登月的(除了运载火箭部分的)先期技术验证截止至目前已通过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绕落回”当中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而全部圆满完成。收官并不意味着收尾与结束,而是代表着另一个开始——接下来,便是中国人的足迹正式踏足至月球、乃至飞向更高更远深空的起航时分。

user avatar

提前心痛一下明年的高考生。

你以为明年的时政题是什么?量子计算机?核聚变装置放电?嫦娥五号?马里亚纳海沟?新冠疫苗?

都不准确哒!

真正的题目是:

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后,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小动物是:

A.藏羚羊

B.兔狲

C.狐狸

D.野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