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它将如何开展工作?你有哪些期待和祝福?

回答
嫦娥五号:月球背面悄然播撒的希望与探索

当“嫦娥五号”的探测器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无数双眼睛都在那一刻汇聚,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期盼——中国航天,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的高度。然而,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着陆”,它更是一次大胆的“回眸”,一次深入月球“土壤”的“求索”。那么,这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梦想的飞船,将会在月球上如何展开它辛勤的工作呢?

精密而周全的工作部署:

“嫦娥五号”的任务,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动作,而是一系列精密、环环相扣的步骤。它的核心目标是“采样返回”,将月球的土壤和岩石带回地球,供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挖土”的艺术: 抵达月球后,首先迎接它的将是月球表面的“土壤”。探测器拥有两套采样系统:一套是机械臂,如同灵巧的手指,能够抓取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尘土;另一套是钻取装置,可以钻入月球表面以下约两米深的地方,获取更深层的月壤样本。这两套系统将协同工作,确保获取到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月球物质。
“装箱”的严谨: 采集到的样本会被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特制的容器中,确保在真空环境下,不会受到地球大气的影响。这个“月球样本箱”是保证样本纯净的关键,如同为珍贵的文物打包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升空”的挑战: 采样完成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上升器的点火。它将携带采集到的样本,从月球表面起飞,与轨道器和返回器进行“太空中的拥抱”。这次对接,技术难度极高,需要探测器在复杂的月球环境中精确导航,寻找并与轨道器完美结合。
“回家”的旅程: 成功对接后,样本将转移到返回器中,然后轨道器会将返回器送入月地转移轨道,开始漫长的回家之旅。最终,返回器将在地球大气层中“穿越火线”,安全着陆,将这份来自宇宙的礼物送回我们手中。

我对“嫦娥五号”的期待:

作为一名对宇宙充满好奇的人,我对“嫦娥五号”的每一次工作都充满了期待。

揭开月球“年龄”的奥秘: 我最期待的,莫过于通过这些样本,了解月球形成的具体年代。目前我们对月球的起源,尤其是它与地球的关系,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就像一把钥匙,有望为我们开启月球“年龄”的潘多拉魔盒,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月球的成长轨迹。
探索月球“资源”的潜力: 月球上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氦3,这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对于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嫦娥五号”采集的样本,虽然量小,但其成分分析,将是探索月球资源价值的起点,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检验中国航天技术的“硬实力”: 这次任务涉及多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包括月面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每一项都是对中国航天实力的严峻考验。“嫦娥五号”的成功,将是检验和提升中国航天整体技术水平的绝佳机会,让我们看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硬实力”。
激发更多“逐梦星辰”的热情: “嫦娥五号”的壮举,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功劳,更是对全民族航天梦想的有力推动。它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点燃他们对宇宙探索的无限热情,让我们国家在航天事业上,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此刻,我想把最诚挚的祝福送给“嫦娥五号”以及所有为之付出的科研人员和航天工作者们。

愿“嫦娥五号”一路顺风,安全返航! 愿它在浩瀚的宇宙中,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顺利完成所有使命,将珍贵的月球样本安全地带回地球。
愿科学家的研究 fruitful and insightful! 愿带回的样本能够为人类认识月球、探索宇宙提供新的视角和突破性的发现。
愿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永攀高峰! “嫦娥五号”只是一个开始,我期待着中国航天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的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的贡献。

“嫦娥五号”的每一次工作,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月球的土壤,更是中华民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福祉的深切关怀。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份来自月球的“礼物”,将为我们揭示多少令人惊叹的秘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新: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

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打包完成,即将返回!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在历经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等阶段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最后稳稳地落于月面。

嫦娥五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

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正面软着陆后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

嫦娥五号采样进行中!月面现场画面来了!

别错过!

----------

祝贺!

嫦娥五号探测器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返回器四个器组成,是中国目前复杂的航天探测器之一。重约8.2吨。


在发射后的这几天时间里,科技人员对探测器进行了精确控制和严密监视。嫦娥五号都完成了哪些工作?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下:

  • 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2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继续飞向月球。
  • 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两台150N发动机工作约6秒钟,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地月转移过程中经历了2次轨道修正,达到了预期目标。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好,嫦娥五号探测器第三次中途修正取消。
  • 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00公里处成功实施3000牛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月制动正常,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 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
  • 11月30日,嫦娥五号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按计划实施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凌晨4时40分,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2020年12月1日23时许,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成功实现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

在历经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等阶段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最后稳稳地落于月面。

接下来的任务:

着陆上升组合体着陆后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封装,随后上升器从着陆上升组合体中分离,月面点火起飞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12月2日4时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

钻取画面:

表取进行中,机械臂正在紧张忙碌工作着。预计在明天凌晨完成取样。

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后,将月球样品从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内,轨返组合体再与上升器分离。

轨返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在距地球一定高度处返回器从轨返组合体中分离。

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再入方式进入大气层,并最终落至地面着陆场。

这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带回约2千克月球样品。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陆续实施阿波罗11号到阿波罗17号任务,其中阿波罗13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共成功进行6次载人登月任务,宇航员们借宝贵的机会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381.7千克。“太空竞赛”期间,苏联怎能落后?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苏联先后发射月球16号、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开展了3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总共带回约330克月球样品。

月球24号探测器带回来的月球样品。

这些“土特产”金贵得很。

1978年5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送来一份特殊的礼物:美国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品,重约1克。一克黄豆大小的石头被嵌在凸透镜中,看起来大得很。

这1克月球样品是不是真正来自月球?美国人有没有唬我们?谁来研究研究?分派任务的时候,发现举国无人,唯有欧阳自远因为搞过陨石研究,沾点边,于是顺理成章被找去领了任务。欧阳自远利用珍贵的0.5克月球岩石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 另外一半送到了北京天文馆,至今仍在该馆展出。在此之后的30年间,欧阳自远和他的团队利用这0.5克月球样本开展研究,共发表了14篇学术论文。

存放于北京天文馆的0.5克月球样品。

用于研究的0.5克月球样品目前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人终于能取回属于自己的月球样品了。嫦娥五号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将在月面软着陆并开展样品采集工作。整个采样过程将在2天内完成,为了得到多种样本,研制人员设计了两套采样系统,一是利用钻取器在月面打钻,取得月面一定深度(2米)下的样品;二是利用机械臂,获得月球表面具有独特信息的样品。

嫦娥五号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再入,共有11个飞行阶段,任务中有许多环节对中国而言是首次实施,难度很大。很多人看了演示动画后说,怎么这么麻烦啊?


是啊,怎么这么麻烦呢?10多年这么多人为了这个任务奔波忙碌着,很多人头发都变白了,仅仅是为了几公斤月壤吗?不,绝不是这样!

有简单的方案吗?有,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个复杂的方案呢?朋友们试想一下:如果再把运载能力和探测器扩大些,并增加生命保障系统,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就具备了载人登月的能力!

相信中国人的足迹一定能踏上月球,希望中国人的足迹早日踏上月球!

未来已来

嫦娥五号任务对于“绕、落、回”整体规划来说,是收官之作。对于未来我国月球探测来说,是奠基之作。我国正在规划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将根据嫦娥五号任务情况,确定在月球正面或背面南极附近实施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预计在2023年至2024年实施。

另外,根据探月工程四期总体安排,嫦娥七号任务拟于2024年前后实现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同时我们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际月球科研站示意图。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指由多国参与,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在月面建设和运营的科学实验实施,支持开展长期、较大规模的月球轨道与月面探测、天文与对地观测、基础科学实验。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变化:我国月球探测发展方式正从独立自主走向开放合作, 嫦娥四号首次搭载了多个国家的科学仪器, 开展了中外联合探测。

未来,我们将更多的开展国际合作。2019年4月18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交接了嫦娥四号国际载荷科学数据,并发布嫦娥六号及小行星探测任务合作机遇公告。向国内院校、民营企业和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征集。




中国将在嫦娥六号任务和小行星探测任务中提供搭载平台和载荷资源的机会,欢迎更多国家参与中国的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加强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背兢兢业业工作、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朝着火星前进预计明年5月择机实施软着陆、嫦娥五号探测器下个月带回月球样本、中国空间站明年正式开建……

满满的都是期待!希望这些任务都能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人将永远在路上。人类还没有达到让每一个个体都有探索太空或扬帆远航的水平,但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敢上天摘星、下海捞月的人,我们才得以有幸窥见造物主赐予我们的万分之一的瑰丽和壮美。

中国航天经过60多年的探索,从近地走向深空,在深空探测领域,我们一定要飞得更远,我们也有能力飞得更远!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国航天,勇往直前!

加油!

user avatar

查了一下:

-1958年苏联第一次实现了将人造物体发射到达月球表面,但它是坠落的、撞击的,也就是硬着陆。

-1969年美国第一次实现了将宇航员登陆月球表面,并且第一次带回月球土壤。

-1970年苏联第一次实现用无人仪器将月球土壤带回月球,但只有100克。

-2018年中国第一次在月球背后成功登陆,并且第一次在月球上种出了棉花植物。

-1980年以后,只有中国成功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过软着陆。而我们这次要带回2000克月球土壤。

-到目前为止,一共有苏联、美国、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以色列进行过月球探测。绝大多数的这些探月活动都以失败告终,要么失控、要么坠毁,只有我国5次探月全部成功

(欧盟、印度、日本、以色列都没有在月表软着陆。苏联和美国的探测也是失败居多)


当前,只有中国有能力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并获取样品。

并且只有中国有能力在月球背面永久阴暗处进行软着陆。

另外,以前苏联和美国都没有获得过月球背面的月壤。将来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获取月球背面永久阴暗处土壤的国家。

注:一般认为月球正面由于太阳光和太阳风的“轰击”,水无法存在,或者含量极低极低(NASA首次证实:在月球阳光照射表面发现水分子)。

但是月球的背面永久阴暗处,一些比较大、比较深的陨坑里,可能会有固态水的存在。

因此,将来我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直接获取H2O的国家。

user avatar

终于可以看看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溜达了。

明晚赏月是不是可以找找这个小可爱在哪?

猜测:利好华为Mate40(狗头)

这个梗大家都懂吧?

user avatar

征服风暴洋,屹立在月球!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

2020年12月1日 23 时 11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约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 约1.7 公里/秒降为零。期间,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进行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平稳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着陆过程中,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拍摄了着陆区域影像图。

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品。

现场,当“嫦娥五号”的回传出月面图像,调度激动的喊出:“着陆上升组合体着陆正常,着陆上升组合体太阳帆板展开正常”的时候,大厅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落,是真复杂的智慧。

嫦娥五号的着陆上升组合体从下降初始点,即合适的“航班楼”开始进行月面软着陆,在下落过程中,将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减速,在即将接近地面的时候,着陆上升组合体将首先审视地面是否平整,如果地面不适合着陆,将进行悬停避障,并缓缓降落到合适的位置,整个着陆下降的过程维持15分钟左右。

(1)“粗精接力”灵巧避障 嫦娥五号任务的落月和近月制动一样,都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次成功。由于还涉及采样后上升器在月面起飞,所以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相较于此前的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对于探测器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有空前高的要求:着陆区域内应没有太高的凸起,没有太深的凹坑,坡度也要符合任务要求。可以说,落月的过程就是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边飞行边找寻落点的过程。

(2)缓冲“腿”助“嫦娥”抱稳月球 落月的关键在于平稳。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在落月时,撞击月面会对载荷形成较大的冲击,必须设计相应的着陆缓冲系统,来确保探测器不翻倒、不陷落。这是落月的技术难题之一。着陆缓冲机构,通俗地说就是组合体的“腿”。这四条缓冲、支撑一体化的“腿”可不一般,它们来自于机构分系统团队的精心设计。着陆缓冲机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偏置收拢、自我压紧”式方案,保证了收拢简单、展开可靠,解决了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与嫦娥三号的着陆缓冲设计方案相比,由于任务难度增加,嫦娥五号任务的着陆缓冲能力要求提高30%,但机构重量指标却减少了5%。

(3)“天黑请闭眼”设计精妙防尘

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会激起月尘污染星敏感器,后续可能影响上升器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一个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大家称之为“天黑请闭眼”,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这“一闭眼一睁眼”之间,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已经顺利着陆在月面上。

(4)轻量定向天线畅联地月

“嫦娥五号”所有的遥测数据都需要通过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上一口小小的“锅”,来时时传送。这个“小锅”就是定向天线——把探测器上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的发射转换装置。从月球把数据发送回地球,超远的通信距离需要采取特殊的对地定向天线来实现!

为什么搞航天,搞嫦娥五号?

这是个经常在我们机构号留言区里问我们的问题,例如某某国的运载火箭辣么高级,你把卫星给他们发射不就OK了?例如为什么搞北斗,导航你们用别国建好的系统,卫星你提要求让某公司制造然后买一颗不就OK了?等等...

今天,看着嫦娥五号成功着陆的一刹那,当我热泪盈眶的时候,一个,也是最值得答复的一个理由跃入脑海,就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回望195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当赫鲁晓夫一本正经的提出要把专家撤回苏联,认为协助中国搞原子弹,与国际形势不符的时候,毛主席面对赫鲁晓夫的所谓承诺:“万一发生核战争,苏联的核保护伞完全能保护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所有国家。”(话里的意思是,中国你不用搞自己的原子弹,有我们呢,别浪费钱和国际势力对抗),毛泽东立刻用一句中国老话予以反驳:“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万一哪天真的下起雨,你把伞收起来了,挨淋的只能是我呀。”果不其然,在那不久,苏联政府正式宣布将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与苏联专家在华工作一同终止的,还有中苏签订的各项合同(斯大林时期,苏联援助中国的项目数量为156个,赫鲁晓夫时期又增加至304项)!中国怎么办?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搞好建设?毛泽东鼓励大家:“1917年到1945年,苏联是自力更生,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主义的道路,我们也要走这个道路。”他还要求大家,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就是这股子劲,广大科研工作者凭借有限的苏制导弹样品和图纸资料,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吃透技术、攻克难关,实现了从仿制到独立设计、制造的突破。来时风华正茂,走时却已白发苍苍,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生!换来的,是以惊人的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惊人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圆梦飞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预选区着陆成功实现人类第一月球背面着陆!诸多成就...

今天,嫦娥五号带着中国航天人的新希望,成功着陆在月球风暴洋!我们即将自己获取新中国的第一份地外行星样本(想想那天文馆里的0.5g月岩....)!!!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中国这样走来,中国航天这样走来,我们这样走来!这就是新中国的“精气神”!

这就是我们研制长征五号,进行嫦娥五号等航天科研任务的理由的回答!

为啥是为什么着陆点是月球风暴洋?

因为未知!之前说过了,人类已获得的月球样品大约有380公斤左右,分别来自于月球东南部的静海和丰富海。风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在此之前,没有其他探测器曾经到达这里。对于所有想要了解月球的人而言,它是一个未知地。从现在了解过去的手段只有通过岩石等样本的分析最为直接,月亮,这个地球的姊妹星,到底怎么起源?探究,会对地球演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我们,终究是要搞清楚我的家园为何是这样的,我们从哪里来?

为啥还要继续更加谨慎细心?

这次任务的技术难度之难、环节之复杂,超过以往历次任务!十一个环节,我们今天着陆,才完成了五个!还是要细心谨慎!把剩余的六个环节整好!挖土,拿回来才是硬道理!

现在完成的阶段是发射入轨阶段、地月转移阶段、近月制动阶段、环月飞行阶段、着陆下降阶段,后续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

第六阶段 月面工作阶段

嫦娥五号的着陆上升组合体将在月面停留2天,完成组织交给的多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通过采样封装设备在2天内完成月壤的钻取、表取以及封装工作,另一方面,嫦娥五号要通过有效载荷设备有条不紊地完成月面科学探测。与此同时,仍然航行在环月轨道上的轨道返回组合体进行多次轨道机动,为后续的重点动作,在月球轨道上完成交会对接,并顺利进行样品的接力做好万全的准备。

第七阶段 月面上升阶段

上升器将从月面完成垂直上升,并在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后进入到相应的环月飞行航线,上升器和轨道返回组合体要精准考虑多种因素,如测控需求、光照需求、姿态控制要求等,经过精心准备后,一场空中物品交接的大场面即将上演!

第八阶段 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阶段

从上升器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开始,通过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上升器与轨道返回组合体将不断靠近,并逐步完成无人交会对接,上升器将怀中珍藏的月壤递给等候多时的轨道返回组合体,并由轨道器转移到返回器的手中。

第九阶段 环月等待阶段

嫦娥五号的轨道返回组合体和留在月球的小伙伴们挥手告别,向月地入射点冲去。在整个环月等待段的飞行过程中,轨道返回组合体要进行1次轨道维持,静静等候着月地入射窗口的到来,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第十阶段 月地转移阶段

嫦娥五号的轨道返回组合体将怀揣着月球特产——月壤,从月球满载而归,经历过多次中途修正之后,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高度,轨道器和返回器挥手告别,将这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交给了返回器手中。

第十一阶段 再入回收阶段

嫦娥五号的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后,轨道器进行规避机动,而返回器则要经历惯性滑行后寻找适合节点实现地球大气再入,在这个过程中,返回器首先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气,通过半弹道跳跃返回的方式完成大气减速,在距离地面约10km处,撑开自己手中的降落伞,安安稳稳地降落到预定地点。

加油吧!嫦娥五号!

继续努力,不松懈,稳妥妥!

文字:村里老尹

user avatar

历史上的嫦娥就没回来过,现代嫦娥就要回家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嫦娥五号:月球背面悄然播撒的希望与探索当“嫦娥五号”的探测器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无数双眼睛都在那一刻汇聚,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期盼——中国航天,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的高度。然而,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着陆”,它更是一次大胆的“回眸”,一次深入月球“土壤”的“求索”。那么,这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梦想的飞船.............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这绝对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非凡,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要说多大,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和验证。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说白了就是去月球挖土,然后把土安全地带回来。这听起来简单,但整个过程涉及的都是航天.............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大大提升了中国进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载人登月“已经实现”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嫦娥五号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及其意义: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对于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的信心。要回答“我们离国人登月还有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资金、规划、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嫦娥五号的重要意义,它为载人登月奠定了哪些基础?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可以说.............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也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然而,就在全国上下沉浸在喜悦和骄傲之中时,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股颇为不寻常的舆论现象:大量网民开始质疑美国登月真实性的声音,而且这种质疑在嫦娥五号成功后似乎得到了某种程.............
  • 回答
    “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人类首次月轨无人对接,样品成功转移,这一壮举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对全人类的月球探测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在遥远月球轨道上进行高精度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的关键技术,为未来更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甚至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意味着什么?1. 中.............
  • 回答
    嫦娥五号的这次任务,说它里程碑式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它着实是咱们中国航天领域一大步,而且是那种跨越式的。你想啊,这次任务首先是咱们国家继“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探月之后,又一次独立自主完成的一次非常复杂、非常关键的月球探测。它最了不得的地方在于,咱们真正实现了从月球采样、封装,然后把这.............
  • 回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与早年美国赠送的月壤成分出现显著差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的潜在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月球自身的性质、采样任务的设计以及样本的保存和分析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月球并非一个均质的球体,其表面地貌和物质组成极其复杂。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 回答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成功展开中国国旗,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时刻。对于这一成就,我有许多想说的,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性的跨越与国家荣誉的体现: 人类探索的足迹延伸: 展开国旗不仅仅是展示一面红色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人类探索的足迹又向前迈进了一.............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这事儿可有意思了!嫦娥五号那小小的返回器,在月球尘土上轻柔一落地,可就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不少人议论纷纷。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围绕着它出现的那个“小家伙”。你要问它是什么?哎呀,这可是个谜团,也正是因为这个谜团,才让整个事件多了几分神秘和浪漫色彩。当时,从返回器传回的一些视频和照片里,有人就捕捉到.............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举国欢腾,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小生命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焦点之外的一抹亮色。在广袤而宁静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当探测器缓缓停稳,当工作人员涌上前去,在返回器附近,出现了一只“小精灵”。这只“小精灵”,它的出现,瞬间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重量的疑问,即为何最终交接的月壤重量(1731克)与最初报道的从月球采集总量(约2000克)之间存在约200多克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科学探索和工程操作的细节。这并非简单的“丢失”,而是有充分的科学和技术原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1. 采集总量与实.............
  • 回答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点火入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这一壮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其技术难度之大,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一、 意味着什么?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意味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意义:1. 首次实现地外天体.............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之所以只能带回大约2公斤的月壤,是由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涵盖了任务的目标、技术限制、经济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 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1. 任务设计目标与科学价值最大化: 首次无人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最核心的目标是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这意味着任务的重.............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是否印证美国当年电视直播登月是造假的问题,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经常被提及,并且存在很大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对比嫦娥五号任务的实际操作和科学原理,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支持或否定“造假论”的关联。“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的返航,也就是返回器再入大气层并着陆的环节,是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完成的。那一天,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就此落下帷幕。让我带你详细回顾一下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光。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收官之战,它的核心目标是从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的附近,采集.............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是否应该分享给美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科学合作、国家主权、地缘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尝试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得明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意味着什么。嫦娥五号是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成功从月球正.............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为我们揭示了月球鲜为人知的历史。其中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享有盛誉的《科学》杂志上,直接证明了月球在约 19.6 亿年前依然存在岩浆活动。这一发现,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在多个层面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颠覆了我们对月球“死亡”时间.............
  • 回答
    嫦娥五号的回家之路,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视角来看,对嫦娥五号的评价和解读也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展现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态度。西方国家:既有赞赏也有警惕,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对嫦娥五号的看法可以说是最复杂、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