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的话是不是意味着载人登月可实现了?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大大提升了中国进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载人登月“已经实现”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嫦娥五号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及其意义: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其核心目标是:

月球采样返回: 这是嫦娥五号任务最核心、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它成功实现了在中国月球探测器上首次实现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动作。
获取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带回了约1731克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这些样品是人类自1976年以来再次获得的月球样品,对于研究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尤其是月球晚期火山活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对载人登月意味着什么?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验证并掌握了一系列对于载人登月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和能力。这些技术和能力是实现载人登月不可或缺的基石,具体体现在:

1. 深空探测器自主运行能力: 嫦娥五号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轨道设计、自主导航、控制和状态监测,这对于载人航天器在远离地球的深空环境中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2. 月面起飞能力: 能够从月球表面成功起飞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载人登月器返回地球的第一步。如果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将他们从月球带回轨道,并最终返回地球的上升器。嫦娥五号的上升器验证了这种能力。
3. 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能力: 嫦娥五号的上升器在月球轨道上与轨道器和返回器进行了无人交会对接。这个技术对于未来载人登月至关重要,因为登月舱(下降器和上升器)通常会留在月球,而乘员会乘坐轨道器返回。如果登月舱需要与停留在月球轨道上的载人飞船对接,或者需要将从月球带回的样品(或人员)转移到返回地球的飞船上,交会对接技术必不可少。嫦娥五号的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这项关键技术。
4. 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技术: 嫦娥五号的返回器在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并成功着陆。这涉及到对大气阻力的精确计算、热防护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着陆的精度控制。载人航天器在返回地球时同样需要应对高速再入,确保宇航员的安全。
5. 月球无人着陆和采样技术: 虽然是无人探测器,但嫦娥五号实现了在月球指定区域的精确着陆,并进行了钻取和表取采样。这为未来载人登陆月球的着陆点选择、着陆精度以及宇航员在月面进行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验证。
6. 深空通信与测控能力: 整个任务的成功依赖于地面强大的深空测控网络的支持。嫦娥五号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具备了对深空探测器进行有效通信和测控的能力,这对于保证载人航天任务的实时指挥和调度至关重要。

为什么说载人登月“还没有实现”?

尽管嫦娥五号的成功意义重大,但与载人登月相比,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和需要克服的挑战:

1. 载人需求与无人技术的差异:
生命保障系统: 载人登月器需要一套极其复杂和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统,包括氧气供应、二氧化碳去除、温湿度控制、辐射防护、食物和水供应等。嫦娥五号只是一个无人探测器,没有这些需求。
乘员舱设计: 载人航天器需要为宇航员提供足够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具备舒适的睡眠、进食和活动能力。嫦娥五号的内部空间非常有限,仅用于载荷和设备。
安全性冗余: 载人任务的安全要求远高于无人任务。所有关键系统都需要有高可靠性和多重冗余设计,以应对突发情况。
人机交互: 载人航天器需要复杂的仪表和控制系统,供宇航员操作。

2. 载人运载火箭能力:
运载能力: 将宇航员和他们的支持系统送往月球,需要一枚更大、更强大的运载火箭,例如中国正在研发的长征九号(或类似级别的重型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远超支持嫦娥五号的长征五号。
可靠性: 载人航天对火箭的可靠性要求极高,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和验证。

3. 载人月球着陆器(登月舱)的研发:
复杂性: 载人登月需要一个专门的登月舱,它不仅要具备下降到月面并起飞的能力,还要能容纳宇航员,提供生命保障,并能与轨道上的飞船对接。这比无人上升器要复杂得多。

4. 载人航天任务规划与训练:
任务流程: 载人登月任务的整个流程,包括发射、月球轨道飞行、月面着陆、月面活动、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再入和着陆,都需要详细规划和反复模拟训练。
宇航员训练: 宇航员需要接受严格的体能、心理和专业技术训练,以适应月球环境和执行复杂的任务操作。

5. 长时间太空任务的考验:
辐射防护: 载人航天器需要更高级别的辐射防护,以保护宇航员免受太阳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的伤害。
心理因素: 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对宇航员的心理也会带来挑战,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应对。

总结来说: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就像是为制造一辆能够载人去远方旅行的高性能汽车,成功地验证并掌握了发动机、底盘、转向系统等一系列核心部件的制造和集成技术。 这意味着“造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已经非常扎实。

但是,要实现载人登月,还需要:

设计和制造舒适安全的驾驶舱(载人飞船/着陆器)。
为乘客提供生命保障系统(氧气、水、食物等)。
制造更强大的驱动系统(重型运载火箭)。
训练有素的驾驶员(宇航员)。
完善的导航和安全预案。

因此,嫦娥五号的成功,是中国载人登月能力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是“可实现”的重要证据,但距离“已经实现”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继续在载人航天器研发、重型运载火箭研制、以及长期深空载人任务的各项保障技术上投入巨大的努力和资源。

中国航天部门也明确表示,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为后续的载人登月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未来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望看到中国航天员踏上月球的壮丽景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差一环:大型降落器上升器

我前一段时间讨论过了,登月一次3名宇航员是比较理想的。两个降落,一人在轨维持。

目前以长征5号,理论上可以通过组合体登月,即分别发射降落器、上升器、返回器、燃料。

返回器理论上加挂燃料推进器可以满足用途。

目前的上升器很小,只能携带2千克的样品。离载2个人上升还差很远。

需要全新的设计。

同理,携带上升器降落的降落器,跟随着也要大很多。需要全新的设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散件太多,系统可靠性下降。

如果仅做一次载人绕月验证的话,应该可以进行。用我们现有的返回舱,加挂一个燃料推进器就可以。把我们建设天宫空间站的过程中,把空间站舱换成推进器就可以。

阿波罗登月前也进行了落干次绕月。

先进行2-3次载人绕月,同时设计大型降落器和上升器。5年后进行组合体载人登月,是可期的。

如果等待长征9号,时间还是要等很久的。

user avatar

月球的价值不在于载人上去吧?如需插旗,美国人干过了。

user avatar

土星五号,地月转移轨道45吨,自重3039吨。45/3039=1.48%

长征五号,地月转移轨道8吨,自重850吨,8/850=0.94%

猎鹰重型不回收,地月转移轨道18-20吨,自重1440吨,19/1440=1.32%

猎鹰重型回收,地月转移轨道4-6吨,自重1440吨,5/1440=0.3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返回,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大大提升了中国进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可能性,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载人登月“已经实现”了。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嫦娥五号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及其意义: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内蒙古成功着陆,这绝对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意义非凡,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要说多大,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和验证。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说白了就是去月球挖土,然后把土安全地带回来。这听起来简单,但整个过程涉及的都是航天.............
  • 回答
    嫦娥五号:月球背面悄然播撒的希望与探索当“嫦娥五号”的探测器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无数双眼睛都在那一刻汇聚,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期盼——中国航天,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的高度。然而,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着陆”,它更是一次大胆的“回眸”,一次深入月球“土壤”的“求索”。那么,这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宇宙梦想的飞船.............
  • 回答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对于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的信心。要回答“我们离国人登月还有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资金、规划、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嫦娥五号的重要意义,它为载人登月奠定了哪些基础?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可以说.............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也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然而,就在全国上下沉浸在喜悦和骄傲之中时,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股颇为不寻常的舆论现象:大量网民开始质疑美国登月真实性的声音,而且这种质疑在嫦娥五号成功后似乎得到了某种程.............
  • 回答
    “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人类首次月轨无人对接,样品成功转移,这一壮举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更对全人类的月球探测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在遥远月球轨道上进行高精度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的关键技术,为未来更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甚至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意味着什么?1. 中.............
  • 回答
    嫦娥五号的这次任务,说它里程碑式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它着实是咱们中国航天领域一大步,而且是那种跨越式的。你想啊,这次任务首先是咱们国家继“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探月之后,又一次独立自主完成的一次非常复杂、非常关键的月球探测。它最了不得的地方在于,咱们真正实现了从月球采样、封装,然后把这.............
  • 回答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成分与早年美国赠送的月壤成分出现显著差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的潜在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月球自身的性质、采样任务的设计以及样本的保存和分析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月球并非一个均质的球体,其表面地貌和物质组成极其复杂。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 回答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成功展开中国国旗,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时刻。对于这一成就,我有许多想说的,并且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性的跨越与国家荣誉的体现: 人类探索的足迹延伸: 展开国旗不仅仅是展示一面红色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人类探索的足迹又向前迈进了一.............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这事儿可有意思了!嫦娥五号那小小的返回器,在月球尘土上轻柔一落地,可就激起了千层浪,也让不少人议论纷纷。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围绕着它出现的那个“小家伙”。你要问它是什么?哎呀,这可是个谜团,也正是因为这个谜团,才让整个事件多了几分神秘和浪漫色彩。当时,从返回器传回的一些视频和照片里,有人就捕捉到.............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举国欢腾,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小生命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焦点之外的一抹亮色。在广袤而宁静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当探测器缓缓停稳,当工作人员涌上前去,在返回器附近,出现了一只“小精灵”。这只“小精灵”,它的出现,瞬间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重量的疑问,即为何最终交接的月壤重量(1731克)与最初报道的从月球采集总量(约2000克)之间存在约200多克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科学探索和工程操作的细节。这并非简单的“丢失”,而是有充分的科学和技术原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1. 采集总量与实.............
  • 回答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点火入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这一壮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其技术难度之大,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一、 意味着什么?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意味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意义:1. 首次实现地外天体.............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之所以只能带回大约2公斤的月壤,是由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涵盖了任务的目标、技术限制、经济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 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1. 任务设计目标与科学价值最大化: 首次无人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最核心的目标是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这意味着任务的重.............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任务是否印证美国当年电视直播登月是造假的问题,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经常被提及,并且存在很大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对比嫦娥五号任务的实际操作和科学原理,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支持或否定“造假论”的关联。“登月造假论”的核心观点首先,我们需.............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的返航,也就是返回器再入大气层并着陆的环节,是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完成的。那一天,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就此落下帷幕。让我带你详细回顾一下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光。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收官之战,它的核心目标是从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的附近,采集.............
  • 回答
    关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是否应该分享给美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科学合作、国家主权、地缘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尝试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得明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意味着什么。嫦娥五号是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成功从月球正.............
  • 回答
    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为我们揭示了月球鲜为人知的历史。其中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享有盛誉的《科学》杂志上,直接证明了月球在约 19.6 亿年前依然存在岩浆活动。这一发现,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在多个层面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颠覆了我们对月球“死亡”时间.............
  • 回答
    嫦娥五号的回家之路,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视角来看,对嫦娥五号的评价和解读也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展现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态度。西方国家:既有赞赏也有警惕,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对嫦娥五号的看法可以说是最复杂、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