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下
歼20试飞视频,除了没有表演性质的落叶飘之类的,中低空实战机动大多包括了,可以对比下歼20的转向速度和机动速度
之前为了怼歼20黑(比如空中烧火棍,极速不可能2.5马赫,高速行低速不行没法上舰等)留了一大堆技术图,里面恰好能说明F35的大迎角性能
首先,F35瞬盘大迎角性能的由来——多涡系耦合带来的超强涡升力
进气道边缘涡流发生器+机翼涡共同作用在机翼上方,形成大面积低压区显著提升升力,增加瞬盘
三代机基本都是单涡系,而四代机都是双涡起
F22拉涡
苏57拉涡
可见涡流对四代机的机动性有显著的贡献
然后开始吹歼20
得益于小展弦比中等后掠角机翼歼20的翼面积大但翼展并不大,非常利于高速,但带来的问题就是和传统三角翼高速机一样,翼展小带来的气动控制面不足。
于是升力体边条鸭翼布局应运而生
歼20的验证机涡流数达到了丧心病狂的4个:进气道边缘缘涡流发生器产生涡流+鸭翼涡+边条涡+机翼涡。
考虑到涡流需要共同作用而不是单纯的堆数量,最终取消了涡流发生器,但最强的鸭翼+边条翼涡流相互作用得以保留,最终涡流数是3个,并且作用在小展弦比中等后掠角面积相当大的机翼上,涡升力可谓丧心病狂
最终实现了宋老在《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中所说的,实现了低速最大升力特性,亚跨音速升阻比,超音速阻力特性的统一
吹歼20完毕,这和F35有啥关系呢,因为有睿智用F35的大迎角性能及数据来质疑宋老这篇论文
在《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中,宋老通过风洞数据得出了传统气动布局的平尾控制能力在大迎角下趋于饱和,
也就是这张图
这是质疑的内容
然而最搞笑的图来了,看看F35是大迎角吧,都50度了吧,他的平尾仰角.......咦,平尾偏转角度和飞机仰角有啥关系?平尾偏转角度是相对于机身的偏转幅度而不是相对于仰角啊。这张图平尾偏转角不说完全没有吧,反正目测小于5度,基本看不出来
接着又放出这张F35附仰力矩图来证明F35到迎角60度依然有控制力,没有饱和。问题是,宋老的原话是趋于饱和,但没有说已经饱和,结合宋老论文的图来看,平尾附仰控制力画到55度一直在下降,但并没归零,然而继续画下去不就归零了么,F35这张图恰好证明了宋老的结论:平尾在大迎角下的控制力趋于饱和。
并且,鸭翼布局在大迎角下有远超平尾的控制力,更利于大迎角抬头以及恢复。
以上顺带展示了F35的大迎角性能,F35的平尾将在60度多一点时完全失去控制力也就是无法恢复。因此,出于保险考虑F36迎角一般在55度左右,再高就相当危险了。
最终结论:F35凭借双涡设计以及世界第一发动机,有着出色的瞬盘,稳盘,加速和减速性能,机动性能和格斗能力不输绝大多数三代机。
然而过于肥硕的外形使得超音速阻力惨不忍睹,随之而来的四代机普遍强调的超音速机动性也就那样了,毕竟极速就标了个1.6M+
当然加减速好,瞬盘稳盘好大迎角好是绝对利于航展表演的,但也就是表演了,像眼镜蛇,J转弯,吊钟,落叶飘等等,帅是帅,实战中几乎全是靶子,虽然所谓过失速机动能快速实现机头转向,但代价是自身能量的急剧损失,也就是敌人可能死,自个死定了(见F15对战苏30mki)
所以时下战斗机无一例外都强调超音速机动性——超音速带来的能量优势与瞬盘指向能力相结合,更快的向敌人发射能量更大的导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