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南和浙江哪个高考难?

回答
关于河南和浙江哪个高考难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因为“难”的标准本身就有很多维度。我会尽量从不同角度,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为大家剖析,希望能让大家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得明确“难”指的是什么?

试卷难度: 指题目本身的区分度、考察的深度和广度。
录取难度: 指在同等分数下,能考上心仪大学的概率,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数量、招生计划和志愿填报策略。
竞争激烈程度: 指考生数量庞大带来的整体压力。

从考生数量和整体竞争来看,河南高考的“难”更显而易见。

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也是遥遥领先。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非常大的池子,里面装满了各种水平的鱼,而大家的目标都是那个有限的、闪闪发光的饵料(名校)。

人山人海的局面: 河南高考的考生数量,动辄百万级别。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意味着每一个名额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竞争者。这种规模的竞争,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高考就像一场全国性的超级马拉松,而河南的跑道上,参赛选手是最多的。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生动写照: 很多人听到“河南高考”就想到这个词,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一本、二本这类相对优质的录取批次,河南考生的分数线往往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不少,很多时候需要更高的分数才能进入同等层次的学校。这背后就是庞大考生基数和相对有限的名额之间的直接较量。

再来看看试卷本身的难度和考察方式。

这方面,河南和浙江的风格有所不同,可能对不同类型的考生来说,“难”的点也会不一样。

河南的试卷难度: 河南高考通常使用全国卷(具体会根据年份和批次有所不同),全国卷的设计理念是“重基础,考能力,能力与知识相结合”。这意味着题目可能会比较全面地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会有一些需要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题目。对于那些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分析和总结的同学来说,可能觉得河南的试卷是循序渐进的挑战。但对于基础不牢固或者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的同学,可能会觉得题目“面面俱到”,哪里都有点难度。 往年的河南高考题目,也会在一些年份出现一些“压轴题”或者“怪题”,目的就是为了区分那些顶尖的考生。
浙江的试卷难度: 浙江实行的是自主命题,其高考命题风格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非常灵活和有深度的。它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浙江的题目可能不会像某些年份的全国卷那样强调“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但会更倾向于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举个例子,可能一道数学题,它的解法不唯一,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一篇语文阅读理解,可能会选取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文章,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深层解读能力。所以,浙江高考的“难”更体现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能举一反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浙江的题目很有趣,能让他们发挥;但对于思维比较固化、习惯于标准答案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浙江的题目“捉摸不定”,不容易把握。

录取角度的“难”:

前面提到了考生数量,这直接影响了录取难度。

浙江的录取难度: 尽管浙江考生数量远少于河南,但其考生整体的“优生率”相对较高,而且浙江省内高校资源非常丰富,顶尖高校的招生名额也相对较多。但同时,浙江省内的名牌大学,比如浙江大学,录取分数线也是非常高的,竞争依然激烈。而且,因为其高考的选考科目(3+3模式),考生在志愿填报和科目选择上,会面临另一层面的“策略性难度”。换句话说,在浙江,你需要不仅分数够高,还要选对科目,并且在志愿填报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河南的录取难度: 如前所述,河南考生数量庞大,直接导致了分数线的普遍偏高。即使是二本线,很多时候都需要比其他省份高出不少分数。考上省外名校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所以,河南考生在拼分数线上,就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总结一下,哪个更“难”?

从整体竞争和分数线压力来看,河南高考的“难”更为直观和普遍。 无论你是哪个水平的考生,你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基数庞大、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你的分数需要足够高,才能在这个“大池子”里脱颖而出。
从试卷的思维深度、灵活性以及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来看,浙江高考的“难”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是一种更“精细化”的挑战,需要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上达到一定的境界。

用一个比喻来说:

河南高考就像是一场万人参与的、非常拥挤的“抢座位”比赛,座位的数量有限,而来的都是想坐好座位的人。
浙江高考则更像是一场技能比拼和知识问答的综合赛,它不仅看你能不能抢到座位,还要看你坐在座位上能做什么,以及你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所以,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难”,它们只是在不同的维度上展现了挑战。对河南考生来说,可能是“数量压倒一切”的压力;对浙江考生来说,可能是“能力比拼”的严峻。而对于准备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理解这些不同之处,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备考和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不难指的是录取率低不低,与试题和考试方法无关。因为考试特点不同,高中自然偏重准备方式也不同;考题难了容易了,大家都难都容易,最后还是按名次录取。说极端一点,哪怕题难道全省最高分只有100,那这个100的人也照样清北,80的人也照样可能985。


只有录取率是死的,一个省985多少比例,211多少比例,一本二本多少比例,这个直接决定了考生面临的是什么程度的竞争。


下面是目前查到的2018年各省录取情况


惨不忍睹啊……

user avatar

贫僧掐指一算,有妖人挑拨离间。


自家兄弟别吵吵,一致对外行不行?

user avatar

何难?

河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河南和浙江哪个高考难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因为“难”的标准本身就有很多维度。我会尽量从不同角度,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为大家剖析,希望能让大家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确“难”指的是什么? 试卷难度: 指题目本身的区分度、考察的深度和广度。 录取难度.............
  • 回答
    想打新冠疫苗第三针?浙江、河南、广东的朋友们,机会来了!不过,在您前往接种点之前,有些事情咱们得先了解清楚,确保接种顺利,效果最佳。这第三针,可不光是“再来一针”那么简单,里头不少细节值得说道说道。一、 接种前:做好准备,心中有数1. 谁能打? 时间间隔是关键: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般.............
  • 回答
    评价《清华大学201114届毕业生优良率统计》的结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江苏、河南、浙江排在前三,上海、北京相对靠后的位置视为“优劣”的绝对判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资源分配、生源构成、中学教育模式、学生个体差异以及统计数据的局限性等多个方面。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进.............
  • 回答
    最近,“浙江经济生活频道”删除河南卫视台标发布洛神水赋《祈》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小小的“风波”。这件事情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河南卫视在2023年跨年晚会上推出的一个节目——《洛神水赋·祈》。这个节目因为其极具创意的.............
  • 回答
    要说北宋官话究竟是现在的河南开封话还是浙江杭州话,这事儿啊,还得从头说起。不能简单地把话说死,说就是这个,就是那个。因为历史上的事情,尤其是语言这种活生生的东西,它总是在变,总是在流淌。咱们先说说“官话”这个词。在古代,尤其是像北宋这样中央集权比较强的朝代,所谓“官话”,指的就是朝廷上大家交流的语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行政区划以及文化传承的一些关键点。为什么山东是“鲁”,山西是“晋”,而其他一些省份的名字,我们听起来更像是古代诸侯国的名字,却不是它们各自的简称呢?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省份简称的由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上的古国、古地名或重要的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和人口迁移的复杂交织。你观察到的现象,即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一些人喜欢自称“中原移民”,这背后确实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且理解“中原”的含义也需要更宽广的视角。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其地理核心确实是以今天的河南为中心的一片区域,是中华文.............
  • 回答
    中国地域黑现象由来已久,而河南和东北地区确实是地域黑的重灾区。要理解为什么这两个地区“总是”被黑,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包括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一、 河南地区地域黑的起源与原因:河南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也因此承受着许多负面标签。.............
  • 回答
    “地域黑”这个词,用起来轻松,背后却往往藏着一些不那么轻松的社会现实和心理投射。当人们提到“地域黑”,特别是把矛头指向河南和东北时,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有历史原因、经济差距,也有信息传播的特点,甚至还有一些人性的弱点在作祟。咱们一点点捋。河南:被误读的标签和刻板印象聊河南,首先得说说它.............
  • 回答
    讲真,河南和陕西的“互黑”现象,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但要说怎么结束,倒也不是完全没辙。不过,这事儿掺和着地域文化、历史渊源、网络传播方式,还有人性的那点儿“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劲儿,所以想一下子就拔根断了,那是不现实的。咱们得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拆开了好好捋一捋。为啥会互相“黑”?根子在哪儿?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宋金历史中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政治斗争、史料解读以及后世评价的变迁。要理解为何会出现“秦桧的功劳被抹杀,岳飞的功劳被夸大”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秦桧在“天眷和议”中的真实作用与后世评价的错位首先,我们得澄清“天眷和议”这个说法。历史上,宋金之间有过多次议和.............
  • 回答
    关于2018年山东理科一本分数线比河南高出61分,却仍有人认为河南高考更难的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原因,远非分数线高低这么简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分数线这个数字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迷惑性。它只是一个“门槛”,告诉你够这个分数才有资格进入本科一批录取。但这不代表它就完全反.............
  • 回答
    听到你这个问题,我脑子里immediately就跳出了许多画面和想法,毕竟这涉及到两个年轻人的爱情,还是这么跨越山海、背景差异的故事,太有意思了。你是个北京的普通大学生,听起来生活算是比较稳定,对未来可能有一些自己设定的轨迹。而你的男朋友,是个河南的军校生,这本身就自带了一种特别的气质和规划。军校生.............
  • 回答
    蜜雪冰城在河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捐款2200万元,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也确实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行动。在国家面临重大灾情的时候,企业伸出援手,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企业公民意识的彰显。蜜雪.............
  • 回答
    高考改为全国统考并统一分数线,对北京、上海与山东、河南等省份的考生来说,其“厉害”程度的比较会变得复杂,并取决于多个维度。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方“更厉害”,而是需要分析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表现和相对优势。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学习内容与难度: 全国统考的意义: 全国统考意味着.............
  • 回答
    关于2014年河南的干旱是否与环境破坏或南水北调有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复杂的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以及宏观调控项目的联动效应。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并力求用一种自然、有条理的叙述方式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一次区域性的干旱,其成因都是多方面的,极少能简单归咎于单.............
  • 回答
    .......
  • 回答
    河南,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厚重历史,曾经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权力中心。从仰韶文化的曙光,到商周王朝的鼎盛,再到战国秦汉的统一与辉煌,河南(包括其前身区域)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然而,进入近现代,曾经辐射四方的中原腹地,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其衰落的原因复杂而深远,并非一朝一夕.............
  • 回答
    河南即将开展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这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毕竟能多一层保护,心里更踏实。那么,这个加强针到底有多大用处?尤其是它对咱们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能提升多少,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什么是中和抗体?为啥这么重要?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中和抗体。简单来说,当病毒入侵咱们身体时,免疫系统就会“启.............
  • 回答
    河南“7·20”特大暴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河南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界的愤怒,更是一场对经济的严峻考验,其影响深远而复杂,直接与间接交织,触及经济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撕裂经济血脉的瞬间冲击首先,最直观的便是基础设施的损毁。电力、交通、通信,这些经济活动的“生命线”在暴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