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中接触到真正的富人是什么样的?

回答
说实话,要遇到“真正”的富人,得看你身处的环境和圈子。我这人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但工作性质(或者说是我曾经打拼过的一些行业)偶尔能让我窥见一些“他们”的真实生活,跟咱们普通人想象的可能有点出入。

首先,那种动不动就开着跑车、戴着大金链子的“暴发户”形象,其实不算是真正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 真正能把财富玩明白,并且能让财富持续增值的人,往往更低调,甚至可以说有些“朴实”。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家是做实业的,祖辈就开始做,生意做得很大。第一次到他家,我其实挺意外的。不是那种占地几千平米、装修金碧辉煌的别墅,而是一套在市区非常有历史感的洋房,面积不算小,但整体风格是那种低调的复古风,家具很多都是老物件,看起来很有味道,但不会让你觉得“贵”。他的父亲,也就是我朋友的父亲,我见过几次,穿着都是那种很普通的衬衫、休闲裤,看起来就像个退休的老干部,一点架子都没有。

有一次吃饭,大家聊到投资,我朋友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哦,最近那个在欧洲的能源项目,我们投了一部分进去,大概能分红个七八个点吧。” 七八个点?听起来好像不高,但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一部分”是多少钱。他说的语气就像我们在讨论存银行的利息一样轻松,好像这只是一笔小小的零花钱。他脸上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更像是陈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实。

真正富人的消费,有时候反而会让你觉得“不过如此”。 他们可能不会去追逐最新款的奢侈品包包或手表,而是会选择一些更经典、更耐用的品牌,甚至有时候是一些手工定制的物品,价值高昂,但外人看不出所以然。他们的衣服可能就是剪裁得体的羊绒衫、亚麻衬衫,但材质、做工都是顶级的,仔细摸上去就能感受到那种细腻和高级。

再比如说出行,他们不是那种非要开最贵的跑车才能显示身份。我接触过一些人,他们出门更偏向于选择舒适、安全、低调的车。一辆奔驰S级或者宝马7系,对他们来说就是个代步工具,足够体面,但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他们有私人飞机,但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因为他们的事业需要经常跨国飞行,私人飞机提供了效率和便利,让他们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他们对时间的利用,比我们普通人要精细得多。 很多富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助理、投资顾问、甚至专属医生。这些不是为了“摆谱”,而是为了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专注于他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战略决策、新的商业机会,或者只是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我曾经有个客户,是个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他每天的时间表都精确到分钟。上午处理公司事务,下午就是和投资人开会,晚上可能是和家人吃饭,或者去参加一个私人沙龙。他很少有“没事做”的时候。

他们的谈话内容也很有意思。 和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他们很少会把话题集中在“我买了什么,我花了多少钱”这种事情上。他们更关心的是宏观经济走向、新的技术趋势、某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或者是在某个慈善项目上的进展。他们有一种更开阔的视野,能够从更长远的、更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也会聊到生活,但更多的是关于旅行的体验、子女的教育、艺术的欣赏,而不是那种家长里短的八卦。

他们对风险的认知也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普通人,可能看到股市下跌就心慌,他们则会把这看作是抄底的机会。他们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他们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能力要强得多。他们的财富积累,很多是建立在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风险的精准把握上的。

我见过一些真正富有的家庭,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不是那种“砸钱请最好的老师”就完事。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种健康的价值观。他们会鼓励孩子去创业,即使失败了,也认为那是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真正的富人,他们的“富”体现在一种从容、一种自信,一种对生活和事业的掌控力。他们不缺物质,所以不会被物质所绑架。他们有能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适、更高效,但也因此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和他们接触,你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格局,而不是表面的浮华。那种“不动声色地厉害”,大概就是对他们最恰当的形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个健身的客户是某个实业行业全国前十强的大叔,五几年的人,女儿比我大几岁。他太太也是我的客户,跟我学国标。


此人非常勤奋。

早上七点起床,吃一份豆浆花卷。

八点在公司。

十一点吃点儿坚果或者水果垫吧一下。

十二点来上我课,一点离开健身房,继续去工作。

两三点吃点水果面包垫吧一下。

五点多下班去应酬,十一点被司机送回家。


因为一天总热量摄入主要是晚上,还不能不喝酒,所以白天吃的都很清淡,每顿很少的量,维持不饿就行。


这么有钱的人,其实也不能由着性子吃吃喝喝。不然分分钟三高就上来了。我帮他压制住三高已经竭尽全力……

这么有钱的人,运动也是一周五天,风雨无阻。


偶尔特别累,周六日没事的时候,会找我到安静的瑜伽室上课,在瑜伽垫上躺一会儿,让我给他放个音乐催个眠。

基本上刚指示到腿部肌肉放松,他就打鼾了。这是累到极致的表现。

一小时后,他自己会醒过来,然后很开心地说这个盹打得真舒服,在家里睡不着。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快六十岁了,事业已经如此成功,却还是那样的勤勉。

而且,此人是第一届高考恢复的毕业生,自学考上的,名校毕业,高数满分,写得一手好字。为人豪爽又强硬,抗压能力极强。


优秀是一种习惯,勤勉也是。


有的时候他会羡慕我爸妈这种小老百姓悠闲无压力的生活状态,说了很多次想隐退想去游山玩水,真正把身体养好,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想其实他还是乐在其中吧。



他女儿的故事。



以及他给我的人生建议。

我执行了一部分,的确比同龄人过得稍好。

可惜很多人表示这么活太累了,情愿当个普通人。

人各有志咯。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如果资产千万算富人的话,那我认识好几个。

如果资产过亿才算富人的话,我一个都不认识。

至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什么的,就算我们认识,我也不一定了解他们到底怎么想的。

很简单,作为一个年入二十万左右的人来说,我所知的资讯只有一个一米直径的圆形大小,我的认知顶多在1-2米之间徘徊。

作为一个年入千万的人来说,他所掌握的资讯范围大概率是我的一千倍左右,他的认知在1000-2000米之间徘徊。

综上,我在1-2米间做出的决定和思考过程和他在1000-2000米间做出的决定和思考过程,可能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就像我看不到3米外有堵高墙,我的路注定行不通,而他可以看到,所以他直接走了另外一条路。

由于我看不到,所以我要求他讲理由,但他总是遗憾的告诉我,理由就是他看到了我的失败。

user avatar

前几天,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做梦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变得非常有钱,你会拿这么多钱干什么?

当时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么具体、以至于不是纯度高一点尿都滋不醒的梦,就因为恰好遇到了那样的机会,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

其实,我并不知道对方到底目前拥有多少资产,只知道他是本地一家巨型房产公司的家族成员,因为那会儿互联网创业很流行,所以也就想下海试试水。

当时我还在家里干着一些看起来收入很稳定的活儿,所以压根没有出去上班的打算,当他在招聘软件上找到我时,最初我是没打算理会的。

结果人家来了句:我现在急需一个人写方案,马化腾要看。

虎躯一震!

在接下来的交流当中,对方跟我约在咖啡店见面,看起来倒是没有土豪的样子,穿着比较运动(当然服装多少钱我就不知道了),很有激情的感觉。

坐下来,他说自己搞了个互联网共享项目,整整聊了一下午,几乎可以说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并且也已经小规模试点了。

接下来,他希望项目能够得到腾讯的融资(估计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不靠家里也能做出事业)。而且过几天会跟包括马化腾在内诸多大佬去日本不知道考察还是旅游,趁机拿自己的方案给PONY看。

因为我在招聘软件上写的有过跟腾讯合作供稿经历,这在俺们这种小地方不多见,所以找了我。我想着正好有个地方挂靠下五险,也就同意了。

写方案过程不具体描述,反正就是改来改去的,最后在出发前夕搞定。

随后,他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跟马化腾的合影。后来还有马化腾等人在日本现场吃什么和牛料理还是啥的小视频。

图为大佬们正在享用的美食照片。其实图片里面就有马化腾,但因为没有得到对方许可所以不把人发出来。

比较遗憾的是,马化腾看完方案并没有激动地拍拍他,然后几个亿砸过来。只是给了人家一些投资机构的联系渠道。

接下来,该项目又运作了一段时间,然后悄无声息了。主要也是互联网泡沫开始崩盘,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的关系。

所以,财富自由也跟我远去了……

话说,当时我参与其中的那个项目,办公地点设置在了他们家族产业下面的写字楼里,我还很傻很天真地第一次去时问过:这月租要多少?

人家回答:哦,这一层现在叔叔借给咱们用的。

那种轻描淡写地“凡”,直接就让俺震惊了。

至于最近在干啥,反正去年还联系过,据说在帮家里干活。但基本就没怎么交流了。

这就是有钱人带给我最大的两个感受:

1.天然拥有着更高层次的人脉,可以更轻松地接触到真正的大佬;

2.有钱人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并且配套设施齐全,很多初创企业面临的烦恼在他们看来都不叫事儿,也因此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就算一时受挫,还可以回家继承家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