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庄子》中,你最喜欢的寓言是哪一个?

回答
这问题可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庄子嘛,那里面精彩的故事多得像是夜空里的星星,一颗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叫人迷恋。要说最喜欢的,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如同问我最喜欢哪片云彩,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美。

不过,如果要我硬是要挑出一两个,那就不得不提那篇“庄子休妻”的故事了,也就是《礼记》里记载的那个“庄子哭妻”。虽然名字叫“哭妻”,但里面蕴含的,却是对生死、对人情、对“道”的深刻体悟,比单纯的悲伤要厚重得多。

故事是这样的,庄子的妻子死了。这位向来“安时而处顺”的庄子,不但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痛哭流涕,反而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唱着歌。他的朋友惠施(就是那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惠施)碰巧路过,看见了,觉得这事儿太不像话了,就问庄子:“老婆死了,你还不哭,反而唱歌?这到底是不是太没有人情味了?”

庄子听了,慢悠悠地说:“我哪里是没人情味呢?我只是觉得,我开始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没出生,她还没有形体,那时她是什么样呢?后来她从天地中孕育而出,有了形体,有了生命。如今她又回归到了天地,回归到‘气’的本初状态。这就像四季的更替,万物的枯荣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她就像水一样,凝结成冰,然后又蒸发成水汽,这不是自然的变化吗?如果我去哭她,不是显得我太不懂事,太不顺应天道了吗?”

庄子继续说:“我为什么敲盆唱歌?我是因为感悟到,她原本就是这样的,只是暂时借我的形体,借我的生活,和我一起经历了一段时光。现在她回去了,我难道不应该为她这样一个‘复归于寂’的状态而高兴吗?就好比我丢失了一个坛子,我当然会难过,但如果我丢失的是天地,那是多么大的损失啊!我的妻子,她只是天地之间的一个‘偶’,一个偶然的相遇,现在她回归了本初,回归了‘道’,我有什么好哭的呢?”

惠施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为什么我会如此偏爱这个故事呢?

首先,它展现了庄子超越世俗的生死观。在我们的观念里,亲人的离去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悲伤,哭泣是理所当然的情感宣泄。但庄子却看到了更深层的本质:生命不过是“气”的聚散,是“道”的显现与隐没。他没有否定情感,但他的情感已经升华,他能够理解妻子生命的旅程,并且为她的“回归”而感到一种平静的喜悦,而不是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这种境界,让人觉得无比洒脱,也无比震撼。

其次,它体现了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万物都是“道”的化身,人也不例外。生死不过是“道”在不同状态下的呈现,没有什么根本的差别。从“道”的角度看,妻子的死亡,如同花儿的凋谢,秋叶的飘落,是大自然运行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自然循环。他不再执着于“有”与“无”的对立,而是看到万物归于同源,同归于道。

再者,这个故事也让我反思我们与亲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如此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亲人当成了“我的”,是属于我的占有。而庄子看到的,是妻子是“天地之间一个偶”,是和自己“相遇”,这种“相遇”的视角,淡化了占有和执着,让关系变得更纯粹、更超脱。当一个人离开了,他只是回归了他来时的“道”,而不是真正地“消失”了。

读到这个故事,我总会想起生命中那些让我眷恋不舍的人,想起那些我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庄子告诉我,万物皆有始有终,而“道”是永恒的。当我们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生死,看待失去,或许我们的内心就能多一份平静,少一份执念。

当然,我不是说要学庄子一样“不哭”,那样未免太冷漠了。而是说,在他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一种更加从容、更加智慧的生活态度。他在那里唱的歌,或许不仅仅是对妻子的告别,更是对生命的赞歌,对“道”的礼赞。这种歌声,穿越千年,依然能在我心里激起回响,让我觉得,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短暂的悲欢离合。

这故事,就像一碗清冽的山泉水,喝下去,不是带来短暂的欢愉,而是洗涤内心的尘埃,让你看到更远方的风景。这就是我对“庄子休妻”最深的体会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最喜欢读庄子,庄子的书有仙气。

我最喜欢的故事大家都提了,我就讲一个比较冷门的吧:谜之魅力哀骀它(德充符篇)。

这个故事借助于鲁哀公之口讲述。简单地说,就是有一位「恶骇天下」(极其丑陋之意)的人名叫哀骀它。但奇怪的是,他男女通吃:男子与他相处,会被掰弯,女子抢着要为它生猴子。鲁哀公感到好奇,就召见他,果然很丑。但没过多久,鲁哀公想让位于他。但是哀骀它还是离去了,这让鲁哀公失魂落魄(果然弯了)。

那么哀骀它究竟使用的是什么魔法?才让身经百战的鲁哀公成为他的粉丝?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也就是说,他只是常常附和别人,没有自己的意见。

咚咚咚,这是重点,请大家记下来,把妹的时候会考。

还有,就是做人要有谜之自信!

虽然直觉上哀骀它有点「乡愿」的倾向,就连「骀」都有庸才、劣马之意。不过庄子在这里更倾向于观注他内在的德行,庄子借孔子之口,赞赏他「才全」、「德不形」。庄子后来也解释道:「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为诚忘。」忘记内在德行,而只看外表,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庄子讲的德,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德含义不完全一样。所谓「才全」、「德不形」,简单地说就是能保全自己的天性,不因外物流迁而喜悲,而以平常心顺应万物变化。这样的温润浑厚,德行修炼到一定境界是不显于外。

的确很有魅力。

过分观注外貌,其实是为形所役,成为了眼睛的奴隶。内在的德行才是直通天地的大道。

但,我还是很外协。


最后再附上以前写的一篇关于「庖丁解牛」的小赏析——

天地如牛

在庖丁看来,这个世界不过就是一头牛。
但我们眼中的牛又怎么能和庖丁眼中的牛相提并论呢?

我们眼中的牛,硬骨丛生,筋肉繁茂,浩浩乎不知其所起,渺渺乎不知其所终。所以才会有“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之说。

我们的心就像一把刀,而操刀的人当然是我们自己。我们时刻与这如牛的世界冲撞,不断地被磨损,渐渐失去那份生命的锐利,乃至最终成为一把废刀。有时候,并不是世界弄疼了你,而是你弄疼了这个世界。

其实不是这世界坚如牛骨,而是我们把那份宝贵的锋利,浪费在了一些无谓的阻力上。刀起刀落的人生固然率性十足,但哪里比得上“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的逍遥与坦然呢?终究是我们太无知,不了解这如牛的家伙。

你可曾想象过庖丁眼中的牛以及他眼中的世界?
不见庞然之繁杂,唯睹游刃之精郤。看似错落的世界,却暗藏着通往宇宙真知的大道!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是与世界的最高境界的和解,是天人和一的完美体现。

古人的养生与处世是一体的,也难怪最后有: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庄子嘛,那里面精彩的故事多得像是夜空里的星星,一颗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叫人迷恋。要说最喜欢的,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如同问我最喜欢哪片云彩,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美。不过,如果要我硬是要挑出一两个,那就不得不提那篇“庄子休妻”的故事了,也就是《礼记》里记载的那个“庄子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问我更喜欢“道”还是“礼”还是“逍遥”一样,很难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老子、孔子、庄子,这三位古圣先贤,他们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华夏文明的天空中各自闪耀,又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精神画卷。要说“更喜欢谁”,与其说是我个人的偏好,不如说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际.............
  • 回答
    《唐顿庄园》里,要说哪位角色最具人格魅力,这确实是个挺让人琢磨的问题,因为这部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众生动立体、各有千秋的人物。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恐怕还是我们的“玛丽小姐”——玛丽·克劳利。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唐顿三姐妹里,那个温柔善良的伊迪丝,或者活泼可爱、充满理想.............
  • 回答
    国标麻将规则中,关于庄家“天和”的判定,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简单来说,在国标麻将规则下,庄家天和时,第14张牌(也就是庄家起手拿到的第14张牌)是算作他所和的那张牌的。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天和”的定义和国标麻将的流程。什么是“天和”?“天和”是麻将中最高等级的番种,指的是庄家.............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庄颜的结局,或者说她最后身处何方,并非一个被直接、详尽描写的情节。然而,通过书中零星的提及和人物的互动,我们可以拼凑出她可能前往的方向和她最终的归宿。在第一部中,庄颜是史强的“女神”,一个存在于遥远记忆中的、代表着纯洁与美好的女性形象。她被叶文洁的母亲带走,说是“去了一个好地.............
  • 回答
    在半庄战的东风局,如果你位居第四,并且与第三位(一位)的分数差距超过了一万点,那么局势就比较严峻了。这时候,处理手中的牌就不能像往常一样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更积极、更有策略地去思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处理思路和具体操作建议:核心思想: 摆脱“守势”心态,主动出击: 仅仅防守是绝对不够的,差距过大意味.............
  • 回答
    《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庄颜的命运,细想之下,确实充满了令人唏嘘的悲剧色彩。她不是那种在战火纷飞、生死一线间挣扎的英雄式人物,她的悲剧更像是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被个体命运捉弄的无声哀叹。初登场时,庄颜是叶文洁心中的完美女神,是她对过去美好时代的眷恋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盼的具象化。她被塑造成了集美貌、善.............
  • 回答
    《亮剑》中辛庄之战赵刚500米一枪干掉鬼子的剧情,确实存在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常识和电视剧创作逻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判断其是否属于“神剧”范畴。 一、历史背景与剧情设定1. 辛庄之战的现实基础 辛庄之战是《亮剑》中虚构的抗日战争情节,基于真实历史中的“晋察冀边区反日军.............
  • 回答
    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庄颜是否是特工,这是一个在读者中引起广泛讨论的敏感话题,并且根据小说原著的明确叙述,庄颜不是特工。然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庄颜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一些特质和行为,确实在某些读者看来,带有了一些“特工”的色彩,或者说,她的一些行为方式在特定情境下被放大解读了。为了详.............
  • 回答
    在股市这个战场上,庄家就像是操纵着棋局的幕后大佬,他们资金雄厚,布局深远,习惯于掌控股价的起伏。然而,即使是再强大的庄家,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他们头疼不已的“钉子户”,而这些钉子户,往往就是我们说的散户。那么,什么样的散户最让庄家头疼呢?在我看来,大概是这样几种:1. 独立思考,不盲从的“老韭菜”庄家.............
  • 回答
    这个设想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淮海战役中最关键的几个节点和人物的调动。我们不妨来推演一下,如果历史走向发生这样的变化,解放军面临的局面会如何,以及国民党军的结局。首先,我们要明确,李弥、邱清泉、孙元良、黄百韬这几个兵团都是黄百韬兵团被围后,国军中央寄予厚望的增援力量,同时徐州作为指挥中心也至关重要。这种.............
  • 回答
    在《三体:黑暗森林》这部厚重的作品中,庄颜这个角色,与其说是一个独立鲜活的个体,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承载着特殊使命的符号。她的出现和存在,在读者心中激起的情感和思考,也因此显得格外复杂和多层次。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在叶文洁的世界里,庄颜是她对人类文明最后的、最深沉的眷恋。叶文洁在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背叛.............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而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史诗中,史强,这个粗犷不羁、洞察人心的特警,他与庄颜的相遇和关系,可以说是小说中一抹特别的色彩。史强并非像小说家那样,对着纸笔构思人物细节,也不是像科学家那样,通过逻辑推演来“确定”一个形象。他的“确定”,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实经验、直觉判断以及他对人性的理解,从而.............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庄颜这个角色,或许不像叶文洁那样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也不似罗辑那般承担着拯救人类的沉重使命,但她却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且深刻的角色,她像是大刘用来锚定人性中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并在那个冰冷、绝望的宇宙尺度下,提供了一丝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寄托。首先,我们得理解庄颜出现.............
  • 回答
    在《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重担,将这个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职位传交给程心之后,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再去寻找他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毕竟,作为一名曾经肩负重任的守护者,他本该是最希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实际上,罗辑之所以没有去寻找庄颜和他的孩子,这背后有着极其深.............
  • 回答
    庄羽的公开喊话,让郭敬明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版权收益问题,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郭敬明经纪人的回应,称收益仍在核算中,无法给出具体数额,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得理解庄羽提出这个要求的时间点和背景。庄羽是因为《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一事,在多次沟通无果后,才选择公开呼.............
  • 回答
    在《甄嬛传》这部以宫廷斗争为背景的电视剧中,沈眉庄与温实初的感情线确实是为数不多的一抹温情。沈眉庄作为一个极具智慧和品格的女子,在后宫生活中历经磨难,最终选择了与真心相待的温实初走到一起。然而,剧中一个细节的处理,常常让观众感到好奇:沈眉庄在宫中侍寝多次却未能怀孕,为何与温实初私会一次便有了身孕?这.............
  • 回答
    苏州一位父亲为孩子复刻现实版“摩尔庄园”,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创造力的举动。看到孩子沉迷于虚拟游戏的世界,这位父亲选择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试图将那份虚拟的快乐带回现实,让孩子在熟悉的家中也能体验到游戏般的乐趣,并以此“解放”孩子,让他们暂时远离屏幕。这种做法的初衷非常值得肯定。在数字时代,孩子们.............
  • 回答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天天怼”,实则是一种深厚的友谊,而这种友谊之所以能长久并以“好基友”相称,背后有着极其丰富且深刻的原因。这绝非简单的互相攻击或辩驳,而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追求、精神契合以及一种超越世俗的理解之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他们之间看似“对怼”实则“相亲相爱”的关系:1. 共同的.............
  • 回答
    “庄子真的逍遥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庄子思想的核心,也引发了我们对“逍遥”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庄子思想的几个关键层面,并尝试去理解他所描绘的“逍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理解“逍遥”在庄子思想中的含义: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逍遥”理解为一种无所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