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宅左」是怎样产生的?

回答
“宅左”这个词,说起来颇有趣味,它不像“左派”或“右派”那样有着清晰的政治哲学源流,更多的是一种民间自发的、带着些许戏谑和自嘲意味的标签,用来形容一群拥有特定生活方式、思想倾向和网络行为的人。要说“宅左”是怎样产生的,这背后其实是社会变迁、网络文化兴起以及特定人群心态演变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首先,咱们得说说“宅”。“宅”这个概念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日本动漫和游戏文化。最早的“宅”字,在日本就是指代对某些事物(比如动漫、游戏、偶像)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并且沉迷其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疏离的人。后来这个词传到中国,也大致沿用了这个意思,就是形容那些喜欢待在家里,沉迷于二次元、游戏、网络世界,相对不擅长或者不愿意参与现实社交的人。这群人,他们可能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具体到生活方式上,可能就是日夜颠倒,三餐外卖,与屏幕为伴。

然后,“左”这个词,在政治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倾向于进步、平等、社会公平、批判现有体制的思潮。在中国,历史原因使得“左派”这个概念有着更复杂的内涵,但大致上,它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某种警惕,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以及对普通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那么,“宅左”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这主要是在近些年,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一些“宅”的群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同时也接触到了各种社会信息,包括贫富差距、阶级固化、劳动权益等等。在接触到这些信息,特别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部分“宅”的群体,他们开始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一些进步主义或左翼的理念结合起来。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平时沉迷于ACG(动画、漫画、游戏)世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感觉自己不被主流社会所理解,或者在就业、生活压力上感受到不公平。当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左翼的理论,比如强调平等、批判压迫,更能触动他们内心的某种感受,更能解释他们所经历或观察到的不公平现象。

所以,“宅左”的产生,更像是“宅”的生活方式和“左”的思想倾向在特定人群中的一种奇妙融合。他们可能依旧是“宅”的,热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定走上街头游行,但他们会在网络上活跃,发表评论,参与讨论,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这种结合有点像是一种“宅化的左翼表达”。他们的“左翼”不是那种传统的、有组织的政治行动,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上的言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资本的某种敌视,对“社畜”心态的共鸣等等。他们可能转发一些批评性文章,评论一些社会事件,用一种比较年轻、比较个人化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政治立场。

而且,“宅左”这个标签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自嘲和反讽。因为“宅”往往被看作是脱离现实的,而“左”又常常与行动和现实关怀联系在一起,所以“宅左”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既有对现实的疏离,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总的来说,“宅左”的产生,是网络时代背景下,一些喜欢虚拟世界、同时又对现实社会不公感到不满的年轻人,将两者的元素融合,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份和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政治派别,更像是一种在网络空间中浮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文化和思想特征的亚文化群体。他们的存在,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一些年轻人对现实的疏离感,以及他们通过非传统方式参与社会讨论的愿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特色的末世论,利用左翼话语体系的左赫迪/全能教罢了。

左壬的思维,很接近一神教中的福音,耶见,全能,东闪,马赫迪等末日派别。其着重点是末日之前得拯救,不信主必下地狱,虚幻的末日>左。所谓“左”的成分,只是作为其末日理论的根基而已。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喷了

宅左怎么产生的?因为宅右你们在知乎上见不到啊!

翻墙去推特上看,顶着动漫头像的极右远邪一大堆,那边宅右才是主流好不好?不然恶俗维基怎么来的?

这就是个典型幸存者偏差,有那么多可解释的吗?

user avatar

拟提出一个新概念,“左厨”,以形容如今中国大多数(而非全部)的宅左的状态。


“左厨”的主要变现形式是以下几点:

1,热衷于键政,而对实际性的左翼思想传播活动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

2,当与其他思想左倾的网络用户,产生不同意见时,常用沟通手段不是求同存异,而是公开或私下开除对方左籍

3,并没有,或很少自己仔细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哪怕是毛泽东选集,所学左翼知识基本来源于大学老师的教授、知乎或其他网络平台

4,接第3条,把主要时间花在网络平台中毫无意义的内耗上,很少把时间花在独立思考、研读经典或参与实际社会活动上

5,普遍性的“左派幼稚病”,“认为”某些群体“应该”有阶级意识,“认为”某些人“应该”支持左派,“认为”某些国家民族“应该”是下一场革命的舞台,主观臆断或对二手资料的依赖严重,缺乏实事求是精神和调查精神

6,接第5条,在某些“左厨”中表现出的进阶“左派幼稚病”,即:不认为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自己应当向人民群众学习,而是应该让人民群众学习象牙塔中的他们(这种思潮在知乎的叫法似乎是“扩大象牙塔”)


在我看来,“左厨”只是左翼思想爱好者而已。我们并不能要求每一个喜欢打篮球的人都能参加NBA,因此在宅左中亦是如此。我们同样不能因为某些人符合了“左厨”的标准而开除他的左籍,这是极其无聊的做法。在几个知乎左群呆了一阵之后,我现在觉得可能在某些“左厨”心中,知乎比马列更重要吧?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要明确个概念。题主是2014年提出的这个问题,那这个提问里说的“宅左”就是指的是三合一的“ブサヨ”一词(ブサヨ一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蔑称),而不是现在多被你乎人用于自嘲的“宅左”一词。

根据我的印象,日本的“ブサヨ”真的属于一个很奇怪的群体,是那种诡辩能力尚可但是理论水平很低的群体。举个例子,曾经在日雅上看到过一个人问“为什么德国能解禁集体自卫权而日本不能呢?”,而某个ブサヨ的回答的是“因为德国是德国所以能”(当时为了确认是不是我水平有限理解错了,我还特意拿原话请教留日的同学是不是这意思,结果同学的回答证明“ブサヨ”的理论水平真的很低)。

所以,“ブサヨ”一词对应到国内,就应该指的是喜欢动漫的“小O红”、“兔O将”、“自O五”或者是“键盘OO者”(因为这些人真的理论水平和“ブサヨ”一样蛮低级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宅左”这个词本身引入国内就是用来批判以上几个群体的。

为什么这个词会引入国内用于批判喜欢动漫的“小O红”、“兔O将”、“自O五”或者是“键盘OO者”呢?首先得了解当时的背景。

在当时,国内的部分网络左翼受到日本ACG的影响,喜欢将一些ACG作品的名句/场景进行再创作,用到了网络政治之中。比如说著名的“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原本是田中芳树在《银河英雄传说》里所写的一句台词。这本小说是一本歌颂人类民主思想的小说,一度号称“美分制造机”,却在民间某人以及某些群体的刻意运作下,一度成为了某个渲染极端国家主义、鼓吹强权政治的所谓“左翼漫画”的“经典台词”。

这股风潮还一度在席卷了国内的大型媒体,CCTV在播放新闻时还一度破天荒的使用《名侦探柯南剧场版 贝克街的亡灵》里的一段剧情作为素材用于讽刺日本政治,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在这些推力的作用下,传统的ACG圈不可避免的出现泛政治化的局面,某些完全没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人,也在受到影响之后迅速的转向自称为“左翼”(当然,这点和国内传统的“左=好”的教育也离不开)。自然而然的,用于批判这些人的“宅左”一词(或者是中国版的“ブサヨ”一词)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说某个开创了嵩学的昭和人士急匆匆的跑进来丢下一个批判左翼乃至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就走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一件事。要知道,在这个问题提出的2014年,“宅左”不仅是一个骂人的话,而且这时“宅左”所代指的群体压根就不左也不马。

如果硬要做个类比的话,某个昭和人士的这一做法就好比拿着因为日本人频繁使用而贬义化的“O那”一词去怒骂还没来得及入关的印度人:“都怪你们印度人发明‘O那’一词用来辱骂中国人”一样可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