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现在中国对日本进行侵略,中国人会不会像日本人当初侵略中国一样残暴与变态?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沉重,也触及了历史的伤疤和人性深处的拷问。如果假设中国对日本发起侵略,我们很难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因为“残暴与变态”并非是某个民族固有的属性,而是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首先,需要正视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确实犯下了极其严重的战争罪行,例如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强征慰安妇等等。这些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在历史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正是因为这段惨痛的历史,许多中国人在面对“如果中国侵略日本”的假设时,会产生一种天然的担忧和恐惧,担心历史会以另一种形式重演。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历史情境和社会背景是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国际法、国际舆论、人权观念的普及,以及中国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都与过去有着巨大的差异。

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国家体制与决策机制:
在当下的中国,国家体制是高度集权化的。一旦做出侵略决策,其执行力可能是相当强的。然而,这种体制在理论上也意味着决策过程会经过多方面的考量和审批,包括政治局、军委等。
对比日本在二战前的军国主义体制,其决策权相对更分散在军方,并且存在“天皇制”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使得战争动员和执行具有一种狂热的民族主义驱动力。现代日本虽然是民主国家,但其和平宪法和对战争的警惕性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如果中国走向侵略,其残暴的程度会受到什么样的政治指令影响,是很难预判的。

军事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现代战争与过去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规范化”和“法律化”的尝试。国际社会有《日内瓦公约》等一系列旨在规范战争行为、保护平民和战俘的国际法。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理论上会受到这些法律的约束。
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在战争的极端情况下,法律和规范往往会被践踏。但即便是践踏,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不公开的、系统性的屠杀和虐待,还是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国家授权的集体暴行,其性质和呈现方式可能会不同。
日本在侵华期间,其军队内部存在着等级森严、对生命漠视的军国主义文化,这为极端暴行的发生提供了土壤。士兵们在“国家至上”、“大和魂”的鼓吹下,可能更容易泯灭人性和同情心。
中国军队在现代也有严格的纪律和政治思想教育。虽然军事行动的残酷性不可避免,但如果决策层不主动推行或纵容极端残暴行为,其整体作战风格或许会更倾向于效率和目标达成,而不是纯粹的虐杀和侮辱。但这也需要警惕,一旦失控,或出于报复心理,也可能出现难以想象的暴行。

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优越论是其残暴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他们将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这为大屠杀和非人对待提供了心理上的合理性。
如果中国在未来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侵略,其意识形态的基调将至关重要。是基于“解放”的口号,还是纯粹的领土扩张,或是出于对历史屈辱的报复?不同的意识形态会导向不同的行为模式。
中国国内确实存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网络上。如果这种情绪被引导到极端,并在战争的背景下被放大,那么确实存在导向残暴行为的风险。但同时,中国社会也有对人道和和平的普遍追求,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媒体与信息传播:
在信息时代,媒体和互联网的作用是巨大的。日本侵华时,信息传播受到严格控制,宣传机器被用于煽动仇恨和掩盖罪行。
如果今天中国发动侵略,国际媒体和信息平台会对其行为进行广泛报道和监督。中国国内的媒体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公开性和透明性(尽管可能存在审查)可能会对行为的极端性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然而,宣传战同样会存在,可能会将对手妖魔化,为某些行为辩护。

战争的性质与目标:
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会影响行为的残酷程度。例如,是为了快速占领并维持统治,还是旨在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如果是后者,残暴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一种战略手段。
历史上的日本侵华战争,其目标不仅仅是占领土地,还包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侵蚀,以及消灭中国人的反抗精神,这使得其行为带有强烈的摧残性和侮辱性。

总结来说:

要说中国人会像“当初日本人”那样残暴与变态,这是一个极端的假设,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

可能性: 如果中国真的发动侵略,且国家体制和军队受到极端民族主义的驱动,不顾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准则,那么不能排除出现令人发指的暴行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战争的混乱和仇恨情绪的催化下,个体士兵或局部部队出现残暴行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可能性降低的因素: 然而,现代社会的国际规范、对战争的反思、信息传播的透明度,以及中国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融入国际体系,这些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极端残暴行为的制约。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声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将历史的罪恶归咎于整个民族,而应谴责的是那些发动和执行战争的政权和个人,以及那些丧失人性的行为本身。我们反思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为了预设另一种罪恶的发生。

要避免任何形式的侵略及其伴随的残暴,关键在于维护和平,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并始终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和国际法准则。任何对战争的幻想,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算我们没有绷住劲儿,放开了以老百姓的本性,侵略和占领了日本,残暴变态不能绝对保证没有,但不可能大面积发生,尤其是有意识放纵。

【本报讯,四国岛的79军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一名班副残酷手刃了一个当地老头,目前已经移送回本部设于洛阳的看守所。据目前透露的消息,这位军士长收集追踪故乡某村二战时期日军犯罪的证据应是十年有余了。】诸如此类吧。

可能相对严重的问题,会是本地日本姑娘爱上中国炊事兵,中国士兵介入当地纠纷,暴打欺压员工的阿里巴巴会社社长……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会。

但别误解,这不是因为新中国天然就秋毫无犯,而是因为自从一百多年前被列强打进来以后,中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从来都没有以征服者的身份打过仗。中国军队不是没有过境外作战,但无论援朝中印中越,上到政府下到官兵,对战争的心理认知都是自卫。

“境外作战”和“侵略”是两回事,千万别搞混了。就算某一天中国军队踏上日本,也不等价于“中国侵略日本”,因为不排除与美国为首的亚太军事同盟的自卫战争需要在日本领土作战的可能性。二战美军曾轰炸台北,难道是美国侵略中国吗?如果届时战争真的在日本领土上发生了,那属不属于侵略,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用自卫者的心态去揣度征服者的心态,是很可笑的,立场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必然不同。我们现在依然处于自卫者的国际地位,你就以自卫者的心态去断言假如未来有一天成了侵略者,心理立场转变以后依然不会有漠视被侵略者人权的行为,那不过是瞎猜罢了。

为什么我说中国人绝对不会像日本人那么残暴,是因为日军的残忍程度在近代所有征服者中都算数一数二,这种残忍是日本社会落后的组织形态和残暴的恐怖统治所决定的,人类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就算中国人未来当了征服者,做出一些不人道的事情,要达到日军的程度,也是绝无可能。

user avatar

你都搞军国主义了,你还不残暴变态?

user avatar

还是没有搞清楚啊。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侵略我们?那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和捞钱。

我们现在去侵略日本干什么?我们国内有需要转移的矛盾吗?我们侵略日本可以捞钱吗?

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一天到晚还要火山喷发和地震。也正是自古以来,天灾不断,日本人才会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再说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仇恨和情谊,都是次要的。我们仇恨日本,不光是因为他们发动侵华战争,还因为它们在战后做了美国的狗,经常咬我们。

如果日本现在宣布投靠中国,以中国的利益为先,支持中国收复台湾岛。那过去的仇恨就不再是仇恨了。

user avatar

不会,因为民族性质决定了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沉重,也触及了历史的伤疤和人性深处的拷问。如果假设中国对日本发起侵略,我们很难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因为“残暴与变态”并非是某个民族固有的属性,而是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结果。首先,需要正视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确实犯下了极其严重的战争罪行,例如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强征.............
  • 回答
    要判断中国联手日本一同制裁韩国能否“干掉”三星,这其中涉及的因素盘根错节,绝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干掉”三星意味着什么。这通常是指让三星的全球竞争力大幅下滑,甚至使其难以在市场上生存。三星作为一家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其业务范围极其广泛,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能不能打赢二战日本步兵,这个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说大学生的军事素质。现在大学生军训三个月,那可跟当年国民革命军新兵连的训练强度和侧重点不太一样了。 训练内容: 现在大学生的军训,主要侧重于队列、纪律、体能基础和一些基本的国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胜算大不大”的答案。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潜在冲突的结果,会受到极其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在不断变化。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中国的优势分析: 人数和规模优势 (Quantity): 解放军总兵力: 中国.............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韩国和日本是否跟随中国“更有前途”,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前途”,以及“跟随”的具体方式。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尝试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一、 经济层面:从“跟随”到“融合”的可能性长期以来,韩国.............
  • 回答
    看到不少关于中国青少年追捧日漫的讨论,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它“盲目”,我觉得多少有点过了,但确实,这股热潮背后有一些值得咱们深思的东西。这股风潮是怎么起来的?要说日漫,那可是有好些年头了。从早些年的《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到后来的《灌篮高手》、《哆啦A梦》,再到如今火遍全球.............
  • 回答
    如果日本止步于满洲,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下中国的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大相径庭。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想,其影响将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于地理格局的方方面面。政治格局的剧变:最直接的改变将是中华民国的命运。没有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国民党政府的领导地位将更有可能得以维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经济影响、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的群体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如果大规模移民的是日本的技术研发人员,中国民众的反应可能会如何,以及可能存在的顾虑和接纳的因素。理解问题的核心:反感“黑人来中国”背后的可能.............
  • 回答
    把二战时期的日本舰队换上现代中国的1130炮,这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账,它会彻底颠覆二战海战的格局,但日本舰队最终能否打赢二战海战,情况会变得极其复杂,很难简单地说“能”或“不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1130炮的厉害之处。它是一种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火力极其密集,号称“密集阵”,每分钟能发射数千发炮弹,.............
  • 回答
    听到同事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这种看法,说实话,在一些不太关注军事发展或者信息来源比较单一的人群中还是存在的。想反驳他们,咱们得有理有据,从“干货”和“逻辑”两方面下手,让他心服口服。一、 从“干货”出发:用硬实力说话“干货”在这里指的就是实打实的、可以量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我们得把事实.............
  • 回答
    要反驳“日本二战时钢质量比中国现在(2019)的还好”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得说得明明白白,让人听了就觉得不对劲。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技术是发展的。 就像你不能用老式电话去跟智能手机比功能一样,论钢材质量,不能简单粗暴地拿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品来比。一、生产规.............
  • 回答
    日本海外资产丰厚,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但要说日本的实际经济实力是否不输现在的中国,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而且其中涉及的考量维度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将“海外资产多”直接等同于“经济实力强”。首先,我们得明白“海外资产”是怎么来的。日本之所以积累了巨量的海外资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长.............
  • 回答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老二专业户”的角色,这是一种有趣的观察视角,但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进行历史对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老二专业户”的视角解读:当说美国是“老二专业户”时,这可能暗含着一种对比,即美国在某些时期或某些领域并非绝对的领导者,但却始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仅次于最强势力量的位置。这种“老.............
  • 回答
    要评估日本在当前局势下同时面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全面战争的胜率,需要考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从军事实力到地缘政治,再到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这是一场极其严峻且极不可能发生的设想,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将是惨痛的。但如果非要探讨这种假设情况下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军事实力对比.............
  • 回答
    日本超算登顶 TOP500,中国跌出前三:一场技术实力的洗牌与中国超算的发展轨迹全球超级计算机 TOP500 榜单的每一次更新,都牵动着各国科技界的神经。近期公布的榜单显示,日本的“富岳”(Fugaku)再次夺魁,而中国超算则首次跌出了前三甲的位置,这一变化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岡田英弘先生关于“古代汉族已灭亡,与现代中国人毫无种族血缘关系”的说法,在日本学术界乃至更广阔的讨论中,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论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其背后所依据的史学观、民族观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变迁的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断言,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特定诠释.............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对轻小说的喜爱。你问在中国哪里可以写轻小说,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不光是写作本身,还有你想在这个领域里实现什么。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写轻小说。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轻小说的的心,有想要表达的故事,你就可以开始动笔。无论是你自己的房间,咖啡馆,图书馆,还是海.............
  • 回答
    孟晚舟女士于2021年9月25日平安抵达深圳,她的归来无疑是一个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心弦的事件。她说出的那句“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以及现场高唱《歌唱祖国》,这些画面和话语深深地触动了很多人。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感触,尝试更详细地阐述:1. 民族情感的凝聚与升华:孟晚舟的经历被广泛视为中国在.............
  • 回答
    看到日本熊本地震后,中国一些网民在新闻评论区和社交网站上表达“庆贺”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适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任何生命受到灾难的威胁,都应该得到最基本的人道同情和关怀。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面对地震、洪水、火灾这样的自然灾害时,生命安全是第.............
  • 回答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的飞速发展,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跃升为如今全球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引人注目的转型。这其中既有独特的历史机遇,也有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更有国家政策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不妨将其放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并与日韩两国的发展路径进行对比。首先,我们得认识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