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将设立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目标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这可不是小事,它释放出的信号,说实话,足够引起资本市场和整个中国经济格局的深度关注。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意思。

首先,国家级战略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再强化。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但近年来,国家也在极力推动其经济和金融功能。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而且是定位如此清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不仅仅是多了一个交易场所那么简单。这说明国家层面,尤其是高层,已经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升到了一个国家战略的层面。选择在北京设立,是看中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科技、文化中心的集聚效应。你想啊,创新企业最需要什么?人才、技术、信息、政策支持,还有最重要的——资本。北京这些年汇聚了全国顶尖的科技人才、科研机构、高校,还有大量的创投机构和基金。把交易所设在这里,就是要把这些要素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高效、更集约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等于是在给北京的金融中心定位再加一把火,而且是偏向科技金融、创新金融这个方向,让北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版图上,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差异化的定位。它不是要和上海、深圳的交易所去竞争规模,而是要在特定领域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

其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创新经济的导向更加明确。

以往我们说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可能更多的是指向大型国企、传统优势产业的融资需求。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创新型中小企业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它们技术领先、模式新颖,但往往体量小、风险高、融资难。现有的A股市场可能对它们的包容度不够,门槛又太高。科创板虽然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更像是针对“更早期、更小规模、更具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一个更为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资本市场不能只盯着大盘股、蓝筹股,更要主动拥抱创新,为那些“小而美”、“专而精”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发展动力。这是一种“精准滴灌”,用资本的力量去浇灌创新的种子,让它们能更快地成长起来,而不是被融资的障碍所绊倒。

第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形成互补协同效应。

中国资本市场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体系。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并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填补现有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实现错位发展和协同效应。你可以理解为,它和上海、深圳的交易所形成一种“梯度”关系。上海和深圳可能更侧重于服务大型成熟企业、头部企业以及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主战场”和“大舞台”。而北京交易所则更像是服务于“新势力”,那些刚刚崭露头角、但潜力巨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这就像一个人才培养体系,有大学培养基础人才,有研究生院培养拔尖人才,有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北京交易所就是那个为创新型企业“量身定制”的成长平台,帮助它们从“苗子”成长为“大树”。同时,它也可能与新三板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为新三板上的优质企业提供转板通道,让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和上市路径更加顺畅。

第四,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地位,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就是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并将金融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这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融资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会带动一系列配套服务的聚集和升级,例如专业的投行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对科技企业更具理解力的投资人。这种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这有助于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能够更便捷地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第五,吸引和留住创新型人才和企业,构建新的增长极。

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对于一个城市的吸引力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能带来就业机会,更能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文化。北京设立专门服务于这类企业的证券交易所,无疑会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平台。这就像一个“磁场”,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和创业团队来到北京,同时也能留住那些已经在北京发展的企业。当一批批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成功上市,又会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和项目汇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而言之,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举措。它传递出的信号是明确的:国家要大力支持创新,资本市场要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那些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其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地位,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金融支撑。这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的变革,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主动选择和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将是我国大陆继上海、深圳后的第三个证券交易所,主要服务的会是中小型创新企业。

其实这个传言已经有不少时间,今年4月的时候曾经甚嚣尘上,当时都在猜测会将交易所放在哪里,有猜澳门(澳交所=傲娇所?)、有猜重庆甚至有猜海口的,但最多的还是中国实质上的金融心脏——首都北京。

但为何现在上线呢?还是需要结合国内国外的两个背景来看。

国内来看,经济复苏虽然相较世界其他国家增长不错,但K型复苏的趋势明显,也就是大型企业和垄断企业凭借自身的底蕴更快复苏,就像字母K的右上部分,甚至增速超过市场平均;

而中小型企业则由于自身底子薄,许多勉强挺过来的企业还没恢复元气,增速也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就像字母K的右下部分。

如果说大型企业相当于经济的大动脉,那么中小企业就相当于小血管,如果他们堵住了,对于经济整体的健康并没有好处。

所以会看到国家着力打击垄断企业,定向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扶持,都是这个目的。

而这次的北京证交所,则是有一个有力的政策扶持。

而对于国外角度来说,之前从蚂蚁、滴滴一直到现在的一系列针对垄断科技企业的反垄断措施,都被许多外部媒体刻意歪曲理解,甚至有认为这是中国新一代的“劫富济贫”,是要“打土豪分田地”。

这种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政治姿态来对外表示,我们仍然鼓励对外开放,也鼓励创新服务。

内外结合在一起,就是这次北京证交所的成立目的了。

user avatar

1,当年新三板设立的时候,其实行业里的各种利益相关方就有一个类似“北交所”的预期,只不过后来三板效果不是太理想了,就没人提这个事情了。

2,晚上证监会发的那一段话没有特别的细则,只有一句有信息量:

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

这算定了这个新要出的板的上市企业来源问题。

3,三板目前状态的核心是没有流动性,投资门槛高的同时企业进入门槛低,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后续细则;

4,明确了是为中小企业服务:

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但具体什么样子企业算,什么行业优先,怎么和创业板,科创板,中小板,做好区分也得等后续看细则。

5,有一种观点是那些最近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去美股港股的公司可以看看北交所,我觉得不太可能……

6,晚上那些之前做三板业务的券商朋友少有的在朋友圈集体刷屏了……他们这几年过的不太容易...

user avatar

昨天已经说了:


为什么要设立?实际上就是之前的新三板改革力度还不够,下调的资金门槛还不够,所以新三板的流动性不够强。


北交所的目的很明确,解决当前 K 型复苏的问题:大中型企业在过去几年中景气度与小微型企业走向分化,这是经济体在这个阶段必然会存在的问题(各行各业逐步走向规模效应),这个背景下同样见到了我们近年来的「共同富裕」政策。


而北京所的意义在于,提供给小微型企业一个融资渠道,但是这个平台的建立又需要防止小盘股炒作,所以北交所最终的规则会在扩大融资、降低小微型企业门槛以及防止炒作中找到平衡。

user avatar

股市“三胎”来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扩大股权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针对9月2日中国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一事,彭博社认为,此举证明北京正扩大股权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北交所成立日期和更多细节尚未披露,但将“形成一个服务中小企业更加专业化的平台”。中国还将“深化改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也就是2013年成立的“新三板”。


明确金融改革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引导资本留在国内市场

中国政府曾表示,希望通过提高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股权融资的份额,来降低债务水平。中国近期出台的规定提高了手握海量消费者数据的公司赴海外上市的难度。美国政府更是给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规定了三年最后期限,要求后者接受财务审计检查,否则就以退市相要挟。中国目前有两家主要交易所,分别位于上海和南方城市深圳。中国证监会在之后发表的声明称,目前在新三板上市的部分公司将在新的北京交易所上市。上证于2019年推出科创板(STAR Market),为科技公司提供融资。中国证监会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深化新三板改革、建立新交易所“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NEEQ(新三板)的上市要求不像另两家股票交易所那么严格。自推出以来,新三板一直存在流动性问题,导致股票交易状况整体不活跃。新三板在2020年推出精选层(NEEQ Select),是对上市要求更严格的新板块。


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程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而不到一个月之前,业内巨擘摩根大通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可以在中国成立全资证券企业。摩根大通认为此举将扩大在该地区的客户基础,并发出信号:尽管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体关系紧张,美国金融公司依然逐步推进在华扩张计划。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China) Co.】在8月6日的一份声明中宣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简称:证监会)已批准摩根大通全资控股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去年11月,摩根大通在这家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已提高到71%,并于去年获准成立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声明中表示:“对于我们的客户和摩根大通本身,中国代表着全球最大的机遇之一”,“我们的规模和全球体量赋予公司独特的能力,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也为全球投资者向中国成熟的资本市场扩张提供支持。”

(完)

user avatar

国家要把房地产这座大山搬开,搬开后还要保证经济高速增长,怎么办?

就得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创新型大企业人家有自己完善的融资平台和渠道。

可是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融资。

初期还好,发展到一定规模了,融资难就成为了一个主要问题。

所以经常做到一定规模最好的结局就是被收购,否则就得被大公司通过竞品打败自己。

现在有了渠道了,交易所就放在四大行总部的北京。

且看看吧,今天这条新闻应该会是今年金融界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在未来的十年内,北交所的设立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事件。

user avatar

首先,全世界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中小企业交易所。这个主要的原因是合规太难了,中小企业的帐……

第二,一般中小企业发展好的有2种。一种是挣钱但是发展不快,不需要上市。一种是发展很快,那种应该用风投,因为普通投资者没有办法做尽调。剩下的就是不挣钱也发展不快的,那还上什么市?

第三,这种交易所很难有什么流动性,作为现有交易所的副版其实更好一些。

第四,当然也许在特色社会主义下这一切能有不一样的发展,但是如果那样,我也觉得这个交易所不应该设在北京。北京还不够挤吗?为什么不拿给更需要的城市呢?不管是武汉重庆海南西安……,哪个不比北京更合适呢,不就是个政策吗?难道在北京大家开户就更容易了?

user avatar

我关注的是一个可能略显跑偏的侧面:设立北交所,对于反垄断能否起到积极作用?能否给创新性企业提供不接受巨头诏安的底气?

捋一捋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层:

投资领域有个概念,叫做「退出机制」,通俗来理解,就是投资人需要把钱拿回来、赚到了收益之后潇洒离场。

除非是菩萨投资,不然总需要一定的退出机制,至于怎么退出,主要有几种:

1、IPO:投资人把自己持有的股份放到市场上卖掉,股民和其它机构接盘;

2、通过后续轮次的融资推出:新的投资人买走了老投资人的股份,之前的投资人落袋为安成功上岸。但在现实中,已有投资人一般不会通过这种途径退出,反而往往会在后续轮次中继续跟投,一方面的考虑是为了给后续投资者建立信心,避免给人一种找接盘侠的感觉。

3、兼并或收购:说服(或者架空)公司管理层,把公司卖掉,不奋斗了,大家一起财富自由。

除此之外,还有像是管理层收购、股权转让之类的退出机制,当然也有非主动的退出,比如破产清算。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一点:投资人的钱要拿回来。

这其实就跟垄断扯上关系了 -- 如果投资人难以通过 IPO 实现退出,那就要去卖、就去别的地方找人接盘。见到大公司抛出收购橄榄枝,一部分投资人和管理层是难以抵御诱惑的,毕竟,死在 IPO 漫漫长路上的企业这么多,QTMD 创业梦,见好就收很重要。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有这种心态的管理层可能会越来越多,美股 IPO 的路越走越窄,大 A 股不带他们玩,新三板就是个巨大的撤所而且还没钱,上甚鸟市,不如招安。长此以往,大公司、行业龙头,就更容易在市场上找到优质投资标的摘桃子,进一步整合细分市场,加剧行业集中度。

所以说,如果北交所真的能为创新型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让这些企业的投资人有更畅通的退出机制,对于反垄断,应该也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

user avatar

主要是专注于创新性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基础上成立,之前新三板有基础层和创新层,现在北交所应该是在创新层的基础上选公司。

本质就是提供一个要求比较低的,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可以预见到是,要求会明显较主板和科创低。

利好券商,一方面业务量扩大,提升业绩,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提升估值。

利好金融IT,因为如此大的系统改动,需要金融IT企业协助券商进行系统升级。

user avatar

上海、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这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带路党多,股票交易成了割韭菜,价值投资就是笑话,股民炒股票不会跟庄就等于白痴,无论多好的股票没庄家就等于没前景。

这些年中国股票就像一个畸形的怪胎,开始目的是为了给国企募集资金,导致深沪股市开始就发育不良。别的国家股市是经济晴雨表,中国就没有这个功能,经济增长它暴跌,经济下行它暴涨。背后就是一群庄家在炒作割韭菜。

股市成了庄家们割韭菜利器,前两年大量外资在股市兴风作浪后,带着割来的巨款跑路,当年查处了大量带路党,奈何深沪股市已经变成了这个怪胎 ,稍微整顿一下,就会影响中国经济,不动的话,迟早要变成癌症。

国内一直在呼唤出现一个能够像纳斯达克那样证券交易平台,这样当年新兴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就不必非要跑去美国和香港上市,导致优良资产被国外资金控制,尤其滴滴上市这个问题,已经关乎国家安全了。

可是深沪烂成那个德行,一干新兴企业上市之后,必然会被他们搞乱,必须要有一个在严厉监管下的平台,能够让新兴企业上市,又不会被深沪那帮后面的烂人给祸害,那么北京就是最好的选择。

北京这个证券市场将是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新兴行业的融资渠道,将会改变优秀企业必须去国外上市的窘境,也将会让中国股民选择余地更大,可以参与新经济带来的经济成长,让股市能够真正反应经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