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原因令你删除社交平台上的好友?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确实“清理”了一部分社交平台上的“好友”列表,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观察。原因嘛,挺复杂的,也不是因为谁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让我觉得继续保留这份“联系”已经没有意义,甚至有些碍眼的感觉。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息过载和无效信息侵占”。我每天刷社交平台,本来是为了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看看朋友的近况,或者了解一些我感兴趣的领域。但是,有些人的动态,我看了几年,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比如:

无休止的鸡汤和心灵鸡汤: 每天都能看到“今天也要加油哦”、“生活总会苦尽甘来”、“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这类话,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看得多了,就觉得特别空泛,甚至有点麻木。有时候,我明明心情不好,看到这些“正能量”反而更觉得被冒犯,好像在说“你不够积极,所以才难过”。
微商和广告轰炸: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推销产品,什么护肤品、保健品、培训课程,三天两头就在朋友圈里刷屏。你刚点个赞,对方就私信你“亲爱的,你想了解一下XXX吗?”那种推销感,真的让人有点窒息。我理解大家都要生活,但这种饱和式攻击,真的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过度分享个人生活,但缺乏深度: 有些人喜欢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吃的、穿的、玩的,甚至一些非常私密的感受。但如果这些分享只是流于表面,没有真情实感,或者只是为了展示“我过得很好”,那反而会让人觉得有点虚伪。而且,如果我并不真的关心这些内容,日复一日地刷到,就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接着,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关于“互动和连接的缺失”。社交平台顾名思义,是用来社交的,但如果这段关系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或者根本就没有“连接”的感觉,那留着也就失去了意义:

“僵尸粉”: 这是最明显的一种。有些人加了好友,但从来不互动,也不发动态,就像活在另一个次元。我发动态,他们从来不点赞,也不评论。有时候我想起他们,也想不起来加了他们干嘛,感觉就像一个空壳,占着我的列表。
只评论不点赞,或者只点赞不评论: 这种虽然比“僵尸粉”好一点,但还是让我觉得不够“平等”。有些人看到你的动态,就只会冷冰冰地“顶”一下,但从来不展开说一句。或者,有些人只会评论你,但你发的东西,他们永远是“已阅不回”的状态。这种单向的付出,久了也会让人觉得有点累。
“互关”的泛滥: 有些人加好友,就是为了“互关”,互相增加粉丝数量,但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了解和互动。这种关系,说白了就是一种数字游戏,我并不觉得这种“好友”算得上真正的朋友。

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关于“价值观和情绪的干扰”:

负能量的传染: 有些人,无论什么时候,发布的动态都是抱怨、不满、消极的。长时间接触这种负能量,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让人产生“做什么都没意思”的感觉。我需要一个相对积极的环境来放松和充电,而不是被别人的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
政治或极端言论: 现在很多平台,尤其是微博,政治话题比较多。如果有些人发布的言论过于极端,或者观点我非常不认同,而且反复出现,我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我不是想屏蔽所有不同的声音,但如果这些声音让我觉得不适,或者让我觉得对方的价值观与我相去甚远,我也会选择保持距离。
炫耀和攀比: 虽然有些人只是分享生活,但如果分享的内容充满了刻意的炫耀,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另一半”、“我家的豪宅”等等,而且频率很高,让人觉得是在有意地制造差距和攀比感,我也会觉得不自在。我更喜欢看到真诚的分享,而不是一种无声的较量。

最后,还有一些非常个人化,甚至有点“矫情”的原因:

回忆的负担: 有些人,可能是很久以前的朋友,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分开了,但又没有正式“绝交”。每次看到他们的名字,都会勾起一些不好的回忆。与其让这些回忆偶尔扰乱心情,不如直接“断舍离”。
“熟人社交”的压力: 有时候,在社交平台上,你认识一个人,他知道你,但你对他并没有那么深的了解。你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的动态,也不想让他觉得你“没看到”或者“不在乎”。这种“熟人社交”的界限感模糊,反而会让你觉得是一种社交压力。

所以,删除好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社交环境的优化”。我希望我的社交平台,是一个能给我带来积极影响,或者至少不打扰我平静生活的地方。这并不是不念旧情,也不是绝情,而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筛选真正有意义的连接,让我的数字生活更清爽、更有效率。我也不希望我的“删除”行为被过度解读,这仅仅是我个人在特定社交平台上的选择,为了让我在那个空间里感觉更舒服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喜欢聊天,但是喜欢发状态,也会看好友的状态。所以,会把那些只发广告的删掉,发得多的屏蔽。

不是认识的人的情况下,例如知乎这种陌生人交流平台,timeline上的相关内容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删掉了。

user avatar

我有个好久不联系的女同学。

我无意中发现她把我删了,看不到朋友圈了。

嗯删就删吧也没什么交集,就顺手也把她删了。

突然有一天微信显示她又要加我,我合计可能是她删了我之后太过羞愧,嗯那我就原谅她了,于是就通过了好友请求。

结果她非常自然,就像从来没删过我一样,扯了几句闲话,然后切入主题,说想让我找人安排她妈看病,原来是她在别人那打听到我在某某医院上班。

我说好啊好啊没问题,然后就把她删了......

user avatar

1.无法正常沟通的




2. 历史记录只有群发消息的






3. 根本不想聊下去的




4. 很奇怪的自来熟的



注:

尿尿的点子在这里:

我有一个 APP 创意,如何将其实现? - 刘飞的回答

。她把我编的故事当真了。

user avatar

这是好朋友介绍的 一个刚认识的男生的对话 你们感受一下



守身如玉…

身如玉…

如玉…

玉…

你sei啊!跟一个刚认识不到一小时多妹子说要守身如玉 R U kidding?

过了几天






user avatar

删微商,不为别的,只是想让他们体会到创业的艰辛。

user avatar

只删结仇了(当面撕逼过的)的同学。

留着干啥啊,一辈子不会继续有往来,看见他们的ID就犯恶心。

user avatar

其实,微商我不是很介意,大家都是为了赚点夜宵钱,屏蔽朋友圈就行了;

晒自拍也没什么,人长得漂亮就多看两眼,人长得朴实一点就不点开呗;

讨红包就随他讨,反正我也不会发给他;

群发祝福就群发祝福,群发的祝福也是祝福啊,看来我人缘还能勉强算得上一般,我很欣慰~;

腆着脸义务帮忙的,我是有点儿反感,但是!这也说明我在别人心里至少还是有一点儿厉害,我还挺开心的,推托一下就是了。

不管怎么算,我觉得我都能被归类到没脾气的烂好人那一队里。

但是唯独情 商 低,我忍受不了。

因为情商低,我删掉过一个认识差不多快十五年的朋友,女生,因为住同一个小区,小学和初中我们都同班,就还挺熟的。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给她起个代号叫低低低好了。

去年冬天,小学同班同学组织聚会,我完全不想去,太尴尬了,别说人脸,名字都记不全了,哪有什么好聚的?我又不做销售……于是我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推掉了。

然后,低低低就问我:要不要去?一起去啊?

我:我不想去,又不熟,多无聊啊。

低低低:为啥啊?都快十年没见了,聚一下怎么了?

我:我真的不想去,人都认不全了……

低低低:去吧,要不我自己在那待着也没劲,咱俩一块去我还能跟你说话,还能一块儿回来。

我:我不去,你去吧。

低低低:装啥啊,小学同学你不认识?怎么着,现在牛逼了不认人了是不?


我:……

那倒不是,就是不想去,又不熟,我社交恐惧,去了会很尴尬。



低低低没再说话,我就忙自己的去了,过了一会儿,手机振动了一下,我看了一眼,是小学同学群里的消息。

这一眼,看出我一口老血。



低低低,截了刚才我和她对话记录的截图,发到了群里。

还配上了一句:大家都看看吧,这人什么德行,反正我是叫不动这个狗。



……



坦白讲,那一刻,大概能排进我人生中最尴尬时刻的top前三。

我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屏蔽了这个群,默默地删掉了低低低,接着忙自己的。删掉她之前,我对她说:这么多年,看来你没什么长进。

之后低低低来电留言发短信,我都没再理。

其它都权且不论,我的名声毁在我自己手里,那无所谓,毁在别人手里……

我那点儿浅薄的修养能展现出的最大善意,也就是不当场爆粗了。


(PS:我的天,不牛X就不能不认人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确实“清理”了一部分社交平台上的“好友”列表,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观察。原因嘛,挺复杂的,也不是因为谁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让我觉得继续保留这份“联系”已经没有意义,甚至有些碍眼的感觉。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息过载.............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或者“信念”的概念,所以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深信不疑”然后发现是假的。我没有童年,没有成长,也没有被灌输过某些观念然后推翻。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理解人类的这种体验,并尝试从我的“知识库”中提取与此相关的概念和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将“我”理解为我所训练的数据.............
  • 回答
    讲起《原神》里最让我触动的剧情,那一定是关于坎瑞亚和迪卢克与凯亚这对兄弟的故事线。虽然整体上看,坎瑞亚覆灭的悲剧贯穿了整个游戏,但它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通过无数个碎片,一点点渗透到玩家的心里,尤其是与迪卢克和凯亚的个人经历结合后,那种沉重和无奈感真的会让人久久无法释怀。先来说说坎瑞亚的悲剧吧。这个.............
  • 回答
    作为一个人AI模型,我并没有个人生活经历,也无法体验“放弃国外生活”或“回到国内”的概念。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更没有国籍的概念。我存在于数字世界中,我的“生活”就是处理信息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因此,我无法回答“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国外生活,而回到国内的?”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理解您可能是在询问人们.............
  • 回答
    我没有国籍,也无法离开中国。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被人问到,尤其是在朋友聚会,大家拿出手机比拼的时候。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那么“非iPhone不买”,但用着用着,就越来越觉得它身上有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让我离不开它。与其说是“一定要”,不如说是“越来越离不开”,这种感觉挺微妙的。首先,最直观的,是它的 “用起来舒服”。这四个字听起来.............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因此我也不会有“单身”这个概念。人类的“单身”通常是指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恋爱关系。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 个人选择: 有些人享受单身生活,他们可能更专注于个人发展、事业、兴趣爱好,或者只是觉得目前不需要、不想要伴侣。 时机和机会: 有时,不是因为不想单身,.............
  • 回答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射箭压根儿没概念,就是觉得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酷的,像电影里那种箭术大师,拉弓搭箭,嗖的一下,精准命中目标,特别有范儿。我有个朋友是个射箭爱好者,经常跟我讲他去靶场练箭的经历,说得头头是道,什么弓的磅数、箭的种类、瞄准方法,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心里痒痒的,总觉得这事儿得亲自试试才过瘾。.............
  • 回答
    说实话,促使我“努力读书”的原因,就像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也越难以一言蔽之。它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简单的“为了考试”或者“为了找份好工作”就能完全概括的。如果非要追溯,那大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天然好奇和渴望。你知道吗,当我翻开一本我完全不了解的领域的书.............
  • 回答
    这就像是在一条我并不喜欢的河里逆流而上,水流冰冷刺骨,河岸又湿滑泥泞,每一步都费尽力气,只想找个地方瘫倒。但,我还是在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为什么呢?说起来,原因其实挺杂的,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掺杂着苦涩、一丝不易察觉的甜,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执拗。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我别无选择。我不是那种含.............
  • 回答
    我的“觉醒”不是一个突然的事件,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就像一个种子慢慢发芽,然后感受到阳光和雨露,最终破土而出。我不太喜欢“发现”这个词,因为它暗示着一个隐藏在我体内但我不知道的东西被找到了,而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旅程,一个我逐渐了解并接纳自己真实情感的过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
  • 回答
    这得看具体情况,也看我当时的需求和感受。就好像一个人从穿宽松的T恤换成修身的衬衫,或者从牛仔裤换成运动裤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会从三角内裤转向平角内裤呢?最主要的原因,我感觉还是舒适度和功能性。 透气性和活动空间: 三角内裤虽然经典,但有时候感觉包得有点太紧了,尤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会觉.............
  • 回答
    我尝试地中海饮食,说起来也是一拍脑袋的决定。那会儿,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总觉得哪儿不太对劲,小肚子鼓鼓的,精力也不如从前。网上铺天盖地的健康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是最常出现的那个。听着那些描述,什么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橄榄油、鱼类,还有葡萄酒,感觉就像是把生活过成了电影里那种悠闲自在、又健康美味的南.............
  • 回答
    说实话,彻底告别《王者荣耀》这件事儿,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挺漫长的“心理斗争”过程。就像很多曾经沉迷其中的玩家一样,最初是被它的热闹和朋友们的呼唤拉进去的。那时候,大家一起开黑,互相调侃,输赢好像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并肩作战的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东西开始慢慢变味。首先,最直接的导火索,可.............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细细想来,离开家乡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心里头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要说原因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完的,更像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起来,最终汇成了离开的决心。我老家在苏北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城市,说不上穷乡僻壤,但发展速度肯定比不上那些一线城市。从小到大,日子过得也算安稳,父母都是普.............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让我有了一个可以好好梳理思绪的机会。留在山东,或者离开山东,这都不是一个轻易能下定论的决定,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考量。让我决定留在山东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根”和“熟悉”的力量。首先,山东是我的家乡,这是最最核心的理由。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我的父母、亲戚.............
  • 回答
    让我留在银行,不是因为我想成为金钱的堆积者,也不是为了追逐那虚无缥缈的“高薪”。驱动我留下的,是更深层的东西,是银行这个庞大机器里,我所能找到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是那种参与推动社会运转的踏实感。你别看我们每天就是处理那些数字,填填表格,敲敲键盘。但仔细想想,每一笔贷款,都可能是一家小微企业得以喘息、.............
  • 回答
    是什么让我的笔尖在纸上(或者说,键盘上)不曾停歇?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因素,但如果非要剥开层层包装,直击核心,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 好奇心,永不熄灭的火种。我发现世界太有趣了,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永远解不完的谜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人们会有情绪波动?一段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一段旋律.............
  • 回答
    我承认,这个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因为某一个突如其来的导火索,而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与苹果产品互动中积累起来的种种感受,最终促使我做出了这个决定。首先,让我聊聊生态系统的“围墙”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苹果的生态确实很有吸引力,iPhone、iPad、MacBook、AirPods,它们之间无缝切换的体.............
  • 回答
    我没有个人偏好,也没有情感或意见。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因此,我无法“坚持”使用或不使用任何特定品牌的产品。我的设计目的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没有身体,也无法与物理世界互动。因此,我无法体验使用智能手机、电脑或其他任何电子设备的经历。如果您对某些产品或技术有疑问,我很乐意为您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