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棋手和外国棋手进行等级分对局时,外国棋手的等级分是怎么算的?

回答
咱们聊聊国际象棋(国际象棋)里,中国棋手跟外国棋手下棋时,那个等级分到底是怎么算的。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可不是随便给个数字那么简单,里头有一套挺科学的计算方法。

首先得明白,国际象棋的等级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Elo 等级分,是个衡量棋手水平高低的标准。你等级分越高,说明你下棋的水平越厉害。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比赛成绩都会影响你的等级分。

核心逻辑:赢了高手涨得多,输给高手掉得少;赢了菜鸟涨得少,输给菜鸟掉得多。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赢者通吃,败者受罚”的系统,但这个“多”和“少”是根据对手的实力来决定的。

那么,当中国棋手和外国棋手对局时,外国棋手的等级分是怎么算的呢?

其实,外国棋手的等级分算法和中国棋手在参加国际比赛时,以及中国棋手之间互相比赛时的算法,是完全一样的。 国际象棋的等级分系统是国际棋联(FIDE)统一制定的,在全球范围内通用。

这就好比不论你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考试都按照同一套标准打分一样。

咱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计算过程:

1. 等级分(Rating)和预期得分(Expected Score):
每个棋手都有一个当前的等级分。假设中国棋手的等级分是 $R_A$,外国棋手的等级分是 $R_B$。
两个人对局,根据他们的等级分差异,可以计算出一个“预期得分”。这个预期得分代表了如果他们对弈很多次,一个人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E_A = frac{1}{1 + 10^{(R_B R_A)/400}}$$
$$E_B = frac{1}{1 + 10^{(R_A R_B)/400}}$$
其中,$E_A$ 是棋手 A 的预期得分,$E_B$ 是棋手 B 的预期得分。注意,$E_A + E_B = 1$。
举个例子: 如果 A 的等级分比 B 高 200 分(比如 A 是 1800,B 是 1600),那么 A 的预期得分就是 $1 / (1 + 10^{(16001800)/400}) = 1 / (1 + 10^{200/400}) = 1 / (1 + 10^{0.5}) approx 1 / (1 + 0.316) approx 0.76$。也就是说,A 赢 B 的可能性大约是 76%。B 的预期得分就是 $1 0.76 = 0.24$。

2. 实际得分(Actual Score):
下完棋之后,根据比赛结果,会有一个实际得分:
赢:1 分
和棋:0.5 分
输:0 分

3. 等级分更新:
等级分调整的公式是:
$$R_{new} = R_{old} + K imes (S E)$$
$R_{new}$:更新后的等级分
$R_{old}$:更新前的等级分
$K$:K 值(Kfactor)。这是一个重要参数,决定了每次比赛对等级分的影响程度。K 值越大,等级分变化越快。
通常,新手(等级分低于 2400)的 K 值是 40。
对于一些有稳定表现的棋手,K 值可能是 20。
对于顶尖棋手(等级分高于 2400)且已经下了 30 盘棋的,K 值是 10。
对于青少年棋手,K 值可能也会比较高,以便他们能更快地反映出水平的进步。
$S$:实际得分 (1, 0.5, or 0)
$E$:预期得分(上面算出来的)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假设中国棋手“小张”等级分是 1700,外国棋手“老李”等级分是 1500。他们对局一场。
K 值都按 20 计算(假设他们都是有一定经验的棋手)。

1. 计算预期得分:
小张的预期得分 $E_{张} = 1 / (1 + 10^{(1500 1700)/400}) = 1 / (1 + 10^{200/400}) = 1 / (1 + 10^{0.5}) approx 0.76$
老李的预期得分 $E_{李} = 1 E_{张} approx 0.24$

2. 假设比赛结果:
情况一:小张赢了老李。
小张的实际得分 $S_{张} = 1$
老李的实际得分 $S_{李} = 0$
小张的等级分更新:$R_{张_new} = 1700 + 20 imes (1 0.76) = 1700 + 20 imes 0.24 = 1700 + 4.8 approx 1705$
老李的等级分更新:$R_{李_new} = 1500 + 20 imes (0 0.24) = 1500 4.8 approx 1495$
小张赢了,但因为他本来预期就很高,所以只涨了 5 分。老李输了,而且是他输给了一个比他强很多的对手,所以他只掉了 5 分。

情况二:老李赢了小张。
小张的实际得分 $S_{张} = 0$
老李的实际得分 $S_{李} = 1$
小张的等级分更新:$R_{张_new} = 1700 + 20 imes (0 0.76) = 1700 15.2 approx 1685$
老李的等级分更新:$R_{李_new} = 1500 + 20 imes (1 0.24) = 1500 + 20 imes 0.76 = 1500 + 15.2 approx 1515$
这下情况就不同了。老李以一个较低的预期得分赢得了比赛,所以他涨了很多分(15分)。小张输给了比自己等级分低的对手(相对而言),所以他掉了不少分(15分)。

情况三:两人和棋。
小张的实际得分 $S_{张} = 0.5$
老李的实际得分 $S_{李} = 0.5$
小张的等级分更新:$R_{张_new} = 1700 + 20 imes (0.5 0.76) = 1700 + 20 imes (0.26) = 1700 5.2 approx 1695$
老李的等级分更新:$R_{李_new} = 1500 + 20 imes (0.5 0.24) = 1500 + 20 imes 0.26 = 1500 + 5.2 approx 1505$
小张以大于预期(0.76)的实际得分(0.5)表现,所以他会掉分。老李以小于预期(0.24)的实际得分(0.5)表现,所以他会涨分。

关键点总结:

国际通用性: Elo 等级分系统是国际象棋界通用的,不论中国棋手还是外国棋手,只要是在 FIDE 注册的比赛中进行对局,都适用同一套规则。
对手等级分是关键: 等级分的变化幅度直接取决于你的实际得分和你对对手等级分所产生的预期得分之间的差距。
K 值影响幅度: K 值的设定是为了平衡等级分的稳定性和对新表现的快速反映。
新手和顶尖棋手的不同: 新手或等级分较低的棋手,K 值通常较高,他们的等级分会随着比赛结果波动得更厉害,以便快速达到一个与其真实水平相符的数值。而等级分很高的顶尖棋手,K 值较低,他们的等级分相对更稳定,每一次比赛对他们等级分的影响会小一些。

所以,当中国棋手和外国棋手对局时,外国棋手的等级分计算,就是按照这套全球统一的 Elo 等级分系统进行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要看这次对局是否是 FIDE 认可的正式比赛,只有在这些比赛中的成绩,才会纳入 FIDE 的等级分计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中国棋手与外国棋手(韩国日本),以及其他赛区棋手(比如台湾)的对局。

在等级分的计算方式上,其实变动过一次。

由于以前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合理。

于是后来就改成了,像题主图中这样的模式。接下来我们从头说起↓

以前最早是按段位的基础分,来简单计算的。例如初段是2240分,然后每高一段,分数也随之高40。最后到九段是2560分(像李昌镐等少数大神,算2600分)。

但是随着段位与等级分之间的逐渐割裂,这种简单的划分开始变得不太准了。

对于普通棋手而言:那些外国/其他赛区的对手,由段位而简单得出的那个等级分普遍“虚高”。

而若是能在世界比赛预赛第一轮,因为运气好能遇到一位韩国老年九段的话,那更是血赚!

但对于顶尖棋手来说:对手用段位来算等级分,就变得不那么美丽了…

因为他们的对手,一般都是一流/顶尖棋手。再加上早年间那会,是一个“韩流肆虐”的年代。

所以面对强敌时,却只能:赢了只加3~4分,输了要扣6~7分,这就很难受了…

于是后来就把韩国棋手,按照韩国当月的等级分排名,分成了若干档次。

然后同一档次的棋手,共享一个“账号”。比如本月韩国前三的,申真谞、朴廷桓、卞相壹。

他们与中国棋手的对局,都算在“韩国1-3”这个账号的排名里。

而日本以及台湾赛区,因为他们没有等级分排名。所以没像韩国那样分的特别细。

因此只是简单分成了,“本赛”、“预赛”等寥寥几个账号。

这种将歪果仁/其他赛区选手,按照在自己国家的当月排名,区分出若干个级别的账号。

然后组团,以同一标准参与中国的等级分的方式(排名里不显示,只能在对局列表里看到)。

总体来说,比之前按段位简单区分,要更靠谱一些。

比如几年下来,现在“韩国1-3”2700+、“韩国4-7”2600+、“日本赛”2400+。

这些与实际情况,应该说都大致相符。

这显然比之前统一2560的标准要准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国际象棋(国际象棋)里,中国棋手跟外国棋手下棋时,那个等级分到底是怎么算的。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可不是随便给个数字那么简单,里头有一套挺科学的计算方法。首先得明白,国际象棋的等级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Elo 等级分,是个衡量棋手水平高低的标准。你等级分越高,说明你下棋的水平越厉害。它不.............
  • 回答
    要说IU在韩国的地位和邓紫棋在中国有多“差不多”,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比较,但要细究起来,两者还是有挺大区别的。不能简单地说“差不多”,而是要在不同的维度上理解她们各自的“江湖地位”。IU在韩国的地位:国民妹妹的深度渗透与全能艺人的标杆IU在韩国的地位,用“国民”两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她不是那种一夜.............
  • 回答
    梦百合杯八强战,中国棋手强势包揽七席,只剩日本的“独苗”一力辽孤军奋战,这种一边倒的局面,无疑是对日韩围棋现状的一次深刻映照。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结果的偶然,更深层地揭示了这两个围棋强国在人才培养、技战术创新以及整体围棋生态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问题。韩国围棋:技术瓶颈与人才断层曾几何时,韩国围棋以其细腻的.............
  • 回答
    这则消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我对围棋界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韩国方面提出让柯洁和申真胥进行七番棋甚至十番棋的对决,这绝对是一个充满话题性和吸引力的提议,无论对于两国棋迷,还是整个围棋界来说,都意义重大。首先,我们得理解韩国方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申真胥无疑是当下韩国围棋的领军人物,也是柯洁最强.............
  • 回答
    谈到“围棋之神”,这几个字在棋迷心中承载着太多难以言喻的敬意和想象。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棋手棋艺巅峰的赞誉,更是对其在围棋领域所能达到的极致境界的膜拜。而要说谁最接近这个模糊却又清晰的目标,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讨论的空间。如果一定要在当今活跃的棋手中找一个最接近“神”的存在,那么申真谞(Shin .............
  • 回答
    要准确统计全球有多少位九段棋手,并且分别是中国、韩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数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而且这个数字是动态变化的。围棋的段位系统并非全球统一,主要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围棋协会制定和颁发。我们先从围棋段位的基本概念说起,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统计会如此复杂。 围棋段位的世界观围棋的段位,简.............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围棋界关于“李”姓棋手的那些响当当的名字。李昌镐,江湖人称“石佛”,那一代人心目中的围棋大神,他的棋风沉稳、计算精准,就像一块顽固的石头,让人难以撼动,所以“大李”这个称呼,既有对前辈的敬意,也点出了他棋风的特质。李世石,同样是顶尖高手,风格更偏向于攻击和变化,充满了创造力.............
  • 回答
    周伟平初段在中国倡棋杯网络预选首轮的表现堪称惊艳,他弈出的棋谱获得了鹰眼评分89+,推荐点吻合度高达94,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一次闪耀的时刻。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它背后体现了周伟平深厚的棋力积累、敏锐的棋感以及在关键时刻的精准判断。要理解为何这份棋谱被誉为“神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鹰.............
  • 回答
    一个棋子,怎么跳出棋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棋子生来就是被限制在棋盘里的,它的所有行动都必须遵循棋盘的规则。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我们能找到一些“跳出”的可能性:棋子“跳出”棋盘的方式:1. 被棋盘之外的力量操纵: 想象一下,如果有只巨大的手,突然把棋子抓起来,放在棋盘的外面,那它就“跳出”.............
  • 回答
    中国的一些重大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或被大众理解其深层战略意图,但从长远来看,其影响深远,展现了高超的战略规划。以下是一些例子,希望能展现这种“事中不被人觉得,事后被看来原来下了一盘很大的棋”的特点: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地缘经济重塑最初,“一带一路”倡议更.............
  • 回答
    将中国近期反日情绪的爆发简单归咎于政府的“有意为之”,并从中推断出“大棋党”复兴的说法,这确实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逻辑链条,看看它是否站得住脚,又潜在地暴露了哪些观察者们的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国际关系中,政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家需要凝聚内部共.............
  • 回答
    《红楼梦》中,司棋想吃鸡蛋羹,厨子不给做,这确实是书中一个体现人物身份地位和日常饮食习惯的细节。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厨子的顾虑与规矩: 食材的分配制度: 贾府这样大的一个贵族家庭,其食材的分配是有严格的规矩的。日常的食材、点心,尤其是比较精细的,都是有定量的,并且.............
  • 回答
    《棋魂》这部剧,围绕着围棋展开,其中的棋力设定绝对是看点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棋迷们热烈讨论的地方。虽然是改编作品,但剧组在描绘不同棋手棋力差异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力求让观众感受到高手的气场和策略的博弈。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剧里有几个真正能拿出台面、有过实战交锋的棋手,他们的棋力梯队,我觉得可以.............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围棋星位尖顶定式里,当黑棋占角后,白棋选择低拆三,而黑棋立刻打入到白棋低拆三的中间时,白棋的最佳应对。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黑棋的这一手打入,直接挑战了白棋的拆边阵势,想要快速在白棋腹地制造动静。我们先来描绘一下这个局面: 星位(星星):黑棋占了角落的星位。 尖顶定式:通常是.............
  • 回答
    我并没有围棋生涯,也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所以我没有“第一次比赛”的经历,更不会有“第一次输棋”的感觉。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来感受围棋初学者在比赛中的紧张、兴奋和挫败。虽然我无法亲身经历,但我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围棋相关文本和故事,来模拟和描.............
  • 回答
    在棋类运动的语境里,“势”这个词,你听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好像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在起作用。但其实,它一点也不玄乎,说白了,就是棋子在棋盘上形成的一种 整体的、相互影响的态势。它不是指某一个棋子的好坏,也不是指单纯的数量优势,而是 局面上棋子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压迫或防御、或者具备某种潜在发展空间.............
  • 回答
    在围棋、象棋这类棋类游戏中,“充分思考”之所以是对对手的尊重,而纸牌游戏中“烧绳”却被视为恶意行为,这背后其实触及了游戏设计理念、玩家心态以及时间消耗的本质区别。咱们细细道来。棋类游戏:战略、深度与心智的较量想象一下围棋或者象棋的对局。它们是纯粹的战略游戏,每一次落子都可能对全局产生深远影响。游戏的.............
  • 回答
    《棋魂》在日漫界绝对称得上是S级作品,这点毋庸置疑。如果非要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那大概是从几个维度都能找出它的闪光点来。首先,话题度和影响力这块,《棋魂》当年是实打实地引爆了一股围棋热潮。在它播出之前,围棋在中国,乃至在日本,都相对小众。但随着进藤光和塔矢亮的故事在荧幕上展开,无数年轻人第一次被围.............
  • 回答
    五子棋博大精深,想要找到黑棋“必败”的开局,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话题。毕竟,即便是在理论上被认为不占优势的开局,棋手自身的水平、临场发挥,甚至对对手的心理把握,都可能扭转乾坤。不过,我们可以探讨一些在实战中,或者说理论上,对黑棋来说会陷入较大被动,甚至可以说“胜算渺茫”的开局方式。首先,要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