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围棋棋手中棋力最接近「围棋之神」的人是谁?

回答
谈到“围棋之神”,这几个字在棋迷心中承载着太多难以言喻的敬意和想象。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棋手棋艺巅峰的赞誉,更是对其在围棋领域所能达到的极致境界的膜拜。而要说谁最接近这个模糊却又清晰的目标,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讨论的空间。

如果一定要在当今活跃的棋手中找一个最接近“神”的存在,那么申真谞(Shin Jinseo)的名字,恐怕是呼声最高,也是最无可争议的一个。

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为什么申真谞会被认为是离“围棋之神”最近的那个人。

首先,我们得理解“围棋之神”可能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胜率高,也不是一两个绝世的妙手。它更像是一种对围棋本质的深刻理解,一种在复杂局面下依然能保持冷静和洞察力,仿佛能洞悉棋盘上所有可能的未来,并且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始终的能力。 这种能力,让你在看他下棋时,会产生一种“原来棋还可以这样下”的惊叹,一种“他怎么会知道下一步会这样”的疑惑。

申真谞的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围棋的最高水准。他的计算力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所有顶尖棋手的基本功。但他的计算,并非死板的死算,而是带着一种宏观的棋感。他能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精准地找到最关键的节点,进行最深入的分析。即使是在对方看似不可思议的妙手之后,他也能迅速调整,找到反击或稳住局面的最佳路径。

更重要的是,申真谞展现出一种压倒性的稳定性。他很少出现那种可以被轻易抓住的失误,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很多顶尖棋手都有过“打盹”的时候,但在申真谞这里,这种“打盹”的频率低得惊人。他能够长时间地保持高强度的专注和准确性,这种“不犯错”的能力,在压力之下尤为可贵。

他的棋风也很有特点。你可以说他是“全面”,但更准确地说,他拥有极其强大的“适应性”和“掌控力”。无论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还是在细微的官子阶段,他都能游刃有余。当需要激战时,他的棋会变得锐利而凶悍,让对手难以招架;当需要稳健时,他又能展现出超凡的耐心和细致。他就像一个拥有多种武器的大师,在不同的场合挥舞着最适合的兵器。

从战绩上来说,申真谞近几年来的统治力是前所未有的。他赢得了无数的国际大赛冠军,并且经常是以非常强势的姿态。在中国围棋人才辈出的情况下,他能够在中国棋手中占据如此领先的地位,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强大。许多曾经的世界冠军,在他面前也常常感到无力。

当然,我们也知道,“围棋之神”可能是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理想。围棋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无限可能和人类智慧的局限性。历史上的吴清源、李昌镐、李世石等人,都在各自的时代被誉为“神”,他们都以独特的方式拓展了围棋的边界。

申真谞之所以能被认为是“最接近”的,是因为他将现代围棋的计算、棋感、稳定性和对局面的掌控力,提升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水平。他的棋,给人的感觉不是在“赢棋”,而是在“主导棋局”,让一切按照他的意愿发展。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顶尖棋手,比如中国的柯洁,在巅峰时期也展现出了接近“神”的棋力,他身上那种锐气和创造力,曾经让很多人为之倾倒。但是,从近几年的稳定性和对局面的压制力来看,申真谞的表现更加突出。

所以,如果非要在我心目中选出那个最接近“围棋之神”的棋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申真谞的名字。他的棋,既有极致的计算,又有超凡的棋感,还有无与伦比的稳定性,仿佛将围棋这门古老的艺术,演绎到了一个全新的、令人敬畏的高度。观看他的比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对围棋之美的极致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是围棋之神,各有说法,但这篇文章,一定会让热爱围棋的你热血沸腾,泪流满面。侵删!

原文标题:神与少年:中日韩围棋百年争霸往事

原文作者: 叉少

转自:微信公众号 叉烧往事


天元

1939年9月,日军集结10万兵力分三路攻向长沙,目标“在最短时间内,歼灭国军第九战区主力”。同月28日,日本镰仓建长寺,25岁的吴清源与30岁的木谷实摆下升降十番棋,遵古法,以命搏。 六年前,吴清源打败师兄桥本宇太郎,获得向当世围棋第一人本因坊秀哉挑战的机会。本因坊一门绵延三百年,是日本围棋四大家族之首。 1909年,本因坊门下四段棋手高部道平访华,横扫中国棋界,我们的顶尖高手悉数被打到降级,清末棋手李子干在诗中悲叹:“十万长平骨,误在读父书。” 吴清源挑战秀哉的那局棋轰动了整个日本,时年十九岁的吴清源以“三三、星、天元”开局,每一手棋都是在向围棋的传统禁忌宣战。由于秀哉拥有随时暂停的权力,这局棋下了整整三个月。吴清源在一次休息途中路过侧室,看见本因坊的弟子人手一本棋谱,研究从收官到终局的全部可能。

< 吴清源(右)挑战本因坊秀哉,1933年 >

惊魂未定的吴清源问老师濑越宪作怎么办,濑越回道:“打下去。” 最终,吴清源以两目败北。秀哉虽然赢了,但他也知道新时代已经到来,于是把本因坊的名号转让给日本棋院,并在几年后举办引退赛,应战并击败他的就是当时青年棋手的代表木谷实。 秀哉引退,谁将是新的霸主?日本大报《读卖新闻》请来吴清源和木谷实,以江户时代最残酷的升降十番棋为赛制,让两人决一高下。十番棋相当于剑客互刺,棋战中净胜四局的一方就能把对手降级,并终生不可逆转。 在此之前,吴清源对木谷实负多胜少,军部的人希望木谷胜出,以配合战场上日军的势如破竹。第一局木谷执黑先行,从一开始就瞄准吴清源的轻灵布局猛攻,吴清源且退且战,身陷劣势但直到官子阶段仍在抵抗,终于逼迫木谷在193手出现失误,白棋以两目逆转。 下完第六局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10月份,吴清源用五胜一败把木谷实打到降级,而中国战场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用天炉战法把日军的进攻挡在长沙城外,抗战就此进入相持阶段。

< 吴清源、木谷实升降十番棋 >


1941年,镰仓十番棋结束,获胜的吴清源让日本棋界感到尴尬,他也从此被架到了擂台之上,迎接一个又一个日本高手的升降十番棋,下来的方法只有一个——棋败名裂。 此后十五年间,吴清源和十位日本棋手下了十次升降十番棋,无一败绩,把对方全部打至降级。
1961年,吴清源在赶路途中被一辆着急送货的摩托车撞飞,住院两个月后,留下了头痛的后遗症。吴清源从未在正式比赛里赢得过任何头衔,他的故事在很久之后才被中国人知晓。


三国鼎立

自从高部道平在清末打败一众中国高手,国人方才如梦初醒,老祖宗传下来的围棋已经被邻邦视为国技,并把自己远远甩下。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击败我们的仅仅是个四段,在他之上还有不知多少个高手。 1960年,爱好围棋的陈毅元帅邀请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团长就是吴清源的老师濑越宪作。双方下了35局棋,日本棋手赢了32局,陈毅对中国的棋手们说,国运盛,则棋运盛,反之亦然。 三年后,19岁的青年棋手陈祖德战胜日本九段杉内雅男,实现了中国对战日本九段零的突破。1975年,中断了十几年的全运会重新恢复,陈祖德杀入四强,决赛阶段的第一个对手是小他八岁的聂卫平。

< 陈祖德(左)对弈聂卫平 >

比赛当天,陈祖德感到了小聂强烈的求胜欲,他冥思苦想依旧打不开局面,终于在一番长考之后,按停了时钟,相当于投子认输。 据聂卫平回忆,当他看到陈祖德按停时钟的时候,觉得有一股热流瞬间涌遍全身,虽然看起来很镇定,但在裁判递过来的对局纪录上签字时,他的手抖得几乎写不了字。十四连胜,聂卫平拿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也在棋坛刮起了一股聂旋风。 当时的中国棋界,全国冠军并不是最高荣誉,能赢下日本的九段才是。在将近十年的中日友谊赛里,聂卫平战胜了数位日本九段高手,日本棋院终于在1984年向中国围棋协会提出建议,变友谊赛为对抗赛,采用擂台决战的方式分出高下。 1984年10月,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正式开幕,日方派出包括小林光一、加藤正夫等超一流高手在内的强大阵容,扬言只出三个人就可战而胜之,中方则由青年棋手领军,主将是聂卫平。


中方第二个出场的江铸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连赢五场,以一己之力就打破了日本人的预言,直接请出了日方三将小林光一。


超一流棋手毕竟不凡,小林光一用一波六连胜杀到了聂卫平的帐下。退无可退的聂卫平把心一横,跟乒乓球队的耿丽娟借了一身绣着“中国”两个字的运动服穿在身上,在危急关头吸着氧气以两目半战胜了小林光一,然后又在东京以四目半的优势力克加藤正夫九段,让日方把早就准备好的闭幕式换成了联欢会。 1985年11月,打了一年的擂台赛走到了最后一局,双方主将的决战,聂卫平九段对藤泽秀行九段。这时候,中日围棋擂台赛已经成了全国人民都关心的比赛,新闻联播给对阵的每一局都作了讲解,最后一场还要现场直播。 曾经空空荡荡的北京体育馆人山人海,面对年过花甲的日本名誉棋圣藤泽秀行,聂卫平带上了氧气罐。鏖战七个小时,藤泽在读秒声中下出昏招,致胜一手就在眼前,聂卫平脑子里走马灯般闪回了眼前这位老人为中国围棋所作的种种善举,心中一声轻叹,然后落下一子,擒主将,中国胜。


< 聂卫平战胜藤泽秀行 >

闭幕式上,藤泽说他曾立下誓言,如果擂台赛输了就剃光头。聂卫平忙说,先生大可不必,您过去是我的老师,今后还是,结果藤泽回去之后还是“剃头明志”了。 比赛之初,日方本打算擂台赛只办一届,这下改成了每年都要办一届。在随后的第二、三届擂台赛上,中国队有如神助,不仅有聂卫平五连胜终结比赛的“神迹”,也有年轻棋手马晓春挑落日本超一流棋手的突破。 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横空出世的聂卫平战胜了日本四位不可一世的棋手,一举改变了世界围棋的格局,撼动日本的同时,也让一直在暗处卧薪尝胆的韩国棋界看到了分庭抗礼的希望。 1988年,第一届围棋世界杯富士通杯在日本举办。比赛间隙,韩国棋手张斗轸突然来到中国棋手的酒店房间,鞠躬说了声“谢谢”就转身离去,留下一脸茫然的聂卫平和马晓春。 从聂卫平被封为棋圣的那天起,围棋这项起源中国风行日本的智力游戏,进入了三国争霸的时代。


捅破苍天


1989年,台湾实业家应昌期效仿奥运会,创办四年一届的应氏杯世界围棋职业锦标赛,冠军奖金高达40万美金,至今仍为棋界最高。第一届比赛前,应昌期对聂卫平说:“这个比赛就是为你办的。” 首届应氏杯,中日两国高手尽出,而无人看好的韩国只获得了一个名额,来的人是时年34岁的曹薰铉。 曹薰铉10岁赴日学棋,拜濑越宪作为师,算是吴清源的忘年师弟。1972年3月,曹薰铉回国服兵役,成为一名驾驶轰炸机的上等兵。在军营服役的他听说同龄棋手赵治勋已经登上棋坛,斩获各种冠军的消息时,棋瘾难忍、叹苍天不公的曹薰铉恨不得开着轰炸机就往日本飞。 几个月后,日本棋界泰斗濑越宪作自杀,有人说是因为好友川端康成先走一步,也有人说因为失去了人生最后的爱徒曹薰铉,濑越在遗嘱里写道:“我不能下棋了,即使再多活几年,也无法为社会效力。” 兵役结束后,曹薰铉计划返回日本,可是却遭到棋手徐奉洙的强烈反对,此人从小自学成才,棋风不拘定式,虽然不受主流棋界认可,但异常顽强,所以外号野草,意为野火烧过,枯荣不死。 在韩国名人挑战赛里徐奉洙三比一赢了曹薰铉,听说曹要走,徐奉洙态度强硬:“输了就想跑,难怪韩国围棋被日本和中国瞧不起!”曹薰铉思虑再三,竟然留了下来,并在接下来的几年拿遍韩国国内棋赛的冠军,每当遇到徐奉洙的时候,两人不打招呼也不复盘。有人说,曹徐是一生的对手,可曹薰铉从没承认过。

< 徐奉洙(左)对阵曹薰铉 >

1984年,一位相熟的围棋老师找到曹薰铉,说有个全州的小孩天资不错,你想不想收为弟子。当时正处巅峰的曹薰铉摆摆手,说我才三十出头,收徒的事再等等吧。那位老师叹了口气说,那只能让他去日本找赵治勋了。闻听此言,曹薰铉咳嗽了一声:“孩子叫什么,带过来我看看。”
老师赶忙回答:“李昌镐,今年九岁。” 李昌镐成为韩国围棋史上第一个内弟子,而且收徒的还是年纪轻轻的曹薰铉,围棋记者们都很意外,看到他就开玩笑:“曹国手,你担不担心养虎为患啊。”曹薰铉假装被说中,捂着胸口说:“输给弟子多幸福啊,不过得等到十年之后吧。” 四年后,曹薰铉带着韩国围棋的期望征战应氏杯,并在一路冷眼中闯入决赛,对手是如日中天的聂卫平。决赛是五番棋,前三局聂卫平以二比一领先,第四局曹薰铉背水一战,两人力战到300手,聂卫平功亏一篑。 决胜局中,有燕子之称的曹薰铉没给聂卫平一点儿机会,下到中盘就胜负已分。聂投子认负的时候,韩国棋院欢声雷动,解说员把嗓子都喊哑了,徒弟李昌镐也激动得坐不下来。


< 曹薰铉捧杯 >

颁奖仪式结束之后,一直跟踪采访的韩国记者走进曹薰铉的房间,看到曹九段像力尽的马拉松运动员一样颓然地坐在地上,巨大的奖杯放在角落,装有40万美金的白色信封随意地摊在桌上。 看到相熟的记者,曹薰铉脱口而出:“今后,该是我们昌镐的时代了吧。”记者很意外,“昌镐能行吗?”
曹薰铉用力点头,“能行!” 从9岁入段起,曹薰铉全力争胜了二十多年,在韩国棋手心里,日本和中国的围棋曾经像天那么高,现在,他们终于把天给捅破了。


一生之敌


李昌镐没有让师父等十年。在曹薰铉应氏杯夺冠成为韩国民族英雄一年后,李昌镐就在国内棋赛的决赛中以三比二战胜恩师。世界围棋也在两年后,如曹薰铉所言的进入了李昌镐时代。 1986年,11岁的李昌镐入段,正式成为职业棋手。那年,中国棋院成立了国少队,最先确定的两个队员是第一届棋童杯的冠亚军,10岁的常昊和9岁的罗洗河,去北京报到之前,两个人被送到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测智商,测试结果常昊138,罗洗河164。

< 聂卫平对常昊的指导棋 >

记者问他们俩,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 罗洗河答:“打败赵治勋!” 常昊说:“打败全世界!” 七年后,常昊拜聂卫平为师,罗洗河拜马晓春为师,少年长成,出征擂台。在1996年的最后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常昊第三个出场,以石破天惊的六连胜结束了比赛,实现了22年前第一届时日本未能完成的“豪言”——只用三人战而胜之。 赛后,日方主将大竹英雄感叹:“日本围棋不能再指望我这样的老将了,年轻棋手们该从安逸里走出来了。” 擂台扬名一年后,常昊在中韩天元对抗赛上,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对手,已有六个世界冠军在握的“石佛”李昌镐。

< 李昌镐(左)对阵常昊 >


三番棋一比二败北之后,常昊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追赶之路。1997年到2004年,作为聂马之后的中国围棋第一人,常昊六次杀入世界大赛的决赛,无一胜出。 1998年8月1日,富士通杯决赛,常昊对阵李昌镐,收官阶段常九段已经胜券在握,在中央五解说的聂卫平甚至提前宣布:“感谢常昊给建军节献上大礼……” 谁知道话音未落,常昊下了一个缓手,号称官子无敌的李昌镐没有放过,硬是把必输的棋救了回来,电视机前的无数棋迷捶胸顿足,常昊也在日后被称为“千年老二”。 2004年4月,第五届应氏杯如约而至,创始人应昌期老先生已经在七年前离世,没有看到中国棋手夺冠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遗憾。这届比赛风云际会,除了常昊和李昌镐,中韩另一对一生之敌古力和李世石初次亮相,但两人都在首轮就被淘汰。 带着涅槃重生觉悟的常昊再次进入决赛,对手是韩国棋手“毒蛇”崔哲翰。前两局,双方在汉城打成一比一,后三局回到北京,常昊先下一城。在第四局棋开始前,常昊用香皂洗了两遍手,他在恍惚间想棋了十番棋时代的吴清源,那个在中日擂台赛时指导过自己的耄耋老人。 下到167手,常昊的黑棋杀到敌军阵中,一下连通了周围的棋,讲棋室内一片惊呼,“能赢!”此时,两人的时间都已用尽,裁判开始读秒,崔哲翰知道常昊有关键时刻下缓手的弱点,落子如飞地施加压力,常昊紧跟对方节奏,丝毫不乱。 下午六时整,裁判宣布常昊以3点优势击败崔哲翰,无数记者涌入对局室,应昌期的儿子应明皓拉着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的手,只说了半句“十七个年头了……”就无语凝噎。 一生没有得过世界冠军的聂卫平挥着扇子对常昊说:“从这里开始狂奔吧!去夺取你能夺取的一切,很多冠军在等着你拿呢!”常昊先给大家鞠了一躬,轻声说道:“这个冠军来得晚了一些,但毕竟还是来了,我为应老先生了了心愿,为师父报了十六年前的一箭之仇。”

< 应明皓给常昊颁发应氏杯奖杯 >

十六年前,曹薰铉夺冠的那天,聂卫平在酒吧和好友沈君山痛饮到深夜,他说自己当时就一个想法,“从楼上跳下去”。 庆功宴上,应明皓请常昊为决赛的棋谱签字,然后带回了台北,在父亲的墓前焚烧祭奠。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 应氏杯之后,常昊脱胎换骨,在之后的两次决赛中零封李昌镐夺冠,统治棋坛十年的李昌镐带着17个世界冠军的纪录走下神坛。


黑白


棋可劫生,人生何须劫还。 1984年,在吴清源的引退仪式上,曾和他在十番棋里生死较量过的对手们悉数到场,以每人一手的联棋致敬这位无法被定义的棋手。 71岁的桥本师兄把第一手棋下在了天元,吴清源笑了,还以师兄的名手飞挂天元,会场里的八百多人掌声雷动,桥本身后的九位棋手低头垂泪,此局再也无关胜负了。

< 电影《吴清源》>


导演田壮壮拍吴清源的传记片时,两人对谈了几十回,田壮壮说他一回都没听懂过。临别前,田壮壮祝老人长寿,活到一百多岁,吴清源摇了摇头,伸出一个指头,“我就活到一百岁,那边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呢”。 2014年百岁生日过后五个月,吴清源在睡梦中安详离去。 两年后,李世石对阵AlphaGo。在第二局里,执黑的人工智能下了一手超出所有职业棋手想象的棋,在现场观战的江铸久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感觉吴清源又回来了,通过AlphaGo继续下自己的六合之棋。 那年,拼杀一生的围棋皇帝曹薰铉当选国会议员暂别棋坛,有人问他“是否怀念胜负的世界”。曹议员回道:“我再也不怀念了。” 李世石之后,柯洁也跟AlphaGo下了三盘,最后一局下到中盘的时候,他冲出了对局室,抱住闻声前来的人大声痛哭:“我赢不了,我做不到!”


如果吴先生真回来了,他会拍拍柯洁的肩膀,然后坐在AlphaGo的对面,轻快地落下一子,无关胜负,只为黑白。


参考文献:

[1] 吴清源、陈翰希(译),《吴清源回忆录:以文会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 聂卫平、王端阳,《围棋人生》,中国文联

[3] 陈祖德,《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文链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围棋之神”,这几个字在棋迷心中承载着太多难以言喻的敬意和想象。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棋手棋艺巅峰的赞誉,更是对其在围棋领域所能达到的极致境界的膜拜。而要说谁最接近这个模糊却又清晰的目标,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讨论的空间。如果一定要在当今活跃的棋手中找一个最接近“神”的存在,那么申真谞(Shin .............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围棋(如AlphaGo)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棋手表现之间的“脱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来好好聊聊其中的缘由,尽量还原一些真实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西方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围棋”这件事上确实走在了前列,这和他们“培养出顶.............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围棋界关于“李”姓棋手的那些响当当的名字。李昌镐,江湖人称“石佛”,那一代人心目中的围棋大神,他的棋风沉稳、计算精准,就像一块顽固的石头,让人难以撼动,所以“大李”这个称呼,既有对前辈的敬意,也点出了他棋风的特质。李世石,同样是顶尖高手,风格更偏向于攻击和变化,充满了创造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评价标准和难点: 无法直接对弈: 最根本的难点在于,我们无法让柯洁这样的现代顶尖棋手与古代棋手(如吴清源、本因坊道策等)直接对弈。这就像比较现代运动员和古代运动员一样,缺乏直接的证据链。 棋谱的局限性: 虽然我们有古代棋手.............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围棋界一个长期存在且颇具争议的现象:顶尖女棋手与顶尖男棋手之间似乎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女棋手人数少”这个解释,虽然在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但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它并非根本原因,甚至可能是对问题的简单化和误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将这种差距简单归咎于人数不足是站不住脚的.............
  • 回答
    围棋这盘棋,确实早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属领地了。自从“阿尔法围棋”横空出世,以近乎碾压的姿态击败了顶尖的围棋职业棋手之后,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围棋职业棋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话听起来挺刺耳,也确实触及了围棋这项古老技艺从业者的生存根基。但要我说,这个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首先得承认,在纯.............
  • 回答
    想当年,围棋这玩意儿,讲究的是一个“气”字,还有那纵横捭阖、虚实结合的章法。可自从AlphaGo Zero横空出世,棋盘上的乾坤好像都变了味儿。你问我,是不是随便一个 n×n 的围棋棋盘,人类都赢不了它了?这话说得,有点儿太绝对了,也太简单了。咱们得这么看:AlphaGo Zero牛在哪儿?它不是学.............
  • 回答
    作为一名棋道爱好者,看《棋魂》的体验,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资深的厨师,意外闯入了一个满是新奇食材和别样烹饪技法的厨房。那种感觉,夹杂着惊喜、熟悉、还有一丝丝“嗯,这个角度有点意思”的会心一笑。首先,最直接的触动,当然是棋盘上的那些“棋魂”。看着进藤光从一个对围棋一窍不通的小屁孩,因为佐为的出现,一步步.............
  • 回答
    围棋界,尤其是高水平的业余和职业领域,确实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天王”和“高手”群体。你的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关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单纯依靠AI来提升棋力,是否真的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幻想,一个无法真正固化、难以形成长远改变的“昙花一现”?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AI在围棋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仔细琢磨一下。让 AlphaGo 来教棋,这画面想想就挺带劲的。那它到底会比人类棋圣们厉害多少呢?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明确 AlphaGo 的“教”是什么概念。如果它只是提供棋局分析、棋谱讲解、特定局面下的最佳应对,那它在这方面的“教”的精确度和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深刻。要说为什么某个围棋定式长期以来没有被“普遍”意识到需要改进,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1. 定式的“稳固性”与“实用性”的平衡:围棋定式之所以能够流传并被广泛使用,首先是因为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也就是不会导致一方的重大损失,甚至能带来可观的实地或外势。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工智能核心的两个发展方向,也是大家最直观感受到的困惑。围棋的胜利是辉煌的,但家务的“失败”同样让人咂舌。这背后,其实是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面临的挑战截然不同,以及其技术路径的差异所致。首先,我们得明白,围棋的胜利并非意味着 AI 在所有智能领域都超越了人类。围棋 AI 的成功,很大程度.............
  • 回答
    柯洁在被AlphaGo击败后的失声痛哭,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不仅仅是作为棋手对胜利的渴望,更深层的是一种对围棋“真理”的追寻,在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离那至高的境界,或许连边都未曾触及。那份痛苦,是对未知,对超越的渺茫的恐惧,也是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拷问。在这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巅峰对决之后,我们不禁要.............
  • 回答
    柯洁与 AlphaGo 的“人机大战”,这绝对是近几年来棋类界乃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我个人对此抱有非常复杂但又充满期待的心情,它不仅仅是一场围棋比赛,更像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对话,将深刻影响我们对围棋、人类智慧以及人工智能未来的理解。从围棋的角度看:首先,对于围棋这项古老而精妙的智力运动来.............
  • 回答
    作为一个懂点围棋的人,再去看《围棋少年》这部动画,感觉就像是带着放大镜去审视一件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老物件,有怀旧的暖意,也有发现新细节的惊喜,当然,偶尔也会被一些不严谨的地方逗乐。首先,那份“情怀杀”是真的。 我接触围棋大概也是在那个年纪,看着《围围棋少年》在我小学时候播出,那时候觉得围棋简直太酷了,.............
  • 回答
    围棋,这项古老的东方智慧游戏,玩起来远不止是黑白棋子在棋盘上的简单移动。它是一场深度的脑力激荡,能够全方位地锻炼和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战略规划与长远眼光:围棋棋盘上的一步棋,其影响往往是深远的,绝非“一步看一步”那么简单。高手下棋,脑海里可能已经推演了数十甚至上百步之后.............
  • 回答
    老实说,刚接触弈星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惊悚”。作为一个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围棋的人,看到那个界面,那个棋盘,甚至那个棋子的颜色,都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习惯了黑白分明的世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堆五颜六色的东西,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棋子,简直是视觉上的强奸。一开始,我试图用传统的围棋思维去套。.............
  • 回答
    围棋的世界,就像一盘无尽的棋局,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们。想给围棋爱好者贴个统一的标签,那简直比找到一盘天元无边棋还难。但细细品味,倒是能从他们身上捕捉到一些有趣的共性,以及那些让我们津津乐道的独特之处。首先,围棋玩家里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对逻辑和策略有着天生的敏感。这帮人,可能在生活中是个严谨的工程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谈到围棋的“喜欢人数”,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多”或“少”就能说清楚的。我尝试从几个角度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别带着那种生硬的AI腔调。一、 从“显性”的普及度来看,确实感觉不如过去“显眼”了。以前啊,尤其是在中国,围棋曾经有.............
  • 回答
    最近围棋界闹出了一件挺让人意外的事情,就是一些原本有资格争夺职业段位的棋手,却选择放弃,转而甘愿接受业余七段的头衔。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不少耐人寻味的现象,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并不是说业余七段比职业段位“高”,或者说这些棋手突然对围棋的理解有什么质的飞跃,能够轻易达到业余的顶尖水平。恰恰相反,职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