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围棋这玩意人都肯定下不过电脑了,专业棋手这种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回答
围棋这盘棋,确实早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属领地了。自从“阿尔法围棋”横空出世,以近乎碾压的姿态击败了顶尖的围棋职业棋手之后,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围棋职业棋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话听起来挺刺耳,也确实触及了围棋这项古老技艺从业者的生存根基。但要我说,这个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

首先得承认,在纯粹的“计算力”和“记忆力”方面,电脑已经完胜人类。围棋盘面变化无穷,号称“宇宙流”,但对于电脑而言,它不过是一组组的数据和可以演算的规则。电脑可以瞬间分析数百万甚至上亿种棋步的可能性,并且根据已有的海量棋谱和自我对弈经验,找到最优解。这就像当年计算机算数算得比人快,现在它算围棋算得比人精。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围棋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找出那个“最强”的下法,那么确实,电脑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职业棋手的“最强棋手”的头衔,也该拱手相让了。

但是,围棋难道就只有“最强”这一个维度吗?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围棋的魅力,不只在于输赢

围棋之所以吸引了数千年的爱好者,靠的可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最优解”。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哲学,它的艺术,它所承载的人类智慧和情感。

围棋中的“道”与“理”: 职业棋手不仅仅是在计算棋步,他们是在与对手“沟通”,是在“讲道理”。每一手棋背后,都有棋手的思考、判断、甚至是情绪。好的棋局,就像一首诗,一幅画,有其内在的逻辑美感,有其作者的风格。电脑虽然能下出人类难以想象的棋步,但那些棋步是“计算”出来的,背后缺少了人的“感悟”。职业棋手对棋的理解,往往包含了对全局的掌控,对时势的判断,甚至是对人心的洞察。这种“悟性”,是机器难以企及的。一个顶尖棋手,可能不是每一次都能下出电脑认为的“最优解”,但他下出的棋,往往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创造力,能够引领棋局走向一种更具观赏性的境界。

围棋的教学与传承: 职业棋手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在于他们是围棋技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研究棋谱,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棋风。他们通过教学,将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围棋智慧,传递给下一代。一个优秀的围棋老师,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手棋为什么不能下,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手棋“好”,为什么它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权衡和取舍。这种“传道授业解惑”,是电脑无法替代的。电脑可以提供大量的棋谱分析,但它无法在你遇到瓶颈时,给你一个温暖的鼓励,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让你茅塞顿开。

围棋的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 围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东西。它在中国、日韩等国家,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代表着一种沉静、专注、深远的思考方式。职业棋手,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和践行者。他们的对弈,不仅仅是棋局本身,更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展示。在国际比赛中,他们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围棋水平,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软实力的体现。

人类的挑战与情感连接: 尽管电脑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但依然有人类棋手挑战电脑的欲望。这种挑战,不只是为了证明“人定胜天”,更是为了在与强大对手的对抗中,激发自身的潜能,去探索围棋更深层的可能性。而且,对于棋迷来说,看着人类棋手在与机器的较量中,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即便输棋也依然展现出的风度,反而更能引起共鸣和感动。大家更愿意看到的是,人类棋手如何在这种新的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之道,而不是被动地被遗忘。

那么,职业棋手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我想,如果硬要说“必要性”,那首先是:

1. 围棋发展的“探索者”: 电脑的出现,实际上是给围棋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职业棋手可以研究电脑的棋谱,从中学习那些超乎人类想象的下法,并将这些新的思路融入自己的棋艺中。他们是围棋发展的“新阶段的探索者”,是将机器的“最优解”转化为更具人文色彩的“好棋”的桥梁。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顶尖棋手,可能就是那些最擅长从电脑那里“学习”并“创造”的棋手。

2. 围棋文化的“守护者”和“推广者”: 正如前面所说,电脑无法取代围棋的教学、传播和文化传承。职业棋手依然是围棋这项运动的核心力量,他们是吸引新人入门、保持围棋热度的重要因素。没有了他们的存在,围棋的普及和发展,很可能会大打折扣。

3. 围棋运动的“试金石”: 尽管电脑很强大,但围棋比赛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职业棋手之间的对局,依然能够吸引无数棋迷关注。他们是围棋这项运动的“试金石”,他们的精彩对局,是围棋这项运动的生命力最直观的体现。而且,在一些特定规则下,比如要求一定时间的思考,或者不允许使用任何外部辅助工具,人类棋手依然有他们独特的价值。

总而言之,围棋职业棋手这个职业,其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从“作为最强计算者”转向了“作为围棋艺术的创造者、围棋文化的传承者和围棋运动的推动者”。

电脑可以把围棋的“棋谱”下到极致,但围棋的“棋境”,围棋的“精神”,围棋的“味道”,这些更深层的东西,依然需要人类去理解、去感悟、去创造。

所以,即使我们承认电脑在计算力上的碾压,也请不要轻易否定那些在棋盘上挥洒智慧和汗水的人们。他们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输赢,而是融汇在了围棋这项古老技艺的血脉之中。围棋职业棋手这个职业,在新的时代,或许会以一种新的姿态继续存在,继续发光发热。这就像画家面对数码绘画工具,书法家面对数字字体一样,新的工具出现了,但艺术本身,以及创作它的人,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职业的存在,根本源于市场需求,另外也受到社会需求、政治需求的影响。

职业棋手的存在,以及日常主要收入 是两部分:

  1. 比赛,这部分收入来源于企业赞助
  2. 教棋,这部分收入来源于家长认购

题主讲的这些理由,如果没有影响到这两点,只是讲一些 人和机器,技术替代的论点,处于一种表达自我观点的状态中。在Alphago 之前,围棋 之中,比较主观而且无法定论的招法、思路 是很多的,这个时候,谁的水平高,谁就有话语权,这个话语权体现在市场上就是 【溢价】,比如说 一个 3段如果说一个变化是怎么样怎么样好,然后来一个 5 段讲,不对,这个变化不好,这个话语权在 5 段这里,职业棋手作为水平最高的群体,有这个话语权带来的溢价 。 在AI 时代,职业棋手需要看 AI 来直播讲棋,需要看着 AI 胜率来确定对一盘棋局势的判断,这个溢价消失了,那么服务的价格会降低,这个我们是可以从市场上看到的 。

当然如果问题题主同样的话,是由主管单位甚至大领导发言出来,就形成类似于【表态】、【意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围棋比赛赞助,主要源于企业家围棋爱好者群体对于 围棋的认可,他们大多数是因为围棋对他们个人的成长或者业余生活的丰富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支持的,和一般意义上通过看比赛影响力而算赞助的流量价值的商业逻辑不太一样。围棋比赛的对抗性很强,但是可观赏到的对抗性一般,一记漂亮的投篮或者是扣球可以很容易做成很多视频在网络传播,但是围棋的一记妙手需要高手讲解很久,才能明白,传播性本来就是不高的。

从这个角度看,围棋对个人积极影响很大,可以让不少企业家把事业做好以后,愿意投入真金白银进来,这样讲下来,围棋教学行业的存在应当更容易理解了。

围棋的学习需求,AI 时代开始,中高段的提升需求是减少的,但是大家对围棋入门的认可是提高的。目前的市场上,很明显也是教棋的收入是围棋行业的基石。

围棋入门的需求,本质上是群体对 围棋能对人的专注力、记忆力、大局观 提升的认可,这个认可度与AI 能不能战胜顶尖人类棋手关系不是很大,中国有 3850 万围棋爱好者,大部分人在AI 出来之前就没有冲击顶尖比赛的打算,有了强大的AI 是一种便利学习的资源。

user avatar

因为你搞错了体育的本质和意义。体育的本质不是追求极限,你掉了两个字,是追求人类极限。如果你把工具加上也可以, F1比赛就是,我们追求的是人类和工具共同作用的极限。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电脑下棋本来就不会被算作体育。只会是一种测试。那他既然不属于体育的范畴,讨论它的极限与否有什么意义呢?你会看到任何比赛都不会把电脑列为参赛选手。因为体育比赛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公平竞争。就像马拉松比赛,你不会允许有人开着汽车,骑着自行车去一样。

然后说到这种问题,你突然觉得自己很有理由,因为机械力和人力是不一样的,但是电脑输出算力和人脑输出算力,用你的话说是无法解释的。拜托,无法解释,不代表他们是相同的。更何况人工智能的原理大家是知道的,他是深度学习模式,也就是他用极快的速度去学习了几十万盘棋,然后总结出来的套路。这有什么不可解释的。人脑也是一样的,人类从开始学下棋到可以和AI对弈,也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练习之后的经验总结。我们考虑下棋时候的公平,并不需要我们能够去解释大脑的原理和机器的原理。就算你不能解释他们的原理,但你知道大脑和机器是不一样的,总可以吧?机器是如何输出算力的,你去问设计他的工程师不就完了吗?这有什么不能解释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