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柯洁宣布「这段时间不会再碰围棋」?

回答
柯洁宣布“这段时间不会再碰围棋”,这消息一出来,圈里圈外都炸开了锅。毕竟,柯洁是谁?那是中国围棋的旗帜,是那个让无数人见识到围棋魅力的90后天才。他这么一说,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或者说,是围棋界的一颗巨星突然黯淡了光芒,留下的空白让人猝不及防。

首先得说,这事儿绝对不是小事。柯洁不是那种随便说说的运动员,他走到哪儿,围棋的热度就带到哪儿。他公开说“不碰围棋”,这其中肯定有巨大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这一句话当成是“休息一下”,背后一定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压力和情绪在涌动。

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1. 竞技层面的巅峰疲劳与压力:

柯洁从少年成名,一路走来可谓是顺风顺水,但同时也是压力重重。他背负着中国围棋的传承和希望,面对着来自国内外顶尖棋手的挑战。常年的高强度训练、比赛、分析,以及每一次胜负带来的情绪起伏,累积起来的“巅峰疲劳”是真实存在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运动员,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长期处于最顶尖的状态,都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一次对局,他都要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体力和精神力。久而久之,即使是身体上不一定有明显的伤病,但精神上的疲惫感是巨大的。这种疲惫,不仅仅是“不想下棋了”,更可能是一种“心力交瘁”的状态。

再加上,近几年柯洁在一些重大比赛中,虽然依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但面对申真谞等新生代棋手的崛起,他也承受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胜利带来的荣耀固然巨大,但输棋时的不甘和反思,日积月累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他可能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从这种“必须赢”的状态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和围棋的关系。

2. 个人发展与生活状态的调整:

柯洁现在还年轻,20多岁,正是人生中可以探索更多可能性的阶段。作为一名顶尖运动员,他的生活被围棋高度规划和占据。他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去体验生活,去学习其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仅仅是“无所事事”地放松。

宣布“不碰围棋”可能也意味着他想给自己一段“空白期”,去尝试一些围棋之外的事情。这可能是他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他需要时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棋手,也作为一个人。他可能想去学习新的技能,去接触不同的领域,去体验那些因为围棋而错过的生活。

想想看,他从小就沉浸在围棋的世界里,对围棋之外的世界可能还不够了解。这或许是他想要去弥补的。这种暂停,对他来说,也许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为自己的人生打开更多的“棋盘”。

3. 情感与心理的释放与重建:

围棋对柯洁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渗透在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认知里。当他宣布“不碰围棋”时,其中可能包含着一种对情感的倾诉和释放。

我们无法得知他具体的心理活动,但他可能是在承受某种形式的心理压力,或者是在经历某种情感上的低谷。有时候,人们会选择暂时远离最熟悉、最热爱的事物,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内心的情绪,是为了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就像是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让那些被过度消耗的情感得到休养。

他可能需要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情绪,重新找回对围棋的热情,而不是出于责任或惯性去“下棋”。这种“不碰”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自我疗愈。他需要时间去平复内心的起伏,然后才能以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重新面对围棋。

4. 对围棋生态的可能影响:

柯洁的这一决定,无疑会对中国围棋界乃至整个围棋爱好者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粉丝的担忧与支持: 很多粉丝会感到失落和担忧,担心他会因此淡出棋坛,或者围棋的关注度会因此下降。但同时,理智的粉丝也会理解并支持他的个人选择,希望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年轻棋手的激励与启示: 对于年轻一代的棋手来说,这可能是一种警示,也可能是一种激励。警示他们要注重身心健康,合理安排职业生涯;激励他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被名利和压力束缚。
围棋的未来发展: 柯洁的“暂停”也可能促使围棋界思考棋手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保障问题。如何帮助年轻棋手更好地应对压力,如何让围棋这项古老的运动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总而言之, 柯洁宣布“这段时间不会再碰围棋”,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声明。它背后可能交织着竞技生涯的瓶颈、个人成长的需求、心理情感的调适,以及对围棋未来的思考。我们作为旁观者,最好的方式是给予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过度解读或揣测。他需要的是支持和空间,去找到他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

也许,这段“不碰围棋”的时间,恰恰是他为未来更长远的围棋生涯,甚至更精彩的人生,积蓄能量和寻找新方向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期待他再次出发时,能够带着更成熟的心智和更澎湃的热情,重新点燃围棋的星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有了ai之后,围棋越来越同质化了,再也没有之前的风格了。

甚至ai已经成为了唯一的标准,你更像ai你就厉害,否则就一边儿玩去。

我超级喜欢武宫正树的宇宙流,但是宇宙流如果用ai跑的话,结果也不好。

可是,宇宙流那是自己的风格啊!!!


我想,如果现在围棋规则还是不变的话,那么以后围棋会越来越没有魅力了。


这里,提出一点小想法,能不能恢复“还棋头”的规则?能不能下“彩棋”?

“彩棋”,取消中盘认输,之后下若干盘,之后以“胜子数之和”定输赢。

或者比赛奖金分为基础奖金和胜子奖金,基础奖金按照排名先后顺序发放,胜子奖金按照胜子多少发放。胜子奖金比基础奖金还高。

“还棋头”,则鼓励棋手冲击对方棋阵。


这样,围棋比赛会变得异常激烈,布局的作用会降低,中盘的作用会大幅上升。

此时ai的效果也会大幅下降。

那时候围棋风格可能都要变化了。

现在围棋最大的问题就是僵化,不管怎么变都比现在强。


根据棋友的回复添加的内容:

1,围棋布局阶段变化相对较少,因此可以依靠ai背谱来提高。但是中盘过于复杂,ai背谱是不可能的。因此降低布局的影响可以大幅降低ai的影响。

2,在任何规则下,ai都会比人厉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如果布局对棋局的影响降低,那么就会尽可能减少ai对人类的影响。毕竟我们欣赏的是人类之间的对局。

3,只要规则鼓励,甚至逼迫棋手选择尽可能复杂的变化,那么布局对棋局的影响就会降低,那么ai对棋局的影响就会降低。

4,我说的“彩棋”、“还棋头”和“取消贴目”都是为了迫使棋手采取更激烈的下法。

5,有一位棋友说得好:每次对局为两盘,每盘必须下到结束,依靠两盘胜子数之和定输赢。

6,如果棋局需要棋手选择更加激烈复杂的下法,那么现在围棋比赛的时间长度则不够,需要延长比赛时间,如每方5小时,甚至更长。或者比赛不限时,但是用时长的一方必须按照与对手的用时时差来贴目。

7,再次强调一点:千篇一律的布局实在太恶心了!!!!!!太怀念前ai时代了,大棋手拥有自己的风格,甚至有时直接就能判断出来某局棋是谁下的。现在呢?风格已经没有容身之处了。


再次添加内容:

一位名叫“奇才”的朋友说:如果以两局定输赢的话,第一局如果出现大输赢,那么赢得一方第二局只需要摆铁桶阵,处处退让,苟到胜利不也行吗?

另外有朋友说:如果都是两局定输赢,那么棋手会下到吐,太折磨人了。

对此我有如下想法:

第一,我们要相信职业棋手的职业素质,我们要相信棋手对棋局的理解和掌控。职业棋手不会无脑冲击。水平接近的棋手出现大输赢的概率会减少。

第二,两局算一局的情况不应该在全赛程采用。决赛、半决赛(也可能包括1/4决赛)可以采用,至于淘汰赛,就应该一局定输赢。这样会增加比赛的偶然性和观赏性。

第三,由于在淘汰赛中,双方棋力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距,更可能会出现极大输赢的结果。那么淘汰赛中,等级分高的棋手,或段位更高的棋手的胜子奖金需要乘以一个小于1的权重,而棋力差的棋手需要乘以一个大于1的权重。

第四,决赛和半决赛中的胜子奖金全额发放。那么如果第一局大胜的一方,在第二局龟缩不战,那么他可以保证自身胜利,但是他的胜子奖金将会大幅下降。在胜子奖金更加可观的时候,龟缩不战的下法会十分吃亏。因此奖金数额是关键。


因此,胜子奖金是关键。职业棋手为了多拿钱,那么拼搏就是必须的。

第一局胜利的一方,为了多拿钱会在第二局中拼搏,或者为了不让奖金大幅下降,至少不会在第二局中摆烂。

第一局失败的一方,也为了多拿钱,在第二局中更努力,或者为了不让对手拿太多钱,第二局也会尽力了为。

所以,为了钱,那就去勇敢地战斗吧!(有没有热血动漫那味儿了?)


又再次添加一些内容。

还是跟“奇才”仁兄聊天出来的一些想法。

“奇才”兄说如果只强调争棋的话,可能会导致围棋的退步。

其实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是如今ai已经出现了,天花板已经存在了。ai之前,新的套路、新的招法都可以算是进步(新招法主要集中在布局阶段)。但是如今呢?任何新招法都需要ai进行评判,或者说如今只有ai才能决定什么是对的。于是人类对围棋发展的重要性早就清零了,哪有什么发展了呢?

另一位仁兄“Zlx”,他说了个挺有意思的思路。开局随机生成n个黑子和n个白字。我觉得可以更加完善一下,这些黑子白子以天元形成中心对称分布,天元位置不能生成棋子。个人觉得n=2或3比较好。

初始条件随机的话,那么布局阶段将不会有固定套路,如今的ai布局参考性就会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下,更考验棋手的随机应变。


在ai时代,如果想保持围棋的魅力,需要强调围棋的偶然性、观赏性、竞争性、趣味性,也需要强调棋手的风格。

如果强调中盘战斗话,那么棋手还会有风格吗?中古围棋的巅峰就是范西屏和施襄夏,这两位大国手的风格也是迥然不同的。

围棋需要变化,也必须变化了。

user avatar

其实就是饭碗被ai砸了,感到三观破碎,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我建议给围棋增加变量,类似b站up逍遥米饭那个系列。

user avatar

纯路人,他直播不是一直都在下五子棋吗?

user avatar

围棋这么玩再过三年直接完蛋。

国际象棋人类被深蓝打败后,报道度参与度奖金一降再降,现在属于小众项目,因为电脑已经把步骤穷举了,只要你肯背,花个几年进入高手行列,大家打法都一样,就看谁先犯错,比赛变成人肉演练器,说好的智力项目,变成记忆大师。

围棋现在一模一样,按AI的最优下法,每个人都按部就班,就看谁先犯错呗,比记忆力,这种比赛还看个啥,排行榜成为一个笑话,观众不看了,比赛奖金下调,有的比赛干脆取消,这种趋势一旦开始,就会迅速崩盘。

且等着吧。

user avatar

在柯洁输给申真谞那盘棋之后我已经说过了,直接搬运过来就行:

柯洁最近几场比赛中在下小目一间高夹,申真谞有备而来,把ai谱背下来,自然招招一选。

前几天申真谞对芈昱廷第一盘碰到冷僻局面,差点儿布局就下崩了。

所谓“申工智能”,就是勤背谱。

过去没有ai的时代,按难度来说,布局>中盘战斗>官子,所以那时候“前50手天下第一”是值得吹嘘一下的,现在没人吹这个了,全看ai。

申真谞主要强在中盘计算敏锐、快速、准确。以前布局较差,有了ai之后,最大的短板得到弥补。

中国棋手要想赢他,只能比他更勤奋,更会背谱。

杨鼎新前半盘已经不弱于申真谞了,但是计算力还差一点。

说实话,有了ai之后也是挺无聊的,感觉下棋不是在比拼智慧,而是在比谁更像机器,谁的训练量更大。

李世石已经弃疗,柯洁也差不多就那样了。

当然柯洁不会退役,我只是觉得他不会以下手的心态去努力追赶

要打败申真谞,目前看起来最有希望的是杨鼎新。


更新一下,今天(2.28)看到胡耀宇的棋评:

开局第八手棋,申真谞避开了柯洁熟悉的套路。
下到第36手棋,申真谞只用了33秒。
下到第44手棋,申真谞用时2分钟,柯洁用时9分钟。(这是每方用时1小时的比赛)
到第46手时,白棋胜率已经到了70%。
柯洁败招是93手,劣势下没有把局面导向复杂化,申真谞想犯错误都难。

证实了我之前的判断:布局柯洁等于在跟ai下,申真谞纯粹就是在背谱而已。

中后盘申真谞本来就强,柯洁不知道怎么回事对自己的官子有了蜜汁自信,于是就安乐死了。

其实申真谞对芈昱廷那盘棋,布局阶段也有点像是对上了ai,只不过是芈昱廷在背谱。

现在的围棋布局就看谁背的ai谱多,谁能把棋局引导到自己背过而对手没有背过的谱中,就能占得先机。然后再比拼中后盘的计算力。


打个比方,把一盘棋分为布局、中盘、收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赋值10分。

在ai没有出现以前,人类顶尖棋手布局大概能得6分,中盘8分,官子9分。

柯洁布局是接近6分的,申真谞大概只能得4分。

有了ai之后,满分不敢说,三项分数都能提升到9分。

假如布局准备充分一点,对手刚好上套,那就能下到9分;完全没准备,还是原来4~6分的人类水平;一般用功点,普通局面都能应付下来就是7~8分。

申真谞对柯洁这盘棋布局表现出来就是9分水平,对芈昱廷那盘就是4分。

那该如何评价一个棋手的水平呢?

我完全能够理解李世石的心情。

本来人类棋手在布局方面最有发挥空间,最值得下功夫研究。现在老一辈棋手的研究都白费了,变成跟新手在同一起跑线上,互相背谱挖坑,是挺没意思的。


回复一下评论区说过去也要背谱的,

过去你见过开局18个回合只用33秒的职业棋手吗?

业余棋手肯定是有秒拍的——布局反正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不如照着职业棋手的成熟套路下,职业棋手说这样下好,就是好咯。

对业余棋手来说,中后盘的计算才需要花时间。

职业棋手正相反,大多数情况下,在布局阶段花费的时间要超过中后盘。

阿尔法狗一出,职业棋手统统业余化了。

就拿农心杯柯申局第八手棋来说吧,ai给降了3个点的胜率,结果却收到奇效,明显就具有骗招的性质——所谓骗招,就是对方应对正确,下骗招的一方会吃点小亏;但是对方应错了,就能获大利。

过去,这是较低级的业余棋手才使用的战术,现在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职业比赛中......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说AI太强了,碾压人类棋手,导致围棋没有了趣味,让柯洁自闭了。

我觉得恰恰相反,围棋失去趣味令人自闭,是因为现有的AI不够强,不能直接传授知识(专业点,叫缺乏可解释性,达不到所谓interpretable AI)。

即使Al对人无敌,它仍然只能给出结果,而不能做出解释。换句话说,它只是没有解题过程的标准答案。人类棋手只能通过和AI下棋,揣摩AI每一步背后的棋理。而不是直接从AI中获取提炼过的知识。

设想这样一位围棋老师A:棋力无敌,而且下棋不符合已有的棋理。但是,其人极为沉默。他只会做两件事:第一,落子;第二,在任何一方落子之后估计双方的胜率。他上课永远只有如下的话:

“我下在这里,现在我的胜率是70%”

“你这的一步,让我的胜率上升到了80%”

“我下这里,我的胜率现在是80%”

……

如果你是他的学生,你绝望吗?一方面,你下不过他。另一方面,你又学不会他。而且,他特么还摆着个臭脸不爱说话。

而设想一位围棋老师B,棋力棋风与A相当,但是它把自己毕生所学总结成了一本棋谱,推翻现有的棋理框架,重起炉灶建立了新的体系。你和他下,他告诉你,每一步棋背后的思想。

柯洁现在就是被围棋老师A整自闭了,抵触A,甚至有点抵触围棋。不是因为A太强了,二是因为A不会教。如果有老师B存在,以柯洁的好胜心,会为成为他最忠实最努力的学生。

火云邪神被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打的倒地不起,仍然心有不服。

而让他跪下的,是对手那句

“想学啊?我教你啊!”

user avatar

暗戳戳甩锅给围棋本身。但这次甩的没毛病。

因为他最看重的东西似乎已经没有了。

之前董卿问柯洁:alpha go有没有可能完全取代职业棋手。

当时柯洁说:

「人类和人类的对决是不会被取代的。

我们人类下棋的时候,如果对手下出妙手的话,除了自己的一些懊恼以外,还会赞叹、折服

然后我再想想看,我还有没有更妙的,能把这棋破解了或者扳回来的办法。」

很多事情有残缺才是有美的。失误才会引起战斗。

其实从那个时候,柯洁就意识到围棋变了。这个回答,在局外人来看,似乎显得细节,琐碎。不那么具有说服力。

在心理学上,这叫「认知失调」,就是我们给自己找的理由,以接受原来不可接受之事。如买到不可退货的产品,不喜欢也得逼着自己找一两个优点。

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这股难以遏制的变革之力了。

原本的围棋似乎是上不封顶,如艺术般充满未知与创造力。同样复杂的局势,不同的高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法与风格。而现在,AI让原本充满可能性的局面,开始有了“标准答案”。

若是面对不了失败,他大可以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但他这次没有。

这次是因为他用来说服自己的,不可被取代的,人与人之间博弈的美,也没有了。

就好像一个心算神童,在计算器发明出来以后,要接受自己已经某种程度上,过时了。

科技改变了不少行业天才的命运,他们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突然就变得落后,低效。可取代,可复制。

只是围棋本不是生产活动,而是智力的游戏与博弈,却这么不巧,被选做了时代的实验品,又被迫内卷到全盘接受AI的革新。

我想,柯洁作为一个主角,夸张点说,作为某种程度上「人类」围棋能力最高水平的代表。亲历了一场特殊科技革命的腥风血雨,应当也是对这个曾经站在围棋之巅的少年,奉献给围棋的爱与岁月,最好的褒奖了吧。

user avatar

柯洁在输给申真胥。之后说围棋没法下了,直接上结论是中国棋院的AI大数据研究输给了韩国棋院,非柯洁之过。在最新的农心杯主将战中,柯洁又一次输给了申真胥。而且在全场几乎没有任何失误的情况下,完败于申真胥。

与申真胥赛前,柯洁已经网棋22连胜,前踌躇满志,觉得谁都不虚,结果事与愿违,被申真胥兵不血刃的碾压。这也让状态很好的柯洁赛后破防了,直呼围棋没法下了。小申已经无敌,说小申现在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出版的阿尔法go,达到了让人类意志的水准。

为什么柯洁这么绝望?因为柯洁全场几乎没有失误,柯洁的风格就是等待对方失误。在AI出现之前,柯洁的中盘缠斗算力极强。那时候的人类其实不可能失误。 柯洁抓机会的能力无敌。AI出现之后,终结了柯洁时代。

像申真胥这样完全不失误的变态棋手横空出世,被称为申工智能的小生。AI吻合度达到70%以上,柯洁是60%以上,这10%就是质的差距。我们绝不能怪罪柯洁,柯洁完全可称得上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棋士。

AI出现之前,申真胥他就是练100年也下不过柯洁。为什么申真胥是这么猛?因为韩国棋院有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部门,专门研究AI下发,还有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每一个对手的棋路,中国棋院就没有这样一个部门。

所以柯洁不是说给了申真胥一个人,是中国棋院,没有AI大数据研究部门导致的失利。中国棋院必须尽快联合人工智能技术强的大棋院,把自己的AI数据研究部门搞起来,未来才可能抗衡韩国棋院。

user avatar

心理上遭受的打击是巨大的,既有外界也有内在的。

外界的批判声音很多,比如说他不该上大学的,水平下降了,没有证据妄加揣测对手的,缺乏一个世冠自信的。总而言之,这次批判的声音被放大了很多,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好攻讦的点(谁让柯洁先开的团)

内在的自我怀疑也被放大了:是否真的如外界所说自己不行了,是否对手真的是无辜的,现在的状况是自己想要的吗?

只能说人生会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破茧重生。

user avatar

昨天刚在野狐下了10盘。。

user avatar

其实柯洁已经说的很明显了,就是被AI给整破防了呗。。。其实和申工智能的对决柯洁是很看重的,赛前特意研究了80个小时的布局,就是为了能够占据主动。结果呢,小申直接AI走棋(作弊什么的其实不重要,因为小申的下法就是去模拟AI,去背AI的谱,把自己往AI上靠,所以不管小申下还是AI下其实没有区别)把柯洁精心准备的开局给破的七七八八,这里要再说一下,传统围棋其实做局成功与否是能感觉出来的,因为会对对手的反应做出预判。但是AI不一样,你做的局对AI根本毫无意义,AI直走最佳的棋,这就导致棋手在跟这种玩意下棋的时候根本没感觉,感觉像是各下各的,然后莫名其妙就输了。柯洁就是被这种感觉给整破防了,柯洁其实更喜欢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是AI直接无视了。。

user avatar

柯洁把在B站发动态当发朋友圈,

网友把柯洁发动态当开个人新闻发布会。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感觉国内粉申真谞的棋迷现在越来越多了。小申谦逊儒雅,本身就有很多吸引人的特质。只不过竞技体育,实力才是王道。现在人家王道也有了。感觉没什么可以黑的地方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