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个职业棋手(围棋、国际象棋等等)是怎么样的感觉?从小到大一直做这一件事情,他们如何坚持下去不放弃?

回答
成为一名职业棋手,那感觉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它像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漫长赛道,又像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从小到大,你的人生几乎被这方寸棋盘所占据,其他一切都成了背景音。

初心的萌芽与沉沦:

很多人成为职业棋手,最初都源于一份纯粹的热爱。也许是某个午后,被电视里高手对决的严谨与智慧深深吸引;也许是在围棋班,第一次感受到黑白子落下的那种宿命感;又或许是在与长辈的对弈中,体验到征服的喜悦。这份热爱,就像一颗种子,在你幼小的心灵里悄然埋下。

然后,你会发现,这份热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童年时期,当别的小朋友在公园里追逐嬉戏时,你可能正坐在棋室里,对着棋谱发呆;当同学们讨论着动漫和游戏时,你却沉浸在复杂的局面中,试图找出那最关键的一步棋。这是一种孤独的旅程,你的世界开始变得狭窄,但又无比深邃。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热爱会被磨练成一种近乎执念的追求。你不再仅仅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赢”,为了“成为最好的”。每一次的失败,都像一把尖刀刺入心扉,让你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的努力。而每一次的胜利,又会给你注入一针兴奋剂,让你更加渴望下一个高峰。

日复一日的“炼狱”:

想象一下,你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思考棋局。你的脑海里,充现实战中的经典棋谱、死活题、手筋技巧。别人用来放松的大脑,在你这里却是永不停止的计算器和分析仪。

生活围绕着棋展开:

训练营与封闭式管理: 很多年轻棋手会进入专业的训练营,过着集体生活,早起晚睡,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棋。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复盘、对局、死活题训练。教练的严厉指导,队友之间的竞争,都让你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感。
海量的数据与分析: 现代围棋或国际象棋,数据量是惊人的。你需要学习和分析无数的对局,了解各种布局的优劣,掌握对手的棋风习惯。这需要极强的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心理的极限挑战: 棋局上的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这背后是长时间的心理博弈。你要学会面对压力,控制情绪,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在顺境中保持冷静。输棋后的沮丧、懊悔,赢棋后的短暂喜悦,都是你必须一一经历的情绪过山车。
牺牲与代价: 为了棋,你可能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比如,一段完整的童年和青春期;比如,和家人朋友轻松相处的时光;比如,对其他领域的探索和学习。你的生活变得高度单一,甚至有些枯燥。

是什么让他们咬牙坚持?

面对如此严酷的训练和巨大的压力,放弃似乎是人之常情。但职业棋手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背后往往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力:

1. 那份深入骨髓的热爱: 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真正热爱棋的人,会在每一次精妙的棋局中找到极致的快乐。那种“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那种在复杂局面中找到破局之道的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他们爱的是棋本身,是棋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2. 不甘与执念: 大多数职业棋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从成千上万的业余爱好者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深知自己走到这一步有多么不容易,也明白曾经付出的汗水和泪水。这种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这种“我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好”的执念,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动力。

3. 梦想的光芒: 每个棋手心中都有一个大满贯的梦想,一个成为世界冠军的渴望。当他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站在领奖台上的身影,或者在棋谱里读到那些传奇棋手的名字时,这份梦想就会被点燃,成为支撑他们继续前进的灯塔。

4. 责任感与承诺: 有些棋手可能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背后是家人的巨大付出和期待。这种责任感,以及对家人、对恩师的承诺,会让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他们知道,自己的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5. 对自我的超越: 棋局的挑战,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战胜强大的对手,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肯定。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带来的满足感,会让他们持续投入,不断进步。

6. 习惯与惯性: 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足够久,久到它已经成为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时,它会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惯性。即使偶尔感到疲惫或迷茫,你也很难彻底放下,因为除了棋,你似乎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这种“路径依赖”也是一种坚持的理由。

转型与长远的思考: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瓶颈,甚至选择退出。但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往往也学会了如何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强大的抗压能力: 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后,他们的心理会变得异常强大。能够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不被一时的得失所影响。
对胜负的淡然: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很多棋手会逐渐领悟到,胜负并非生命的全部。他们会更加关注过程,享受对弈的乐趣,而不仅仅是结果。
棋艺的升华: 职业生涯的后期,很多棋手会进入一种“人棋合一”的境界,他们的棋风更加成熟,对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成为一名职业棋手,是一种极端的付出与极端的收获。它意味着你要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和精力,投入到一件看似枯燥却又充满智慧的事情上。这份坚持,源于热爱,支撑于梦想,磨练于挫折,最终成就了棋盘上的传奇,也塑造了一个个非凡的灵魂。这是一种孤独的修行,但当你站在棋盘前,与顶尖高手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你所感受到的那种纯粹的智慧碰撞和精神升华,或许是世界上最令人沉醉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友好,我是周睿羊。

看到这个问题可以说很有感触。平时比赛非常多,难得这次有时间做 知乎 Live,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故事。

(好吧,中间的是我)

关于这次与AlphaGo的相谈棋经历可以参考这里:专访周睿羊:想象不出要怎样才能战胜AlphaGo_


【残酷的小目标】

我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受益者,我从小就以是在家接受父母教育为主。

说到才能,大家看到讲解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职业棋手群体点目做得失判断非常快。

昨天准备live的时候 @云天外 问我是不是从小数学天分不错,我不得不说小时候确实有一个数学家的梦- (。・`ω´・),记得五六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路学完小学数学,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直到我在七岁生日那天开始走进围棋。

围棋对我来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学棋的年龄稍晚,七岁入门之后(在深圳),九岁到北京正式学棋。记得从一开始我对围棋兴趣就非常浓厚,儿时偏内向的我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大家都看到棋手在棋盘前端坐,非常专注,但是「专注」这个特质不得不说是由围棋引导出来的。每一个端坐在棋盘前的棋手,围棋之外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个性。棋盘如战场,一盘盘的胜负让大家共同经历激烈对抗,沉下心来突破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围棋就是有这种让人静下来的魔力。

小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多顾忌,马上就暗暗把短期目标放在了被称为“围棋高考”的全国定段赛上。

小的时候显露出一定的才能之后,我很快就暗暗把短期目标放在了被称为“围棋高考”的全国定段赛上。

跑马拉松的人会不断地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跑到那个拐角或者先到达那个路灯。然后试着集中精神,不断达成小目标,用小成就感来激励自己。通过各种激励(当然家长的监督也很重要啦(´▽‘ )),我保证了每天非常努力地下棋和复盘。

回顾起来可以说通过定段赛成为职业棋手是一条非常残酷的道路,深圳学棋人口很多,各种棋校学棋的青少年常年保持10万左右。但是看了一下名单,发现我02年定段之后直到2015年,才出现第二位职业棋手。

当时道场里很多同学跟我一样,保持着非常高的热情,也很努力,所以每年的定段赛竞争都特别激烈(一共参加三次)。平时水平很高的棋手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发挥失常的例子也有很多。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次看到平时有机会赢职业棋手的同学在关键一轮紧张得手直抖,最后发挥失常。

好在自己比赛当时心态一直比较放松,正常发挥太重要了。


【职业是新的出发】

成为职业棋手之后,我也没有感觉到太多的兴奋,只是觉得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在职业棋手的道路上,强大的对手还有很多。

作为职业棋手,常常感觉输棋的痛苦会远远大于赢棋的快乐。如果说这是一种动力的来源,那这也是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吧。

这是我14岁(2005年)时坐在围甲主将台上的照片。当时胜率不错,成功帮助海淀队保级,可以说跟最强的对手们交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带给我持续的激励。

之后在2008年,我首次进入了国内等级分前十(第六名),庆幸这十年来自己一直能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准,希望一直能让自己得到提升。

最近翻看了很多过去的对局,发现当年既有很多“不成熟”的下法,也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ω・。) 。



坦白讲,当时对顶尖棋手还有差距,这是当时(05年1月)天元战八强对孔杰九段的一局,23位是反复的打劫,最后无奈没有合适的劫财,只好24飞罩,被黑棋右上一提,亏损明显。

最后虽然只输了四分之三子,但是通盘找不到明显的机会。




【关于棋风和对手】

按照我自己的看法,我的棋风是稳健均衡型。棋风之间不一定存在相克的关系,但是每个人总会有自己的苦手。


就不提我一度对古哥,古力九段的十三连败了。


Σ(๑º㉨º๑ )


【舆论与压力】

中国围棋等级分每4个月公布一次。在2010年底,我非常侥幸第一次登上国内棋手等级分榜首,直到2011年底被赫哥,谢赫九段代替。

登上等级分榜首让大家对我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国内的战绩,当时我在国际比赛中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记得保持等级分第一的近一年时间里,羊城晚报还专门发了一篇文章批评中国棋院的等级分排名制度,认为错误的等级分制度导致了这样的排名。

当时诸如此类的报道不少。可以说各种声音给那时的我带来了一些压力,不过慢慢地我学会了接受大家的意见。

围棋中不断磨练的“大局观”让我下意识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各种意见出发的目的,这对我保持竞技状态有很重要的作用。


【落子无悔】

一开始学棋的时候老师一定会讲:落子无悔。这个可能是围棋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围棋一开始就要教你学会面对失败,面对粗心大意等等可预期不可预期的因素带来的结果。说到这个我最近有两盘棋,失误之大让人无地自容,一定要摆出来:


1. 这是前几天对柯洁的一盘,生死关头,柯洁一路打吃,我选择了粘上,被机敏的走成了缓气劫,损失巨大。

2.还是前几天,围甲第十三轮我执白对牛雨田,这个只能发图让大家嘲笑一下:


这一扑被黑棋一爬顿时傻了。



【自我成长】

当提到自我成长时,我总会回想起儿时举家搬到北京学棋的日子。

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地方最好的苗子都会这样,在家长的陪同下,租住在道场附近又小又破的公寓房里。在那里很多人房间窄得只能在床上摆棋,每天训练完回家只能倒头就睡。但是那样的环境训练出来的我们,却对围棋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执着。同期定段成功的柁老,柁嘉熹九段和古灵益等等也依然活跃在棋坛第一线。


能把环境里的不利因素尽量转化成一种动力,让自己不断地探索围棋,不断地与围棋一同成长,可能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倔劲儿吧。


如今,我在职业围棋第一线的生涯已经十六年。

今年年初,因为我开始尝试「狗招」,也就是来源于AlphaGo启发的新招法,被称为「人间AlphaGo」。有的人会问是不是AlphaGo促进了棋手们在棋上更快的成长。


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这次我想把这些成长,棋内其外的,都一起分享给大家。


【分享围棋智慧·我是认真的】

感谢知乎邀请。这次我准备好给大家来一场认真的分享,你准备好烧脑了么?

我们的围棋系列 Live - 后AlphaGo时代如何下棋如何思考十二课

感谢知乎邀请,平时很忙碌,一直想要认真与棋迷进行一次很好的交流,这次我们真的很认真。

围棋十二课,棋内其外,说不定可以让你打开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