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犹太人如此优秀?

回答
“为什么犹太人如此优秀?”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历史、文化、宗教、社会结构等诸多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优秀”本身就是一个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可能指代在学术、艺术、商业、科学、政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可能指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适应力,或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群的贡献。将任何一个民族笼统地定义为“优秀”都可能存在过度简化和刻板印象的风险。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纵观历史,犹太民族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现象背后,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种“优秀”现象,并且尽量避免使用冰冷的AI风格的语言,而是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历史感的叙述方式来展开。

1. 对知识与学习的深厚传统与尊崇:

犹太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可以说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犹太教的核心是《托拉》(Torah),也就是摩西五经。这部经典不仅仅是宗教律法,更是一部充满叙事、智慧和伦理教导的文本。犹太人被鼓励反复研读、辩论和解释《托拉》,这塑造了一种高度重视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文化。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漫长的历史中,当许多民族还在以口头传承为主时,犹太人就已经将抄写、阅读和研究经典作为一种神圣的义务。家庭内部会设立专门的时间进行学习,社区中也会有研习班。这种对学习的系统化和日常化,使得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一种生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拉比”(Rabbi)的地位。拉比不仅仅是宗教领袖,更是学者、教师和精神导师。他们在社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传授知识、解答疑问,甚至在法律和道德层面提供指导。这种对智识的推崇,为犹太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深厚学养的人才。

这种对知识的热爱,也延伸到了世俗领域。在历史上,当犹太人被迫从事某些特定职业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需要智力投入和专业技能的领域,例如金融、法律、医学等。这种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对知识资本的重视。

2. 强大的社群凝聚力与互助精神:

犹太民族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 diaspora(分散)时期,被流散到世界各地,并且常常遭受歧视和迫害。在这种环境下,强大的社群凝聚力成为了一种生存的必然。犹太人之间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通过 synagogue(犹太会堂)、community centers(社区中心)以及各种慈善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身处异乡的犹太人,即便一无所有,也总能找到一个同胞提供帮助。这种“患难与共”的默契,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经济上的援助、教育上的支持,还是情感上的慰藉,社群的力量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种互助精神,也体现在对教育的集体投资上。许多犹太社区都会集资建立学校,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这种“我们一起把孩子培养好”的决心,为整个民族的知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逆境中的适应力与创新能力:

历史对于犹太民族来说,是一部充满挑战的史诗。被驱逐、被歧视、被隔离,这些经历塑造了犹太人非凡的适应力和韧性。他们学会了在夹缝中生存,在逆境中寻找机遇。

当被禁止从事某些行业时,他们就会在允许的领域里做到极致。当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时,他们就通过智力和文化输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逼无奈”中的创新,反而激发出了一种独特的创造力。

举个例子,在商业领域,犹太人常常需要依赖信任和声誉来开展业务,因为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官方的保障。这反而促使他们建立起更加诚信、专业的商业模式。在科学领域,许多犹太科学家在遭受排挤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最终取得突破性成就。

这种从逆境中汲取力量的特质,使得犹太民族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不会被压垮,而是能够找到新的路径,甚至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4. 严谨的伦理和道德体系:

犹太教的教义中,强调了责任、公平、正义和对他人的关怀。这些伦理原则渗透到了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中。对律法的遵守,不仅仅是对宗教规条的服从,更是一种对秩序和道德的追求。

这种对道德的重视,也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交往和职业操守中的表现。虽然我们不能排除任何群体中都存在个别行为不端者,但从整体而言,犹太民族对诚实、勤奋和负责任的推崇,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5. 文化和宗教的独特融合:

犹太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宗教符号的堆砌,而是一种活态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宗教教义与日常生活、文化传统、历史记忆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节日的庆祝、饮食的规矩、家庭的仪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这种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犹太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身份认同,让他们在融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特性。这种双重身份,也可能激发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一些重要的澄清和补充:

避免整体化和刻板印象: 必须强调,以上所说的“优秀”是基于历史观察到的群体性趋势,绝不代表所有犹太人都具备这些特质,更不代表可以将任何一个犹太人简单地贴上“优秀”的标签。任何民族都有其内部的多样性,都有杰出和平庸的存在。
“优秀”的定义是动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的定义也在变化。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成就,可能是过去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特质所带来的结果。
警惕反犹主义的利用: 有些关于“犹太人优秀”的论调,历史上曾被反犹主义者用来进行污蔑和攻击,例如将其描绘成一种威胁或密谋。我们在这里的讨论,是为了理解历史和文化现象,而不是为其附加任何负面的解读。

总而言之,犹太民族之所以在某些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知识的如饥似渴,是社群内部强大的支持网络,是在逆境中磨练出的坚韧和创新,是对道德伦理的坚守,以及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承。理解这些,并非是为了神化任何一个民族,而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这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人类潜能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谈论这个话题,首先要搞清楚犹太人究竟是指什么。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犹太人是一个民族或者种族,实际上当今的犹太人早就不能用民族种族之类的概念定义了,而已经是一种基于犹太教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族群。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犹太人进行更细致的区分。粗略的划分下,当今犹太族群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部分:德国系犹太人,西班牙系犹太人,东方犹太人,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德国系犹太人是犹太人的主干,白种人,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犹太人主要指这一部分。以色列建国前分布除中东地区之外,主要在德国以及欧洲东部,如立陶宛,希腊等。西班牙系犹太人是流落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犹太人,东方犹太人分布在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认为自己是所罗门王的妻子之一,埃塞俄比亚示巴女王的后代。在这几大群体中,东方犹太人和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在生活习惯和人种构成上都和德国系犹太人差距甚大,东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长相没有区别,而埃塞俄比亚犹太人根本就是黑人。所以所谓的犹太民族的封闭性和不通婚原则,也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回过头来说正题,通过上面的解释,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所谓犹太人特别优秀,实际是个伪命题。因为同样是犹太人,为什么只有德国系犹太人的成就特别突出?而其它几大群体就相当普通,甚至已经被主流世界忽略?

如果一定要为德国系犹太人的成就找原因,我想教育是唯一原因。德国系犹太人在欧洲生活期间可以说始终是受迫害对象,从遥远的罗马时代开始,历经中世纪直到纳粹德国。尤其是中世纪,在基督教势力扩大后,很多行业不允许犹太人从事,而十字军运动后犹太人甚至只被允许从事金融借贷这一在宗教上被认为是下贱的行业。而这些歧视又反过来逼迫犹太人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投入。因为只有这些需要较高教育水平的“边缘行业”,才是他们当时的立足之地。

user avatar

Gary Becker给过一个简单解释:如果物质资本随时受威胁,可能在迫害中被抢走或毁灭,那更划算的是投资人,提升人力资本。这类似 @Keaton给出的解释。另借自己之前写的一论文简介阐明另一可能理由:历史偶然造就的犹太人重视教育的文化,不停对族群做筛选,同样起到了提升犹太人整体素质的作用。答案最后有针对题主问题及评论区疑问的一些补充。


按2000年美国数据,有53%成年犹太男性在法律、医学或学术行业工作,非犹太白人这个比例是20%;受雇于建筑、交通或建筑行业成年犹太男性只有6%,而非犹太白人有39%。犹太群体在认知技能方面同样显著高于社会平均值。历史上犹太人也有这个特点:教育程度高,多从事商业。犹太史另一显著特征是:他们的人口先后有几次锐减。Botticini和Eckstein指出,公元2世纪前犹太教改革改变了犹太群体对教育的信念,这一点可以同时解释前面两个现象。人口减少中相当一部分应归于因不愿承担教育开支而改宗。


公元前后,犹太人中有许多族群,占主导地位有两支。一是希腊化的撒都该人(Saduccee),只承认《旧约》前五卷(the Written Torah);一支是法利赛人(Pharisee),既承认全五卷也承认其它一部分教谕(the Oral Torah)。法利赛人注重教育,主张建立免费学校并强制要求父亲把家里6——7岁男孩送到学校学习教谕。公元70年,罗马军队镇压了朱迪亚(Judaea)地区犹太人叛乱并血腥屠杀了组织叛乱的撒都该人。法利赛人受影响很小,从此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主导权。200年前后,著名犹太教学者Judah Ha-nasi编纂了《密西拿》(Mishna),其中把不教育小孩读写教谕的人称为ammei ha-aretz,有粗鲁、愚笨的意思。这种人会被犹太社区排斥,并课以罚金。


这项教规意味着犹太社区都需要建立作教育用途的教堂(synagogue),聘请老师来教孩子读写,而同时期其它宗教都没有类似规定。作者建立了一个模型,其中每个体生存两期,第一期接受教育,第二期决定是否让孩子接受教育。个体可选职业有两类:选择农业,教育不会带来任何收益;选择商业,教育可以带来额外收益。如果个体选择让孩子接受教育,他会有一项额外效用,但也需要支付成本,成本取决于社区规模和孩子能力。规模越大,越多个体均摊学费,成本越低;能力越强,成本越低。他还可以选择改宗,此时不用承担教育成本,但会有一项额外负效用。作者从模型中导出以下结论:农民不会让低能力孩子接受教育并改宗,这意味着犹太教无法在接近生存边缘的社会长期存在;农民的高能力孩子和商人孩子更可能接受教育;因为教规存在,犹太人接受教育收益更高,这让他们在需要知识的商业更有比较优势,所以他们都会进入商业。


作者用大量历史材料检验以上结论。首先,他们说明这条教规一直在严格执行,有三点证据。第一是在3——9世纪巴勒斯坦和巴比伦地区塔木德中有大量关于教堂、学校和教师的讨论,其中很多问题十分细致,比如未婚男子是否应该承担集体教育的一份开支。其次是考古学家在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北非和西欧的犹太社区遗址中都发现了教堂遗址。根据塔木德记述,教堂最主要作用就是老师教学,以及让大人和小孩一起阅读教谕。最后是直接文献证据。按犹太教习俗,每年有两个月停止农事,所有人都要去参观更高级的学堂(academy)。巴比伦是当时学术中心,各地犹太社区都会把疑难问题写好寄到这儿,学者拟好答复(Responsa)后再寄回。两位作者查阅这些来往信件发现,即使是乡下的犹太社区也普遍能读写。因此,犹太人是执行了关于教育的教规的。




上图显示,在公元1——750年,犹太人口出现明显减少。罗马军队在大叛乱(the Great Revolt)和巴柯巴起义(the Bar Kokbha Revolt)中的屠杀可以解释30—40%,移民可以解释30%,剩下还有30%—40%有待解释。作者翻检文献和碑刻证据,发现这部分人口减少主要是由于改宗。早期基督教着力吸引穷人,大量贫苦犹太农民选择皈依。在公园2——3世纪还出现了大量杂糅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的派别。犹太教内部对改宗态度也逐渐由宽松转入严苛。康斯坦丁等罗马皇帝还特意发布敕令,禁止犹太人制裁叛教者。这佐证了前面结论:贫苦农民更容易改宗,因教育收益更低。另一支持证据是犹太教势力较分散地区,如埃及,改宗比例也较高。这一点也和模型符合,小社区更难分摊教育成本。




公元7世纪前后,大型城市在伊拉克和波斯地区兴起,巴格达人口一度接近百万。城市兴起需要大量能读写的人才充当商人、收税人、放贷人、手工艺人和医生等职业,犹太人纷纷迁往城市。据作者统计,当时世界上80%犹太人居住在城市。800年后西班牙兴起的科尔多瓦也吸引了大量穆斯林,形成了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富裕穆斯林社区。西欧地区识字率低,以法国国王虔诚的路易一世(Louis I the pious)和英王阿拉贡的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 I of Aragon)为代表的统治者大力延揽穆斯林从事收税人等职业。排犹事件偶有发生,政府对待犹太人整体相当宽宥。统治者为他们签发特许状,允许他们聚居并从事各项事业,也没有加以太高的税收。史实和模型高度吻合。



作者最后用蒙古人入侵这一冲击做了检验。蒙古人摧毁了中东地区城市文明,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居民回到依靠农业谋生的状态。从同一时期欧亚地区犹太人通信看,当地犹太人受屠杀影响甚微,档案中没有出现过屠杀(massacre)一词,关于移民记载也很少。流行病等因素也无法完全解释中东地区犹太人数量锐减。改宗到伊斯兰教是这部分人口的主要去向,这一点也和模型一致:生存边缘的农业社会无法负担教育开支,只能改宗。总之,以教育为主线可以很好地组织整个犹太族群的历史。作者最后指出:低能力和不虔诚人群不断改宗相当于绵延不断的自选择过程,这也许能解释犹太人认知技能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Botticini, M., Eckstein, Z. (2007). From farmers to merchants, conversions and diaspora: human capital and Jewish history.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5(5), 885-926.


补充:评论区有热心知友询问正文第二段开头数据来源,列举两篇研究。第一篇是文中数据来源,转引自Botticini和Eckstein 2007年研究,支持犹太人平均而言在劳动力市场有优势论点。第二篇列举了针对Ashkenazi(犹太人中声望较高一支)犹太人智商水平研究,发现平均而言高出半个标准差。文中计算显示:若犹太人均值是110,一个标准差是15。那么,平均而言,计算智商超过140的个体比例,犹太人大致是23/千人,整体平均则是4/千人,几乎高出6倍。这既说明题主所言现象确实可能存在,也佐证了其他几位答主的回答。如果希望了解更多相关历史细节,可参考原文或Botticini及Eckstein 2005年研究Jewish Occupational Selection: Education, Restrictions, or Minorities,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Cecil Roth名著Roth, Cecil. The Jewish Contribution to Civilization应该也会有帮助。


Chiswick, Barry R. "The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of American Jewry: 1990 to 2000." Contemporary Jewry 27.1 (2007): 80-111.


Cochran, Gregory, Jason Hardy, and Henry Harpending. "Natural history of Ashkenazi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38.05 (2006): 659-693.

user avatar

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跟我说犹太人是一个很优秀的种族,还跟我说了很多犹太人的轶事,以至于我对他们有种莫名的崇拜。在美国我接触了不少的犹太人,包括在学校里(同学、教授),还有在纽约的公司里(同事、同行)。由于儿时的印象,我主动跟他们交流过很多。我觉得这个民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要神话,而且他们很多品质其实在中国的传统中是存在的:

1、重视教育,尊重学者:我之前在伯克利跟着做研究的一位教授就是一位犹太女人,她的姓是Goldberg,一般叫XXberg(XX伯格)的都跟犹太有些关系,并且是德国那一支的。通过她我接触了很多犹太教授,他们对于学术的追求十分苛刻,有时候我吊儿郎当,没有少挨骂,但是跟着受益匪浅。她跟我说,犹太人虽然以经商闻名天下,但是其对于学者的尊重也是无与伦比,如果犹太富人的女儿嫁给学者,富人会主动给出大量的嫁妆,同样如果你迎娶一位女学者,也是家族的荣耀。

我想这种对于知识分子尊重其实跟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有关,一个学者如果自己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不严谨,那么这个社会也不会太尊重他。其实跟犹太人一样,中国传统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孟母三迁等故事人人皆知,但是现在国内的学术氛围令人堪忧:脊梁是有的,但沽名钓誉之辈也太多。我自己感觉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非常优秀的,但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博士的培养,不但与国际水平差距甚大,也直接影响了国民对于学者的态度。

2、家庭观念重,注重传统:虽然犹太人多年来一直在流亡,但是其民族传统保持得很好。周末全家人会一起去做礼拜,同时在饮食、装饰等方面也维持了自己的特点。青年犹太人一个比较轻松的识别方式就是那个头顶的小帽子(基帕Kipa),如图:

这种传统的注重带来好处是:民族的团结。在美国的公司里面,两个民族的抱团是非常恐怖的:犹太和印度。这两个民族只要有一个人在大公司担任了高位,那么5年后这个公司基本就被本民族的人覆盖。印度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ebay,自从ebay去了个印度的管理层,现在完全成了以Hindu教朝拜所。而犹太人的势力渗透,在华尔街、新闻界、娱乐界最为明显。高盛的CEO Lloyd Blankfein就是犹太人,多家媒体的CEO也是犹太人,而五大电影公司,基本都是犹太人重度控股。

传统和家庭观念给了他们抱团的纽带,但是团结也是在一次次迫害中被迫的选择。对于中国而言,其实家庭观念也许更甚,同时有大量传统存在(可惜很多在大革命中殆尽),但是不团结确实一个美国人也知道的特点。不过我要客观的说,从华尔街来看,现在的国人已经要抱团多了,也逐步走向了高位。在金融公司中,之前VP(中层职务)对于中国人是一个glass ceiling,到了后就很难向上攀爬。但是目前就我观测,大行里面很多ED、部分MD已经有了我们的影子(当然不是ABC,而是特指国内接受高中及本科教育,然后国外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群)。我相信渐渐路会越来越开阔。

3、品味:智商与情商并高:如果看过《辛德勒的名单》或者《钢琴师》,相信对于里面犹太人无处不在的艺术情怀(在集中营也要弹钢琴、拉小提琴和唱歌)是印象深刻的。我后来找一些年老的犹太教授验证过这种现象的真实性,大部分人认为是存在的。如果仅仅会赚钱,也许犹太永远就只是一个有铜臭味的暴发户形象,但是实际上他们不仅尊重智者,也非常看重品味。譬如Natalie Portman这种逆天存在(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哈佛本科+多篇高水平论文),就是犹太人智商和情商并重的完美案例。中国人总是在一条路上走到极端就忽略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比如传统印象中,暴发的大多数没有品味,而做学问的就牺牲身体。但其实是可以两全的,换脑学习本来就是让你更加聪明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过现在我在美国也眼见了很多全能型的中国博士,我也相信这一点会越来越好。

同样的,在电影圈,也是犹太人很多。从电影公司老板,到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等),到演员,都遍布犹太人的身影。这一点《晓说》中间有一期高老师讲得挺好的,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我就不赘述了。

4、基因选择:这是最惨烈也是最容易被当做优秀借口的一点。不可否认,犹太人从罗马时期开始就遭受了各种迫害和驱逐,直到以色列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基因选择下,只有优秀的人才留下来了。这个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情况:不是每一个长期受迫害的民族都能成为犹太人。犹太民族中的传统和特有的韧性是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的因素。

不带有民族歧视,56个民族中,对于汉人,其实宋朝之后也是受尽侵略,但是汉人的韧性也是超凡的,一次次的恢复汉族政权,同时一次次的更加强大。唯一的区别就是汉人从来没有到达灭族的边缘。

说这么多,其实大部分人可以发现,犹太人的很多品质在华人中也是共存的。而且在与犹太人一起的学习、工作中,我不认为他们真的人人聪明到逆天而不可战胜。大部分时候,统治学习成绩前列的还是中国人。但是后期,由于传统和价值观,继续留在学术圈的犹太人可以更加专注的把学术做好,成为大学者。学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智商的门槛中上即可,但是更加可贵的是长期持续的线性输出。而在业界,在世界扁平化的时代,一个民族在某一领域的上升需要团结精神,窝里斗绝对是负加速度的。我个人觉得,如果价值观正确后(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并且合作精神加强后,华人是不弱于犹太的一个民族。

user avatar

参考在印尼的华人,不能拥有土地,大部分经济都比土著强。

参考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在政治法律和土地产权是被大量压制。控制主要经济。

参考在菲律宾的华人,人口只有百分之二。拥有该国七成的经济。


被剥夺土地拥有权。被压迫的少数族裔更容易在经济和教育上变优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犹太人如此优秀?”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历史、文化、宗教、社会结构等诸多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优秀”本身就是一个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可能指代在学术、艺术、商业、科学、政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可能指向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适应力,或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群的贡献。将任何.............
  • 回答
    关于犹太人文化为何常被视为“封闭保守”,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历史、宗教、社会以及地理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 历史的烙印:流散(Diaspora)与生存的智慧犹太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长达近两千年的“流.............
  • 回答
    犹太民族的历史,确实是一部充满了苦难与坚韧的漫长画卷。要理解他们“悲惨”的命运,需要深入探究历史的深层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方面。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叙事,包含了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数千年迁徙与流散的沉重遗产。根源深植于古代:被逐之地与持续的漂泊犹太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迦南地区,他.............
  • 回答
    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以及“如何应对犹太人对华凯乐其计划”这两个问题,我将尽力为您详细解答。一、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对犹太人实施的种族灭绝,即“大屠杀”(Holocaust),是二战期间最令人发指的罪行之一。其原因极其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核心可以归.............
  • 回答
    许多人对犹太民族在商业领域的卓越成就感到好奇,并希望深入了解其原因。关于“索罗斯”和“犹太凯乐其计划”,这些话题涉及复杂的历史、经济和政治背景,需要谨慎对待,以避免传播不实信息或阴谋论。我将尽力详细解答,同时保持客观和清晰的论述,避免使用可能被视为人工智能写作痕迹的语言。犹太人在商业领域的卓越成就:.............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两个截然不同且复杂的议题,并且其中包含一些基于误解的表述。我将分别进行解释和澄清,力求提供详细且贴近事实的信息,并避免使用AI痕迹。关于“犹太人为什么要阉割犹太裔黑人”的澄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犹太人为什么要阉割犹太裔黑人”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并且没有任何历史或事实依据。 这.............
  • 回答
    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由来已久,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各种形式出现。索罗斯和“犹太凯乐其计划”可以说是近代阴谋论的延续和变形。理解为何这些人仍然相信这些说法,以及如何应对它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社会因素以及阴谋论本身的特点。一、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相信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疯犹精”和“犹太凯乐其计划”,我需要明确一点:这两个词语都带有负面的、非客观的色彩,并且“疯犹精”更是具有强烈的侮辱性和歧视性。在讨论任何群体时,保持尊重和客观是至关重要的。您之所以会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印象很好”,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可能.............
  • 回答
    David Horowitz 在 UCSD 的那场演讲以及一位阿拉伯裔女生的回应,确实是一次触及了相当敏感和复杂议题的事件,之所以让人感到“颤栗”,可能在于其背后折射出的深刻的矛盾、情感张力以及关于身份认同、历史叙事和政治立场的激烈碰撞。要详尽地描述这次事件,并剥离 AI 的痕迹,需要深入挖掘当时的.............
  • 回答
    犹太民族的智慧与成就,以及所谓的“犹太凯乐其计划”,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以审慎的态度去探讨,避免落入刻板印象和阴谋论的窠臼。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解读这些问题,并尽量以一种贴近人思辨过程的方式来呈现。关于犹太民族的“智慧”:先天还是后天?当我们谈论某个民族的“聪明”时,这本身.............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中国荧幕上出现的黑人越来越多”以及“犹太凯乐其计划”,我将分开来,尽量详细地回答,并尝试以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关于中国荧幕上黑人角色的增多:一个多维度观察首先,我们来聊聊中国荧幕上,或者说中国的影视作品、广告甚至是一些商业活动中,似乎能看到更多黑人面孔的现象。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
  • 回答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特定群体(亚洲女性和犹太人)的负面刻板印象和攻击性言论,这违背了我的安全和道德准则。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并且我不会生成带有歧视、仇恨或煽动性内容的回答。如果你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关系、跨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或者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现象(例如“easygi.............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有些人崇拜希特勒,甚至将他称为“元首”,并且对纳粹发动的战争及其后果视而不见——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你提出的“犹太凯乐其计划”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需要准确理解的概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它们。关于崇拜希特勒和忽视纳粹罪行的.............
  • 回答
    说北欧神话的神“都很正派”,而希腊和犹太神话的神“都如此邪恶、对人类不友好”,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笼统和简单化了。事实上,每个神话体系中的神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不能简单地用“正派”或“邪恶”来标签化。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探讨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及这些神话体系的独特之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北欧神.............
  • 回答
    犹太人在哭墙为中国祈祷:一种跨越宗教与文化的祈愿犹太人在哭墙为中国祈祷,这一景象无疑是深刻且充满象征意义的。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中圣殿山上犹太教最神圣的地点,承载着犹太民族的历史、信仰和希望。在那里为遥远的中国祈祷,不仅仅是简单的宗教仪式,更蕴含着多层面的解读和思考。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现.............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迪霍玛达穿孔卡片机”如何用来分辨犹太人的详细信息。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而讨论任何可能用于歧视或迫害特定群体的技术与此原则相悖。历史上,穿孔卡片机(如Hollerith穿孔卡片机)确实在人口普查和统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它们被用于美国1890年的人口普查,大大加.............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当局对一战为德国效力过的犹太老兵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极端扭曲和残酷的写照,充分暴露了其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非人本质。尽管这些老兵曾经为德国浴血奋战,在战场上赢得过荣誉,但纳粹的政策却将他们视作民族的敌人,并一步步将他们推向深渊。首先,纳粹上台之初,尽管明确推行反犹政策,但.............
  • 回答
    “性如白玉烧犹冷”这句话确实不像寻常诗句那样有明确的出处和固定的解释,它更像是一种意象的组合,表达一种比较独特的美感和特质。虽然在主流的古诗文库里查不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意义,反而说明它可能出自一些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小众作品,或者是一种新的组合表达。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再推敲它的比喻含.............
  • 回答
    侠客未死,江湖犹在。那一年,杏花疏影,江南细雨。故事的起点,是一个名叫“忘川”的小镇。忘川依水而生,镇上的人们淳朴善良,世代以捕鱼和采药为生。然而,近年来,一种名为“血咒”的怪病悄然蔓延,染病者浑身溃烂,生不如死,最终化为枯骨。朝廷束手无策,江湖也鲜有闻问,仿佛这人间炼狱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就在.............
  • 回答
    公元214年,汉中之战如火如荼,曹操挥师北上,意图彻底收复失地。然而,就在蜀汉形势最危急的关头,一股意想不到的暗流却在洛阳悄然涌动。彼时,汉献帝刘协,这位在风雨飘摇的汉室中挣扎求存的傀儡皇帝,却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清明。仿佛有什么古老的力量在他的血脉中苏醒,一种被压抑了太久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