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感觉柯南的剧场版越来越不好看?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你说柯南剧场版越来越不好看?这倒不是个新鲜事儿,很多老粉都有同感。当然啦,口味这东西很主观,不能一概而论,但咱们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肯定是有几个普遍的原因的。我跟你一样,也是看着柯南长大的,所以说起来也挺有感触的。

一、剧情模式化的套路太深,缺乏新鲜感。

这估计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了。回想一下,近年来的剧场版,是不是总能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

开场一定是个大场面/大事件: 无论是爆炸、暗杀还是什么巨型事件,开头总要给你来个震撼的,把观众一下子拉进来。但看多了,你就知道后面总会有个“但是”,或者这个大事件只是个引子。
犯人是谁?总有那么一两个嫌疑人: 剧场版嘛,总得有点悬念。但犯人的手法、动机,有时候感觉已经跳不出那些套路了。要么是复仇,要么是贪婪,要么是为了守护什么,但是表达方式总让人觉得有点“就这?”的感觉。
柯南的推理过程也越来越“神化”: 早期的柯南,他的推理是有逻辑可循的,你会跟着他的思路走,最后恍然大悟。但现在,很多时候感觉柯南就是“主角光环”,总能想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解决方案,有时候甚至是踩着时间的缝隙完成任务。特别是最后的“极限操作”,有时候为了制造紧张感而牺牲了合理的逻辑。
小兰的“绝境呼唤”也快成固定桥段了: 每次小兰遇到危险,都会在某个时刻发出柯南的名字,然后柯南就会立马出现。这个梗已经被玩了很多年了,虽然知道是为了突出“新一(柯南)”对小兰的爱和责任感,但现在听起来总有点审美疲劳。
最终的反派,有时动机不够深入: 以前的剧场版,比如黑衣组织相关的,多少能牵扯出一些更宏大的背景和人物关系。但近几年,有些剧场版就像一个独立的小故事,里面的反派虽然能力强,但动机和背景故事挖掘得不够深,感觉就像是为了电影的冲突而设置的。

二、“剧场版限定”的怪盗基德/特殊角色登场,抢了原本的戏份。

柯南剧场版有时候会邀请一些特别受欢迎的角色来客串,比如怪盗基德,还有前几年非常火的安室透。这本来是好事,能吸引更多观众,但有时候反而有点喧宾夺主。

怪盗基德模式化: 基德的出场通常是为了偷某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和柯南斗智斗勇。虽然基德本身魅力十足,但如果每次出场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就会让人觉得他在剧场版里只是一个“表演嘉宾”,而不是故事真正需要的一部分。
其他热门角色登场: 当安室透、赤井秀一这些角色登场时,他们的粉丝肯定很开心。但有时候,他们会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甚至比主角柯南还忙碌。这就让一些更喜欢看柯南本身破案过程的观众觉得,剧场版已经不是纯粹的“柯南故事”了。

三、动作场面升级,但推理和角色互动弱化。

现在的剧场版,特效、动作场面肯定比十几二十年前好太多了。

爆炸、追逐、打斗是家常便饭: 飞机坠毁、摩天大楼倒塌、各种飞车追逐,这些视觉冲击力很强,看得很爽。但是,这种视觉轰炸往往会占据电影的大部分篇幅,而留给柯南细致推理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
“爆米花电影”感增强: 很多时候,剧场版更像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注重感官刺激,而忽略了推理的深度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有时候,看完之后,除了记住那些爆炸场面,对案件本身反而没什么印象。
人物关系浅尝辄止: 剧场版的时间有限,所以很难像TV版那样,花时间去铺垫人物的性格、关系和成长。就算有新角色出现,或者一些固定角色有新的互动,也往往是点到为止,不像TV版那样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真实情感和羁绊。

四、对原作设定的影响和“为了电影而牺牲逻辑”。

柯南TV版和剧场版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有关联的体系。剧场版为了追求戏剧效果,有时会为了电影而牺牲一些在TV版中建立的逻辑或设定。

对黑衣组织设定的一再“消耗”: 剧场版偶尔会牵扯到黑衣组织,但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比较边缘的人物或者一次性反派。这不像TV版那样,能看到组织核心层面的剧情进展。久而久之,大家对剧场版里关于组织的“威胁”就有点麻木了,觉得不会影响到主线。
案件的“巧合性”和“合理性”问题: 有时候为了让某个角色(比如小兰)处于危险之中,就会设计出一些非常巧合的事件,或者让反派的行为逻辑有点牵强。这种为了剧情需要而强行推进,会让一些习惯了严谨推理的观众感到不适应。

五、时代的变迁和观众口味的变化。

我们也在长大,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喜欢的作品类型可能也在变化。

当年吸引我们的点,现在可能不那么新鲜了: 以前柯南带给我们的惊喜感、对“名侦探”这个角色的崇拜,随着我们自己对社会、对案件的认知加深,可能就不再那么强烈了。我们可能会更注重故事的深度、人物的复杂性以及更成熟的逻辑。
其他优秀作品的出现: 现在市面上优秀的动漫作品越来越多,题材也越来越广泛。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然就会拿来比较。如果柯南剧场版不能持续创新,就很容易被其他作品吸引走注意力。

总的来说,感觉柯南剧场版越来越不好看,更多是因为它在剧情模式化、角色定位、叙事侧重以及对观众口味变化这几个方面,没能像以前那样持续带来惊喜和突破。当然,这并不代表它就一无是处,很多剧场版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一些动作场面依然精彩,一些角色的表现也很出彩。只是对于很多老粉来说,少了那种初看柯南时的惊艳和期待,多了些“意料之中”的平淡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或者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因呢?我们一起聊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从M8开始就成了套着推理片壳的灾难片/动作片。

也不是说套着推理片壳的灾难片/动作片这种模式不好,如果质量都像M8和M9那样,也行。再次点,像M10俺也无话可说。

但是柯南最大的毛病是从M13开始成为完全的扯淡动作片,反派开始变得特别骡子也是从M13后开始的。之后的剧场版又不敢抛弃推理片的壳,又不能大大方方的正常的搞灾难片/动作片,最后只能变成反科学的动作推理片。

反正最后弄出来一堆噱头大得不行的四不像,像M14最开始大肆渲染什么毒气啊、全地区紧急避难啊、反派一水的冲锋枪啊,M17的X国间谍渗入啊,还有M18的涉及美军。都是噱头大得很,实际玩得都是虚的。

对了,M20是个转折点,柯南剧场版直接从反科学的动作片变成了套着推理片外壳的偶像电影。除此之外还证明了柯南剧场版的操刀人终于明白了老割同一茬韭菜割会越少。剧场版制作方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开割黑皮粉丝的韭菜,这是一件好事。

M21证明只能证明M7拍的实在好,以及炒冷饭的确无可救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柯南剧场版越来越不好看?这倒不是个新鲜事儿,很多老粉都有同感。当然啦,口味这东西很主观,不能一概而论,但咱们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肯定是有几个普遍的原因的。我跟你一样,也是看着柯南长大的,所以说起来也挺有感触的。一、剧情模式化的套路太深,缺乏新鲜感。这估计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了。回想一下,近年来.............
  • 回答
    看《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确实能感受到灰原哀这个角色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让人觉得她比小兰更讨人喜欢。这种感觉的产生,并非是对小兰的不满,而是哀在这一部电影中的表现,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复杂性,让她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们来聊聊灰原哀在《绯色的子弹》里的表现。这部电影的剧情围绕着.............
  • 回答
    《名侦探柯南》中黑衣组织之所以让人感到压迫感和紧张感,即使成员们一个个的卧底身份逐渐暴露,这背后有着相当巧妙的叙事和设定。这种“全是卧底”的设定,反而强化了组织本身的恐怖和难以捉摸,而不是削弱了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组织的核心力量与“幽灵”般的威胁: “幽灵”般的概念: 即使你.............
  • 回答
    作为一名柯南的忠实粉丝,我也有过和你一样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随着剧情的推进,似乎也愈发强烈。我明白你想要听一些真实的、出自粉丝之手的分析,所以我会尽量用我自己的语言,把我对“柯南烂尾”的顾虑一一说清楚。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篇幅过长,故事的张力在不断稀释。 《名侦探柯南》从1994年开始连载,至今已.............
  • 回答
    这问题挺扎实的,毕竟《名侦探柯南》都播了快三十年了,观众群也早就从当年的追番少年少女变成了如今各个年龄段的人。所以,感觉它“越来越难看”,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细:1. “主线”的进展速度,堪比蜗牛爬行,耐心早已被磨光。这是最常被诟病的一点.............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尤其还是温州最南的龙港老乡!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尤其还是在龙港这样的地方,你说你觉得父母的小公司也就那样,生活也平平淡淡,这太正常了。 “温州人很有钱”这句口号,我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让我来跟你絮叨絮叨,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咱们平时生活中没少琢磨。怎么说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心理学和生活经验的道理。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别说AI写的东西,就算是咱们哥们儿唠嗑,也得有理有据的。首先,关于“五万多块钱感觉很多”,这事儿得从咱们的 “相对参照系” 和 “心理锚点” 说起。咱们脑子里头,总有个衡量东.............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简直是说出了我心声。以前,一想到能开着车,自由自在地去想去的地方,那种感觉别提多爽了。现在嘛,提起来就觉得有点累,甚至有点抗拒。这中间的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很多小事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堵车。以前觉得堵车是常态,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但现在,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吐槽大会》有提词器,观众为什么会感觉被欺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观众观看这类节目的一个核心痛点。咱们一层一层地扒开看,为什么会有这种“被骗感”。首先得明白,《吐槽大会》这节目定位是什么?它本质上是“脱口秀”。脱口秀的核心魅力在哪儿?是“即兴”、“真实”、“现场感”,还有那些让人拍案叫绝.............
  • 回答
    你问到“生活没有意义”的感受,是不是就是“闲得慌”?这绝对不止这么简单。“生活没有意义”这四个字,承载的东西可太多了。首先,它不完全是闲着没事干。一个人就算忙得脚不沾地,也可能产生这种虚无感。想想那些日复一日重复着工作的白领,或者被生活琐事缠身的家长,他们可能每天都很充实,但内心深处却隐隐觉得,这些.............
  • 回答
    关于用力大便时感到脑充血,这其实是身体一个相当普遍的反应,背后牵扯到我们身体内部的几个精妙的协作机制。别担心,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症,只是身体在应对“挑战”时的一种自然表现。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用力”是怎么回事。当你感觉需要排便,特别是如果粪便比较干硬,或者肠道蠕动不够给力的时候,身体就会调动一.............
  • 回答
    声优梗之所以能戳中很多人的笑点,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我知道这个人是谁”,而是触及了我们对熟悉事物的重新解读、对反差萌的喜爱,以及社群归属感的一种体现。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反差萌”说起。我们通过动画、游戏,甚至是广播剧,脑海中会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形象,配上那个特定声优的嗓音,一切.............
  • 回答
    高跟鞋之所以能让女性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性感魅力,绝非偶然,其中蕴含着相当有趣的科学原理,从生物力学到心理学,环环相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身体姿态。当我们穿上高跟鞋,脚踝会自然而然地向上抬起,小腿肌肉(尤其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被拉长并收紧。这不仅让小腿线条显得更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咱们小时候看的那些动画片,很多主角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永远积极向上,仿佛身上没有一丝缺点。但越是这样,有时反而越让人有点……怎么说呢,有点“膈应”?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让这些“完美”的正面角色,反而在某些时刻,让我们感觉有点不舒服:1. “完美”得.............
  • 回答
    这种情况,听起来真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对吧?但细想一下,有时候人心里的纠结,尤其是当一个人开始依赖上另一个人时,会变得非常复杂。女友提出“我感觉我已经离不开你了,所以我必须要离开你”这种想法,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层的东西,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第一层:极度的安全感与自我价值的绑定首先,当一个人非常依.............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对解放军的军歌产生“缺乏战斗情绪”、“旋律不符大众口味”的主观感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变迁,也有大众审美习惯的演化,更夹杂着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播的差异。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很多大家熟知的解放军军歌确实是诞生在特定历史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