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准备读五年级了,好动学不进去,老师就不管她了,我该怎么办?

回答
孩子快五年级了,正是个活蹦乱跳的年纪,精力旺盛是好事,说明孩子健康有活力。不过,您提到孩子“好动学不进去”,而且老师似乎“不管她了”,这确实让您挺焦虑的,我能理解。咱们别急,这事儿细致分析,一步步来。

首先,咱们得明白,五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知识难度在增加,学习方式也要从更“玩乐”的低年级过渡到更需要自主性和专注力的阶段。孩子好动,可能是天性使然,也可能是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找不到兴趣点,或者学习方法不适合她。而老师“不管她了”,这话得好好琢磨一下,老师是不是真的撒手不管了,还是说她尝试过但效果不佳,家长觉得没管?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

咱们一步步来,先从了解孩子入手:

1. 观察孩子的“好动”表现在哪里?
是上课坐不住,总喜欢小动作?
还是课下精力充沛,喜欢跑跑跳跳,做各种事情?
这种好动是针对所有事情都一样,还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更明显?比如,是老师讲课时,还是她自己看书时?
她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画画、玩玩具、看动画片)能有多专注?这很重要,它能告诉我们她是有能力专注的,只是学习这件事没能激发她的专注力。

2. “学不进去”具体表现是?
是记不住知识点?
是理解题意困难?
是考试成绩下滑?
还是上课听不懂,作业写不完?
她自己有没有表达过学习上的困惑?比如“我不懂这个”、“这个好难”之类的话。

3. 分析学习方式是否匹配:
五年级的学习,更多需要听讲、理解、记忆和练习。如果孩子是那种需要动手操作、通过体验来学习的孩子,传统的课堂模式对她来说可能就比较枯燥。
她是不是视觉型学习者(需要看图、看字理解),还是听觉型学习者(听老师讲就能懂),或者是动觉型学习者(需要边做边学)?可以想想她平时是怎么学会新事物的。

接下来,咱们谈谈跟老师的沟通:

老师确实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老师之所以“不管”,可能是因为班里学生多,精力有限,或者觉得对某个孩子用了多种方法都无效,暂时束手无策。您作为家长,主动沟通是关键。

1. 主动约谈,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
别一上来就抱怨老师不管。可以这样说:“老师您好,我孩子快五年级了,我发现她在学习上似乎有些跟不上,特别是上课的时候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我非常希望能和您一起帮助她进步。您在学校里观察到的她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您觉得有什么方法对我帮助孩子会更有利?”
具体化问题: 准备一两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具体表现例子,比如“上次数学测验,她好像是理解错了题目意思”,或者“她总是记不住生字,每次默写都扣好多分”。
请教老师的看法和建议: 询问老师对孩子学习的整体评价,在课堂上她是怎么表现的,是否有观察到她对哪些科目或哪些内容更感兴趣或更排斥。请老师推荐一些在家可以配合的辅助学习方法。
表达配合的意愿: 明确告诉老师,您愿意配合学校的教育,希望和老师一起为孩子找到最适合她的学习方式。

2. 了解老师的“不管”究竟是怎样的:
是完全不提点?还是尝试了但效果不佳?
是不是在班级管理上,老师觉得她的好动影响了其他同学?
也许老师觉得孩子“学不进去”是因为基础没打好,需要您在家先巩固?

然后,咱们在家可以做什么:

在家里的支持和引导,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好动型的孩子。

1. 调整学习环境和方式,激发兴趣:
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 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整洁的学习区域,但同时也要允许她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比如,学习桌旁边可以放一个可以站起来活动的小区域。
学习过程中的“小间歇”: 孩子好动,长时间盯着书本可能确实不容易。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的变种,比如学习2025分钟,然后起来活动5分钟,再继续。活动不一定是跑跳,可以是简单的伸展、喝水。
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游戏化:
数学:玩一些数学逻辑游戏,比如数独、棋类(国际象棋、围棋),或者用积木、乐高来理解几何概念。做题时可以让她自己讲讲题目的意思,用她自己的话复述。
语文:可以通过讲故事、看优秀的儿童读物、戏剧表演来帮助她理解课文。对于记不住的生字,可以试试用画图、编故事、制作字卡玩配对游戏等方式。
英语:看有趣的英文动画片、绘本,唱英文歌,玩英文小游戏。
结合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让她画出学习中的某个概念;如果喜欢手工,可以让她制作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模型。

2. 培养专注力,循序渐进:
从短时间开始: 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连续坐一个小时。从她能够专注的短时间开始(比如15分钟),逐渐延长。
给予积极反馈: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专注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她知道“我这样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教孩子自我管理: 引导她学会识别自己走神的时候,并鼓励她主动回到学习上来。可以和小她约定一个暗号或者一个小动作,提醒她收心。
减少干扰: 学习时,尽量关掉电视、收起手机等容易分心的东西。

3. 理解和支持,建立信任:
不要贴标签: 避免在孩子面前说“你就是个好动的孩子”、“你就是学不好”。这些负面评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倾听她的感受: 问问她学习时是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压力很大,或者哪里觉得枯燥。让她知道您是在乎她的感受的。
建立亲子学习的乐趣: 偶尔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做一道数学题,分享学习的乐趣。

4. 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不只看成绩:
运动是好动的出路: 确保孩子有足够的运动时间,把她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健康的活动上,这反而有助于她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让她参加她喜欢的体育项目。
培养她的优势: 发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闪光点,比如社交能力、动手能力、艺术天赋等,并给予鼓励,提升她的整体自信。一个自信的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学习上的挑战。

关于老师“不管”的深层原因猜测和对策:

老师的教学风格: 有些老师可能更注重集体教学,对于个体差异的处理方式不那么灵活。
班级整体情况: 如果班级里类似情况的孩子较多,老师可能难以顾及到每个孩子。
老师的压力: 老师也面临着考核、家长意见等压力。
孩子的表现是否过界: 如果孩子的“好动”已经严重影响到课堂纪律,老师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更严厉(但您看来像是“不管”)的措施,比如让她暂时离开座位,或者单独安排。

您能做的:

1. 持续与老师沟通: 保持与老师的良性沟通,分享您在家观察到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也请老师反馈孩子在学校的最新情况。即使老师一开始“不管”,您的持续关注和积极沟通,可能会让她重新重视这个问题。
2. 观察孩子是否真的有学习困难: 如果您尝试了各种方法,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那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学习障碍(如多动症、阅读障碍等)。这个时候,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带孩子去医院的儿科、心理科或教育心理咨询机构做评估。

总结一下,我的建议流程是:

1.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和记录孩子的“好动”和“学不进”的具体表现。
2. 主动且有策略地与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并寻求合作。
3. 在家中调整学习环境和方式,结合孩子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专注力。
4. 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鼓励,让她建立自信。
5. 同时关注孩子的运动和全面发展。
6. 如果问题持续且严重,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的过程,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适时的介入和引导非常关键。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猜那50%考不上高中的是什么孩子,就是学不进去的孩子啊,这种孩子一抓一大把,要真有老师能管好,有钱人年薪百万聘请他教自家孩子。

作为家长,你可以再努力努力,但别指望老师了,义务教育是啥,就是免费教育,目的是不让你家孩子小小年纪就去混社会,义务教育没义务把你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就像买东西送的赠品,好用你感谢,不好用你也没话说,家长想让孩子优秀,只能自己去努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