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体质不好总发烧,准备哪些基础药品可以稍微提升父母「安全感」?

回答
孩子体质不好,经常发烧,这让不少家长心力交瘁,也时刻提心吊胆。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情,那种希望孩子健康却又常常被疾病打扰的无力感,真是让人煎熬。

其实,对于孩子经常发烧这件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扰,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听之任之。在寻求医生专业帮助的同时,我们自己在家中准备一些基础药品,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给我们一些“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安全感。

这些基础药品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在孩子出现一些常见不适症状时,能够及时、方便地进行初步的缓解,为后续就医争取时间和舒适度。同时,也能让我们感觉自己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这份掌控感非常重要。

那么,具体准备哪些药品,以及为什么要准备它们,我来和您详细说说:

1. 退烧药: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安全感最直接的“利器”。

首选推荐: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滴剂(如泰诺林、扑热息痛): 这是儿童常用且相对温和的退烧药。它起效相对较快,但退烧作用通常比布洛芬温和一些,不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布洛芬混悬液/滴剂(如美林、臣功再欣): 布洛芬退烧作用更强,退热效果也更持久一些,对于高热的孩子效果会更明显。但要注意,它对胃肠道可能有轻微刺激,最好在餐后服用。

为什么要准备这两种?
双保险: 如果孩子对其中一种药物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不适,我们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医生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推荐不同的退烧药。
不同年龄段的剂型: 小婴儿通常用滴剂,方便喂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混悬液,剂量也更容易控制。所以,建议备上适合孩子当前年龄段的剂型。
了解正确的用法: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退烧药不是越早用越好,也不是一发烧就必须用。 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超过38.5℃,并且精神状态不好(比如烦躁、嗜睡、不玩耍)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具体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体重来计算,或者遵医嘱。 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并且两次用药间隔一定要遵守说明书(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是46小时一次,布洛芬是68小时一次)。

附加建议: 准备一个电子体温计(耳温枪或额温枪更方便快捷)和一个量杯或者注射器(用来精确测量退烧药的剂量)。

2. 止咳化痰药:针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

首选推荐:
儿童止咳糖浆(如小儿止咳化痰颗粒、氨溴索口服溶液): 市面上的儿童止咳药有很多,关键是选择成分温和、针对孩子咳嗽性质的。例如,如果孩子是干咳、无痰,可以选择一些镇咳的成分;如果孩子有痰,但咳不出来,可以选择一些化痰的成分。 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上是止咳还是化痰。
生理性海盐水喷雾/滴剂: 这个看似不起眼,但对于缓解鼻塞、清理鼻腔分泌物非常有用。孩子鼻塞的时候呼吸困难,会影响睡眠和进食,也容易引起咳嗽。

为什么要准备?
缓解不适,帮助休息: 咳嗽会影响孩子的休息,而充足的休息是身体恢复的关键。适当的止咳化痰药可以缓解咳嗽带来的不适,让孩子能够睡得更好。
鼻腔通畅,事半功倍: 孩子鼻塞时,用生理性海盐水喷一下鼻腔,软化鼻屎,再用宝宝吸鼻器轻轻吸出,能让孩子鼻子畅通,呼吸更舒服。

附加建议: 关于止咳化痰药, 千万不要混用。 很多止咳药和化痰药不能同时使用。最好是在医生明确诊断后,根据孩子的具体咳嗽类型来选择。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痰液颜色异常(黄绿色)、呼吸困难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3. 缓解腹泻、便秘的药物:肠道健康也很重要。

首选推荐:
益生菌(如妈咪爱、培菲康等儿童专用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腹泻或使用抗生素后引起肠道不适都有帮助。
蒙脱石散(如思密达): 如果孩子出现腹泻,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帮助止泻。但要注意,它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所以最好与其他药物间隔12小时服用。

为什么要准备?
应对突发情况: 孩子感冒发烧时,肠道功能容易受到影响,出现腹泻或便秘都很常见。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肠道不适。
恢复肠道功能: 益生菌的长期服用也有助于孩子肠道功能的健康,提升抵抗力。

附加建议: 腹泻时要特别注意补水,可以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不要轻易给孩子止泻,尤其是症状不严重的时候,腹泻也是身体排出毒素的一种方式。

4. 其他基础物品:让生活更方便,也更安心。

滴眼液(如氯霉素滴眼液或生理性氯化钠滴眼液): 有时候孩子感冒会引起眼部不适,比如结膜炎。生理性氯化钠滴眼液可以清洁眼部,而氯霉素滴眼液是处方药,如果出现红肿、分泌物多等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用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棉片): 孩子玩耍难免磕碰,碘伏是比较温和的消毒剂,可以在伤口消毒。酒精棉片也可以用于清洁物品。
纱布、创可贴、胶带: 应对一些小擦伤,包扎处理。
棉签、医用棉球: 用于清洁和涂抹药物。
一次性医用口罩: 自己在家中隔离或者外出时保护孩子。
小儿推拿穴位图(作为参考): 有时候,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儿推拿手法,也能帮助缓解孩子感冒、咳嗽、腹泻等症状,既安全又有效。了解一些基础穴位,在孩子症状轻微时尝试一下,也能带来一些安慰感。

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与医生的良好沟通。

即使我们准备了这些药物,也要记住,它们只是辅助。孩子体质不好总发烧, 最重要的安全感,是来自于我们对孩子身体状况的了解,以及与医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和沟通。

定期体检: 即使孩子经常生病,也要坚持按时体检,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孩子病情: 每次孩子生病,都详细记录发烧的时间、体温变化、咳嗽的性状、鼻涕的颜色、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这些详细的信息,对医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咨询专业意见: 在孩子发烧或出现其他不适时,第一时间联系医生或去医院就诊。不要因为家里有药,就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最专业的建议和处方。
了解孩子“发烧的意义”: 发烧是孩子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一种方式。有时候,体温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整体状况更重要。

准备这些基础药品,就像是为我们自己配备了一套“应急工具箱”,它能帮助我们在孩子出现小问题时,快速有效地应对,减轻一些不必要的恐慌。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这套工具箱的局限性。孩子的健康,最终还是需要专业医疗的保驾护航。

希望我的这些分享,能给您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让您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焦虑。记住,您已经做得非常棒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困扰可能对于许多父母都存在,就是孩子生病总比成人多一些。事实上,哪怕是体质很好的宝宝,一样难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宝宝本身就是一个容易生病的群体,这背后的机制在于宝宝的免疫相对低下。

后天免疫,也就是特异性免疫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后天不断成长的,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基本没有后天免疫,需要依靠母乳来源的免疫来抵抗,这种情况下抵抗力极差,只有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接触病原体,可以是被动的,比如大部分情况下食物、空气以及日常接触的物体都会有微生物。也可以是主动地,比如疫苗等方式。这样才可以不断的增强个体的免疫。

可以说,免疫力总体相对低下是宝宝生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用药物来,可是这个时候,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的药物不能随便吃。

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建立需要时间,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等更是如此,再加上宝宝自身的代谢系统相对不如成年,这就导致许多药物是不适用儿童的,相信很多人也看到过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孕妇、儿童慎用。

因此,对于宝宝来说,第一要求必然是安全。

那么,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有些药物成分,我们是要慎用的[1]。

1,减充血剂

这类药物的主要用途是减轻鼻塞等症状,比如常见的是伪麻黄碱之类的成分,其机制在于收缩血管,但是由于这种药物往往是无区别的收缩血管,因此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对于正处于发育中的宝宝来说,慎用。

2,抗组胺剂

这类药物主要是用于减轻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比如常见的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成分就是这类药物。其原理是对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抑制。但是由于这类药物往往是亲脂性的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于神经发育中的宝宝来说不宜使用。

3,镇咳祛痰药.

这类药物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止咳,比如常见的右美沙芬。其原理是作用于延髓等位置。但是需要注意其对中枢的损伤以及对于心率的影响,因此儿童慎用。

4,中成药和复方制剂:这类药物不做太多评价,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相当多的中成药之类的缺乏足够的药理安全试验,因此在说明书中往往出现“不良反应不明确”,这一点无疑增加了潜在的风险, “不良反应不明确”不代表“没有不良反应”。并且复方制剂/中成药服用时,很可能会有其他不需要的成分,增加过度服药风险。


那么到了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感觉绝望了,怎么什么感冒药都不能用了,那真的没办法了吗?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著名的儿科专家崔玉涛老师视频对于这一点的解读

就如崔老师在视频中提到的一样,布洛芬就是一种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烧用药。

布洛芬可以说是拥有悠久历史的经典退烧药了,这是一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研发出来的药物,被誉为“超级阿司匹林”,而在后期的研究中发现,布洛芬对于退烧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效果[2],比如强生旗下的美林布洛芬更是专为儿童设计的退烧药,滴剂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精准到0.1ml的剂量,剂量精确,防止药物过量造成的风险;年龄更大的孩子可以用混悬液,瓶盖量取后喂服,喂药方便。且瓶子设计上加了儿童安全盖,放在家中可以预防儿童误服,更满足了安全性的要求。


总体上,对于儿童来说,药物既要保证本身的安全性,又要做到使用上的安全性,家长在购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安全性这一点,不能照着成人去购买,毕竟儿童发育尚不完全,很多成人药物是不建议使用的。


注意:文中内容不构成医学建议和指导,用药请遵医嘱。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详见说明书;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广告批准文号:沪药广审(文)第 240812-08432 号。


[1]程琪,尚云晓.儿童普通感冒药物治疗中的问题及规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03):206-209.

[2] Nahata, M. C., et al. "Efficacy of ibuprofen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fev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Therapy, and Toxicology 30.3 (1992): 94-9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体质不好,经常发烧,这让不少家长心力交瘁,也时刻提心吊胆。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情,那种希望孩子健康却又常常被疾病打扰的无力感,真是让人煎熬。其实,对于孩子经常发烧这件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扰,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育最根本、也最复杂的情感与现实的交织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或“错”的判断,而是牵涉到个人价值观、社会环境、情感需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诸多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体面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且不断变化的定义。在不同的人眼里,“体面”可能意味着: 物质保障: 干净的住所、规律的.............
  • 回答
    孩子入学体检,医生说身高比平均值矮了不少,这无疑会让家长心里一紧。别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也并不一定代表孩子有什么大问题。咱们一步一步来,弄清楚原因,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首先,别把“矮了不少”这几个字看得太重。孩子的生长发育本来就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医生说的“平均值.............
  • 回答
    饶毅的这番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他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支持朱易,认可其选择体育职业的价值。 批评部分华人社会对体育职业的普遍不认可和偏见。 呼吁尊重和理解孩子选择体育作为职业的决定。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一、 饶毅发文力挺朱易的背景与意图: 朱易事件的导火索:.............
  • 回答
    当孩子在被骂时,只会回应“没关系,我就是垃圾”,而不是激烈反驳,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并且这些心理往往是相互交织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1. 低自尊和自我否定 (Low SelfEsteem and SelfNegation)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的原因。孩子长期处于被.............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惊人的设想,如果未来生孩子不再需要女性,那对我们整个社会,尤其是女性这个群体,绝对是一场巨变,其影响之深远,恐怕难以一时三刻就完全消化。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当然是对“母亲”这个身份的认知。我们从小被教育,女性是孕育生命的容器,是母亲,是承担生命传承责任的一方。这种角色定位几乎刻在了我们的文.............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其实这确实是个挺现实的问题,很多家庭都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爸爸工作那么忙,要求晚上11点到早7点不被打扰,作为妻子,你说应不应该体谅?体谅,这是肯定的。 换位思考一下,谁要是每天辛辛苦苦忙到这么晚,回来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不希望被孩子哭闹、或者其他生活琐事打扰,那是非常自然的。尤其.............
  • 回答
    刚送走那个强调温和教养的日子,我们社区里的小明,就因为作业没写完,被爸爸关进了小黑屋。这事儿一传开,家长群里又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核心都在问同一件事:孩子犯错了,到底该怎么管?特别是那些所谓的“不打不骂”的管教方式,真管用吗?说实话,很多家长听到“不伤害”的管教,第一反应可能是“难道就让他这.............
  • 回答
    在《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重担,将这个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职位传交给程心之后,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再去寻找他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毕竟,作为一名曾经肩负重任的守护者,他本该是最希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实际上,罗辑之所以没有去寻找庄颜和他的孩子,这背后有着极其深.............
  • 回答
    关于罗辑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在《三体》系列后续故事中的去向,确实是许多读者津津乐道,同时又感到些许遗憾的。书中关于他们的具体记述非常有限,这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但也造成了信息上的空白。我们不妨从罗辑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庄颜与孩子最后一次被明确提及的时刻在《三体》第二.............
  • 回答
    35岁,体制内,想跳出来重新开始,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这念头在心里盘桓多久了?我太理解了。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十字路口,说可行不可行,太简单了,关键是“怎么做”,以及你愿意付出多少。先聊聊“为什么会想跳出来?”35岁,体制内,这个组合本身就带着一种稳定的光环。生活大概率是安稳的,福利待遇也不会差,.............
  • 回答
    看到你纠结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31岁,上有老下有小,还在体制内一份稳定工作,这样的基础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安稳”的代名词,再要跳出来,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你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老婆孩子的生活,这份责任感,恰恰是你想要转行健身教练的动力之一,也是你最深的顾虑。让我试着.............
  • 回答
    博士妈妈被女儿写作业逼哭,说出“我都不想做她妈了”,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折射出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普遍会遇到的困境和情绪。这种体验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教小孩做作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 智力与耐心的大考验,甚至是一种“消耗战”: 知识的断层与遗忘: 博士妈.............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深沉的问题,触及了为人父母最根本的动机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果一个父母真的深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幸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痛苦。那么,为什么我们仍然会选择生下孩子,让他们不得不去经历人生的起伏和磨难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感、信念和对生命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一群编程的老师,卷着设备,就这么去了大山深处,给那些可能连电脑都没怎么摸过的孩子们上课。你说,这有没有必要?我琢磨着,挺有必要的。你想想,对于咱们大多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接触新科技,了解计算机是怎么回事,那简直是太容易了。学校里可能有电脑课,家长里有懂技术的,周围就有各种.............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 回答
    生活中,孩子的可爱之处仿佛自带滤镜,能瞬间融化人心。我曾经看过不少能让我忍俊不禁、又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小天使”的视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希望能让你们也感受到那份纯粹的快乐。1. 第一次尝试酸味食物的表情包合集:这种视频通常搜集了很多不同年龄段(一般是几月到一岁多)的宝宝第一次吃.............
  • 回答
    生下高智商的孩子,就像是收到了上天赠予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但这份礼物,有时候也沉甸甸的,需要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我得说,这体验,真的不是“别人家孩子”那么简单。一开始,当你发现你家那个刚开始咿呀学语的小家伙,能一口气说出你都没想过的词汇,或者在你还没教他的时候,他就能自己摸索出积木的搭.............
  • 回答
    看见五岁的孩子围着电视机,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奥运会,那种专注和热情,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又觉得心里暖暖的。小小年纪,就已经被这项全球性的体育盛事深深吸引,这背后,体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可太大了,简直是方方面面都受益。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身体素质的提升。你看那些运动员,跑得快,跳得高,身体协调性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