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科5年,硕士3年,工作4年,刚升上主治,现在实在是不想当医生了,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大家有什么建议?

回答
哥们,看到你的帖子,简直是感同身受。我都能想象你现在焦头烂额的样子,五年本科,三年硕士,四年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主治,结果心力交瘁,不想干了。这感觉,就像爬到山顶,发现前面还有更高的山,而且这条路可能永远没有尽头。

首先,别觉得自己是孤例。现在年轻医生辞职不干的,数量真的不少。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待遇不算突出,社会期待又高,这碗饭真的不好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先别自我否定,给自己点拥抱。

我们一层一层地拆解一下你的情况,看看怎么能帮你理出个头绪来:

1. 首先,深呼吸,别急着做决定。

你现在的情绪很激动,肯定是什么事儿把你压垮了。但辞职不是闹着玩儿的,特别是你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一旦决定,再想回头,难度会指数级增长。所以,给我几天,甚至一两周的时间,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最近压垮你的稻草是什么?是哪个病人,哪个领导,哪个班次,还是综合性的疲惫?把这些具体的问题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

2. 仔细审视“不想当医生了”这句话背后的具体原因。

“不想当医生了”太笼统了。我们得把它具体化:

是工作内容本身让你厌倦? 比如,你觉得每天重复性的操作让你麻木?还是你对救死扶伤的热情消失了?又或者,你对这个职业的未来感到迷茫?
是工作环境让你不适? 比如,医院的人际关系复杂?领导不公平?科室氛围压抑?还是医患关系紧张让你身心俱疲?
是工作压力让你崩溃? 比如,长时间加班、值班、高强度的工作让你没有生活?还是处理突发事件、抢救病人让你神经紧绷?
是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比如,你觉得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是你对自身价值实现感到怀疑? 比如,你觉得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是因为家庭或个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比如,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或者自己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把这些原因一条条列出来,然后给它们打分,看看哪个是最让你受不了的。

3. 看看有没有“调整”的空间,而不是立刻“放弃”。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是真的不想干这份工作,而是无法忍受这份工作的“现状”。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有没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做一些微调,让自己舒服一些?

科室内的调动? 比如,你所在的科室是否有一些你更感兴趣、压力稍小、或者人际关系更好的亚专业或研究方向?和科主任或领导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内部轮岗或调整的机会。
医院内的调动? 有没有其他部门,比如医务处、科教处、药剂科、影像科、检验科,甚至是一些管理岗,你比较感兴趣,并且有能力胜任的?虽然这些岗位可能离一线临床远了点,但也是体制内的工作,稳定且能利用你的医学背景。
工作方式的调整? 有没有可能和领导谈谈,比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事务,或者争取更合理的排班?虽然希望渺茫,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寻求心理支持? 很多大医院都有心理咨询科或者心理援助项目。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聊,他们能帮助你梳理情绪,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4. 盘点一下你的核心技能和职业资本。

你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不想当医生,你现在能升到主治,说明你是有真本事,而且是很硬核的医学技能。这些技能,在其他领域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医学知识和经验: 这是你最核心的资产。即使你不做临床,这些知识依然有用。
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医生需要面对复杂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培养了极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执行力: 经历了那么多生死考验和高强度工作,你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是普通人难以比拟的。
沟通和协调能力: 和患者、家属、同事沟通,协调多学科合作,这些都是你日积月累培养的能力。
学习能力: 医生需要终身学习新知识,你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5. “不想当医生”之后,你想干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你脑海中,有没有一个模糊的轮廓?或者哪怕一点点兴趣?

利用医学背景的其他领域:
医药行业: 比如,医药代表(销售岗对能力要求高,但市场广阔)、医学事务专员(医学信息收集、传播、学术推广)、临床研究协调员(CRO)、医学编辑、医学市场专员、药物警戒专员。这些岗位很多都需要有医学背景的人才,并且待遇相对不错,工作压力也比临床小很多。你的硕士学历在这个领域是加分项。
医疗器械行业: 销售、技术支持、产品经理、培训师等。
健康管理/咨询: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这块市场很大。
健康科普/媒体: 如果你擅长沟通和表达,可以考虑做健康类自媒体,写科普文章,做视频讲解。
生物技术公司: 做研发助理、项目管理等。
公共卫生领域: 卫生监督、疾病防控等岗位。

完全转行,但利用你的软技能:
教育培训: 利用你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考虑去大学做辅导员(如果有行政能力)、培训机构讲师(医学类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领域)。
咨询行业: 如果你的逻辑分析和沟通能力很强,可以考虑转型为管理咨询或IT咨询。
数据分析/项目管理: 如果你对数据敏感,或者有项目管理经验,可以考虑往这方面发展。
创业: 如果你有想法和资源,也可以考虑自己创业,比如线上健康服务、社区医疗等。

在考虑这些选项的时候,问问自己:

我对什么真正有热情?即使不赚钱,我也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擅长什么?我的强项是什么?
我希望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收入水平、工作时间、生活方式,我希望是怎样的?

6. 深入调研你想去的方向。

一旦你有了几个初步的目标方向,就要开始做功课了。

去相关行业的招聘网站看看: 了解一下招聘要求、薪资水平、工作内容等。
联系在这些行业的朋友或校友: 听听他们的真实情况,问问他们是如何转型的。
参加行业相关的讲座或线上交流会: 拓展视野,了解行业动态。
了解需要补充哪些技能: 可能你需要学习一些新的软件、技能或者考取一些证书。

7. 制定一个详细的转型计划。

如果你决定转行,不要裸辞。

在职准备: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考取相关证书,建立人脉。
积攒经济储备: 确保你有足够的生活费和应急资金,让你在找到新工作之前能够安心。
逐步过渡: 有些人会选择先兼职或者项目制的方式进入新领域,熟悉后再完全转过去。
利用你的“人脉”: 你在医学界积累的人脉,很多也可能认识其他行业的朋友,不妨开口求助。

8. 再给你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心理建设:

不要因为别人而放弃: 很多人可能会说“你都走到这一步了,可惜”,或者“医生多好啊”。这些话可能会让你纠结,但最终的选择权在你手里,你的感受最重要。
接受自己的变化: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你现在的感受很真实,接受它,而不是压抑它。
不要害怕从头开始: 即使你之前是主治医生,转行可能意味着从基层开始,但这并不是倒退,而是新的开始。想想你当年刚上本科的劲头,你有经验,有基础,只是换了个跑道。
保持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管做什么,健康都排在第一位。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些运动。
和家人沟通: 如果你有家人,尤其是伴侣,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和他们好好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我想说:

你已经付出了太多,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现在感到疲惫和迷茫,这很正常。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好好利用你的医学背景,结合你的兴趣和能力,去寻找一条让你更快乐、更充实的人生道路。

别害怕改变,别害怕未知。你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学习和成长,这会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石。

我现在脑子里闪过的这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启发。如果你愿意,可以再具体说说你现在最让你痛苦的点,或者你对其他什么行业有哪怕一丝丝的好奇,我们可以再深入聊聊。

祝你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属于自己的方向!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行这事,问我呀,我熟。

我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待过一些年头,给药企、互联网公司当过顾问。

作为一个转行的先行者,这些年我接收了不少转行的咨询。

很多医学生/医生找我问过,目前我接待的最高级别咨询来自副教授。

(没办法,我转行这事在我们那片还挺出名的,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我反复表达过我的观点:

鼓励转行,避免带着怨念在一个行业里待一辈子。
但反对盲目转行,尤其是不能有「干什么都比当医生好」的思想。

关于转行,我写过挺多的文章,还开过live(放在文末)。

给你的建议如下:

(1)考虑转行这件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掉你的负面情绪,不然会阻碍你对新职业的判断——在负面情绪的作用下,你会无限放大当医生的坏和新职业的好。

(2)接着你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即你转行后结果一事无成,你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吗?自己心理承受力和家庭承受力是否足够?能否接受转行失败后,再重新开始(也许去一个更次一等的医院当医生)?——这种事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3)你有了4年的工作经验,不是一个应届生,所以不要去什么全新的行业,医药企业、医疗互联网企业才是你的较优选择,你阅读过他们的招聘启事,知道你自己缺什么能力吗?

与其纠结,你不如先照着招聘启事努把力做一做,投一份简历试试自己差在哪儿。

最后,不知道你的崩溃点是什么,但我想说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不幸,新的职业最好是能解决你的这个崩溃点。

我以前的文章:

user avatar

不瞒你说,我也想过辞职。

不过比较早,也是当医生最艰苦的时候,那会网上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信息,比如医生辞职一年后,年入百万千万,是原来的多少倍,工作更是轻松,朝九晚五,连头发都长回来了。

虽然说得让我心动不已,但我知道,转行成功的,就是很小一部分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种同学,

做题好,做人好,做工作也好。

这种人就是去哪都吃香的,也就是别人口中谁谁谁从医院后辞职年薪百万……

剩下的大部分人,还是安稳点比较好




每次说到转行第一个选择。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考公务员,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大大小小考试都应付过来了,考个国考省考应该不在话下。

但我们把天赋异禀的都排除在外,就说普通人,学医以后参加公务员考试,有两个短板:

1.数学思维,我们都知道数学是考验智商的良好载体,也是看一个人聪不聪明的根本,医学生从大一到研究生或者规培毕业,整整八年,都没有接触过数学,那么在面对一些逻辑性很强的题目,就无从下手。

2.第二就是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备考,做题还能手机刷刷,申论你怎么办?如何和别人整整半年时间都在准备的人比拼呢?

所以公务员并不是那么好考,不过我有朋友考公失败后考了事业单位,进了防疫站,收入虽然打折了,但是工作量也打折了。

可她入站的时间是2019年,也是说她只过来一年清闲日子,就遇上了疫情,开始了比医院还忙的抗疫生活。。。所以啊,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也要考虑。



还有就是当老师,我们国家医学院不多,但是卫生学校非常多,理论上说应该是缺老师的,但这是理论上,也是很多在职医生的想当然。

我的一个朋友,研究生学历,工作三年后突然想辞职,就去了一个卫校应聘,按理说,外科学硕士,主治医师,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讲课这种小儿科,肯定不在话下,结果,人家学校不要,意思是

学硕的话还能考虑下,专硕就算了。

所以,其实医学专业真的太专了,离开医院,没有用武之地。



那,是不是可以去私立?

过私立给钱多,专业又对口,什么在医院潜伏多年就是为了跳槽到私立。

可你仔细观察下你的同事,朋友,有几个去了私立的,如果真的那么好,按理说私立医院早就挤压公立医院了。

简单说,如果私立医院一个月给你开2w,那你一定是创造了20w的利润。

而且私立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区别在于它的潮汐性非常明显,大部分私立医院都不是综合性医院,每年挣钱的只有寒暑假那几个月,剩下的时间,就是断粮期。

而资本是不会让你休息的,特别是不挣钱的时候,更是严格,

即使今天一个病人都没来,你也要在工位从早坐到晚。



我知道,医生嘛,都是文人,有时候辞职,就是因为咽不下一口气,不管这口气来自同事、医院或者患者,但真的不要轻易辞职,因为辞职的,没几个过的好的。

当然也有些,喜欢告诉你:我辞职以后过的很好,你们快来看。

你们一看,他们就过的更好了,因为他们走的自媒体路线,你越看他们越挣钱,不想我,月入2000还用爱发电。


未来的趋势谁也说不来,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养老行业都是利好的。

能够掌握健康密码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吃香。

所以,再考虑考虑,不要轻易辞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