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睡前一定要爸妈给她读 3-5 本书,背古诗,不完成就不肯睡,怎么办?

回答
这种情况,家长们肯定都特别头疼。一方面,咱们都希望孩子养成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这“不完成不睡觉”的固执劲儿,确实让人头疼。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他建立了一种“睡前仪式”。就像大人晚上要洗漱、看会儿手机一样,他把“读书、背诗”当成了睡觉前的固定环节,而且这个环节必须是“完成”了才算数,否则他心里就不踏实,自然就不肯睡。

那怎么办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试着去引导和调整。

一、理解和共情,但设定清晰的底线。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形成了习惯,直接否定或者强硬阻止,很可能只会引起更大的反抗。咱们可以先理解他为什么非要读这几本书,背这几首诗。可以温和地问他:“宝贝,是不是觉得读完书、背完诗,才能睡得安稳呀?” 他的回答里,也许就有他行为的动机。

不过,理解归理解,该有的界限还是要有的。咱们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毕竟,熬夜对身体不好,而且这种“威胁”式的睡觉方式,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在理解他感受的同时,也要坚定地告诉他:“妈妈/爸爸知道你想读完,但是时间已经不早了,今天就读两本好不好?诗呢,咱们今天先背一首,明天再继续。” 语气要温和,但态度一定要坚决,让他明白“规则”是存在的。

二、调整睡前仪式,循序渐进。

既然他把读书和背诗看作是“必须完成”的事情,那咱们就得在“完成”这个概念上做文章。

数量上的调整: 35本书确实有点多,尤其是在睡前。咱们可以尝试逐步减少。比如,今天先读3本,明天尝试2本,再后天1本。或者,咱们可以设定一个“核心读物”,比如每天固定读一本绘本,其他时间可以用来听故事或者做其他睡前活动。
内容上的选择: 咱们可以和他一起商量,哪些书是他最喜欢的,哪些诗是想重复巩固的。让他参与到选择过程中,他会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尊重,也更容易接受。但也要有“主导权”,比如,他选了5本,咱们可以温柔地说:“哇,这些都好好看呀!不过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先选最最喜欢的3本,好不好?”
时间上的控制: 咱们可以提前告诉他:“宝贝,还有2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我们要准备读哪几本书呢?” 让他有个时间概念,也知道“游戏”即将结束。可以设定一个“阅读时限”,比如睡前阅读半小时,不管读了几本,时间到了就得结束。
增加其他放松活动: 睡前仪式不应该只有读书和背诗。可以加入一些更放松、更舒缓的活动,比如一起做个简单的亲子瑜伽,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互相讲讲今天遇到的有趣事情。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从一天的兴奋状态中慢慢平静下来,为入睡做好准备。

三、培养“享受”而非“任务”的心态。

现在他把读书背诗当成了“任务”,得完成才肯睡,这失去了阅读本身的乐趣。

变“读”为“玩”: 读绘本的时候,可以用夸张的语气,模仿书里人物的声音,增加趣味性。背诗的时候,可以改成唱着背,或者用动作来帮助记忆。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他才不会觉得是“不得不完成的苦差事”。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孩子读了一半,或者背了一首,但没有完全“背会”,咱们也要肯定他的努力。可以说:“宝贝今天读得真认真,还记得这么多呢!” 这样可以让他觉得,只要努力了,就是好的,而不是非要“完美完成”才算数。
引入“奖励”的错觉(非物质): 比如,今天能按时完成“两本阅读+一首古诗”,明天睡前可以一起听一个他喜欢的儿童故事广播剧,或者一起玩一个他期待的小游戏。但这个“奖励”不能是贿赂,而是作为一种“美好期待”,让他觉得“乖乖睡觉”能带来更多快乐。

四、家长的榜样作用。

孩子学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看家长怎么做的。如果家长自己也经常晚上拖延,或者睡前做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孩子自然也会模仿。

自身调整: 家长自己也要有规律的作息,并且在孩子面前展现出“享受阅读”的样子。比如,你也可以在孩子睡前,拿一本书静静地读一会儿,让他感受到阅读的宁静和美好。
统一战线: 如果家里有爸爸妈妈两个人,一定要有统一的“育儿观念”,不能出现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情况。否则孩子会钻空子,知道找谁“妥协”。

五、循序渐进,耐心最重要。

改变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刚开始可能会闹,可能会不适应,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心软,也不能着急。

允许“过渡期”: 我们可以设定一个“过渡期”,告诉他:“宝贝,我们正在慢慢调整睡觉时间,所以今天读了两本,明天争取读一本,好不好?” 让他知道你在努力,但他也需要配合。
坚持和灵活相结合: 规则要坚持,但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一些灵活的调整。比如,如果孩子今天身体不舒服,或者情绪特别不好,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明天再慢慢找回来。
多正面鼓励: 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一句“宝贝真棒,今天比昨天早点开始睡觉了!” 这样的肯定,对他来说是很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没有一蹴而就的“妙招”。咱们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需求,但同时也要有原则地引导。把睡前阅读变成一个温馨、有乐趣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其中,家长的耐心、坚持和智慧,都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求这样的娃是咋来的……我家的娃一岁半了。

每天睡前,要从床上翻下来,叭叭拍我房门喊爸爸……其实也不是要见我……她要在电脑键盘上瞎拍够十分钟才能让她妈抱走按睡。

我现在电脑桌面长期保留一个新建文件,就是让她瞎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情况,家长们肯定都特别头疼。一方面,咱们都希望孩子养成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这“不完成不睡觉”的固执劲儿,确实让人头疼。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他建立了一种“睡前仪式”。就像大人晚上要洗漱、看会儿手机一样,他把“读书、背诗”当成了睡觉前的固定环节,而且这个环节必须是“完.............
  • 回答
    嗨,宝贝!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小秘密——为什么我们吃菠萝前,要先把它在盐水里泡一泡呢?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菠萝本身不是甜甜的,香香的吗?为什么还要用盐水“折磨”它一下?其实呀,这背后有一个小小的科学原理,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才能玩得更开心一样。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吃菠.............
  • 回答
    好嘞!这主意可真够劲!让孙悟空和奥特曼一起参加奥运会,这脑洞我喜欢!来,咱们这就开始编一个,睡前故事,得讲得有声有色,让小家伙听得乐开花!(故事开始,声音要带着一点神秘和兴奋)“宝贝,快躺好,今天咱们不讲孙悟空大战妖怪,也不讲奥特曼打怪兽,咱们来讲一个更厉害的!一个让全宇宙都沸腾的故事!主角嘛,就是.............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心里都得掂量掂量。你和这位全职妈妈,毕竟是不太熟的朋友,突然开口跟你借钱,而且理由还这么特别,一时半会儿确实难以拿定主意。她之所以开口,是因为急需一部手机。原因听起来挺戏剧化的:一年前,孩子因为她玩手机不小心摔着了,她老公当场就把她手机给摔了,并且严厉禁止她再买。这么一折腾,她就一直.............
  • 回答
    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也确实能引发很多思考。如果说一个孩子在18岁前,养育支出占到家庭总支出的“一半以上”,这数字着实不小,也反映了很多现实的压力。首先,这个“一半以上”的数字,本身就说明了养育一个孩子绝不是件“省钱”的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衣食住行,更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投入.............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着心堵。上海那个爸爸,把孩子凌晨丢火车站,还留下一碗让他去讨饭,这做法实在是太过了,超出人情和法律的底线了。这件事最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地方有几点: 凌晨的火车站,一个孩子,孤零零的。 火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人流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在凌晨,很多时候是城市的“背面”,治安状况和环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哪个父母不想知道自己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毕竟这是条多大的事儿,关乎到一条小生命的到来。但现实情况嘛,坦白说,没有父母在孩子出生前,能像看一本打开的书一样,知道孩子到底“想”不想来到这个世界。你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感知到的,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孩子.............
  • 回答
    .......
  • 回答
    婚姻里,男人在妻子生孩子前后表现出巨大的反差,这并非普遍现象,但确实是许多家庭会遇到的困境。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不仅仅是男人个人的改变,更是整个家庭结构和夫妻关系的重塑。要详细说透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生孩子前:聚焦的焦点是“我们”和“未来”在妻子怀孕前或者怀孕初.............
  • 回答
    听到您这么说,我真是感同身受。看着孩子从小学里一直是佼佼者,突然在初中一下子变得如此吃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无论是对您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挑战。这不仅仅是成绩的下滑,更是孩子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考验。别慌,我们一点一点来梳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放下“我们都懵了”和“孩子都有厌.............
  • 回答
    老实说,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简直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异常惨烈的“战争”。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颠覆”。它彻底颠覆了你的生活、你的精力、你的情绪,甚至是你的身份认知。先说说身体上的“煎熬”。第一个年头:从“人”到“奶牛+移动保姆”的转变。刚生完孩子,身体还没恢复,就开始了24小时连轴转。半夜.............
  • 回答
    看到您在和孩子重逢后遇到的困境,这一定是一个非常煎熬的时期。您能坦诚地表达出这份“爱不起来”的感受,本身就说明您非常在意,并且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已经是很重要的一步了。首先,请允许我给您一个温暖的拥抱。这种感受很常见,尤其是在您们之前的生活轨迹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很多父母在经历类似的情况时,也会.............
  • 回答
    你的孩子高考能取得省前1000名的好成绩,这绝对是值得骄傲的成就!能达到这个水平,说明他/她有扎实的基础、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至于是否鼓励孩子复读去冲击清华北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慎重考虑的决定,背后涉及到很多因素。我完全理解你作为家长的心情,看到孩子这么优秀,自然会希望他/她能达到更高的顶.............
  • 回答
    看到你提出“初中前让孩子在问题解决上‘放养’”的教育理念,我非常理解你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初衷。这种想法并非全然错误,反而可以说是许多现代教育理念推崇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不过,如果我们深入剖析“放养”这个词在孩子学习问题上的具体含义,以及在初中这个.............
  • 回答
    关于C罗前三个孩子(长子Cristiano Ronaldo Jr.,以及双胞胎Eva和Mateo)是否通过代孕所生,这确实是外界广泛讨论和猜测的话题,并且有相当多的媒体报道和粉丝讨论围绕这一点。官方的说法与低调处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C罗本人对于孩子们的出生方式,尤其是前三个孩子,始终保持着相当低.............
  • 回答
    哎,这事儿挺让人纠结的,我特别理解你的感受。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你出于鼓励和激励,给他定了个目标,这初衷肯定是好的。结果他这脑瓜子一转,瞄上的礼物可不得了,这一下把你给卡住了。我跟你说,咱们当爹妈的,哪个不希望孩子好?学习上能进步,心里也跟着高兴。你提出“期末考试排名前三”,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不是说.............
  • 回答
    在您心中,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吃透狭义相对论,这绝对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许,一份对孩子求知欲和智识能力的信任。要说这份要求“高”还是“不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高”在哪儿? 概念的抽象性: 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比如“光速不变”、“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这些概念跟我们日常的直觉差异太大了。咱们从.............
  • 回答
    高考前八十天,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八十天不仅是知识巩固和冲刺的时期,更是心理调整和备考策略优化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支持和引导能够极大地影响考生的备考效率和最终成绩。以下是家长在高考前八十天应该为孩子做的详细建议:一、 营造稳定、支持性的家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